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 第1049章

作者:执笔见春秋

  朱元璋有些诧异:“怎的让允熥去,是他自己要求的?”

  朱英点点头。

  “允熥原本不想当海外藩王,我就让他去干大明海外贸易的事情,谁知道这小子对于海上的事情来了兴趣。”

  “我听着那边汇报说,他对于行商之事不怎么上心,反而是喜欢跟着商队到处溜达,看各处的风土人情。”

  “就前些日子,渤泥的消息传来后,他就来到我这里,说是要跟着去渤泥。”

  朱英入宫后,朱允熥就完全没了压制。

  对于自这个同胞亲弟弟,朱英当然是多加照顾。

  不管是海外藩王,还是其他方面,朱英大手一挥让其自己开口。

  在朱允熥心里,对于大兄当然是非常崇拜,他知道大兄早前搞出了偌大的群英商会,所以他请求加入到海外贸易商会里去,走一走大兄当年的老路。

  不过很显然,在行商这块,朱允熥完全提不起兴趣。

  毕竟从小生活的环境不同,在宫里长大,怎么可能去搞一些跟商人一般斤斤计较之事。

  但是跟随着商队往返各国,却让朱允熥喜欢上了这种旅游的感觉。

  左右他是皇孙,还是当今太孙的亲弟弟,在各方面当然都是最高级别,这就相当于世界旅游了。

  听着又蹦出了新的国家让大明去驻兵,且听说了关于渤泥国的事情,朱允熥顿时来了兴趣,求着要过去。

  朱英无奈,也只好答应。

  “这孩子,算了,随他去吧。”朱元璋随口道。

  朱英道:“既然允熥去的话,那就多安排一些人跟着,毕竟渤泥那地方不同于咱们大明。”

  “孙儿想着,或许这也是个机会,前几年满剌加的国王拜里迷苏剌请求臣服大明,孙儿也应允了,顺手给了个册封。”

  “满者伯夷国那边有使臣来大明提交抗议,不过孙儿没有搭理他们,谅他们也不敢有什么异动,现在允熥去渤泥,或许是个机会,借此打开满者伯夷国。”

  “倭国也是个海岛国,既然倭国有丰富的矿藏,想来这些南洋岛国或许差不多。”

  “现在草原那边基本上都定下来了,也是我大明彻底掌控南洋的时候了。”

  “这些南洋岛国擅长海战,我大明现有蒸汽铁甲船可镇压他们,也该是让他们归入我大明版图之中的时候了。”

  听到这话,朱元璋其实就已经明白,大孙这是要开启大明征伐之路了。

  这样的路子,其实跟当年的蒙元是差不多的。

  不过现在大明底子厚实,经得住折腾。

  只是朱元璋皱眉道:“咱们大明现在已经很富裕了,那些蛮荒之地,将会使得大明的支出更加的庞大,大孙还是要想好才行。”

  现在平定了草原后,朱元璋就不怎么想打仗了,依着现在大明的发展,在朱元璋的角度上来,没必要搞什么穷兵窦武的事情。

  只不过他知道,大孙心中有志向。

  连占城归降这样的荣誉都让出来,明显大孙的野心要更加庞大。

  朱英解释道:“爷爷放心,这些岛国还是有些东西的,吕宋那边不是都发现了很多金矿吗,就着现在大明的实力,这些小国还不至于让大明伤筋动骨。”

  “他们可不是草原这么麻烦,一些所谓的小国,加起来也就几万乃至于十数万的臣民,可战之兵不过数千,孙儿的想法是,安排个两三万兵分别征伐也就足够了。”

  这是实话。

  打这些国家,还搞出几十万大军出来,那真就是杀鸡用牛刀。

  大部分的南洋小国,大明只需要出动一个卫所的兵力,就能轻易的进行碾压。

  其中的难度是在于海上的运输问题。

  现在朱英已经有了铁甲蒸汽舰,极大的减小了海上的风险。

  再者说,就朱英这情况,不提前进行大航海,那又有什么意义。

  “行吧,既然大孙已经想好了,那咱也不多说了。”

  朱元璋同意道。

  反正现在大明国库的钱财已经多到花不完,且不过十几万兵力的调动,真就是个很小的事情。

  他也就懒得多问了。

  然而在这个时代,可不要小看这十几万兵力对于南洋格局的影响。

  只要操作得当,这十几万兵力,大致是能够一统南洋海岛诸国了。

  打下来是一回事,长久统治又是一回事。

  朱元璋明显担心的是长久统治的问题。

  而朱英正酝酿着,对于南洋这些海岛国,或许可以发动大明的民间力量。

  比如只要愿意去这些海岛国的大明百姓,每人给五十亩田地,免赋税五年?

第796章 :让全世界都学汉语

  太繁华也有个缺点,那就是大明的人根本就不想着出去,而周边小国的贵族都想着来大明生活。

  比如京师的房价,这上涨的趋势完全就没有停下来的道理。

  朱英还记得最初搞正阳大道的时候,也就是几贯钞一方,可现在呢,已然是涨到了上百宝钞的天价。

  这还仅仅是外城区,内城区更是有价无市。

  原本还想着迁都的,可是目前这情况,迁都的事情也只能无限期延后了。

  一动就会影响国本。

  当然,朱英移民政策也不是对于京师这些人的,在大明的很多地方,许多百姓还在温饱线挣扎,并不是什么土地都适合耕作,尤其是一些大山里面,似乎还在过着从前的日子。

  朱英想要对外进行开扩,首先就是利益上的让步,如果大头全部被朝廷占了,别人自然就没有了对外开扩的心思,要有足够的利益,才能进行驱动。

  这实际上也有坏处,因为会很容易诞生出一些庞大的世家,可是若忌惮世家的成长而放弃的话,那岂不是很没意思了。

  不过在此前,朱英这里还有件大事要办。

  那就是关于妹妹朱明月的大婚。

  洪武九年出生的朱明月,现在已经二十五岁了,早就到了出阁的年纪。

  因着朱英的宠溺,自然也没有人敢去催她,由着自己了。

  对象也谈了许久,便是耿炳文之子耿璿。

  原本前年就要成婚,但因为北伐的耽误,又推迟了两年。

  现在耿炳文虽说坐镇归化城,但从那边回来也就是十来日的功夫,参加自己儿子的婚礼自然是没问题。

  目前朱英还是太孙,所以朱明月也只能暂且封个江都郡主。

  朱英如果即位后,她便是长公主了。

  下嫁的时候,朱元璋特许以公主之礼,这使得排场非常隆重。

  朱英倒是没有多大的感觉,不过朱明月却是哭得厉害。

  从今天开始,她就要离开这个从小长大的皇宫了。

  朱允熥送亲,按照流程,三天后才是回门宴。

  现在的酒席是耿璿那边安排。

  朱英并不担心朱明月下嫁长兴侯家会有什么受委屈发生,作为大明太孙的亲妹妹,这天下还没有人敢去欺负她。

  哪怕是夫家也不行。

  当然,耿璿他是考察过的,品行端正,没有纨绔子弟的恶习,也是个值得妹妹托付终身的人。

  况且两人也算是两情相悦了。

  婚礼过后,三王北伐。

  朱英开始筹备远征军的事情。

  这日,朱英带着自己写下的策略,来到了老爷子这里。

  “爷爷,前些日子我跟李景隆聊过,关于这海外的事情。”

  “海外的天地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广袤无边,我中原自古号称天朝上国,然而对比整个天下,只是占据了一小块的地方。”

  “如今我大明的国力,比之成吉思汗又哪里差了去,他当年有三十万铁骑,而我大明如今亦是有三十万铁骑,还有如此之多的卫所兵力。”

  “孙儿心里也考虑过,如果强行征伐全由朝廷承担,必然是劳民伤财,因此想出了个折中的法子,还请爷爷查漏补缺。”

  说罢,朱英将手中的册子递给老爷子。

  朱元璋接过开始翻看起来。

  在这册子里讲述的,正是关于大明进行海外大殖民的事情。

  其中有关键的几个点。

  首先就是远征的兵力。

  朱英初步定下的是十二军团,以十二生肖为名。

  每军团战兵一万,总计战兵十二万。

  这是指战兵,辅兵不包括在内,加上辅兵的话,大概在二十多万左右。

  朱元璋这里才翻看了几页,眉头紧锁抬头道:“封国?大孙可是想好了?这个先例一开,以后可就不好控制了。”

  朱英解释道:“只有足够的利益,才能驱动这些家族们倾尽一切去支持远征,那些蛮荒之地,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去管辖,还不如是交给他们。”

  “这样大明每年只需要向他们收取赋税,如果全靠朝廷来治理,想来要不了多久,这些地方又会被当地的土著给夺回去,且如此之遥远的距离,里头产生的猫腻太多,反倒是讨不得好处。”

  朱元璋闻言沉吟。

  他当然知道其中的利弊,只是前朝历代在敕封诸侯这一块,早就已经验证是错误的选择。

  商朝,周朝,几乎都是亡于诸侯国之手。

  汉朝吸取教训,非刘姓不得称王。

  唐朝的藩镇之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