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273章

作者:坐望敬亭

  再如莫言,在他毫无名气时,作品只能发在《莲池》这种地方。

  《莲池》这份文学双月刊之所以叫《莲池》,是因为他们的编辑部是在临时借用的莲池公园管理处的一间房里。

  一段时间后,《莲池》改名叫《小说创作》,再后来由于经费不足停办。

  这就是如今全国大部分文学刊物的最终命运。

  而在全国数以百万计的文学创作者和文学爱好者当中,名气大到让刊物欢迎的作家,不足千人。

  别看这些人发一部作品可能就是几百上千,甚至是好几千块,但很多人往往都是一两年,又或者是好几年发一部作品,平均下来收入并不比一般人高出多少。

  如林为民这种效率奇高的作家,是极少数的。

  剩下的不管是已经加入文协的兼职作家也好,还是纯粹的文学爱好者也好,靠着写作过上富足生活的人少之又少。

  其中一小部分人的状态是,本身有着本职工作,业余写作,偶尔发表了一篇文章,就相当于是多了一笔外快,改善了近期的生活。

  更多的人是,除了浪费邮票、信封、稿纸钱之外,一无所获。

  林为民想了好一会儿,才明白自己之所以会有八十年代搞文学很赚钱这个念头,完全是因为幸存者偏差的原因。

  要知道他除了在穿越来的头一年之外,剩下的时间几乎都是在专业文学创作领域扑腾,身边接触的无不是在国内有名有姓的行业翘楚。

  哪怕是最近因为作品没办法登上全国性文学刊物而倍感苦恼的程时旭,想在一般的地方性杂志上发表点东西,也不费什么力气,靠稿费发家不太可能,但维持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您怎么会想到找我呢?”林为民问道。

  张奇笑起来,“说起来有些不好意思,我是听说了您之前小说在美国出版,得了很大一笔稿费。”

  “那我这是属于露财了!”林为民玩笑道。

  两人又聊了几句,张奇询问林为民是否愿意捐助一些款项,林为民沉吟不语。

  张奇见状,问道:“您是有什么顾虑?不妨直接跟我说……”

  张奇语气诚恳的说完,林为民仍旧在思考着。

  他现在有钱这件事,属于名声在外。

  今天张奇找上门来化缘,他不捐是不合适的。

  而且林为民自觉这几年靠着写作他确实也赚了不少钱,偶尔回馈一下社会也能让他有些除了写作所取得的成绩以外的成就感。

  既然肯定要捐,那么要捐多捐少,捐的钱要用在哪里,就是个问题。

  林为民沉吟道:“我能问问,这笔钱如果我捐了之后,您打算怎么用吗?”

  “我的想法是想成立一家基金会,如果筹集到了资金,资金的用途会有几个方面。

  一是对于条件贫困的作家给予一定的补贴,其中就包括我之前和你说的那些情况;

  二是一些有助于推动文学发展的文化事业,比如可以为学校捐赠图书,举办阅读活动等等;

  三是,如果有余力的话,可以举办全国性的文学奖项、文学工程。”

  张奇说完这几点之后,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这些都只是我个人瞎想的,真正能做多少事,还是要取决于能募来多少钱。要是钱少,就做好我最初的想法,帮帮那些条件贫困的同志。要是钱多了,我们能做的事自然更多,那就美了!”

  林为民颔首道:“成立基金会是个好想法,是通过文协来做吗?”

  “还没有具体的章程,我最近也在跑这件事。你也知道办基金会在我们国家的难度,唯一确定的就是基金会的名字。”

  1981年基金会这个舶来品才进入中国市场,对于国人还是个新鲜事物。

  三年前由于全国妇联、总工会、共青团等多个全国性社团和单位共同发起了我国第一家全国性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标志着我国基金会的从无到有。

  此后一批基金会相继成立,如1982年宋庆龄基金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相继成立。

  但由于我国对于基金会的运作管理我国尚无明确的管理规定,政府部门在审批基金会的程序上是慎之又慎。

  看看这几年成立的那些基金会的名头就能知道,哪怕是文协这种单位想要申请办一个基金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哦?叫什么名字?”林为民饶有兴致的问道。

  “中华文学基金会,这个名字你觉得怎么样?”张奇说完,一脸期待的看着林为民。

  中华文学基金会?

  这么耳熟呢?

  林为民一拍大腿,想起来了,穿越之前他在大学里就参加过中华文学基金会举办的阅读活动,还了解了点这个基金会的历史。

  这个基金会,不简单啊!

第305章 少是少了点

  中华文学基金会成立于1986年,总之,这个组织很牛逼,以下省略。

  林为民在穿越前参加的阅读活动就是基金会每年策划的众多活动当中规模很小的一个。

  他记得基金会最开始是找了著名的香江爱国商人霍官泰募集了五百万港元,作为基金会的启动资金的。

  八几年的五百万港元,对于国内来说是一笔庞大的数字,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笔至关重要的捐款,才为基金会的成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张奇的话,林为民知道,他在萌发了创立基金会这个念头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

  在当今的中国文坛,谁不知道林为民有钱啊!

  在国内的稿费标准本身已经是第一流的,作品产出还非常多,稿费已经碾压众多同行。

  同时作品在电视剧、话剧方面改编比较多,同样也有不菲的收入。

  最关键的就是作品海外出版,关于林为民作品海外出版获得巨额稿费的事这两年在国内文坛传的沸沸扬扬。

  一开始说是几万美元,后来变成了十几二十万,今年就更夸张了,居然有百万美元之多。

  这么大的肥羊,没有不来薅的道理啊!

  林为民跟霍官泰的身家比不了,但如果成为中华文学基金会的第一个捐资人,这个名头好像也不错。

  有了这份大义,未来基金会成立,混个理事不过分吧?

  会长都是国内九袋长老级别的,我这怎么着也得算个护法了。

  这样一想,这笔钱掏的不亏啊!

  林为民哈哈笑道:“好,这个名字好!够大气,就冲这个名字,我也得捐些款项!”

  张奇闻言顿时大喜,“哎呀,真是太感谢了!太感谢了!”

  先甭管能捐多少,林为民是张奇找的第一个作家,能化来钱就已经是开门红了。

  林为民大笑过后,又故作沉吟。

  张奇一瞧他的脸色又忐忑起来。

  这怎么个意思?还想变卦是怎么着?

  “既然都叫中华文学基金会了,怎么着也不能太寒酸!”林为民嘟囔道。

  张奇松了口气,原来是在考虑这个问题,听着林为民的口气,他心中多了几分期待。

  “我在银行里还有五万块钱,少是少了点。”

  张奇听到林为民的话,心中一喜,五万块钱!

  不少了,不少了!

  他本来以为能化来万把块钱就不错了。

  他可不是光奔着林为民一个人来的,但凡是国内有名有姓的作家、文坛前辈,都被他记在了小本本上,一个都跑不掉。

  一个人几千块,一百个人就是几十万,有了这些钱,他就可以把基金会的筹建工作启动起来。

  然后再借着这帮文坛前辈的名头,去忽……游说一些企业和商人,这基金会不就弄起来了吗?

  “哎呀,林老师,真是感谢您的慷慨解囊啊!”

  张奇握着林为民的手使劲的摇着,差点把林为民的隔夜饭给摇出来。

  “停停停,您先等会再摇。”

  林为民将手从张奇那里抽出来,“我是说,五万块少了点,恰好之前我的小说在香江发表得了些稿费。”

  小说在香江发表?

  张奇诧异,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国内这帮同行可是一点都没听到风声啊!

  “林老师的作品还在香江发表了?什么时候的事?”

  “也是凑巧,正好有香江的前辈找过来。就去年年末,发表的话……”

  林为民迟疑,他光顾着收稿费了,没怎么关心《星岛晚报》的连载情况。

  “应该是今年年初吧。”他随口说了一句。

  张奇又是一顿恭维,以前光知道林为民的作品出版到了美国日本,现在香江也发表了,这不是奔着国际知名的大作家去了吗?

  “那稿费……”张奇又问了一句。

  不是他财迷,实在是苦日子过惯了,冷不丁碰上林为民这个狗大户,情不自禁啊!

  “我寻思,要不就凑个整吧。十万块钱,也不多,就当做是咱们这个中华文学基金会的启动资金了!”

  十万块钱?这叫也不多?

  张奇在心里批判了一下林老师腐朽的价值观。

  但张奇还是高兴的欣喜若狂,语无伦次,“哈呀!林老师,太多了!太多了!”

  “不多不多,冲着咱们这个基金会的名字,怎么着也是个全国性质的,不能太寒酸了。”

  林为民说了两次“咱们基金会”,让张奇心中突然有点感动。

  林老师这人,能处啊!

  真把基金会这事当成了自己的事。

  他再次摇起林为民的手,“感谢,感谢啊!”

  “您就别再客气了,我这也是尽了我个人的一点微薄之力。”林为民打断了张奇的感谢,然后转移话题,问道:“有了我这笔钱,您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我打算把国内的这些文坛前辈和大作家都走一遍,能多募捐一些是一些,然后再组织组织活动,扩大募捐的规模。”

  林老师好歹也是基金会的第一个捐资人,未来基金会成立必须有林老师的名字,那就是自己人,张奇没有避讳,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上一篇:大秦嫡公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