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430章

作者:坐望敬亭

  高老师含泪泣血:“我没做过,你让我证明什么?”

  闹事的人们自知理亏,终于散去。

  一切的喧嚣在高老师揭露自己的伤疤后似乎都即将过去,这时却传来了张蔷自杀去世的消息。

  悲痛的高老师打听张蔷家的地址,想要去吊唁。走过一条小巷时,遇到几个小混混在打人,而被打的正是学校的学生,曾经砸过高老师的玻璃。

  高老师上前喝止,却被小混混们围殴倒地。

  意识模糊之际,他听到小混混的讨论。

  “诶,这人是那个强女干犯吧?”

  “不知道啊!”

  “诶,过来,认一下,这是不是你们学校那个强女干犯?”

  “是他。”

  “行了,滚吧!”

  “还真是强女干犯,打死也不多,再来几脚!”

  意识陷入无边黑暗。

  次日一早,有人在巷子里发现了高老师的尸体。

  烈日炎炎,狂犬吠日。

  警察来了,人们围观议论纷纷。

  “幸好死的是个强女干犯。”

  ……

  余华红着眼睛看完了《狩猎》,心里憋的快要爆炸,他抬起头,一旁的莫言还在低头看小说。

  莫言看书向来很细,比他慢多了。

  他急不可耐的想要找人交流刚刚看完的小说,朝四周扫了扫。

  图书馆里一片安静,大家要么是在低头看书,要么是在伏案写作。

  余华将杂志合上,然后起身出了图书馆。

  图书馆门前的走廊是露天的,只能遮雨,连风都挡不了,前面就是花园。

  余华站在走廊里,望着眼前盛放的花团锦簇,脑海中闪过的却全都是《狩猎》里的画面。

  自从从事写作工作,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一本书看的如此投入了。

  余华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了当年林老师第一次给他打电话的时候。

  他说那篇小说的结尾有点灰暗,要改一改。

  余华当时的回答是:只要能发表,从头改到尾都可以。

  可是现在……

  林老师啊,你这哪是灰暗啊,你这可是从头黑到尾啊!

  高老师的遭遇实在是太惨了,还有可怜的张蔷。

  好人为什么没有好报呢?

  余华以前看《霸王别姬》的时候总觉得悟到了林老师写小说的精髓,可是现在看来,他还是理解的不够透彻啊!

  他想到了自己正在写的那部小说,看来还是差点意思,可是他已经写了一多半了。

  算了,还是先写完再说吧。

  回头再写一本,下次就按照林老师这个风格和逻辑来,必须要把主角虐的欲仙欲死。

  林老师这部不是就虐主角吗?那我就换个方向,虐主角身边的人,身边人都死绝,就他一个人活着。

  这个设定,真他么带感!

  想想都有点迫不及待了!

第455章 毁誉参半

  “怎么出来了?”在余华沉浸在对未来作品的构想当中时,身边突然响起了一个声音。

  是莫言。

  “小说看完了?”余华问道。

  莫言没说话,点了点头。

  “感觉怎么样?”

  莫言犹豫了片刻,说道:“难受!”

  余华笑了,只要不是光自己一个人难受就行。

  “那你觉得写的怎么样?”他又问。

  莫言沉吟着说道:“写的好,拍马也难及!”

  余华揶揄道:“林老师又没在这,不要拍马屁。”

  他一直觉得,莫言在林老师那比自己待遇好,很有可能就是这小子马屁拍的好。

  “我这是就事论事。这部小说确实写的太好了,林老师不愧是我的楷模。”

  “也是。这种黑暗残酷的风格,肯定合你的胃口。”

  莫言一脸问号,你是怎么有脸说我的?

  两人现在同在国立文学院学习,不同的是余华所在的是国立文学院和燕大合作的作家班,而莫言所在的是国立文学院和燕师大合作的作家班。

  光听名字,余华的班比莫言高了半截,他一直以此为傲。

  不过余华明年就毕业,而莫言是今年九月刚刚入学,还得在国立文学院待两年。

  这一期的《当代》刚刚上市,两人早就知道了林老师的最新力作会发表在这一期上,早早的便守在书店门口,一人买了一本,回到文学院躲进了图书馆急不可耐的读了起来。

  这会儿小说读完了,两人终于可以顺畅的交流。

  这种交流很快就有第三人开始参与,然后人越来越多。

  今天《当代》新一期上市,听说了上面有林为民的新作品,很多同学都急着拜读。

  众人在图书馆门口的讨论声越来越大,让还在馆内读书、写作的同学们不堪其扰。

  出来指着门口的牌子,上面“为民图书馆”五个大字。

  “看到没有?图书馆,就不能小点声?”

  众人被训的没有一点脾气,只好转战教室,热烈的讨论着《狩猎》的内容。

  大家一致认可这部小说在质量上的优秀,但关于这部小说当中所传递的观念,却有人不赞同。

  “这部小说好是好,不过问题也很突出!完全是把人民群众当成了敌人在描写。”

  “这是文学作品,不是样板戏。我觉得这么写很真实,我们从小长到大,那些因为流言和诽谤被毁掉的人还少吗?你们忘了靠这一句揭发就能够把人钉死的时候了吗?”

  “可现实中总是有好人的,这部小说里,我们看不到。”

  “怎么看不到?你对好人这个词的定义太过片面了。我们眼中看到的好人,是以我们自己的所看到的东西来判断的,但站在别人的角度就一定是这样吗?

  我举个例子。《狩猎》里的张警官,他替高老师出头,应该算是好人吧?可他完全是因为心地善良吗?

  并不是,是因为他是老刑警,他很清楚胡桃在污蔑高老师,如果他真的是一个纯粹的好人,他应该做的是揭穿胡桃的谎言,还高老师一个公道。

  可实际上呢,他只是在高老师的苦苦哀求之下,私下里到学校提高老师说明了情况。

  这种并不完全纯粹的善良,或者说叫审时度势的善良,算不算善良呢?

  我认为当然是算的。

  《狩猎》这部小说最大的优点就是写尽了人性。我们总是一厢情愿的认为人性就是二元对立的存在,但实际上人性永远是复杂的、多变的,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

  “说的不错。你看看胡桃的父亲,如果单纯站在胡桃的角度,这是个非常好的父亲。为了女儿出头报警,为了女儿动手打人,为了女儿闹事破坏高老师的工作。哪怕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大家也会认为这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可对于高老师来说,胡桃的父亲就是个恶魔,因为他是胡桃一切邪恶行径的执行者。”

  “你们看过《乌合之众》这部书没有?我觉得林老师一定是看过这部书,要不然他的小说里不会如此精准的把握大众的普遍心理的。简直太可怕了!”

  “我承认你们说的都很对。可我觉得这部小说有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给大众传递出了好人没好报的信息。无论是高老师、张蔷还是表姐,他们的善良并没有换来善良。”

  “这是什么理论?小说就一定要传递善良?高老师的死、张蔷的死还不够警醒世人的吗?看完这部小说,你们再看到那些多嘴多舌、自诩正义的人,心里不会抵触吗?

  我觉得这就是这部小说真正的意义!”

  ……

  国立文学院教室内的讨论只是《狩猎》这部小说发表后无数读者群体当中的一个缩影。

  第一时间看完小说的读者们都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这部小说中所描写的人性太过于黑暗了,对于小说中很多人物的行为和话语他们甚至不敢细想。

  那些行为和话语,读者们都太熟悉了。因为大部分人每天都在做着那样的事,说着那样的话。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小孩子不会撒谎,只有大人才会。”

  “人家怎么不诬赖别人,专门诬赖他?”

  “知道你委屈,可这件事你毕竟也有不对的地方。”

  “人家一辈子的名声都毁了,你委屈一下又有什么关系?”

  “这件事是组织上做的决定,我也帮不上忙。”

  “同志,你要有大局观!”

  ……

  所有看完这部小说的读者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他们都置身于这个故事当中,似乎就是街头巷尾的某个人。

  信口雌黄、自诩正义、假冒伪善……

  《狩猎》如同一道沾了盐水的鞭子,狠狠的抽在了所有人的脸上,让读者们都感受到了一股彻骨的疼痛。

上一篇:大秦嫡公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