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佑明 第64章

作者:枫渡清江

  但因为朱翊钧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着参与大礼的缘故,以至于换户部尚书的事情有所耽误。

  毕竟户部尚书的更换还是得他这个皇帝点头才行。

  首辅也只能是提议让谁来担任。

  程序上,按照大明现在的规则,得廷推后,皇帝亲自任命。

  何况,照例,新的公卿大臣到任都得觐见他这个皇帝。

  总之,因为名义上六部尚书和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等大九卿已经是皇帝直接领导的大臣,所以,他们的更换与到任都得皇帝亲自决定。

  只是现在,一场大礼,使得户部尚书没有能及时更换,而这谁也不清楚,户部会不会因此出现新的问题。

  “陛下,请息怒,大臣们不职,但只要陛下明白,也不会坏到哪里去,而陛下不当因此急躁,伤了圣体,妾虽为新妇,但为陛下故,不得不斗胆进言,若有言语失当,愿受责罚!”

  而就在朱翊钧吐槽后不久,皇后杜薇柔这时从朱翊钧身后起身,蹁跹袅娜地走过来,弯腰说了一句。

  朱翊钧是让人把章奏拿到坤宁宫来阅的。

  因为明日他与皇后有一道一起祭祀太庙的礼仪的缘故,也就干脆同寝,以便于明早一起出行。

  而也因此,朱翊钧在看章奏时的失态之言,也就被皇后听见,而使得皇后不得不劝他不要生气。

  朱翊钧听皇后这么说后便点首:“你没有说错,自然不当罚,你先睡吧,朕再看几道章奏,否则,明早就问不了先生许多问题。”

第094章 增补阁臣

  朱翊钧不仅仅是担心,明日从太庙回文华殿讲读时,没有多少可以问张居正的话,也是因为多日未知天下事而有了不安之心,才想着多看几份章奏。

  何况,眼下大明正值国力上升期,吏治清明,地方抚按很多都敢直言中央朝廷六部等的问题,乃至可以让他这个皇帝看见很多实情。

  无论是庞尚鹏还是凌云翼,亦或是梁梦龙、汪尚昆、金学曾、潘季驯这些人,在这个时代都是能及时发现问题乃至能发出真知灼见者。

  甚至,朱翊钧都能因此通过给事中陈渠得知戚继光吃空饷,还得知刑部左侍郎王宗沐提议开海运,工部右侍郎徐栻认为营缮司耗费国帑甚巨等事。

  所以,朱翊钧很愿意去阅览如今的大明各级官员的章奏。

  而这种会把很多问题提出来的章奏,越看,也越给他带来一种踏实感。

  朱翊钧在继续阅览章奏时,皇后倒也没有睡去,而是依旧坐在床沿边,朱红曳撒下的小腿微微晃着,且恬静地看着他。

  一个是少年帝王,一个是年轻皇后。

  而此刻,却是大明最有地位的一双新人。

  只是他们的大明则已经两百多岁。

  帝国的暮气开始在他们身边蔓延。

  但好在,正因为他们自己的世界还年轻,所以也不是没有让这个帝国再发生机的可能。

  “殷正茂让他去与高拱作伴,为大明在大的方略上提供建言,户部还是让懂钱法懂地方民政尊重实际的官员来主持。”

  次日,朱翊钧在见到张居正后就特地提起来了殷正茂,他对殷正茂管户部的现状是很不满的,也就执意要张居正换人。

  张居正对殷正茂也很失望,自然也拱手称是,且推荐让张学颜担任户部尚书,理由是张学颜在辽东时就对钱粮民政也颇有建树。

  朱翊钧自然同意,他对张学颜的印象也不错。

  而在这之后,张居正则突然提起了乞求回乡归葬的事。

  朱翊钧没有拒绝,毕竟张居正能接受他这个皇帝夺情,已经是在他这个皇帝面前,做出的很大的牺牲了,他自然没有必要连人家张居正回乡归葬其父的机会也不给。

  只是,朱翊钧不得不承认的是,以礼治国的大明,在他这个皇帝身上安排的各类礼仪制度,实在是太多。

  尤其是大婚后的他,意味着已经成年,也意味着会践行更多的大典大礼,如耕籍礼和谒陵礼,以及各种祈雨祭天等礼。

  他以前还能以年少为由推脱,而将来,他很难再以此为借口进行推脱。

  除非,他还想同原历史上一样在张居正去世后没几年就直接摆烂,各种礼仪能拖就拖,拖得文官们受不了也挂冠罢工为止。

  但帝国的设计者,的确设计了很多的礼仪,让朱翊钧将来会不得不在礼仪上耗费更多的时间。

  而这无疑会大大影响他处理政务的精力。

  不过,似乎帝国的精英们,也就是主持政务的文官们,都不在乎皇帝在处理实际政务上会不会因为礼仪而耽误,而更在乎皇帝有没有认真完成各项礼仪。

  在以礼治国的儒家社会,他们觉得皇帝在礼仪上的认真,会比在实际政务上的认真更重要。

  但朱翊钧自己清楚,他每因为完成各项虚礼所耽误的政务,都要对这个国家造成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在首辅等阁臣公卿不称职的时候。

  现在的朱翊钧还好,他有张居正这个良辅随时地替他处理好各类政务,而避免他这个皇帝因为礼仪的耽误而致使许多政务被错误执行,进而酿成民变或者灾变。

  别小看朝堂上的一个政策失当,到了下面,具体执行到一普通百姓身上时,一个小失误往往会造成家破人亡。

  只是这个时代的统治者,忽略了个体和每个具体家庭的感受,而更在乎宏观上的礼仪制度是否得到完美执行。

  所以,政务上的失误往往不被重视。

  但朱翊钧重视,他知道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具体一个普通人身上,是什么代价。

  所以,他担心没有张居正,自己再被各类礼仪牵绊住时,主持政务的大臣能否也能及时修正政务上的缺陷。

  朱翊钧不敢想象,如果他碰到的是一个不靠谱的首辅,要么只知道捞钱,要么只知道躲避责任,要么不爱得罪人,那大明中央朝廷的各类政策,也不知道会因为各类礼仪的耽误,而出现多大的问题。

  正因为此,饶是张居正现在只是离开京师短暂的一段时间,朱翊钧还是心里有些无底。

  他不是怀疑自己不能主持好政务,他是担心张居正走后,谁还能在他被各类礼仪牵绊住时,还能及时修正每项政务。

  另外,他不知道自己该相信谁能真心的会替他这个皇帝做事,不知道谁还能同张居正一样,真正的把每一个低微到如尘埃的百姓放在心上?

  一句后,谁能代替张居正?

  “先生这一去,虽是尽孝情,但也要为国事留心,以朕为念,尽早还京,切勿迟延。”

  朱翊钧因而对张居正说了起来。

  张居正明白朱翊钧的担忧,也就说道:“陛下大礼甫成,将来还有耕籍与谒陵诸礼,中宫也有劝织养蚕等礼,虽甚繁琐,但为的是天下安,还请陛下辛苦。”

  “只是朝中诸务亦不能拖延,臣亦不敢拖延以误国家,故请陛下放心,臣既已难全孝礼,自当保全臣礼,故不敢逗留。”

  “然,臣毕竟是回乡归葬,千里之外,难悉知朝政缺失,故有意请陛下增添辅臣,以免诸事不察,还请陛下准允。”

  “是当增补辅臣,就请先生选几名辅臣于朕,但是,朕希望新补入阁者,不能只有知典章制度的词臣经验,还得有地方州府乃至督抚之经验。”

  朱翊钧回后就道:“不然,就会出现辅臣不知民情官情的情况,以至于很多政事之缺失不但发现不了还容易本末倒置。”

  张居正听后问道:“陛下是觉得赵阁老这样做过典史通判者入阁,更易通民情?”

  “先生不觉得吗?赵孟静这样任过亲民官的,的确更有改良之心。”

  朱翊钧道。

  “陛下说的是!臣遵谕照办就是。”

  “只是如此,臣请也给如今能入阁者一个机会,毕竟他们从翰林清冷之地熬到现在也不容易,就算他们能受这因为未历过地方而突然不能入阁之委屈,但其门生故旧只怕受不了,而因此心灰意冷。”

  张居正回道。

  朱翊钧点首:“是得有个过渡!这样吧,有资格入阁又未经历地方者,让他们先入阁预机务,以低阶殿阁大学士身份巡视地方一年,再根据巡视结果排其位次!如果巡视时,操守不保或为家奴门生坑害,那就怪不了朝廷了。”

第095章 嘉靖荫泽

  万历六年三月十一日。

  天色昏沉,晨风微凉。

  朱翊钧在文华殿刚刚接受讲读结束后不久,张居正就正式向他提出了辞行,且嘱咐说:“自今各衙门章奏,望陛下一一省览,亲自裁决。有关系者,召内阁诸臣,与之商榷而行。”

  朱翊钧凝重点首:“朕知道了。先生当速回。”

  张居正颔首,又说:“臣屡荷两宫太后慈恩,然因服色不便。不敢到宫门前叩谢,伏望陛下为臣转奏。”

  朱翊钧点首:“先生放心。”

  张居正因而作揖谢恩,且这时才于袖中拿出一密揭来:“陛下令臣推择阁臣,臣未敢慢待,思忖一夜后,暂拟荐吏部尚书王太宰入阁,会同吕、张二阁老执政,另荐大宗伯马公、少冢宰申公入阁预机务,并先巡视天下新政成效一年,令可便宜行事,遇事需决时可先断再报。”

  张居正又道:“另臣已奉陛下命,拟有阁臣培养择选之奏议,而望陛下下诏,谕令翰林词臣自入院三年后当选外任,九年考满后,可升京回院,再历六部。请陛下御览。”

  朱翊钧也就看了张居正的密揭和奏疏,且道:“皆准!先生辛苦。”

  张居正听朱翊钧说说出“辛苦”二字,一时全身如被电击一样,颤栗了一下,接着竟匍匐在朱翊钧面前,伏地痛哭起来:“臣归乡矣!”

  朱翊钧起身,沉默半晌后,劝慰道:“先生要少悲痛。”

  张居正见此只哽咽着叩头而退。

  朱翊钧见着张居正沉重而去的步伐,只深呼吸了一口气,对张宏言道:“朕倒是还有话要说,不过,看先生这样悲伤,倒也说不得了,他没能丁忧,或许对于他自己而言,也是个难以接受的结局吧,但非朕不想他丁忧,是大明更需要他被夺情,先生想必自己也明白。”

  “皇爷说的是,元辅张先生若真不顾社稷,要丁忧守制,皇爷又怎好强阻。”

  张宏言道。

  张居正离京后不久,马自强与申时行也离了京。

  其中,马自强南下,申时行西走。

  张居正没有因为马自强和申时行都同情反对夺情者,而就没让两人入阁。

  毕竟他是为国荐才,也没打算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就只让皇帝用自己的私人。

  马自强和申时行对此,也很感激张居正的宽宏大量。

  毕竟张居正没有因为要改变阁臣铨叙之制,就趁机不让他们再入阁。

  两人也自知不当辜负张居正的荐举之恩,而认真去地方上巡视起来。

  王国光没有必要出京巡视。

  他能入阁就是因为朱翊钧要求新阁臣必须既有地方执政经验,才有的入阁机会。

  而王国光本人也的确是从任知县开始进入仕途,而且还任过两任知县。

  所以,张居正荐举他入阁,就是有意按照朱翊钧的要求,让他在内阁能够因为有地方执政经验,而可以更好地处理好地方上上报的各类政务。

  王国光入阁后,新的吏部尚书则由刑部尚书刘应节接任。

  而新的刑部尚书则由吴百朋接任。

上一篇:1980我的文艺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