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佑明 第5章

作者:枫渡清江

  故而,次日,冯保因脸肿不好见外朝官,怕被外朝官笑话,也就没有陪朱翊钧一起去文华殿讲读,而是让司礼监的另一位大太监,既司礼监秉笔太监张宏陪着朱翊钧来了文华殿讲读。

  ……

  “陛下少无玩心,肯笃学勤政,当为尧舜!”

  首辅张居正这里也在次日一早就知道内廷昨日发生了什么事。

  张居正在朱翊钧父亲即隆庆皇帝还是裕王时,就做了裕王府讲官,所以与裕王府的许多内宦关系不错,且早就培植起了自己在内廷的情报渠道,进而如今哪怕是朱翊钧当了皇帝,他也能很快就知道内廷发生的事。

  只是,张居正在知道皇帝朱翊钧主动杜绝了玩蛐蛐这种丧志之举,还主动学习他如何理政这事后,没有因为自己的同盟冯保因此吃了个大亏而不悦,反而在来文华殿时对吕调阳主动说起此事,且说了这么一句。

  吕调阳听后亦喜,又说:“冯保当去之!”

  张居正再次无言,并主动去寻吏部尚书杨博说话,而不再理吕调阳。

  而按照张居正给朱翊钧递上的《日讲仪注》规定,除了视朝与大寒大暑之日外,朱翊钧需要每日到文华殿接受讲读。

  而朱翊钧来到文华殿时,张居正与一干讲官已候在这里。

  张居正见随朱翊钧一起来的司礼监太监是张宏而不是冯保,倒也没有在脸上浮现出惊讶之色。

第007章 帝王行权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按照张居正对朱翊钧的教学安排,朱翊钧于文华殿讲读时,每日需先读《大学》十遍,次读《尚书》十遍,讲官再随即进讲。

  故朱翊钧到文华殿后就先读起了《大学》。

  张居正和讲官们在朱翊钧朗声读着的时候,皆神色满足,如听仙乐美曲。

  在他们的认知里,天子能按照他们对圣主仁君的要求为君,能给他们一种很大的成就感。

  或者说,这会让他们觉得天子在他们的掌控之内,有一种控制了天子的快感。

  尤其是张居正,以教导天子成尧舜之君为理想的他,仿佛在看见自己的人生价值正在一步步实现。

  当然,他不会知道,如果按照原有历史的发展,他用尽心血教导且寄予厚望的这位皇帝学生会在他去世后,抛弃他这位老师所寄予的一切厚望,会抄他的家,甚至差点要听从官僚集团们的要求鞭他的尸,以及废他的一切新政,还会在这以后,又因为对文臣们失望而任性地二十多年不上朝,成为大明最懒的皇帝,怠政到连中央六部部堂级官员缺额时都懒得补官。

  甚至因此落了个“明亡实亡于万历”的史学评价。

  可以说,张居正不会想到,他倾注心血教育了十年的君主会在他死后变成他最不想看到的样子。

  好在这一世的朱翊钧有了后世的灵魂,且已决心做一个与历史上不一样的万历皇帝。

  朱翊钧这里读完《大学》和《尚书》后,便由讲官们上前给朱翊钧进讲。

  张居正担心朱翊钧被教的不够好,特地在按例配给皇帝的原有讲官数量基础上,增配了多名学问通达的儒臣在文华殿讲读时侍书恭候于在朱翊钧左右,以备咨询。

  其中就有马自强、陶大临、陈绶邦、何雒文、沈鲤、丁士美、马继艾、徐继中这些当时颇有名气的翰林词臣担任日讲官或侍书官。

  另外,为能让朱翊钧如何能更明白地知道怎么去做一个好皇帝。

  张居正还特地主持给朱翊钧编写了一本《帝鉴图说》。

  此书是在隆庆六年十二月十七日,由张居正率讲官们呈递给朱翊钧的,选了历代君王善可为德者八十一事,恶可为戒者三十六事,由张居正根据此书,亲自给朱翊钧教授历代帝王的德政与恶政,而达到让朱翊钧能真的具备明君资质的目的。

  朱翊钧记忆里最喜欢上的课就是《帝鉴图说》的课,因为此书图文并茂,且有故事,生动形象,能让年少的他更感兴趣,同时张居正作为这个时代的权谋高手,对他教授这些帝王心术时也能鞭辟入里、直指要害,使他也能很快吸收到为君者当掌握的重要手段。

  朱翊钧知道张居正是用心良苦,自然也愿意配合,再加上他也的确愿意向张居正学习些真本领,也就不会在读儒家经典时露出不耐烦的样子。

  不过,让朱翊钧期待且有实际意义的《帝鉴图书》要到接近午初时才讲,在学完儒家经典后,按照张居正安排的流程,朱翊钧要先到暖阁少憩。

  司礼监会在这时将各衙门的章奏进上御览。

  张居正等大臣则会在这时退到西厢房等候。

  但朱翊钧如有所咨询,是可以召大臣们到御前,让其将章奏的事情一一敷奏明白的。

  所以由此可以看出,朱翊钧也不是完全是傀儡皇帝,他在名义还是大明的决策者,实际上也是参与最高级权力议政的人。

  “唤元辅张先生!”

  朱翊钧在御览了一些章奏后,就将张居正传了进来。

  历史上,朱翊钧唤张居正是以“元辅张先生”称之,元辅是指其官职,张先生是表明是自己老师的意思,总之,是很尊敬的。

  此时,朱翊钧也依旧循着原主人的记忆如此称呼着张居正。

  张居正进暖阁后,便拱手一拜,请朱翊钧垂询,且问道:“陛下,可有何处不明白?”

  “今日的章奏倒是没问题。只是有一事,要与元辅张先生说知,昨日经筵,讲《大学》的讲官,差了一字,朕欲而正之,但又恐该讲官因此惧怕愧疚,也就没有提。”

  朱翊钧相告道。

  张居正心里咯噔了一下,只好代那名讲官求情:“讲官密迩天威,小有差错,伏望圣慈包容。”又说:“人有罪过,若出于无心之失,虽大亦可宽容。”

  “然!”

  朱翊钧点首,他不知道是不是讲官们故意在经筵上漏字,或者是张居正故意未提,但他知道,他自己必须得提出来,以证明他的确在认真听,同时也是为他接下来要说的一件事做铺垫,意在让张居正明白,他没那么好忽悠,是真的在做大明天子。

  朱翊钧也就在这时言道:“朕昨日经筵结束后,在完成元辅张先生给朕的功课之余,也看了章奏,以图能从先生们的票拟中,知道为政之道与天下各地为官者之名之能之德,同时也将一些疑惑处记了下来,而准备于今日向先生询问,还请先生不吝解答!”

  “陛下勤政笃学,社稷有幸!”

  张居正说着就忙再次拱手,迫不及待地道:“请陛下询问!”

  朱翊钧便让张宏把自己写了笔记的一张御笺递给了张居正。

  张居正双手捧过后就瞅了御笺上的内容一眼。

  这一瞅,张居正的身子就微微颤了一下,然后瞅了张宏一眼。

  朱翊钧这里已开始笑着言道:“徐璠、徐琨,可是为老先生徐卿徐少师之子?”

  按《中国风俗通史·明代卷》记载,对京城官僚最尊贵的称呼就是老先生,而徐阶曾为大明首辅,如今朱翊钧也就依旧按原主人记忆,对徐阶如此称之。

  张居正回道:“是!确为徐老先生之子。”

  朱翊钧则点头:“吏部议覆本说,两人可由戴给谏所谏,以功勋老臣之后,恩荫复职为太常寺与尚宝司官。先生票拟为可。但朕有些不知道的是,此二人为何会在这之前被革职,以致于如今要复职?”

  张居正虽然是因为自己是徐阶学生,天然需要在政治上照顾徐家,所以才不顾徐阶这二子品性很差之事实,予以起用,但现在朱翊钧问起,他也还是不得不如实回道:

  “禀陛下,徐璠、徐琨二人此前是因应天巡抚海瑞弹劾其强占民田、私德不修而被革职,臣念其已上疏自辩,且退回民田,大有礼让之风,故而起用,使其为天下表率。”

  朱翊钧点首:“虽说如此,但以朕看来,徐璠、徐琨二人到底还是不宜起用的好,主要是因为考虑到徐老先生,先生是徐老先生的学生,而朕又是先生的学生,自然要多为徐老先生考虑。想必徐老先生年过古稀的人了,想必也是很想儿孙能在身边孝敬的。”

  “故朕认为,不如让徐璠、徐琨二人继续在家里尽孝的好!”

  “这两人还年轻,将来有的是报国的时间,但侍奉高堂的机会可是说没有就没有的,国朝以孝治天下,朕冲年即位,更应提倡仁孝治国,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第008章 起用海瑞

  朱翊钧都把仁孝的旗号打了出来,张居正也就只好颔首:“陛下体恤老臣,崇仁倡孝,是为良举,臣亦认为此举甚妥,臣于此事之票拟未及陛下周全!惭愧!”

  “先生不必过谦,此不过朕的另一番想法而已,算不得于大政上有何大见解。”

  朱翊钧笑着说了一句。

  张居正能因他的这一番话而放弃起用徐阶二子,朱翊钧还是很高兴的。

  毕竟,这说明张居正还是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的,没到完全不尊重皇帝意见的地步。

  于是,朱翊钧就得寸进尺地又道:“吏科都给事中雒遵荐举海瑞,弹劾谭纶失仪,有大不敬之罪。这事,朕也有疑问要问先生。”

  张居正微微一怔,旋即拱手:“陛下请问。”

  “谭纶之事果然情有可原,是因伤病重而难免在祭陵时咳喘,国君宜体恤老臣,自然不能因此小事罢黜;但海瑞此人,先生为何不用?”

  朱翊钧问后就抬眼看向了张居正。

  张居正则正色回道:“禀陛下,海瑞此人清高太过,不睦同僚,而任事过严,恐生是非,故未敢启用。”

  朱翊钧听后点首:“但朕曾听父皇多次提过此人,说他敢言!尤其是,他竟敢谏言皇祖父,而差点被治以死罪。父皇曾说,作为人子,恨不能杀此人!然为国君,又必须要重用此人!而既然父皇都这么说,想朕欲开万历新政,又怎能不用此人,而彰显纳言求贤之心?故朕认为,此人或可不睦同僚,但取其长,用为风宪官,以正君德,还是可以的。”

  说着,朱翊钧就问张居正:“先生,您说呢?”

  张居正沉吟了半晌。

  事实上,张居正不用海瑞原因并不是海瑞太过清高、严峻刚正,而是因为海瑞不可能成为他的私党,听他的话。

  但张居正不可能在朱翊钧面前说这样的话,所以才编了个理由。

  但现在朱翊钧都把先帝的话都抬了出来,又亲自说此人敢言,不能不用,且身为新登基之帝,又不能不用名臣以彰图治之心。

  这些涉及到孝道、君道的理由,张居正自然是不能反驳的。

  于是,张居正只能回道:“陛下说的是,臣也有意用其敢言。然现在都察院似乎并无适合他的实缺。”

  朱翊钧见张居正入套,有所准备的他也就笑了起来:“先生想是政务冗杂而忘了?不久前,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刘斯洁因丁忧需回籍听补,先生已票拟准允。此人若去,不就是有实缺了?海瑞罢官前,就是南京户部侍郎,调进京任副宪,也是符合铨叙之制的。”

  张居正苦笑了一下,也就只能应下道:“陛下说的是。臣竟真的忘了此事!幸而陛下提及,由海瑞补任此缺,的确是极合适的,正好用其敢言。”

  朱翊钧亦点首,张居正给他面子,他自然也要捧捧:“元辅张先生公忠体国,朕是知道的。朕已无他事再问,接下来,且请元辅张先生为朕讲《通鉴》。”

  “遵旨!”

  张居正神色凝重地应了一声。

  虽然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是能够谏言君王得失,但也能参劾百官得失。

  若论本心,张居正是绝对不会让海瑞居于这么一个要职的,而可以天天盯着他!

  但无奈,君臣大义摆在这里。

  朱翊钧再是少年天子,只要张居正还想在万历面前维持自己公忠体国的形象,那就不可能拒绝朱翊钧合理的意见。

  所以,如今因为朱翊钧亲口提出,又加上理由很站得住脚,而使得张居正不得不罢用徐璠、徐琨二人,而起用海瑞。

  要不然怎么说朱翊钧不完全是傀儡皇帝呢。

  在合适的时机,朱翊钧还是能改变朝局,且让自己的话变成现实的。

  毕竟朱翊钧才是天子。

  “奉陛下口谕,拟旨勒令徐璠、徐琨在家奉养徐老先生,让二人先尽孝再尽忠,不必起复。另,起用海瑞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用其敢言,而彰陛下求贤图治之心。然后盖印颁发吧。”

  张居正在讲读结束后就向文渊阁大学士吕调阳传达了圣谕。

上一篇:1980我的文艺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