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169章

作者:坐望敬亭

  老刘一脸你小子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只要有人还集邮,这玩意就亏不了。你不集邮不知道,当初这猴票出来的时候,其实看好的人并不多。大部分集邮爱好者也是象征性的买了那么几枚收藏而已,可到了第二年立马就不一样了。”

  “第二年咋了?”曲小伟问。

  “第二年又出了鸡票。”

  曲小伟立马明白了,“这是生肖套票?”

  老刘点头,脸上带着兴奋的表情,“没错。你小子看着吧,以后马票、羊票都出来,这猴票的价值肯定还会更高。”

  曲小伟只一想便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后面出来的这些生肖邮票因为大家都有了了解,存量肯定不少。

  可猴票不一样,头一年出来大家谁都没在意,造成的结果必然是存量稀少。

  物以稀为贵,集邮的市场越火热,猴票的价值也会越高。

  可问题是集邮这个爱好只是一个小圈子的游戏,曲小伟心里想到。

  “得了,谢谢你了。”曲小伟得到了答案,准备离开。

  “诶,我说,你那猴票真不卖啊?”

  曲小伟给了他一个沉默的背影。

  等下班回到家中,刘海燕挺着大肚子在做饭。

  “儿子今天听话不?”

  刘海燕白了他一眼,“说了多少遍了,不一定是儿子!”

  “女儿也一样,你先等会做饭。”曲小伟拉过刘海燕的手,问道:“之前我们俩写的那些信你都还留着呢吗?”

  “留着呢,怎么了?”

  曲小伟笑着说道:“没什么,我们能发笔小财了。”

  “怎么回事?”

  曲小伟便将猴票的是从头到尾给她讲了一遍,刘海燕听完也高兴起来。

  “二十多张,那不是有七十多块钱?”

  “就是啊,等明天我找老刘把这些猴票都卖了。”

  “不是说还能涨吗?”

  曲小伟满脸自信的笑容,“这种击鼓传花的游戏你也信?邮票不顶吃、不顶穿,没有那帮集邮的撑着,指不定哪天这价格就崩了,还是落袋为安稳当。”

  曲小伟家里条件很好,但现在毕竟是他们小两口过日子,每个月靠的就是两人加在一起不到一百块钱的工资。

  这个工资标准对于两口之家来说已经很不错了,可两人都是年轻人,赚的多,花的也多,再加上孩子快要出生了,刘海燕也想手里多留点钱。

  她听曲小伟这么说完,道:“也对,那就卖了吧。”

  夫妻俩商量好,第二天曲小伟找到了单位的老刘,拿出二十多张猴票。

  “老刘,这些猴票买吗?”

  老刘拿过来一看,嫌弃道:“你这都是信销票啊,你看看,这戳都盖到哪里去了?”

  曲小伟没有集邮的爱好,自然不知道全新邮票、信销票、盖销票的区别,还以为都是一样的东西呢。

  “你可别忽悠我。”

  “我犯得着嘛,你不信自己去打听。”

  曲小伟没想到居然还有这种说道,他不死心的问道:“那我这些邮票能值多少钱?”

  “你这些信销票得根据邮戳盖的位置算价钱。”老刘扒拉了半天,“这个能卖个1块8,这个8毛吧,这个还不错,能值个2块钱……”

  算来算去,曲小伟拿出来的二十六张猴票,除了两张保存完好的猴票之外,其余的加在一起一共四十二块六毛钱,均价在每枚一块七毛钱左右。

  再加上两枚完好的邮票,总共四十八块六毛钱。

  “大家都是同事,我肯定不能赚你的钱。你要是不信,可以去市场上打听打听。”

  老刘在出完价格之后怕曲小伟不放心,说了这么一句。

  一个单位低头不见抬头见,这点信任还是有点,尽管跟心中的价位有差距,但曲小伟还是说道:“打听什么,这点事不值当的,那这邮票就交给你了。”

  老刘笑道:“得,那我明天把钱拿给你。”

  交易完成,价格没有达到最开始的预期,心里自然是有遗憾的,但毕竟是一笔意外之财。

  下了班,曲小伟高兴的跑到菜市场买了点猪头肉。

  自行车徜徉在北京的大街上,挂在车把上的猪头肉荡来荡去,就像曲小伟高兴的心情。

  为民这小子,还是有眼光啊!

  想到想着,曲小伟心中不禁又有些后悔。当初林为民买猴票的时候,他真应该跟着买一点。

  以后可得跟紧为民的步伐啊!

第207章 要进步了?

  十一月下旬以后,之前林为民约好的稿件陆续从各地寄到了北京。

  章仲锷手里正拿着陈忠实的《初夏》。

  刚刚看完小说,他感叹着说道:“这个陈忠实,还真是人如其名。”

  柳荫问道:“什么意思?写的不好?”

  章仲锷摇着头,“当然不是这个意思。他小说里的人物虽然不够活灵活现,缺乏丰盈的色彩和灵动之气,但同样也有好处,通篇都充斥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朴实而忠厚。”

  “不是谁都有为民那种塑造人物的能力的。”柳荫说了一句。

  熟悉林为民风格的读者都知道,他在人物塑造方面有着极其强大的天赋,往往只需要在作品中寥寥数笔便可以让人物跃然纸上。

  更别提他浓墨重彩塑造的某些人物,如程蝶衣,简直让读者入目难忘。

  她又问道:“听你这么说,那他的特点有点色调单一啊!”

  章仲锷不置可否的点点头,将稿子递给柳荫,“你看看吧。”

  柳荫刚接过稿子,祝昌盛则拿着《冈底斯的诱惑》的稿子,一脸的赞叹。

  “这个马原,算是把叙事玩明白了!”

  马原的《LS河女神》经过修改算是勉强达到了《当代》用稿标准,倒是他随信寄来的另一篇小说,让编辑部众人都有一种惊艳的感觉。

  荣世辉这时也从纸堆中抬起头来,“他这篇小说确实难得。我那天第一次看,感觉像是回到了前两年看为民那篇《尤拉之死》的时候。同样的年纪轻轻,同样的让人惊艳。”

  姚淑芝道:“可我觉得马原可能会给国内的一些作家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

  她这么一说,大家立刻明白她的意思。

  重叙事、重结构,轻故事、轻思想,很容易变成单纯追求形式的炫技之作,即便不是炫技,也有可能变成头重脚轻的问题。

  荣世辉是老编辑,生涯中见的风格和作品多了,他说道:“不能以偏概全,国内的文坛出现马原这么一个有才华的作家,归根结底还是好事。至于说担心这种风格的泛滥造成文风轻浮,那也得学的起来才行。马原的这种先锋风格,可不太好学。”

  祝昌盛拍手道:“先锋文学?荣老师这个提法好,马原的小说确实透着一股很先锋的味道。”

  “这可不是我提的,是昨天跟为民聊天的时候他说的。”

  柳荫道:“这小子总是能制造新名词。对了,他人呢?”

  “早上请假医院了吧?”

  几人正说着,林为民推开了办公室的门。

  “呦,聊的挺热闹啊!”

  柳荫笑道:“大家都在聊你呢。”

  “聊我?聊我什么?”林为民将皮夹克脱下挂起来。

  “聊你这小子去组稿组的好哇,全是精品!”

  林为民笑道:“柳姐这话我爱听,你真应该多说点,最好是当着领导的面说。”

  “德性!”柳荫白了他一眼。

  林为民跟同事们聊了一会儿,蒙伟宰伸头进了办公室,看见林为民,“正好,为民过来,找你有点事。”

  蒙伟宰将林为民叫到办公室,“领导,什么事?”

  蒙伟宰的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道:“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上次你提的建议,社里通过多方面的考虑和动员,已经谈的差不多了。”

  “哦?怎么个情况?”林为民追问道。

  “先说笔会,社里打算明年年中举办一个中长篇小说的创作研讨会,地点初步定在鲁东烟台。”

  这个消息林为民之前就听覃朝阳透露过,今天算是正式确认。

  “还有呢?”

  蒙伟宰见他并无惊讶,知道他肯定是听别人说起过了。

  “接下来就是关于茅盾文学奖的事,社里已经跟评委会沟通过了。初步可以确定,就通过我们《当代》来发表这些作品。”

  林为民顿时大喜,“老颜真给力!”

  蒙伟宰斥道:“什么老颜老颜的?没大没小的,叫社长。”

  “嘿嘿,对对对,是社长。”

  蒙伟宰这时又说道:“关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刊发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林为民暂且将脑海中的疑问抛开,问道:“领导,您指的是?”

  “获奖的都是些长篇,数量应该在五部以上,基本是百万字的规模,不是那么好发表的。”

  林为民听他说完,思考了几秒说道:“领导,出套丛书怎么样?”

  “丛书?”

  “没错。”林为民迎上蒙伟宰疑惑的表情,“这么大的体量,要是光靠特刊或者是专刊发表,有点太违和了,那得是多厚一本的分量?不如以丛书的名义将这些书结集出版,我觉得可以叫‘《当代》丛书’这个名字,您觉得怎么样?”

  蒙伟宰思量了片刻,“要是出书还用得着我们来操心?”

  “不一样啊,我们这个是丛书。以后就算是茅盾文学奖的特色,每三年一套丛书,对于茅盾文学奖的发展来说也是一种影响力的助推,对评委会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上一篇:大秦嫡公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