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58章

作者:坐望敬亭

  “那你看看我写的这篇。”

  石铁生从书桌上拿起他的刚写完不长时间的稿子。

  标题是《绿色的梦》,篇幅很短,可能连三千字都没有。

  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养成了职业习惯,林为民看完只有下意思的反应,这稿子上不了《当代》。

  石铁生关注着他的神情,“看来我还是得努力啊!”

  “写的不错。”

  “也就是不错,但不够你们《当代》的标准对不对?”石铁生笑着问道。

  林为民没有说谎,点了点头。

  《绿色的梦》这篇小说很符合石铁生早期作品的气质,不强于叙事,反而更像是散文,就比如未来使他名声大噪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连石铁生自己都说这篇小说像散文多过像小说。

  “我明白。这篇小说我压根没打算发表,就是源于一个梦,我也知道写的不太好。”

  “写作这种事,最怕自以为是的自我欣赏,你现在的心态就很好。”林为民道。

  石铁生道:“我怎么感觉你不像是在夸我?”

  “这你可就冤枉我了。对自己和作品拥有清醒的认知,对一个创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石铁生不得不承认林为民说的话很有道理,一个人如果对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没有正确的认知,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的。

  “你这个编辑没白当,现在总结起来一套一套的。”

  “呵呵,都是工作经验嘛!”

  两人聊着天,史父已经把饭菜做好了。

  在石铁生家吃过了饭,林为民骑车回到了宿舍。

  他想着石铁生坐在轮椅上让他看稿子的画面,心中忽然有点气闷。

  铁生创作条件那么差,都能笔耕不辍。再看看自己,属实有点颓废。

  想到这里,他提起了笔。

  可是写点什么呢?

  林为民想来想去,还是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熟悉的电影。

  扒拉着符合这个时代特征,又能引起人们共鸣的作品,林为民很快想到了一部电影。

  这部电影成就了一位大导演,上映后获奖无数,被无数人奉为一代影史经典,也是根据小说改编的。

  可惜,经常有读者评价说原著小说的风采根本不及电影十分之一,因此把原著作者批的体无完肤。

  林为民在脑海中把电影的情节回忆再三,确定这是一部值得改成小说的好作品。

  在脑海中把所有的细节都梳理了一遍之后,林为民才开始动笔。

  这段时间他一直没有动笔,冷不丁开始写,下笔有些滞涩,适应了好一会儿才找到点感觉。

  写了约莫一个多小时,他揉了揉有些酸胀的手腕。

  回过头看开篇的文字,不满的摇了摇头。

  就像他说的,创作者必须要对自己笔下的内容有足够清晰的认知,否则写出来的东西根本就难以入目。

  林为民将稿纸揉成一团扔到地上,这个开头还要好好打磨打磨。

第88章 闭关创作

  春节前的最后几天,林为民进入了一种闭关的状态。

  过节期间国文社的运作进入了休眠状态,每天只有几个人值班,连后楼招待所的作家们大部分都回家了。

  三楼仅剩的两个人除了林为民,就是他隔壁的郑国。

  一开始郑国闲着没事还会跑去林为民那闲聊,后来见林为民一副专心闭门写作的态度,也就不好意思再去打扰他了。

  林为民的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当他的笔尖在稿纸上落下最后一个字,心中莫名的怅然若失。

  他放下手中的钢笔,起身来到窗边。

  刚下过一场大雪的北京城银装素裹,天辽地阔,远处传来喜庆的鞭炮声。

  他猛然警醒,今天好像是大年三十?

  林为民去翻了一下万年历,可不就是大年三十了嘛!

  这些天他沉迷于创作,几乎不分日夜,短短一周时间内便完成了一部十二三万字的小长篇,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样高强度的创作,不仅需要创作能力,对作家的体力也是一种考验。

  林为民照了一下镜子,对比前几天,他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憔悴和消瘦了下去。

  靠,这也太夸张了,感觉瘦了能有十斤。

  林为民有些后怕的放下镜子,心中暗暗发誓,以后可不能再这么废寝忘食了。

  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没了身体一切都是白费。

  “为民!”门口响起了敲门声,是郑国的声音。

  林为民打开门,郑国身后站着万芳。

  “这位女同志找你,打听到我房间了。”

  郑国解释了一句,眼神中藏着一丝八卦。

  “师姐,你怎么来了?”

  听到林为民的话,郑国心中有点失望,原来是师姐。

  万芳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而问道:“你怎么成这个样子了?”

  林为民无所谓的笑了笑,“最近闭关写了一部小说。”

  “哦?”万芳一听来了兴趣。

  万芳和林为民的接触不算特别多,但因为有父亲的关系,对林为民还是有些了解的,知道他写起东西来向来是又快又好,他现在这副尊荣可跟他一贯的发挥大相径庭。

  “什么作品能把你折磨成这个样子?”

  “也不是折磨。主要是写的太顺,没怎么休息。”

  听林为民这么一说,万芳更想看看这部作品了。

  不过眼下她还有一个任务,“我爸叫你去家里过年。”

  “写着写着就给忘了。师姐,你等我收拾一下。”

  林为民这边紧忙收拾,郑国识趣的离开,等他收拾好了,万芳又嘱咐道:“把稿子也带上。”

  “大过年的看什么稿子。”

  “你不怕我爸问你啊?”

  林为民一想也是,他每次去见万先生总逃不开创作这个话题,这回带上新鲜出炉的作品,老爷子就没话讲了。

  他跟万芳两人骑着自行车来到木樨地,冻的耳朵都快掉了。

  “嘶!这天儿可真冷啊!”林为民进了屋子哈着气说道。

  万先生正跟妻子在厨房包饺子,见林为民到了,说道:“来了?你还真难请啊!”

  林为民嬉笑道:“老师,这可不能怪我,这两天灵感爆棚啊!”

  万先生看了他一眼,不知道他是不是在扯谎。

  “爸,为民说他刚写了一部长篇,稿子都拿过来了。”万芳说道。

  万先生的表情终于露出几分意外,“花了多长时间?”

  “一个星期。”林为民老实答道。

  老先生犯起了嘀咕,一个星期写个长篇,你小子牛皮吹大了吧?

  这会儿他也顾不得包饺子了,将擀面皮的工作交给了万芳,“稿子拿来我看看。”

  林为民老老实实递上稿子,还想往身边凑,被老先生赶开,“包你的饺子去!”

  他和万芳凑到一起,万芳问道:“你小说写的啥题材啊?”

  “嗯,要硬归类的话,应该算到伤痕文学里面吧。”林为民不确定的说道。

  “伤痕文学?老套了点吧?不符合你的风格啊!”

  “我什么风格?”

  万芳盯着他看了看,“你好像也没什么风格。”

  “胡说,我这叫风格百变。”

  两人闲聊着拌嘴,手上的活也没停。万芳擀饺子皮,林为民和师母黎玉茹包饺子。

  三人合作,还没到半个小时就包完了饺子。

  师母黎玉茹开始准备做菜,万芳和林为民给她打下手。

  这个时候,外面的鞭炮声愈发的响了。

  北方的年夜饭普遍都在年三十的中午进行,吃饭前鞭炮少不了。

  等三人忙活的差不多了,已经是快下午一点钟了。

  林为民想起了去看书稿的万先生,抬头望去,老人家正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动不动,手上还拿着他的手稿。

  “师母,我来端菜,您去叫一下老师吧。”林为民接过黎玉茹手中的盘子说道。

  黎玉茹走到客厅去叫了一声万先生,他抬起头来,精神似乎有些恍惚,定了定神才缓过来。

  “玉茹啊!”

  “饭菜都好了,来吃饭吧。”

  “哦,好。”

  老先生神思不属的站起身,可能是因为坐的时间太长,又没有活动,他起身的时候有些不稳,幸亏黎玉茹扶了他一把。

上一篇:大秦嫡公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