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786章

作者:坐望敬亭

  《便衣警察》带来了他名气、带给了他荣誉,也带给了他一定的财富。

  但跳槽到文诚影视,却结结实实让海晏实现了阶级跃迁。

  他本身出身很好,红色家庭,但这个东西在他成年之后对他的帮助并没有那么大。

  进入到警察系统,靠着自身的能力和长袖善舞,他最后混到了昆仑大饭店的经理职务,每天迎来送往,接触到的人级别还不低。

  但这种职务就像是那些奢侈品柜台的柜姐,她们卖的都是动辄几万、几十万的奢侈品,成天面对着的都是身家千万、亿万的富人,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很容易给她们一种自己也是其中一分子的错觉。

  说穿了,这份工作的核心仍是服务。

  手中掌握的资源极其有限,工资也没有脱离工薪阶层的范畴,除非他狠下心干一些灰色勾当,否则这份职务是很难给他带来大量的财富和较高的社会地位的。

  进入到文诚影视来,海晏最开始是奔着钱来的。

  经过接近两年时间的发展,文诚影视越做越大,他已经获得了远超当初想象的收入。

  更关键的是他所掌握的社会资源和影响力,与在昆仑饭店工作时已经是天壤之别。

  他在昆仑饭店时,是能接触不少人物,遇见事了也能找人帮忙,但那时候他得求人。

  现在在文诚影视,他接触的人脉圈层并没有提高太多,甚至从权力的角度来说还有些降低,但现在很多时候,他变成了那个被求的人。

  这种角色的转变才是文诚影视给予海晏最大的好处。

  就像年前他组织的这次聚会,他一个电话,响应者云集,聚会的主要人物都是海马工作室当初那拨人。

  想当年海马工作室刚成立的时候,在中国影视界放了好几颗卫星,闯下了好大的名声。

  可惜后来大家各忙各的,曾经红极一时的海马工作室也随之沉寂。

  文诚影视制作的电视剧如今播一部火一部,去年一年的营收做到了1.1亿,俨然已经是如今国内实力最强大的影视公司之一,与同属国文社的文华影视交相辉映。

  海晏现在作为文诚的负责人,在国内的影视圈,乃至文化圈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大家都很给面子的前来捧场。

  海马工作室的成员们已经有好几年聚的像现在这么齐了,大家再见面都很兴奋。

  只是大家聊着聊着,发现好像少了王朔这个灵魂人物。

  有消息不灵通的还跟人打听,“硕爷怎么没来?”

  这话一问出口,不少人的脸色怪异了起来。

  有几个人的目光放在了冯晓刚的身上,当初跟在王朔屁股后面混,到处拍马屁的小催巴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大导演,反倒是当年叱咤风云的硕爷,如今声势早已不如当年。

  聚会的气氛因为一句问话变得别扭了起来,海晏见状大大方方的说道:“硕爷最近心情不好,正闹别扭呢。”

  他一句话打开了话匣子,其他人也没有了顾忌。

  除了几个平时疏于联系的朋友,大家都知道冯晓刚退出好梦的事,大家低声嘀咕了几句,几个不知情的人恍然大悟。

  “大家换个话题,换个话题。”海晏说道。

  他让大家换个话题,大家就真换了个话题。

  “诶,你们听说了吗?硕爷和他那小蜜分了!”

  酒局上总是盛产各种八卦,特别是那个当事人还是大家都认识的人,又不在的情况下。

  “分了?为嘛分了?俩人好的不是蜜里调油似的吗?”

  “谁知道呢?那女孩儿我见过,就是个混圈儿的果儿,跟着硕爷啊……”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关于硕爷和小蜜的那些事,他们这些旁观者反而是看得最清楚的。

  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大学生,身边从来不缺乏追求者,却偏偏看上了王朔那么一个平平无奇的中年人,图什么呢?

  菜还没上来,大家就已经聊的热火朝天了。

  冯晓刚今天坐在海晏左侧的位子上,他并没有参与到大家的话题中,喝了一口茶,眼睛扫了一圈众人。

  这么多年这样的场面他参与了不知道多少次。

  只是这一次,他坐的位子不一样了!

  ……

第839章 林社长有格局

  海晏组织的聚会,王朔没去,林为民也没去。

  王朔没去是因为跟冯晓刚闹别扭,林为民没去则是因为他正专心的对新作进行最后的修改。

  从动笔到现在也快两个月了,初稿他写的很快,一个月左右便完成了。

  但这部是因史父而来的,所以他非常认真的修改了一遍,最终在1月末定稿。

  他将这部拿到了石铁生那里,隔了一个星期,石铁生一直没来电话让林为民取稿子。

  反倒是程西米打来了电话,催促林为民赶紧把稿子取走。

  程西米说,石铁生这些天把林为民那部看了好几遍,每看一次,对于石铁生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消耗。

  林为民赶忙赶到石铁生家里,一见面,果然如程西米所说的,石铁生的气色很差。

  他玩笑着对石铁生说道:“我当责编的时候都没有你这么尽责。”

  “是你写的太好了,让人欲罢不能。”石铁生毫不吝啬的夸奖道。

  “真有这么好?”

  石铁生迟疑了一下,犹豫道:“我这个评价主观色彩比较重。”

  “没事,等发表了让读者们评价吧。”

  从石铁生家取走了稿子,第二天林为民便将它交给了贺启智。

  贺启智接过稿子,心中无比激动,盼了一年多了,总算是盼来了林大作家的新作品。

  “你手老抖什么?”林为民问道。

  “我激动、高兴啊!”贺启智语气亢奋,“伱又不是不知道,现在大环境这么不景气,我们《当代》销量连120万份都守不住了,就指望你这回回春呢!”

  林为民笑道:“你这话让同行们听着,估计要打人。压力别这么大,销量不好,非战之罪。”

  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国内的文学杂志销量便开始跌跌不休,经过这几年时间,很多原来办的风生水起的文学期刊先后陷入了经营困难的窘境。

  哪怕是如《十月》《收获》这些国内文学期刊领域的扛把子,如今也是艰难度日,销量每况愈下。

  《当代》在众多一线文学杂志当中算是处境最好的了,这也多亏了林为民在位时给《当代》打下的坚实基础。

  巅峰时期的《当代》,单期销量两三百万份都是常有的事。

  不过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大环境的整体下行对于《当代》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

  去年一年,国内文坛并没有什么太有影响力的作品问世,作为国内最顶尖的文学作品发表平台,《当代》的声量自然也没有以前大了。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之前一直努力维持的销量在去年一年时间内出现了连续下跌之势,96年第12期的单期销量已经跌破了120万册,并且看起来这个下跌并没有就此止住的趋势,97年第1期上市发行了二十多天了,堪堪破了100万份,销量不容乐观。

  林为民的新作品在这个节骨眼上问世,对于《当代》来说,不啻于是一剂强心针,不仅是对读者和市场,对于《当代》编辑部也是如此。

  收了林为民的稿子,贺启智心情激动不已,回到编辑部内仍没完全平静下来。

  “老贺,遇见什么事了,这么高兴?”

  祝昌盛看到贺启智一脸喜气,好奇的问道。

  “嘿嘿!”贺启智晃着手里的稿子,光顾着笑,也不说话。

  “这又是谁的大作啊?”祝昌盛问道。

  能让贺启智这个主编这么高兴,想必肯定是知名作家的新作。

  这一年来,《当代》发表的作品影响力确实差了些,大家都盼着能收些质量上乘的稿件,来稳住杂志逐渐下行的颓势。

  见贺启智光笑不说话,不光是祝昌盛好奇了,编辑部内的其他人也都露出探究的目光。

  “主编,稿子都到手了,你就别藏着掖着了。”

  杨新兰说着话,凑到了贺启智身边。

  她瞄了一眼稿子的首页,那纸张似乎有着魔力,一下子就把她的眼神死死的吸引住了。

  见到杨新兰的表现,其他人也迫不及待的凑到了贺启智身边。

  终于看清楚了稿子首页上的名字,祝昌盛笑容满面,“好好好!”

  姚淑芝拍手道:“哎呦,这个不务正业的总归是想起自己的老本行了!”

  编辑室内众人表现的喜气洋洋,比发工资的时候还高兴。

  在《当代》编辑部兴奋的讨论着林为民的新作的时候,林为民的办公室内迎来了一位几位客人。

  准确的说,客人只有一位,另外的两人是于东和郑渊洁。

  “社长,这位就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金国平厂长。”

  于东介绍了一句,还没等林为民说话,对面的金国平便发出爽朗的笑声,热情的握住了林为民的手。

  “林社长,您好您好!久仰大名了!”

  金国平有着上海人少有的豪爽性格,一见面所展现的热情让林为民这个东北人都有些不适应。

  “金厂长,快请坐。”

  国文社拉拢来了郑渊洁这个国内儿童文学领域的大拿,自然是要在这方面大展拳脚的。

  儿童文学的载体,除了这种文学形式之外,漫画、动画是最好的选择。

  漫画这方面,国文社拥有《画王》《红豆漫画》这两份人气超高的杂志,正在全力开发郑渊洁众多系列作品的潜力。

  而在动画方面,国文社则完全没什么经验,只能借助外力。

  在国内,提起动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个绕不开的名字。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于1957年,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1950年美术片组自东北迁往上海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部分。

  此后几年,随着人员的不断扩大,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彼时这里汇聚了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钱家骏、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马国良、包蕾、吴应炬等一大批著名艺术家、文学家。

  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首次采用真人和木偶合成技术的木偶片《小梅的梦》、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第一部彩色剪纸片《猪八戒吃瓜》、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第一部影院动画长片《大闹天宫》……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历史几乎浓缩了新中国的动画史,其制作的众多极具强烈民族风格的作品,也让中国动画电影成为世界影坛和艺术领域独一无二的艺术精品,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大秦嫡公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