大明皇长孙! 第1058章

作者:执笔见春秋

  朱英也想打帖木儿,但是太难了。

  火车理论上来说,是可以修建到帖木儿边境去,但这显然不是数年乃至于数十年就能完成的事情。

  直达大明边关南北大道的火车之所以能够修建这么快,首先是因为在此前就有了官道。

  而朱英在几年前,就已经沿着官道开始准备火车轨道。

  其次从京师到边关的这条路上,有许多的城镇,村子,这里是大明内部,修建火车轨道可以让附近的百姓帮忙,要节省很多人力。

  不说到帖木儿边境,哪怕是抵达吐蕃,都是极为夸张的路程。

  单单就距离上,从京师抵达吐蕃就有将近三个到草原边关的长度,而且也没有这么多附近百姓可以帮忙,等于全部要从各地调集民夫过去。

  这里面耗费的代价,已经是远超去到草原铁轨的至少十倍往上花费。

  而去到帖木儿境内,那就是数十倍了。

  钱财还是一方面,人力的损耗完全无法估计。

  这可比秦始皇修建长城还要来得更加的夸张,强行去做,是真的很有可能让现在巅峰大明迅速跌落。

  朱英当然不可能干这样的蠢事。

  朱元璋对于帖木儿派遣使臣过来的行为很不爽。

  如果是以前,他还会高兴,在了解到帖木儿的实际情况后,就截然不同了。

  “这个瘸子,真当咱这么好忽悠,几千宝钞的贡品,打发叫花子呢,还要咱给他的商人开展特权,简直是痴人说梦。”

  朱元璋气呼呼的对大孙说道。

  帖木儿的国书里,当然不仅仅是俯首称臣,这对于现在的帖木儿来说也没必要。

  毕竟如今帖木儿帝国已经是最为强盛的时候了,整个中亚都掌控在帖木儿的手里,并且疆域还在不断的扩张中。

  放下了对大明心思的帖木儿,现在磨刀霍霍正准备进军奥斯曼。

  前两年帖木儿把奥斯曼帝国的皇帝都给俘虏了,如果不是帖木儿想打大明,强行征服德里苏丹,现在怕是已经打到奥斯曼王都城下。

  因为距离的关系,大明并不能对帖木儿产生直接威胁,即便是联合草原的计策失败了,其实帖木儿也可以完全不搭理大明。

  之所以愿意再次称臣,是因为帖木儿在这次的国书里提出了很多附加要求。

  大明自从开海后,加上朱英对海贸的扶持,还有国内模块化的工厂建设,即便说现在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大海航时代,但不可否认,如今大明的商品对于世界海贸冲击非常大。

  中亚从陆地上来说距离大明很遥远,但是从海路上看又很接近。

  从大明出来的瓷器,茶叶,丝绸这些奢侈品,中亚地区就是第一波销售。

  而毫无疑问,大明商品在中亚乃至于世界都不愁销路。

  但是大明对于外商进货,是有着很大限制的,不是外来的商人想在大明购买多少就能买多少,这里涉及到一个资格的问题。

  正是因为这个限制,从而让大明商人在海贸上能够赚取到更多的利益。

  相比较外商,大明商人显然有着更多的‘资格’。

  从根本上说,朱英定下这样的规矩,也是为了能够加大贸易顺差,使得全世界的钱财都在不断流入大明。

  帖木儿很重视商业的发展,撒马尔罕的商人每年都给帖木儿提供了最大的赋税。

  因此对于撒马尔罕商人的诉求,帖木儿自然是要答应。

  他的国书上附带条件就是要大明给撒马尔罕商人更多利益,更多的购买权限,甚至是彻底开放。

  如果是之前,朱元璋说不定就答应了,但是在这些年逐渐了解到海贸的好处后,朱元璋哪里可能答应。

  随着对中亚地区情报的收集,帖木儿是个瘸子的事情朱元璋自然也知道了。

  听着老爷子的抱怨,朱英说道:“帖木儿仗着距离遥远,明面上是臣服,实际上就是要好处。”

  “一个臣服的名义不会让帖木儿损失什么,但却可以给他带来更多的赋税,培养出更多的兵马。”

  “他知道我们奈何不了他,所以有些肆无忌惮了,不过现在也是应该要给他一个教训。”

  “德里苏丹图格鲁克王朝的王子,现在就生活在我们大明,在乌斯藏地区,还有着德里苏丹王室的军队,或许我们可以帮助这位可怜的王子,将德里苏丹从帖木儿手中夺取回来。”

  “东察合台汗国跟我们大明一直有着联系和往来,想来他们也愿意为图格鲁克王朝复辟出些力气。”

  “帖木儿这个时候还在攻打金帐汗国,在德里苏丹必然不会有太大的兵力存留,丢失德里苏丹,对于帖木儿来说也是一个打击。”

  “南洋那边真腊现在已经掌控在我们手里,孙儿想先把暹罗半岛掌控在手,这样我们大明水师就不需要通过马六甲海峡,可以直接在暹罗半岛驻军,直接进入到南洋。”

  “南洋彼岸便是天竺,天竺极其富庶,也是因为这样的富庶导致他们战斗力低下。”

  “拿下天竺,我大明可驻军数十万,便可直逼帖木儿。”

  天竺就是后世的印度,而现在帖木儿已经临近天竺西侧。

  朱英便是想先拿下天竺,以天竺为跳板建立军事基地,然后去攻打帖木儿。

  至于能不能打下天竺,这不在朱英的预料中。

  只因为天竺的‘热带懒惰’使得他们的军队完全跟纸糊一样。

第803章 :遵太孙令旨,荡平暹罗!

  欲取帖木儿,必拿天竺。

  欲拿天竺,则暹罗半岛不可放。

  在朱英的令旨下,刚刚打完真腊的蓝玉迅速在真腊港口集结,只留下了少部分的兵力统治吴哥。

  后续事宜自然是朝廷派兵来进行管理。

  现在真腊的地盘其实并不小,有占城的十多个大,除了吴哥城外其实还有许多城池。

  这并不重要,现在丢失了吴哥城的真腊已经无法聚集起足够的兵力,各地割据的城池完全是一盘散沙,他们没有勇气来面对强大的明军。

  在吴哥城破,真腊贵族被大量屠杀之际,其他城池的守将立即就传来消息,表示自己愿意臣服大明的统治。

  所以只需要派少量的兵员去接收就行了。

  除了蓝玉的军队,其他的国公的军队也相继抵达了真腊港口。

  十二生肖军已经有八个军团回合,剩余的四个军团则是前往满者伯夷。

  “遵太孙令旨,荡平暹罗!”

  “威!威!威!”

  真腊港口之上,八万军队发出震天大吼,这些都是真正的战兵。

  当然总兵力只有八万的数目,还有约五万辅兵以及在真腊这里带走的四万从兵,总计十七万兵力。

  隆冬强和隆冬盛,还有漕帮的这些人站在李有为身后,看着面前一艘艘巨大的战船,以及冒着黑烟的铁甲舰,这才明白比起正规军来,他们这些帮派完全是不够看的。

  此刻隆冬强心中最为庆幸的是自己没有选择跟大明作对,眼神中也流露出对义父李有为的感激之情。

  隆冬强的眼神在这震撼下也变得复杂起来。

  不过比起蓝玉这些公侯,他们是不够看的,即便是在占城真腊跟土皇帝一样的金开山,此刻也是个喽啰一般。

  没办法,三公五候的阵容实在是太过于夸张。

  蓝玉,徐辉祖,李景隆,随便一个出来都能轻易在身份地位上碾压金开山。

  而这一支组合而成的军团,明显也是由蓝玉节制。

  徐辉祖和李景隆相当于左右副统领。

  从人选上也可以看出来,三人都算是年轻派系,年纪大的傅友德,冯胜很难经受这样的劳累奔波。

  常升虽然是开国公,但目前还在摆烂中。

  李景隆必然是要参与,毕竟他下过西洋,熟悉道路。

  其实现在的李景隆是有些尴尬的,前些年带着大明舰队到处蹦跶,跟一些地方国家也建立了不错的友谊和贸易关系。

  这边才回来,再过来就是带着大军了。

  这让他多少有几分别扭的感觉。

  不过他没得选。

  当明军抵达暹罗海边的时候,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阿瑜陀耶城中。

  拉玛蒂菩提听闻消息,连忙派遣使者前往大明军中,想要进行和谈。

  可惜连面都没见到,就直接被蓝玉的士兵拦截在了军营外。

  没直接杀掉都是秉着天朝上国礼仪之邦不斩来使的习俗。

  这个时候的阿瑜陀耶王朝还在北边跟素可泰王朝作战,那边的战争打得非常顺畅,或许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就能彻底占据素可泰王朝的领地。

  只是为了对抗明军,拉玛蒂菩提顾不得太多,连忙传令把北边的军队全部撤回来,誓死守护阿瑜陀耶城。

  明军火器军备强大,虽然因为热带气候有所不适,但短时间内影响不大。

  这次的配置非常丰富,而且还有大明的舰队随时运输后勤保障,蓝玉根本就没把暹罗放在眼里。

  自海边登陆后,一路就势如破竹直抵阿瑜陀耶城下,这路上完全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这也跟拉玛蒂菩提收缩防御有很大的关系。

  毕竟除了阿瑜陀耶城外,其他城池防御薄弱,收缩兵力固守阿瑜陀耶城才是最佳的选择。

  拉玛蒂菩提作为打了半辈子战的君王,自然明白现在应该如何尽最大力气来对抗明军。

  从兵力上来说,拉玛蒂菩提这边似乎还占据着一些优势,明军连二十万都没有,而他可以凑齐三十多万的军队。

  但是从胜负上来说,如果野外对战,那拉玛蒂菩提连半成胜算都没有。

  阿瑜陀耶城是他全部的希望所在。

  阿瑜陀耶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永远胜利之城。

  拉玛蒂菩提当年迁都过来的时候,就非常注重城池的防御,这里用坚固的大石砌成城墙,城门也是采用的最为坚固的木头。

  和大明城池不同的是,阿瑜陀耶的城墙上还有着许多佛塔和坐佛的石雕,远看显得十分庄严。

  “花里胡哨!”

  蓝玉冷哼一声,随即就下令开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