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496章

作者:坐望敬亭

  今天之所以跟大家说这么多,其实就是给大家打个预防针。

  过去十年,是国内文学界的黄金十年,也是我们期刊界发展的黄金十年。

  别说是我们这些人,就算是阿猫阿狗办个杂志,也不用担心干不下去,可今后不会有这种好时候了。”

  林为民说到这里,语气有几分感叹,而后眼神坚毅起来,“只有潮水退去,大家才能看到谁在裸泳!”

  尽管林为民说的悲观,但众人还是从他的话中感受到了一种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这让大家都心里都有了底气。

  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林为民这个主心骨在,大家就能够安心。

  而且,通过林为民刚才的这番话大家也不难发现,林为民心中对于未来的悲观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且肯定已经有了一定的应对手段。

  “行了,你少吓唬我们点,我看你就是想让我们多干活!”柳荫轻松的说道。

  凝重的气氛散去,众人露出会心动笑容。

  “好了好了,大家都安心工作,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大家该吃吃,该喝喝,歌照唱,舞照跳!”林为民玩笑着说道。

  闲话结束,大家恢复了工作状态。

  又一日,林为民接到了罗杰·斯特劳斯从美国打来的电话,他已经联系上了理查德·耶茨。

  “林,你都不知道我为了找到他费了多少事!”

  罗杰·斯特劳斯的话当然有表功的成分,但他为了联系上理查德·耶茨确实也不容易。

  老头写作了一辈子,如今年过花甲却连一处房产都没有。前些年还在大学教书,边工作、边写作,但后来因为酗酒、肺病、经济上的拮据等多种原因,他几次精神崩溃,被送到医院。

  如今猫在波士顿的一处破败的小房子里,他还是没有戒掉酒瘾,但白天不喝酒,因为他白天要写作,每到晚上他总会烂醉如泥。

  也许只有这样,他才会短暂的脱离生活带给他的痛苦。

  罗杰·斯特劳斯一开始跟理查德·耶茨聊有人想把他的书引进到中国时,他兴致缺缺。

  多年的孤单和凄惨生活让他的性格有些孤僻,直到罗杰·斯特劳斯递上了林为民写给他的那封信。

  罗杰·斯特劳斯当天去理查德·耶茨家里之前,还特地找到了林为民在美国期间接受采访的报纸,报道内容中,林为民几次提到理查德·耶茨是长期被美国读者忽略的伟大作家,受到了长时间的不公平待遇。

  “林,他哭了,你知道吗?哭的像孩子一样伤心!他同意出版,连稿酬都没有谈,他还给你写了封信,让我务必转交给你。”

  电话中,罗杰·斯特劳斯的情绪也有些激动。

  他是书商不假,但当然如果不是因为热爱文学,他也不会从事这个行业。

  他完全理解理查德·耶茨在读到林为民的信后的那种欣慰和感动。

  作为美国文学史上最被低估和忽视的文学家,理查德·耶茨长期被美国读者所忽视,即便在主流文学圈中有不少人欣赏他,但也有更多的人觉得他写出来的东西陈旧、落后,不符合时代潮流。

  就是这种长期被忽视的环境中,突然冒出来了一个年轻的、名声正旺的外国作家,说欣赏他的作品,并不辞辛苦的要把他的作品引进到大洋彼岸。

  如果理查德·耶茨懂中国话,他一定会用“知己”这两个字来形容林为民。

  “稿费肯定要给的,尽管在我们国内出版的稿费并不多,但这是耶茨先生应得的。斯特劳斯先生,这次真是太感谢你了,过几天我们出版社会派人去找耶茨先生详谈出版的事。”

  跟罗杰·斯特劳斯沟通完,林为民立刻去找了程早春,商议过后,程早春打算委托兄弟单位在美国的同事去跟理查德·耶茨谈出版的事。

  林为民提到理查德·耶茨现在的处境,程早春说道:“我们国内的稿费标准肯定没办法跟美国比,但我可以给一个我们权限内的最高标准。”

  程早春之所以这么痛快,也是认可理查德·耶茨被埋没的实力。

  跟程早春谈完,林为民也算是完成了一桩心愿。

第526章 朴实无华的爱好

  九月过了大半,这天编辑部的同事们又坐在一起研究销量的问题。

  刊发《尘埃落定》的第八期上个月月初发售,如今已经有五十天时间,各地书店没有再反馈需要加印的情况,证明现在所剩的库存应该足够消化了。

  第九期在这个月的月初发售,到现在也有二十天,首印一百五十万册,按照反馈回来的信息,销售速度要比上半年的几期快一些,这很明显是受到了第八期的影响,让销量有所回暖。

  不过即便是第八期有《尘埃落定》的加持,可如同与往年那些销量高的月份比起来,第八期的销量仍是逊色不少的。

  众人看到这种情况,不免唉声叹气,“这销量还真是说跌就跌,让人猝不及防。”

  贺启智叹气道:“其实已经算可以了,毕竟销量还有所回升。跟巅峰的时候肯定不不了,但至少能维持得住。”

  柳荫道:“你没听为民说嘛?想要维持住哪有那么简单啊,以后不一定怎么回事呢!”

  “换个话题!换个话题!太晦气了!”姚淑芝叫嚷道。

  众人在编辑部浑水摸鱼的时候,林为民刚从外面开完会回来,一下车就听翟大爷叫他,说是邮局通知他有电汇。

  前段时间,湾岛的郭峰借着跟国文社合作的机会,提出了要出版林为民的作品,除了最早的谍战三部曲之外,打包了剩余的所有作品。

  这次湾岛新地出版社电汇来了支付给林为民的稿费,共计160余万美元。

  这点稿费收入,如今在划到林为民的外汇账户上几乎看不出什么水花来。

  去年,林为民向中国青少年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了一千万美元,账户里的外汇减少到了四千五百万美元,如今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账户里的外汇余额又恢复到了捐款之前的水平。

  估计到年底,就少说也得六千万了。

  这么多钱,根本花不完啊!

  傍晚快下班的时候,一辆大发停到了国文社院里,李光复从车上下来,腰里别着大哥大,走路横着晃。

  林为民见他这个造型忍不住笑了起来,“呦呵,这是哪来的款爷啊?”

  见到林为民,李光复的暴发户气质收敛了一点。

  “林老师,我这也是为了做生意方便。”

  “理解,理解!”林为民嘴上这么说,但语气中仍带着几分调侃。

  这几年时间,李光复先是帮林为民拾掇房子,赚了第一桶金。

  后来,林为民又把手里攒的房子委托给他,让他开了个中介公司,负责帮林为民租赁房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李光复的那家中介公司经营的业务已经不局限于林为民的房产了,规模放在北京城的房产中介里也是数一数二的。

  聊了聊这段时间的发展,李光复对林为民说道:“林老师,贝勒府走一趟?”

  “怎么着?要交工了?”林为民问道。

  一晃永璂贝勒府的改建工程已经进行了两年时间,林为民投到里面的钱比买这处府邸的钱都多。

  除了第一年林为民偶尔会去看看之外,之后的时间里他很少关心改建工程的进度。

  “没辜负您的嘱托。干的差不多了,您先去看看,有时间了挑挑毛病,我们再修修补补,入冬应该差不多能交出来。您再晾上一冬,明年开春就能用了。”

  林为民跟着李光复来到永璂贝勒府,郭黛姮已经等在了这里。

  “郭教授,好久不见了!”林为民笑着跟郭黛姮打了个招呼。

  寒暄了两句,几人往府门前走去。

  好长时间没来,刚到门前林为民便察觉出了这府邸与以前的不同。

  原本斑驳陈旧的朱红金柱大门如今又恢复了红黄交辉的斑斓色彩,走马板上的绘画也被重新描绘,戗檐上的砖雕被恢复了原有的形态。

  进院后,原本地上铺的青条石有不少是碎裂、缺失的,现在也都换了新的,颜色、质地跟原本的也看不出什么大差别。

  林为民举目望去,原本颓败、破旧的环境变得整洁、舒适。

  永璂贝勒府的整修和改建花了两年多时间,上百万的资金,绝不是简简单单的翻新,在内部进行一些现代化改造的同时,也要对府邸原有的风貌进行还原。

  在院里走了走,又进了几间屋子进行查看,林为民心中大好。

  “干的不错!”

  李光复在林为民参观的时候,心里一直提着,现在听到他这句话,总算是放下了心。

  “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证明您的钱没白花!”

  林为民又说道:“我工作比较忙,后面的验收就让郭教授负责吧。郭教授提出什么问题,你们要配合整改。”

  “没问题,您就放心吧!”

  周末上午,林为民又带陶慧敏来永璂贝勒府转了一圈。

  永璂贝勒府从林为民买来已经好几年时间了,陶慧敏光知道他买来了这么一处府邸,可什么样子却从来没有见过。

  这次林为民把她带到已经进入改建尾声的贝勒府,里里外外走了一遍,一上午的时间在不知不觉间就过去了。

  陶慧敏逛完贝勒府有些晕头转向,当初林为民买这里的时候,除了大并没有太多的感受。

  可如今花了上百万重新整修和改建之后,这里恢复了往日的煊赫,让陶慧敏心中忍不住生出惊叹。

  逛了一上午,陶慧敏和林为民站在府中的正中心,五间北房前后出廊,气势宏伟壮观。

  “你买这么大的宅子有什么用啊?”陶慧敏这句话在心里憋了一上午,到现在终于没忍住问了出来。

  林为民老神在在,不慌不忙的说道:“建国这么些年,这样的府邸往外公开售卖的屈指可数,我这不是见猎心喜嘛!”

  他又说道:“这么大的地方,咱们俩住是肯定住不过来了,我打算把我那些收藏都给搬过来。这么大的地方,再多的东西也够装的了。”

  从买到改,按照人民币来算,这座贝勒府少说花进去了二百万,现在好不容易都修完了,却用来装东西,陶慧敏很难理解林为民的脑回路。

  有心想骂他一句败家,可想想丈夫的收入,又张不开嘴。

  他不爱抽烟、不爱喝酒,平时就爱看个书、收藏点古玩字画,家里那么多东西确实没地方放,好好的宅子因为那些东西的存在也变得挤挤插插,倒不如都放在这里。

  算了,算了,就这么一点朴实无华的兴趣爱好,由他折腾去吧!

  中午吃过晚饭,林为民和陶慧敏前往北京医院,前几天万先生因为多日情绪不佳,导致身体不适进了医院。

  经过几天的住院修养,万先生的气色好了许多,见到林为民来高兴的和他说话。

  林为民见万先生病床旁的床头柜上还放着纸和笔,道:“身体不好要多休息,写东西什么时候不能写?”

  万先生摆摆手,“唉,不是我自己要写的东西,都是人情。”

  一旁的万芳解释了原因。

  万先生的老家在湖北潜江,去年撤县建市,今年潜江市搞了个“万家宝著作陈列馆”,十一就要落成开馆,市里面邀请万先生回乡参加落成典礼。

  如果是别的地方的邀请,万先生可能会直截了当的拒绝。

  可这偏偏是家乡来的邀请,他总不好一口回绝。可他身在病中,不能返乡,决定托妻子黎玉茹和女儿万芳代他前往故乡一行。

  万先生打算写一篇歌颂家乡的散文,让黎玉茹到时候带回家乡。

  “岁数越大,心里记挂的东西越多,越留恋这个世界。”万先生语气复杂的感叹道。

  林为民安慰了他几句,又聊了一会儿,便离开了医院。

上一篇:大秦嫡公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