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568章

作者:坐望敬亭

  有了他的表态,林为民笑着点点头,“那我就放心了。”

  两天之后,西川带着几分紧张走进了国文社大楼。

  他和海子、骆一禾都是燕大的同学,八十年代中后期三人被称为“燕大三剑客”,如今海子、骆一禾先后去世,他也沉寂了好几年时间。

  西川85年从燕大毕业,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绝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诗歌创作和诗歌刊物上。

  八十年代,读者们对于诗歌的狂热喜爱无可比喻,但国内真正的诗刊不算多,绝大部分诗刊都来自于大学里的校刊,又或者是诗人或者诗歌爱好者们自发参与的民间刊物,西川这几年就参与了诗刊《倾向》的编辑工作。

  《倾向》是西川和欧阳江河、陈东东等友人共同创办的诗刊,88年创刊,这几年在国内的诗歌界颇有名声,只可惜今年刚刚被叫停。

  对于西川他们这群诗人来说,国文社代表的不仅是国内文学界的最高殿堂,同时还有点其他的观感。

  绝大部分的诗人,不管他们的工作如何,但在文学创作上,他们这群人始终是游离于主流文学界之外的,所以对于国文社这种单位,总会带上一种既羡且厌的心态,总之就是很矛盾。

  西川没想到他进了楼之后会直接被请到总编办公室,见到林为民,他的心情更加紧张了。

  诗人的圈子很小,所以他认识的作家也很少,更别说是林为民这个级别的作家。

  西川虽然喜欢诗歌,但这些年林为民的作品也没少看。

  他上前和林为民握手问好,“林老师好,我特别喜欢您的《狩猎》。”

  林为民笑着问道:“这部看到的人应该不多吧?”

  《狩猎》几年前发表在《当代》上,立刻引起了文学界和民间极其强烈的争论,最后考虑到影响,林为民决定将这部作品雪藏一段时间,等到发表十年之后再出版。

  “当时看到的人确实少大家谁也没想到您会做出不出版的决定。我那时候刚参加工作,平时比较忙,没买到那一期的《当代》后来是跟同学借来看的。

  您不知道,那时候很多人都想看您这部,可外面的《当代》早被人抢光了,我们学校校刊的几个师弟聚在一起,用印校刊的油印设备印了几百份您的《狩猎》,才算是满足了同学们的需求。”

  西川说到这件事时脸上带着追忆往昔的神采,其中不乏骄傲。

  林为民心里却只想吐槽,燕大学子公然盗版图书,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见面寒暄了几句林为民和西川才说起正题。

  来之前西川已经知道了国文社要出版朦胧诗诗集的消息,但从林为民这里亲耳听到,他还是忍不住激动。

  尽管林为民说的是要出版海子的诗作,但并不妨碍西川的高兴。

  朦胧诗走过了近三十个年头,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已经逐渐有出版社愿意出版诗人们的作品,包括《人民文学》这样的刊物,在前些年还刊发过舒婷等人的诗作,但国文社所代表的意义毕竟与众不同。

  作品能够被国文社出版,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作者被主流文学圈所接受,也代表了作品的质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受到了认可。

  “这次叫你过来,主要是听说海子的那些遗作都是由你在整理,所以我们国文社要出版他的作品,离不开你的帮助。”

  西川说道:“海子走了之后,本来是一禾和我一起负责他那些作品的整理,其实主要是一禾在做这个工作,他为了这件事呕心沥血,我真没想到,他会走的那么突然……”

  西川说到这里时,脸上的表情满是落寞。

  他和海子、骆一禾感情甚笃,而且每个人都是才华横溢,他们共同投身诗歌运动在朦胧诗没落的八十年代中后期,用他们的才华为这个诗派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了后朦胧诗时期的代表人物。

  可谁也想不到,三剑客在几个月时间之内就走了两人,而且都是英年早逝,这对于西川的打击可想而知。

  等他从低落的情绪中抽离出来,又对林为民说道:“国文社能够出版海子的作品,是一件大好事,我相信他的要是知道了也一定会高兴的。不过这件事还得知会他的家人一声,回头我跟他们说完之后,麻烦社里和海子的家人沟通一下稿费问题。”

  “一事不烦二主,伱一并帮我话递过去吧,稿费标准可以按8%版税分成来支付,至于印数暂时还确定不了。”

  西川听到要用版税分成来支付稿费,心中一喜。

  诗歌因为体裁特殊,所以在发表或者出版时,稿费标准往往与、散文等相差甚远。

  国文社要给版税分成,就跟诗歌的字数或者行数没有关系了,而是要按照印数来分钱,这对于作者来说当然是有利的。

  “林老师,我代海子家人谢谢您了。”西川起身给林为民鞠了个躬。

  海子出身农村,自小便是十里八乡的神通,后来更是以十五岁的年龄就考上了燕大,83年毕业分到了中国政法大学。

  人生本应该一片光明,家人对他寄予厚望,却想不到他会以那样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海子走了,但他还有身在农村的父母。

  他的诗集如果能够出版,所获得的收益也能够帮助父母安度晚年。

  “没什么可谢的。我们出版人家的作品,难道还能不付稿费吗?”林为民笑着说道。

  然后他又带着西川来到了诗歌组的办公室。

  “莫老师,这是诗人西川。这两年海子的那些诗作都是他在整理,这次我们要出版海子的诗集,我特地请他来给我们当个顾问,以后诗集的事就交给你们俩对接了。”

  介绍了莫文铮和西川互相认识后,工作也交代好了,林为民便准备回办公室。

  走到门口,他正碰见李新从办公室出来,见到林为民,李新道:“林老师,我正要找您呢!”

  “怎么了?什么事?”林为民问道。

  ……

第607章 仁义无双林老师

  李新说道:“于秋雨打电话来,说想商量商量版税的事。”

  李新说这话的时候表情有些犹豫。

  此前国文社出版于秋雨的《文化苦旅》,到现在已经四个多月时间。出版之初,国文社没有人看好这部散文集。

  一来是因为作者于秋雨在国内文学界并没有什么名声,二来是于秋雨的散文风格有别于前人之作。

  但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部散文集,竟然在上市四个多月时间内狂销五十万册,国文社紧急加印6次。

  在加印的过程中,《文化苦旅》一次又一次打破了国文社所有人对于散文集的认知。

  加印三万册、五万册、十万册、十五万册、十五万册……

  《文化苦旅》的读者好像是无底洞,无论国文社加印多少,他们都能在短时间内就将这部散文集抢购一空。

  在国文社建社四十年历史上,国文社就没出现过这么妖孽的书。

  作者名气不大,风格独树一帜就算了,体裁也不算大众,究竟是怎么能够做到四个月狂销五十万册的呢?

  这个问题不仅是萦绕在国文社所有人头上的疑问,同样也是缠绕在全国所有出版人心头的结。

  不是,它凭什么啊?

  不过,想不通归想不通,这不妨碍大家跟风赚钱。

  自从《文化苦旅》火了之后,连国文社都要乘势推出几部散文集,更何况是外面那些出版社。

  短短两个月时间之内,国内各大出版社的散文集出版量呈爆发之势,一时间百花齐放,形成一股强大的潮流,让读者们目不暇接。

  不说《文化苦旅》所引发的散文潮流,单说于秋雨看到自己的散文集大卖之后,一开始他是高兴。

  他本身是文化学者,以前虽然出过书,但都是学术作品,销量就别想了。

  《文化苦旅》中的散文都是他多年以来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也是他第一次出版文学作品,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部散文集竟然会受到读者们如此狂热的欢迎。

  但高兴了不长时间,他又开始郁闷起来,起因是他跟好友的一场谈话。

  他的朋友是上海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当天傍晚两人在一起吃饭,席间好友说起《文化苦旅》出版后热销的盛况,戳到了于秋雨的心头,让他得意万分。

  可朋友在吹捧过他之后,又状若无心的问了一句,“秋雨,国文社出版你这部书给他的稿费一定很高吧?”

  于秋雨笑道:“国文社做事很公道给了8%的版税。”

  好友道:“8%啊,那是不少。不过……”

  好友说到这里故作犹豫,于秋雨忍不住问道:“不过什么?”

  “不过要是按照《文化苦旅》现在的销量来看,国文社给你的这个版税着实不高,至少也得10%才行啊!”

  于秋雨闻言笑着摆摆手,“谁能知道书能卖的这么好?”

  朋友笑道:“也是,是我想的简单了。”

  说完之后,于秋雨没有把席间的这番谈话当回事。

  可等回到了家,半夜于秋雨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觉,翻来覆去,脑子里想的全是朋友的那句“至少也得10%才行”。

  他的《文化苦旅》定价3.2元,五十万册就是一百六十万码洋,差了2%的版税就是三万两千块的差距,三万两千块,新房不能想了,但在上海买套里弄房子没问题,甚至还有剩。

  思前想后了好几天,于秋雨终于没忍住,给国文社打了个电话。

  他的电话是打给李新的,《文化苦旅》的编审是由当代文学一编室负责的。

  李新听完于秋雨的想法也有些挠头。

  以前作品卖得好的时候,国文社不是没有给作者补稿费的事。光是在林老师的任上,就发生过好些起改合同,让利给作家的事。

  可于秋雨这件事让他挠头之处在于,国文社给他的版税分成其实不低,但于秋雨现在却想要的更高,这就不太好搞了。

  李新有心想拒绝于秋雨,毕竟之前的版税分成并不低,但《文化苦旅》现在毕竟是大卖,他也不好开口直接拒绝。

  他让于秋雨等他的消息,他去跟领导商量一下,这个领导指的自然是林为民。

  林为民听完了于秋雨的请求,又听李新说完了自己的想法,神色轻松的说道:“我当什么事呢!答应他,给他10%的版税,不仅是这部书,下一部书也可以给他这个数。另外,再把上次加印的版税差额给他补上。”

  李新闻言脸上满是意外,“林老师……”

  “怎么了?”

  李新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忍不住说道:“您也太好说话了。”

  林为民笑了起来,问道:“你的意思是不答应于秋雨的请求?”

  李新犹豫了起来,他其实很清楚如果不答应于秋雨的请求可能会发生什么。

  如果这次不答应于秋雨的提版税的请求,那么他下一部书很有可能是不会给国文社的。以《文化苦旅》的火热程度和于秋雨现在的知名度,他的下一部作品、甚至是下几部作品大卖都是板上钉钉的事。

  为了2%的版税分成,就有可能把这样的作家拒之门外,显然不是个划算的买卖。

  可是,国文社明明对于秋雨不错,散文集出版之初可没人看好,是林老师主动发出了邀请,还给了他不错的版税分成。

  李新一想到这些,就感觉到一阵憋闷。

  林为民看着李新站在那里,脸色变幻,笑着问道:“想的怎么样了?答应还是不答应?”

  李新艰难的开口道:“从社里的角度考虑,应该答应。”

  林为民微微颔首。

  “我们在出版社工作,不仅是搞文化工作,这同时也是一门生意。既然是生意,最重要的就是和气生财。

  假设《文化苦旅》卖的不好,伱觉得他有底气让我们涨版税吗?

上一篇:大秦嫡公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