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484章

作者:坐望敬亭

  “我真的觉得史蒂文拍《触不可及》,还不如去拍你的那部《燃烧》。”伍迪·艾伦道。

  “艾维,你喜欢《燃烧》?”

  “当然。如此优秀的作品,谁能不爱?它不是还得了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吗?如果不是我喜欢自己写东西,真想把你这部小说拍出来。”伍迪·艾伦玩笑道。

  《燃烧》对美国的批判不留情面,一般R派是欣赏不来这种小说的,只有相对L一点的读者对这部小说感兴趣。

  伍迪·艾伦还有一点没有说,这部小说要是拍成电影出来,恐怕不会受到电影界和普通观众的待见。

  相比《燃烧》,反倒是《霸王别姬》这种带有神秘东方色彩的作品更安全一点。

  伍迪·艾伦听说林为民和阿瑟·米勒要把《霸王别姬》搬上百老汇的舞台,兴奋道:“首演的时候你们可一定要邀请我。”

  “当然没问题!”

  话题回到电影《纽约故事》上,对于这种类型的电影,伍迪·艾伦拍起来得心应手,另一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应付起来也算是得心应手,唯独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很不擅长这一类的电影。

  弗朗西斯成名于1970年的《巴顿将军》,那年他凭借这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原创剧本。

  1972年《教父》石破天惊,1974年《教父2》再接再厉,创造了美国电影史上绝无仅有的系列电影,弗朗西斯也通过这两部电影成为美国电影界数一数二的大导演。

  到了1979年,可能是连续两部《教父》的成功让弗朗西斯有点膨胀,他独资拍摄了冒险剧情片《现代启示录》,尽管这部电影获得了当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但在票房上却惨不忍睹,这部耗费了3600万美元的电影最后血本无归。

  《现代启示录》的失败,仿佛开启了弗朗西斯电影事业的下坡路。

  从那以后,他相继执导了爱情片《心上人》、剧情片《斗鱼》、奇幻爱情片《佩姬苏要出嫁》等诸多影片,但大多反映平平,既无艺术成就也谈不上票房成绩。

  数年时光的蹉跎,让科波拉似乎只剩下了一个大导演的空头衔。

  无数投资人和影评人已经给他判了死刑,曾经震惊世界影坛的大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已经江郎才尽!

  今天弗朗西斯来伍迪·艾伦的剧组,是有点取经的想法的。

  在场几人在戏剧创作上都有相当的造诣,听他说完他那支短片的剧情,都不约而同皱起了眉头。

  弗朗西斯的短片名叫《没有伊佐的生活》,大概内容是著名笛子演奏家加度和妻子分居,他12岁的女儿佐伊被送到了一所贵族学校读书,和一个新来班上的印度小王子要好。匪徒抢劫了佐伊的父亲存放珠宝的饭店,逃离现场时失落了一个信封,被佐伊拾到。

  信封里是父亲代印度王妃保管的一对泪珠状的钻石耳环。在盛大的宴会上,印度王公要其妃子戴上那对著名的泪珠状钻石耳环,但父亲却为保险箱被劫一事而发愁。这时,佐伊拿出了耳环,父亲大喜过望。在佐伊的撮合下,加度和妻子重修旧好。

  乏善可陈!

  林为民不知道阿瑟·米勒和伍迪·艾伦是什么感觉,但他听完这个故事只有这一个感觉。

  弗朗西斯蹙着眉头,见大家都不说话,他心里已经明白了大家的评价。

  他有些懊恼的说道:“我真不该接下这个电影。”

  伍迪·艾伦安慰道:“弗朗克,这只是个拼盘电影,别那么紧张,就算口碑不好又有什么关系呢?”

  连续数部电影的失败对弗朗西斯的负面影响是极大的,严重的打击了他的自信心,否则他也不会到伍迪·艾伦这里来取经。

  “弗朗克,实事求是的说,我觉得你更适合那些气质浓烈、情绪饱满的电影。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像《纽约故事》这种小品式的电影并不适合你的风格。”林为民说道。

  他说的这番话完全是从一个影迷的角度出发,纵观弗朗西斯这些年执导的电影,《心上人》、《斗鱼》、《佩姬苏要出嫁》这一类相对来说风格轻快、明亮的电影无一例外的失败了。

  反倒是《教父》系列、《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这一类气质浓烈、情绪饱满的电影都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以林为民这个观众的角度来看,弗朗西斯拍前一类的电影是完全扬短避长,得不偿失。

  如果林为民仅仅是作家的身份,那弗朗西斯可能连理都不会理他的话。

  但弗朗西斯刚听阿瑟·米勒介绍完,林为民的剧本可不止获得过奥斯卡金像奖,他还获得过戛纳电影节的最佳编剧、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

  林为民在导演这块业务上可能没有什么发言权,但弗朗西斯相信他在电影鉴赏上的能力。

  “林,你真这么觉得?”弗朗西斯有些不自信的问道。

  “当然是真的,不过这只是我作为一个影迷的感觉。”林为民笑道。

  弗朗西斯望向他,并不因为他说自己只是个影迷就轻视这番言论,反而追问道:“那你能具体说说吗?按照你的感觉,我能执导什么样的电影?”

  林为民看着弗朗西斯,问道:“真的要让我说吗?”

  “当然!”弗朗西斯认真道。

  “我觉得,《教父3》就是个不错的选择!”林为民脱口而出。

  弗朗西斯愣了一下,望着林为民,随即哈哈笑了起来,“林,你可真会开玩笑,《教父》的故事已经结束了。”

  伍迪·艾伦和阿瑟·米勒也笑了起来,“这是影迷的私心吧?”

  林为民耸耸肩,无所谓道:“你们可以这么理解。”

  几人笑的开心,弗兰西斯笑完了之后,说道:“好吧,你这个铁杆影迷的心意我已经收到了,不过我不可能再拍《教父》的,它的故事已经结束了。”

  林为民笑了笑,也不说话。

  你个老小子记住你说的话,我希望你明年快破产的时候还能这么理直气壮。

第512章 社会主义优越性

  后世很多电影爱好者都有一种固执的偏见,他们会认为有些导演一辈子注定就是为了成就一部电影而存在的,国内有凯子和他的《霸王别姬》,国外也有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和他的《教父》系列。

  但实际上,人家并不是真的没才华。

  只是代表作给大众的观感太过惊艳,大大的提高了影迷们的观影阈值,再之后拍什么都感觉差了点意思。

  凯子在《霸王别姬》之后有《妖猫传》、《搜索》,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在《教父》系列之后也有《吸血僵尸惊情四百年》、《家有杰克》等佳片。

  后面这些电影拍的不是不好,可能换个导演拍成这种水平大众和影评人早就举双手鼓掌了,可谁让这这些导演的电影是凯子、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这种级别的导演呢?

  这大概也算是一种爱之深,责之切吧!

  其实林为民还想对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多说一句。

  少他娘的让你闺女演你的电影!

  这话他当然就是想想而已,绿苑酒廊的晚餐气氛融洽,宾主尽欢。

  翌日,林为民继续和阿瑟·米勒完善美国版《霸王别姬》的剧本。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逝,林为民已经来到了美国快一个月时间。

  《霸王别姬》剧本的改编和修订工作一直在进行当中,闲暇之余,林为民仍旧带着陶慧敏每天在纽约城中游览。

  只是在最开始的新鲜感之后,陶慧敏已经逐渐习惯了纽约的繁华,每天最常做的反而是陪林为民逛那些藏在角落里的书店。

  可能是年岁渐长的原因,林为民对于书的喜欢逐渐不局限于阅读,而更趋向于收藏,他身边的很多朋友也是这样。

  很多人家里都有书架,少的是一面墙的书架,有夸张的连地上都摞满了书。

  那么多的书,你说都能读了,那纯是扯淡。

  很多人对于阅读量这种事是没有概念的,实际上一个人的一生当中能够认真阅读一两百本书,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了,不求甚解的读法大概可以读个一两千本。

  当然了,这指的是正常情况下的完整阅读。

  有很多人读书本身是带有目的的,只是为了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就简单多了;还有些人读书已经不是不求甚解了,而是浮皮潦草,这种看书也很快;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是记忆力超群,理解能力远超常人的大神。

  林为民读书的速度平平,跟大部分人没什么区别,所以买了那么多书,大多数是堆在书架上,偶尔阅读一下。

  西80街的西区人书店空间很小,过道是狭长的,进门两面墙的书架一直通到墙顶,狭长的进深让书店内的光线很暗,白天也得点着灯。

  空气中混合着来自纸张、油墨和霉菌混合味道,最里面的地上堆着一堆刚刚进到店里,还没来得及摆上书架的二手书。

  林为民蹲在地上认真的挑选着书,跟他一起的还有两个白人小伙儿,文文弱弱,一看就是学校里挨欺负的书呆子。

  三人这么一蹲,将过道堵了个严严实实,还好是在书店的最里面,并不影响正常进出。

  林为民在书堆里翻到了一本《十一种孤独》,脸色欣喜。

  一旁戴眼镜的白人小伙瞟到他手上的书,眼睛也亮了起来。

  “先生,这本书可以让我看看吗?”

  林为民摇摇头,“此书与我有缘!”

  ???

  这人,有点狗啊!

  眼镜白人小伙儿表情悻悻,眼睛仍不死心的在林为民手上瞟着。

  林为民并不在意他的眼光,将书给了在一旁等着的陶慧敏,低头继续翻书。

  又翻找了好一会儿,确定这批书当中没有自己中意的书之后,林为民才和陶慧敏两人捧着一堆书来到门口的款台。

  “林,真希望你这样的顾客能天天来!”书店老板乔纳森一脸笑容的说道。

  “如果你每天都进新书的话,我可能会每天都来。”林为民笑哈哈道。

  像西区人这种二手书店,卖书基本不走量,十天半个月会进一批二手书,数量也不多,一两百本都算是多的,很多老顾客都会专门在这一天跑到书店来挑书。

  林为民三年前来美国的时候,每次都会买数百美元的书,是店里少有的大客户,给老板乔纳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近这段时间,林为民再度出现在西区人,乔纳森一眼就认出来了他,攀谈之下才知道他原来不是美国的亚裔,而是来自中国。

  乔纳森心情大好的给林为民结账,算到《十一种孤独》这本书时,理查德感叹了一声。

  “理查德·耶茨可惜了!”

  林为民看了一眼书封上的名字,说道:“他生错了祖国。”

  乔纳森一脸受伤的表情,“林,你对美国的意见太大了!”

  “我只是替理查德·耶茨惋惜而已,我说的不对吗?”

  “你……”乔纳森有心想反驳林为民一句,可看着那本破旧的、曾经摆在书店书架里无人问津,最后被迫被扫到二手书店里的小说,他的辩解化作了一声无奈的叹息。

  “也许吧,你说的对,美国人配不上他这样的作家。”

  两人的对话引起了刚走过来准备结账的那两位白人小伙的不满,“先生,并不是所有美国人都对理查德·耶茨不屑一顾,很多美国读者都非常喜欢耶茨先生的作品。”

  林为民笑了笑,“美国这么大的国家,当然有喜欢耶茨先生的读者。可惜,这些读者养不活耶茨先生啊!”

  俩白人小伙被林为民两句话给干沉默了,事实胜于雄辩,这让他们心里有些憋屈。

  说起理查德·耶茨,大概在世界范围内也再找不出一例比他的人生还要吊诡的作家了。

  理查德·耶茨是美国六十年代最为知名的小说家,后世由小李子和凯特·温斯莱特主演的电影《革命之路》就是根据他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革命之路》改编的。

  这部小说在面世以后为理查德·耶茨赢得无数的赞誉,并且和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一起被入围了当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可惜未能获奖。

  随后他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十一种孤独》、《天意》、《扰乱平静》、《复活节游行》、《好学校》、《恋爱中的骗子》、《年轻的心在哭泣》、《冷泉港》等多部作品。

上一篇:大秦嫡公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