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672章

作者:坐望敬亭

  “就是,就是。”黎全武也说道。程丹青问:“大年,你挑点提气的事给大家说说!”

  “提气的事······”张大年思考了片刻,说道:“最近的应该就算是《霸王别姬》拿到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事了!”

  一聊起这个话题,众人也兴奋了起来。

  “《霸王别姬》确实给咱们中国人长脸!”

  “电影你们都去看了吗?票房都两三亿美元了吧?”

  黎全武说道:“《霸王别姬》的在美国畅销了十年,话剧登陆百老汇的时候我们还去看过,场场爆满,在美国的人气绝对是一等一的,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程丹青却表示反对,“要说《霸王别姬》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是意料之中的事,这话没错。毕竟林为民有《末代皇帝》在前,但电影票房这么牛,绝对是各方面因素互相促进所造成的,有一定的巧合因素。”

  说到这里,他忍不住多说几句:“我印象最深的是从两年前《一个都不能少》引进到美国来的时候,出版社的宣传攻势不小,我在好几本文学杂志和报纸上都看到了相关的资料和报道。”

  “对对对,我想起来了。希望工程,林为民为了这事特地写的,而且还捐了一千万美元。”

  说到“一千万美元”,众人的语气充满了惊叹。

  他们身在美国这个资本主义的花花世界,自然知道钱有多难赚。

  一个国内的作家,竟然随手就捐了一千万美元,如何能不让人惊叹。

  “是啊!林为民的作品从八十年代初就开始引进到美国了,这些年其实销量一直都很好,《霸王别姬》《套马人》《情人》······还有话剧的加持。

  但之前更多的还是作品红,可自从那次的宣传之后,我就感觉有点不太一样了。

  去年《理查德·耶茨文集》出版,又是一样的宣传策略,比上一次还要成功。美国的媒体完全把林为民和理查德·耶茨的名字联系在了一起。

  一个郁郁不得志、岁月蹉跎,一个天资纵横、年少成名,这两个人放在一起,不仅是强烈的对比,也充满了戏剧张力。

  我要是记者,也会喜欢写这种报道,完全是戳中了大众的兴趣点。

  我有时候跟美国人聊天,他们随口都能叫出林为民的名字,而且对他的印象极佳,都说是伟大的文学家。”

  黎全武说道:“美国人说话就是喜欢夸张!”

  “也不能算是夸张吧?林为民光是美国的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就拿了两回,还有龚古尔文学奖和斯特雷加文学奖,一般的作家可拿不到这些奖项,很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都没拿过这么多奖!”

  说话的是卢志芳,她对于林为民所获得过的荣誉如数家珍。

  当年《追风筝的人》在百老汇公演,林为民让人送来门票,他们一群留学生都去看了。

  也看到了外国观众对于林为民作品的狂热追捧,很多人内心都充满了与有荣焉的骄傲,以前对林为民的种种看不惯在这种心态下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欣赏和仰慕。

  “你们看看这个!”卢志芳从包里掏出了一本杂志。

  最新一期的美国版《时代周刊》上,黑色的背景,林为民的肖像照占据了整个封面,这是《时代周刊》的一贯特色。

  “这是林为民?”大家看到刊物封面,脸上露出难以言表的惊诧。

  “货真价实!”卢志芳的语气带着

  几分骄傲,将杂志递给了大家。

  众人好奇的都凑了上来,围在一起翻阅起了《时代周刊》。

  采访稿足足两万多字,占据了这一期《时代周刊》相当大的份量。

  理查德·斯坦格尔从业十余年,无论是文笔还是采访风格都臻至成熟、老辣,尤其是经过提炼后刊发出来的采访内容,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每一次问答都是精彩的博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大家看到最后提到了大家刚才还在讨论的“诺贝尔文学奖”的问题。

  林为民引述《圣经》当中的话,让人印象深刻。

  黎全武想到前几年见到林为民的情景,忍不住说道:“他这个人还真是一贯自大!”

  程丹青心里的想法则是:卧槽!装得好逼!

  不过他没有表露内心的想法,反而说道:“我觉得这倒不是自大,应该说是一种基于实力的自信。”

  卢志芳赞同道:“丹青说的没错。没有人能进壮士家里,抢夺他的家具',壮士积蓄力量捍卫自己的荣誉,又不是去抢夺他人的荣誉。”

  “那诺贝尔文学奖也不是他们家的。”黎全武辩驳道。

  “不管你承不承认,诺贝尔文学奖只是金字塔尖那一小撮作家可以染指的荣誉。对于这样一群作家来说,这份荣誉就是在他们这个圈子里传来传去的而已,所以说,用'家具'来比喻也很恰当,只是这个家大了一点,壮士多了一点。”卢志芳说道。

  黎全武摇了摇头,“你们这些狂热粉丝怎么辩都能辩出理来!”

  “我这才叫中肯!”

  “行了行了,为了人家的事有什么好吵的!”程丹青劝道。

  他又拿起那份《时代周刊》,对卢志芳说道:“志芳,你这份杂志借我用用。”

  “干嘛?”

  “我寄给林为民,他都上《时代周刊》了,算是给他报个喜!”

  那年林为民离开美国后请程丹青等人去看了一场《追风筝的人》,事后程丹青特意去信表达了一番感谢。

  这几年两人偶有通信。

  黎全武不满道:“你这厮惯会做好人!”

  程丹青说道:“我们中国出个这么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不容易,你别老想着拆台!”

  “谁拆台了?我跟老外夸他的时候你没看见!”黎全武嘟囔道。

第719章 小说就够我赚的了

  在纽约唐人街公寓里在聚会时,地球另一端的北京东来顺里。

  金莹和姜子隆的惊诧让曲小伟很满意,虽然上《时代周刊》这事跟他没关系,但传播出去有他的一份功劳啊!

  “为民上《时代周刊》了?”金莹诧异万分的问道。

  林为民拉住要大吹特吹的曲小伟,低调的说道:“美国版的而已,就在美国发。”

  曲小伟道:“那也是《时代周刊》啊!”

  《时代周刊》创刊于1923年,是美国最早的新闻周刊之一,因为报道内容极具时事性周刊,内容广泛,敢于对国际问题发表主张,广受英语世界的读者们欢迎。

  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它多次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赢得了无数读者的认可和追捧,因此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最为知名的时事性周刊。

  “你别唬我们,我听人家说美国版的跟在亚洲发行的版本没什么大差别,除了广告不一样,就两三篇文章不一样而已。”金莹说道。

  这年头,《时代周刊》不是谁想看都能看的。

  只有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才有资格订阅,因为有可能涉及到一些敏感新闻和信息,所以能看到的人很少。

  “就一个采访,也就那么回事,你们别一惊一乍的。”林为民说道。

  “行。现在果然是当了领导了,都知道低调了。”

  林为民不满,“你要夸就好好夸,这么阴阳怪气的,很没有当领导的格局啊!”

  姜子隆说道:“回头我得让人弄一本来看看。”

  “就你那水平,能看懂英文?”曲小伟打趣道。

  “看不懂我还不能收藏了?”热闹的晚餐在说说笑笑中结束。

  《时代周刊》拥有美国版、亚洲版、欧洲版和南太平洋版,每期的内容差异不大,但在关注热点和封面人物上会稍有不同,报道内容也会有一些不同。

  1994年第9期的《时代周刊》,林为民登上了美国版、亚洲版和欧洲版三个版本的封面,关于他的报道也刊发在了这三版刊物当中。

  他接受《时代周刊》采访的消息并没有广而告之,但《时代周刊》毕竟是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的新闻刊物,所以在刊物上市不久之后,国内文化界还是关注到了林为民登上了《时代周刊》的事。

  比较可惜的是,这年头《时代周刊》订阅和购买很有门槛,所以大多数人无缘看到那篇有关林为民的采访,只有少数人可以利用工作和职务之便一睹为快。

  但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林为民登上《时代周刊》”这种新闻国内媒体不肯错过,有些媒体为了销量,干脆将《时代周刊》上的报道全文转载到了自家的报纸、杂志上,不征求意见、不付稿费的那种。

  这年头版权意识淡漠,《时代周刊》又鞭长莫及,国内很多媒体因此有恃无恐。

  报道内容一发出来,顿时引发了国内舆论的强烈反响。

  这年头,国人随便在国外弄出一点动静都是为国争光,更何况林为民是接受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新闻周刊的专访,而且还是登上了封面。

  转发报道的相关报纸、杂志被读者们抢购一空,这篇报道也成为今年以来国人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报道。

  《时代周刊》的新闻在国内喧嚷了近半个月时间才逐渐沉寂下来,这段时间国内最大的新闻就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架设了国内第一个EB服务器,推出中国第一套网页。

  随后一周时间内,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cn域名服务器的设置,从此cn服务器设在国内。

  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新闻,林为民的第一个反应是,终于可以上网了。

  他迫不及待的打电话给网络运营商,现在没有什么移动、联通只有中国电信。

  林为民兴冲冲的给中国电信打了个电话,却被告知得等到明年1月才能落实民用服务。

  “这互联网有什么好的?你那么着急?”陶慧敏问道。

  林为民科普道:“这么说吧,咱们现在写信,得用邮寄的才行,要送到美国去,用飞机点对点的送也得一两天时间。但有了互联网,我现在敲着键盘写一封信,手指轻轻一点发送,过不了一分钟,美国那边就能收到了。”

  陶慧敏惊奇道:“这么神奇?”

  “科技的力量嘛!等明年安上了我给你演示。”

  “好。”

  夫妻俩正说着话,外面响起了敲门声,孙姐去开门,门外站着个带着金丝边眼镜的斯文男人。

  “您好,我找林老师!”

  孙姐领着人进门,林为民看到来人,有些惊讶,“海晏?来来,坐。”

  海晏笑着打过招呼才坐下,喝了口茶,林为民问道:“你今天怎么有空上我这来了?”

  海晏笑的有些不好意思,“写了部新作品,想让您帮着把把关。”

  林为民感兴趣道:“哦?那我可得好好看看!”

  海晏边掏书稿边说道:“好多年没动笔了,也不知道写的怎么样。别人我也不敢找,所以只能来麻烦您。”

  接过书稿,林为民说道:“你不找我,还能找谁呢?”

  捏着书稿,林为民有些意外,“两部?”

  海晏道:“有一部是我跟魏人合写的剧本《警察本色》,另一部才是我最近刚写的,叫《永不瞑目》。”

  林为民点了点头,说道:“先放我这吧,等我看完再跟你聊。”

  一部剧本、一部长篇,不是一两天能看完的,况且林为民还有工作。“成。”

上一篇:大秦嫡公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