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509章

作者:坐望敬亭

  但要说电影大卖对林为民没有好处也不准确,在《触不可及》之前,林为民的小说和话剧已经在美国拥有了相当的知名度,但在电影方面他还只有一部《末代皇帝》,资历显得不够厚重。

  现在好了,《触不可及》票房大卖,根据哥伦比亚方面的推测,这部电影全球票房破2亿美元不成问题,对于一部以剧情见长的电影来说,这已经是极为优秀的成绩,足以跻身剧情片票房排行的前列。

  能拿奖、有票房,在肉眼可见的未来,林为民的作品肯定会成为好莱坞的香饽饽。

  “林,到时候你可不要忘了我这个老朋友!”迈克尔·菲利普斯打趣道。

  “迈克,你是有优先权的。”林为民轻松道。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据迈克尔·菲利普斯说,斯皮尔伯格打算带着《触不可及》去五月的戛纳电影节去转一圈,能拿奖是最好,拿不到奖,就要盯准年底的颁奖季了。

  《触不可及》的成片质量出类拔萃,获奖并不是难事,不确定的是能不能拿到大奖。

  迈克尔·菲利普斯还邀请林为民去五月的戛纳电影节,林为民道:“得了吧,我可不习惯那种名利场。”

  又过了几天,跟迈克尔·菲利普斯猜的差不多,陆续有好莱坞各大制片厂的人开始联系林为民。

  林为民狮子大张口,一上来就喊出了五百万美元的天价改编权,顿时吓住了所有人,五百万的剧本改编费用至少要一千五百万的票房才能回本。

  也就是说,光是一个还没写的剧本就值一千五百万美元。

  疯了!

  这是所有人跟林为民接触后的好莱坞制片厂的第一反应,林为民对此心平气和,《触不可及》上映才不过半个月时间,急着联系他的这群人几乎都是抱着投机心理来的,他自然不会客气。

  再说了,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咱的剧本既然能拿奖、还能拿高票房,要价高不是很正常?

  好莱坞是个赤裸裸的丛林社会,一切都是虚假的,只有票房和奖项才是实打实的,也只有这两样才是在好莱坞横行无忌的法宝。

  林为民没兴趣跟一帮抱着投机心理的人浪费时间,真有诚意的人自然会来找他详谈,哪怕出不了高价,也会想办法说服他,这样一来,自己也能在合作中占据上风。

  何乐而不为呢?

  连续接了几个电话,有诚意的合作者并未出现,林为民也不着急,他又不靠电影改编赚钱,吊着呗!

  三月中,中文版《革命之路》和《十一种孤独》的样书出炉,林为民给理查德·耶茨寄去了两份,算是当做纪念。

  又过了两天,马嘟嘟带着几个人来到了林为民家里。

  “林老师,人我给您找来了。”

  马嘟嘟今天带来的几个年轻人都是退伍军人,侦察兵出身。

  “这几位都是通过我父亲的朋友介绍过来的,知根知底,人品都不错。”马嘟嘟和林为民耳语着说。

  能当兵,家庭背景不用说,肯定根正苗红,身家清白,用起来放心。

  林为民简单的看了一下,六个年轻人身姿挺拔,眼神锐利,他满意的点头道:“行,都留下吧。”

  马嘟嘟有些诧异,低声问道:“林老师,您不再看看?”

  “你以为我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来了就先干着,干的好了涨工资,干的不好送客,就这么简单。”

  马嘟嘟竖起大拇哥,“您局气!”

  “少扯淡!搬家的事就交给你了。”林为民说道。

  林为民所说的“搬家”是给他分布在几处宅子里的古玩字画搬家,现在贝勒府已经改建完成,这些东西终于算是有地方放了。

  而马嘟嘟带来的这几个退伍军人就是林为民给贝勒府找来的保卫力量。

  那么大的府邸,那么多的古玩字画,要是没人看着,半夜被人搬空了都不会有人知道。

  有了这些保卫力量,林为民就能安心了。

  马嘟嘟问道:“林老师,您真不打算把博物馆弄起来?”

  这个事是马嘟嘟前几天到贝勒府去参观之后提起来的,他这些年替林为民收集到古玩字画少说也有四五千件了,其中不乏各个朝代的精品。

  现在又有了贝勒府这么一个高端大气的场所,在他看来,这要是开个博物馆简直是得天独厚、独一无二。

  马嘟嘟劝道:“您这么大的府邸,这么多的文物,闲着也是闲着,光是自己欣赏实在是浪费。”

  林为民摇摇头,“当初想的挺好,现在看来太耗费精力了,我哪有那个时间。”

  当初在请郭黛姮为贝勒府做改建的时候,林为民是想把这里改建成既有历史风情又符合现代生活观念的私家博物馆。

  可惜等贝勒府改建好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想多了,光是接收贝勒府就够他忙一阵子的,再一想到真要开博物馆必定是一堆杂事,他想了想,还是别给自己找麻烦了。

  “您要实在嫌麻烦,这事可以交给我啊!”马嘟嘟毛遂自荐道。

  “你?”林为民看着马嘟嘟,“你小子现在光想着赚钱,有空干这事?”

  自从不当编辑了,马嘟嘟算是彻底扎进了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了弄潮儿。

  什么赚钱干什么,折腾了快两年了,还真让他赚了不少钱。

  面对林为民的质疑,马嘟嘟迟疑了片刻。

  “您这又不是公家的博物馆,我不要工资,总不能还管我上下班吧?”马嘟嘟说道。

  “不要工资?你图什么?”林为民问道。

  马嘟嘟眯着小眼睛,笑道:“我就图一乐儿!”

  林为民调侃道:“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啊!怎么着,你现在也打算脱离低级趣味了?”

  “那不能,我没到您和硕爷那个级别,纯粹是见猎心喜,瞧见您这么多家当闲着,我难受!”

  林为民又问道:“那你说说,这个博物馆应该怎么弄?我这贝勒府虽说经过了改造,但建筑格局可跟外面那些博物馆不一样。”

  马嘟嘟笑道:“我们既然要做私人博物馆,那肯定不能跟那些公开博物馆一样。您这府邸的建筑举架、开间都不是博物馆的路子,我们就往小、往精巧了搞,注重客户体验嘛。

  有人想进来参观,您得提前预约,票价也不贵,一人200块钱。您还别嫌贵,我们这博物馆一周就开放一回,每次开放限制20人参观,找10个空姐出身的导游小姐,每人就负责给俩人讲解,突出一个服务质量。”

  林为民听着马嘟嘟的话乐了,饶有兴致的问道:“你说说,为什么要限制人数?”

  “刚才我不是说了吗?注重客户体验嘛。再说了,您没听说过那句话吗?妻不如妾,妾不如偷!”

  林为民欣赏的眼神变为鄙夷,好歹也是当过编辑的人,就不能换个比喻?

  庸俗!

第541章 触动人心的作品

  冯晓刚拍过一部电影,叫做《大腕》,里面有个李成儒的经典镜头,这个镜头也造就了一句流行几十年的金句——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后世很多人看电影的时候都会觉得很扯,但电影中的这个镜头恰恰反应了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取得初步成果后社会上的一些真实生态。

  很多人久贫乍富,难免有点暴发户的姿态。

  马嘟嘟这两年的生意做的很杂,什么赚钱干什么,社会上三教九流的人都认识,自然知道这帮人什么尿性,他和林为民说的话看似荒诞不经,但却紧扣了现如今拥有消费力的一群人的心理。

  马嘟嘟认识林为民这么多年,很了解他的经济实力了,说句不客气的话,现在社会上蹦跶的那些所谓的“企业家”,给林老师提鞋都不配。

  这帮人还在土里刨食儿的时候,林老师都开上大奔了。

  林老师不差钱,但肯定也不希望开个博物馆还要一直不停的往里搭钱。

  马嘟嘟喜欢古董这个行当,能借着林老师东西干自己喜欢的事,他也高兴。

  博物馆经营好了,两人也算是各取所需。

  “行吧,那这件事就交给你张罗了。不过免费干活肯定不行,一个月拿五百块钱吧,也算是对得起你这个‘馆长’的身份。”

  “嘿呦,林老师,您这工资开的也太高了。”马嘟嘟笑道。

  这两年人们的工资收入虽说涨了点,但涨的也很有限,很多人连一个月二百块钱都赚不到,林为民给马嘟嘟开出五百块的工资,算是高薪了。

  “得了吧,这点钱跟你做生意赚的比起来算得了什么?就是让你别白干活。”

  八十年代遍地黄金真不是夸张的说法,只要你敢干,很少没有不赚钱的,更何况马嘟嘟不仅敢干,胆识、心机、能力一样都不缺,这两年他下海做生意可没少赚钱。

  两人又大胆的发散思维,聊了些博物馆具体的建设和经营措施,马嘟嘟说的滔滔不绝。

  “行,这事交给你,我也放心了!”林为民笑着说道。

  两人聊完之后,林为民把博物馆的事交给了马嘟嘟。

  现如今还没有私人博物馆一说,政府那边连个章程都没有,要办好这件事可不是个容易事,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在博物馆有眉目之前,古董该搬家还是要搬家。

  三月下旬的这些天,修了两年多的贝勒府突然热闹了起来,门前车来车往,还多了几个一看就是军人出身的小伙子把门。

  周围的邻居们很是好奇,没事就在大门外朝里望,还有胆大的跟几个保卫打听情况。

  可惜这些保卫得了林为民的叮嘱,面对这群人的问题一言不发,让这群看热闹的围观群众有些失望。

  越是这种不明就里的情况,越容易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

  给古董搬家的汽车出现在贝勒府的第七天,一股传言在贝勒府周围百姓中传来。

  贝勒府这两年的整修和改建是ZY为了招待柬埔寨来的西哈努克亲王,最近忙里忙外,就是为了过段时间西哈努克亲王访华时来住。

  传言传的有鼻子有眼,这里原本就是贝勒府,柬埔寨的亲王放到中国也就是个贝勒级别,现在贝勒府重新装修一下给他住,也很合理。

  配合上贝勒府门口那几位精气神十足,刚退伍的兵哥哥,可信率飙升。

  时间一晃到了四月初,《当代》第四期正式上市发售。

  自一月的第一期刊发了陈忠实的《白鹿原》,第二期、第三期《当代》的销量都维持在了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比之去年这个时候平均高出了近三十万册的销量,这当然跟刊物刊载了《白鹿原》这部爆款小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月份的第四期《当代》,编辑部同样寄予厚望,因为这一期上刊发了林为民的最新作品《一个都不能少》。

  刊物上市后的头几天,当期刊物所引发的舆论和影响是看不出什么水花的。

  直到一周时间之后,开始有读者来信寄到编辑部。

  《一个都不能少》的小说情节简单概括一下,就是一个还没成年的临时代课老师为了一句承诺而付出千辛万苦的故事。

  创作手法并无新奇之处,风格传统、平实,一点也不讨巧。

  佟钟贵曾在看稿子的时候,和林为民沟通过这个问题,对比他以前的那些小说来说,《一个都不能少》的风格太朴实了,可能很多喜欢林为民的读者看了会有些不适应。

  “其实并非是这部小说的风格朴实,你所感觉到的,实际上是这个故事带给你的。这样一部讲述农村教育内容的小说,注定了它的故事不会跌宕起伏,风格也不可能多么华丽动人。

  平实,恰恰才是这类故事最能打动人的地方。

  小佟,你要记住,海面上的风浪永远不及海底的暗流涌动来的凶猛。”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学不缺吸引人眼球的文学作品,我们疯狂的吸收着一切外来的新鲜事物,反应到文学创作和鉴赏上,同样也要求新求变。

  可现在都九十年代了,再求新、再求变,不仅是很多作家求不动了,连读者也不喜欢看了。

上一篇:大秦嫡公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