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783章

作者:坐望敬亭

  “跟阿姨打个招呼,说刘阿姨好。”陶慧敏指挥着小豆包。

  老母亲的淫威,小豆包不敢反抗,乖巧的叫了一声。

  刘晓庆瞧着她可爱的模样,忍不住抱了抱她,“哎呀呀,真是可爱,你们夫妻这基因就是好。阿姨第一次见面,也没什么好送你的……”

  说着,刘晓庆就准备撸下手腕处的玉镯。

  林为民赶忙拦住她,“别别别。”

  刘晓庆热情如火,林为民却坚持不受,她只好遗憾的作罢。

  闲聊了几句,刘晓庆便往宋淮桂给她安排的那桌去了。

  等她走后,陶慧敏的脸上露出几分感慨之色,电影版《红楼梦》拍摄了三年时间,有一段时间她与刘晓庆朝夕相处,算不上是好姐妹,但也算熟识。

  可这次时隔几年之后再见面,她真的有些不敢认了。

  “晓庆的变化真是太大了!”

  《阳光灿烂的日子》拍摄完成后不长时间,刘晓庆和姜文便和平分手了,两人分手的原因众说纷纭,外人并不清楚。

  在与姜文分手之前,刘晓庆便已进军商业,只是那个时候她的生意做的还不算大。

  分手之后,刘晓庆作品并不多,但一部《武则天》电视剧却意外的让她再次红遍大江南北。

  同时她的生意也做的如火如荼,版图不断扩大,房地产、化妆品、广告、影视……

  众多领域均有涉猎,利用自己强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刘晓庆在商界无往不利。

  今年上半年,上海文艺出版社还给她出了一本书,《我的自白录: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

  眼球经济这种事,晓庆姐早早就玩明白了,后世那帮明星给她提鞋都不配。

  这部名人传记一经上市便狂销数十万册,再度将刘晓庆的名气助推一个新的高度,甚至有报纸将她喊作“亿万富姐”。

  林为民笑呵呵的调侃道:“正常,亿万富姐嘛!”

  陶慧敏忍不住白了他一眼,“你少阴阳怪气的。”

  “我这怎么能是阴阳怪气呢,这可是报纸上说的,晓庆同志做生意确实赚了不少钱。她现在不仅是演员、明星,也是大老板,打交道的人不一样了,气质当然跟以前不一样了。”

  陶慧敏点点头,“这个倒是。想不到她能把生意做的那么大,真是个女强人。”

  女强人这个词,最近几年刚刚流行起来,用到刘晓庆身上倒是很贴合。

  突然出现的熟人,给了夫妻俩人一份谈资,吃完饭后,他们又带着小豆包前往首都电影院。

  圣诞节刚刚过完文华影视的《不见不散》已经上映了好几天,林为民一家三口来到电影院时是七点多,电影院的售票窗口还要排队,可见这几天的电影市场是有些火热的。

  林为民陪着家人看电影,也算是一次调研,他随便询问了几个买票的观众,发现都是来看《不见不散》的,心中愉快起来。

  进了放映厅之后,观影人数并不少,几乎达到了满员状态。

  最近圣诞连着元旦,再加上《不见不散》的大力宣传,观众们的观影热情持续高涨。

  看过电影院的第三天,林为民接到了于东的报喜电话。

  《不见不散》在全国范围内上映7天时间,首周票房达到了1420万元。

  首周票房数字出炉,于东也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捅给了记者,消息迅速传开,再次为中国影坛投下了一枚震撼弹。

  这个票房对比前段时间横扫电影市场的《美丽人生》和《有话好好说》仍有一些差距,但放在国内电影市场也是相当能打了。

  《美丽人生》和《有话好好说》可都顶着林为民的名字,而且一个是进口大片待遇,一个是张艺谋作品,冯晓刚一个野路子出身的导演,独立执导的第三部作品能够取得这样的票房成绩,已经足够骄傲。

  同时,这也让国内众多同行对冯晓刚这个出身的导演,充满了一种复杂的观感。

  他们羡慕他的电影所取得的票房,却又不屑于他的电影取悦大众的风格。

  这种矛盾目光的注视,并没有影响冯晓刚的名气急速扩大。

  去年《甲方乙方》上映,创造了6025万元的票房。

  今年《不见不散》上映,首周票房1420万元,打破冯晓刚自己去年所创造的票房记录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

  “冯晓刚”这三个字,似乎正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上的一个票房保证,它背后所代表的,是一种能够号令万千观众的影响力。

  而在此之前,拥有这种影响力的,无一不是奖项加身、影响力巨大的那些大导演们。

  历数国内的众多大导演,谢铁骊、谢晋、张艺谋、陈凯歌……都是正经学院派出身,他经过了艺术院校的严格学习和培训,拍摄的也是具有一定艺术性的电影,通过参加国内外的各种评奖活动打响自己在电影行业的名声,受到官方的认可,然后逐渐收获观众们的喜爱。

  这种模式似乎已经成了大导演的必经之路。

  可冯晓刚的出头方式,却是国内的众多电影人没有见过的。

  他的电影不讲什么艺术,最大的作用就是逗人发笑,他也没得过什么奖项,没有报纸对他连篇累牍的报道,有的只是电影观众一张张票根所叠加起来的票房号召力。

  这种从最底层萌发出来的崛起,让很多自诩艺术工作者的电影从业者感到一种别扭,那是比他们对于冯晓刚电影票房羡慕嫉妒的复杂观感更不爽的情绪。

  冯晓刚这个凭借着喜剧电影杀出重围的导演,似乎成了中国电影圈的一个异类。

  就在这个时候,新一期《大众电影》上刊登了一篇名为《草根崛起,导演冯晓刚带给中国影坛的启示》。

  作为国内群众基础最为深厚的电影刊物,哪怕这些年《大众电影》的销量持续下跌,但这份刊物对于电影圈的影响力依旧是举足轻重的。

  《草根崛起,导演冯晓刚带给中国影坛的启示》这篇文章一经发表,便在国内电影圈引发了众多关注,随之而来的便是激烈的争论之声。

  ……

第836章 名导的诞生

  《草根崛起,导演冯晓刚带给中国影坛的启示》不是什么雄文,但它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的概念——草根。

  它将冯晓刚这一类非学院派出身,也没得过什么奖项,但是又通过作品获得了观众的喜爱和欢迎的导演称之为草根导演,有了草根导演,自然就有没那么草根的导演,文章的矛头直指向那些学院派出身、靠着奖项起家的导演们。

  如果是看过后世营销号小作文的读者应该很熟悉这种风格,拉一踩一,制造矛盾对立,都是他们惯用的手段。

  可这个年代的读者们哪见过这个啊,比现在八卦媒体的文章直接高出了几个层次。

  这篇文章一出,立刻让冯晓刚这个刚冒头不长时间的新导演获得了无数读者和观众的关注和欣赏。

  有人受捧,就有人挨骂。

  这个年代,国内的电影圈学院派才是主流,《草根崛起》这篇文章把冯晓刚捧的高高的,却把众多学院派出身的导演踩在了脚下,这顿时引发了圈内众多导演的不满。

  《草根崛起,导演冯晓刚带给中国影坛的启示》的作者用的是笔名,以前从来没在上面发表过文章,有人偷偷的跟《大众电影》编辑部打听作者的信息,却一无所获。

  找不到文章作者,这群人理所当然的把矛头指向了冯晓刚。

  整个事件里,大家都挨骂,就他收益最大。

  就算不是他冯晓刚弄的这篇文章,大家也默认是他弄的了。

  一时之间,冯晓刚成了国内众多导演的眼中钉、肉中刺。

  很多导演借着各种渠道发声,明里暗里的批评、攻击冯晓刚和他的电影。

  面对着媒体上众多对于他的讨伐之声,在导演这个行当初出茅庐的冯晓刚心中惶恐,跑到文华影视堵住了于东。

  “于总,咱们这么搞,真没问题吗?”冯晓刚满脸担忧的问道。

  于东一脸胜券在握的表情,“怕什么?能有什么问题?他们就算知道了是咱们干的又能怎么样?别担心想出名哪有不挨骂的?你瞅瞅刘晓庆,越骂才越火。”

  于东这套歪理邪说有一半是从林为民那听来的,一半是靠自己悟的。

  要捧红一个演员并不难,挑几个好剧本,多让他演几部作品,只要不是“蚂蚁竞走十年”这种水平的,大概率都是能火起来的。

  但要捧红一个导演却没那么简单,导演要出好作品比当演员可难多了,冯晓刚又没有奖项加成,全靠观众追捧要成就“名导”之位,是不现实的。

  七八十年代,国内诞生了一批故事性非常强的电影,这其中导演的贡献居功至伟。

  可到现在,有几个人还记得《少林寺》的导演是谁?有几个人记得《庐山恋》的导演是谁?

  如果从业内人的角度来说,这些导演当然是很有名气的,但在普通观众那里,这些人早已是过去式了。

  张艺谋和陈凯歌为什么能在刚出电影学院几年之后就成为名导?

  作品获奖只是基础,最关键的是要有官方的认可和媒体的大量报道才行。

  名字不让大众耳熟能详,你怎么能叫大导演呢?

  《草根崛起,导演冯晓刚带给中国影坛的启示》这篇文章就是于东为了给冯晓刚打造“名导”人设走的一步棋,他没得过什么奖,也就谈不上什么官方认可,那就干脆走群众路线。

  于东为此特地去找林为民取经,得来了“草根崛起”这四个字,然后他才找人捉刀以这四个字为中心思想写了这么一篇文章,果然引发了大量的关注和讨论。

  有了媒体的报道、业内的关注和群众的讨论,冯晓刚的名导之路算是开了一个好头。

  听着于东的话,冯晓刚心中稍微安定了一点。

  于东这时又问他:“晓刚,那件事考虑的怎么样了?”

  闻言,冯晓刚脸上顿时浮现出几分为难之色,“于总,我还没考虑好。”

  “还有什么可考虑的?你们那小公司干了也有三年了吧?到现在也半死不活的,最关键的是,伱们几个人都没什么生意头脑,钱是赚了一些,可公司有什么发展吗?

  到了我们这,就不一样了。

  你想想看,我们文华签约的第一位导演可是张艺谋。你要是跟我们签约,媒体报道的时候,你的名字可就是跟张艺谋挂在一起的了。

  还有电影投资,你到我们这来,任何事务不用你操心,什么投资、发行、宣传,我们一手包圆儿,你就研究好怎么拍好电影,内容上的事,我们绝不插手。

  电影分红一分不少,比你以前还能多一分奖金和工资,这都是白拿的……”

  于东此刻像拖潘金莲下水道王婆,语气极尽蛊惑之能事。

  “于总,您说的这些我都明白,可我跟硕爷……我们俩……”

  冯晓刚的表情犹犹豫豫,羞羞答答,如同快被王婆拖下水的潘金莲。

  “我明白,我明白,你们是过命的交情。但我还是那句话,晓刚啊,人往高处走。

  硕爷人家早十年就名满全国了,可你呢?要是没有我们国文社投资的这两部电影,你现在干嘛呢?还拍你的广告片?费劲巴力的拉投资,为了拍一部电影苦胆都累出来?”

  于东说到这里,语重心长的拍拍冯晓刚的胳膊,“晓刚啊,交情再深,也不是父母兄弟。人,有时候还是得考虑考虑自己。”

  冯晓刚的脸上浮现出挣扎之色,显然内心正在经历激烈的对抗。

  观察着冯晓刚的神色于东缓声道:“算了。我也看出来了,你是个重情义的人,回去你自己想吧,想明白了就来找我。”

  冯晓刚出了文华影视,浑浑噩噩的回到了好梦公司。

  这会儿公司里只有一个文员兼保洁,他问道:“汪董呢?”

  “不知道,今天还没看着。”

上一篇:大秦嫡公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