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15章

作者:坐望敬亭

  “纠结这些干什么,今儿晚上就去排队。”

  “今儿晚上?”曲小伟本能的抗拒,这要是排一晚上的队,可遭罪了。

  “听我的,准没错。”

  林为民一锤定音。

  回到宿舍,有别的同学听说要去王府井书店买书的事,也蠢蠢欲动,可一听要晚上去排队,就有点犯怵。

  林为民直接卷着铺盖从宿舍出来,看着他这架势,大家都有点傻眼。

  “不是,为民,你这什么意思啊?你拿铺盖干什么?”

  “睡觉啊!”

  曲小伟指着他的铺盖,“你是打算去书店门口排队的时候睡觉啊?”

  “怎么了?”林为民理直气壮。

  曲小伟竖起大拇指,“你行,还得是你啊!干出啥事我都不稀奇。”

  这两年大半夜在书店排队买书的事偶有发生,但像林为民这么光棍、熟练的卷起铺盖去书店门口的,曲小伟是第一个碰到。

  “还走不走啊?”林为民不耐烦的问了一句。

  大家刚才还犹豫的心态反而放平了,“那就一起去呗。”

  林为民道:“也不用那么多人,同学们一人帮着带几本书也是一样的。”

  “为民说的对。咱们没必要去那么多人,挑几个人去就行。”班长章临开始张罗起来。

  最后一商量,班里出了七个人,章临、姜子隆、顾桦、程时旭、曲小伟、林为民还有艾拜尔。

  除了章临和姜子隆,全都是生力军。

  带着班里同学的殷切期望,七人组出发登上了18路公交车。

  七人里,只有林为民卷了一卷铺盖。在车上,其他几人下意识的离他远点。

  丢不起那个人啊!

  王府井书店位于王府井大街14号,如今距离它诞生已经过去了三十年,历经两次扩建后,王府井图书大楼于去年正式营业,总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营业面积3600平方米,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书店。

  在八十年代,但凡识文断字的人,来到北京要说没来过王府井书店,那就跟白来北京一趟一样。在当年的读书人心中,王府井书店的地位不亚于故宫。

  林为民一行人到书店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书店门口真就有人在排队。

  这个发现让曲小伟有点振奋,来的时候他生怕他们是瞎折腾,没想到真有人吃饱了没事干,跑这排队等买书。

  “你说说,这帮人得多闲吧。”

  曲小伟边吐槽着,边占了位置。

  他旁边的林为民把铺盖往地上一铺,就在众目睽睽之下躺了下去。

  几个同行的赶紧离着他远点,生怕被误会成一伙的。

  他们前面就六七个人,明天一早肯定不怕买不到书。或站或蹲的排在林为民后面,聊着聊着天,发现身后的开始逐渐排起了长队。

  等到晚上十一点多的时候,队伍排的已经看不到队尾了。

  程时旭跑到最后去看了一下,回来后语气中带着莫名其妙的兴奋,“他们排队都排除一里多地去了!”

  以前他光是听说过,今天可算是开了眼了!

第22章 排队排出来的生意

  放在后世,是很难想象有人会为了买书而熬夜排队,这要是排队买个苹果手机又或者是手办还差不多。

  可这样的场景放在八十年代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烈火烧过的草原并不会就此荒芜,来年春天反而会越发繁茂。

  今天来熬夜排队买书的人里,有穿着工厂制服的工人,也有穿着衬衫的干部,还有一身制服的公职人员。

  大家或坐、或蹲、或站,跟身边陌生的或熟识的天南海北的聊着天。

  在买书和看书这件事上,没有身份之别,大家都是爱书的人。

  林为民鸡贼的卷了铺盖卷来排队,到了半夜他见有人顶不住了,便让大家轮换着躺一会儿。

  就这么熬到了快清早,清早的空气里还带着雾气,林为民带着曲小伟去早点摊儿给大家伙买了早点回来。

  周围人闻着林为民他们买回来的豆浆、包子,直咽口水。

  排了一夜的长队,大家都是又累又饿又困。

  “还是为民办事靠谱啊!”

  正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昨晚上睡了林为民的铺盖,今早吃着林为民买来的早点,至少在今天,林为民在这帮人的嘴里那是有口皆碑。

  狼吞虎咽的吃完了早点,时间已经七点半了。

  这个时候,书店的员工们开始陆续前来上班了,人群一阵躁动。

  临近八点的时候,人群的躁动越来越大。

  随着工作人员缓缓打开书店的大门,人群如同丧尸出笼,疯狂的向书店内涌去。

  书店的工作人员对这样的情况早已见怪不怪,淡定自若的应对着。

  林为民一行人昨天排队排的早,几乎是第一波冲进书店的。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学习文化的热情空前高涨。从50年代起,每到周末,北京的各大书店总会挤满了买书的人。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到书店去买书就和买油糖米面一样,都需要隔着厚厚的柜台,经常是伸长了脖子也看不清书名和作者的姓名,只能让售货员帮着取书。

  书店的售货员最怕没想好买什么书的人,他们只能一本一本的拿书让人选,也说不清取哪一本好,非常不方便。

  那时候的购书程序是顾客先到柜台选书,选完了书在去找收款台付钱开票,然后再到柜台取书,程序繁琐。

  到了1978年,为了方便读者们选购图书,北京的新华书店开始在门市部实行开架售书,读者可以直接从书架、书柜取书翻阅和选购。

  这种售书方法立刻受到读者欢迎。一个月后,不少门市部的图书销售额就增长了1倍。

  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有一些书店的开架售书就又改回了闭架售书。

  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开架售书的折损成本太高,自从改成开架售书,书店的图书污损、丢失大量发生。

  好在,王府井书店作为北京最大、全国最大,也是新华书店最具代表性的书店,一直将开架售书的政策贯彻了下来,仍旧保持着开架售书。

  林为民几人一窝蜂的冲进书店,直直的奔向文学书架。

  新华书店给图书分了17大类,编了一个口诀,便于工作人员能背下来,一马(马列),二哲(哲学),三社科,四经(经济),五军(军事),六法律,七教(教育),八艺(文艺),九语言,十是文学最好记,十一历史,十二地(地理)……

  这年头经常来逛书店的对这套口诀也都熟悉,找书架根本不费劲。

  几人来买书都是带着任务的,每人都从抱了几套书,书架一下子空了一大半。

  林为民最过分,自己抱了满怀的书,还让曲小伟和艾拜尔给他多带两套。

  “咱们有什么多人吗?你买那么多书干什么?”瞿晓伟问。

  周围人也都对他投来异样的眼光,林为民义正严词:“你懂个锤子?我这叫爱书如命。”

  曲小伟给了他一个“我信你个鬼”的眼神,他知道林为民这小子肯定没憋着好心眼子。

  果然被他猜中了,排队结完了账,大家正张罗着走呢,就瞧见这小子抱着一堆书跑到队尾。

  “您瞅瞅,刚从书店里买出来的《四大名著》,您老一套?也不贵,就多要您两毛钱。”

  “我这还有别的,《普希金诗选》、《安娜卡列妮娜》、《战争与和平》……成套的多要您两毛,单本的要一毛,也省得您在排半天的队不是?”

  “时间就是金钱啊,有这功夫,您都回家捧着书看上了,您说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

  大忽悠再次上线,正好抓住了队尾这些排队人的痛处。

  这些人都是大清早来排队的,队伍都排出能有二里地去了,望着前面一望无际的队伍,不少人都心动了。

  反正就一两毛钱,就当是省个脚力。

  林为民也不怕人,他纯粹是打一枪就跑,想抓他投机倒把都抓不到。

  “给我来一套四大名著。”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我要一本《战争与和平》”、“还有我,我要《普希金诗选》”。

  在众目睽睽之下,林为民刚从书店里买来的近百本书就这么被队尾排队的买书人们一扫而空,也就几分钟的功夫。

  林为民往手指上啐着唾沫数着手中零散的小票,心情大好,嘴上还哼着小曲儿。

  “咱们老百姓啊,今儿个真高兴……”

  章临上前打断他,“行了,别数了,等会还得上课呢,咱们得赶紧回去。”

  “好嘞,我的班长大人。”

  回文研所的路上,其他几人看着数钱数的眉开眼笑的林为民在一旁嘀嘀咕咕。

  “这小子,来买书都不忘了赚点钱。”

  “谁说不是呢?但你别说,为民这小子还真有经济头脑,这都能让他赚着钱,顶一个多星期工资呢。”

  “这小子啊,真是钻钱眼儿里了。”

  ……

  几人一路议论着回到了文研所,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毕竟是熬着大夜去给大家排队买名著。

  曲小伟绘声绘色的给大伙描述着书店排队时那热火朝天的景象,听的大家热血沸腾的同事,也更对几位男同学的付出感动。

  大家一致决定,今天林为民他们几人的伙食由大伙承包了。

第23章 天生是吃这碗饭的

  吃饭,对于八十年代的人来说是件大事。

  给去排队买书的几人解决一天的伙食,是大伙对他们的感谢。

上一篇:大秦嫡公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