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嫡公子 第301章

作者:冥狄z

  “然这人眼光如此尖锐,竟一举盯向了关键之处。”

  “天下之治!”

  “若是秦廷真在这次大议之中,找到了治理天下之法门,那眼下大秦的困顿难耐,岂不是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这如何能行?”

  “天下不乱,我范增一身所学,岂是没了用武之地?”

  “真是气煞老夫啊!”

  望着手中的竹片,范增已是出离的愤怒。

  从来没有那一刻,让他这么坐立难安,他甚至想直接仗剑杀人。

  他为纵横弟子。

  一生所学,皆为乱世。

  他最希望看到的便是天下大乱。

  只有天下大乱,他的一生所学,才有用武之地,尤其面对的还是横推天下的强秦,这更是让他振奋欣喜。

  他一直在等。

  等着天下大乱,等着群雄逐鹿。

  到时。

  天下之大,任其纵横!

  这些年,大秦倒行逆施,民间怨恨不断加深,他也是心中欣喜,因为大秦不是一个善于治理的国家,大秦所谓的治理,不过是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天下民众。

  这显然非是正道。

  但范增是乐于见到这一幕的。

  这些年,他见过底层的黑暗,也见过民众的不满,正是基于此,他才越发坚定了乱秦之心。

  因为大秦若是不求变。

  定不能长久!

  然而随着这几枚竹片,范增却是有些坐不住了。

  他已经年过六旬。

  天下再不乱,他的一生所学,就真要埋进黄土里了。

  他不甘啊!

  范增气的把手中的竹片扔在地上,用力的踩踏着,发泄着心中难以言喻的怒火和急躁。

  良久。

  才颓然的坐到地上。

  又隔了很久,才勉强恢复心声。

  他把撑在地上的鱼竿,直接扔进了水里。

  寒声道:

  “当年姜太公七十出山。”

  “我范增如今也才刚过六旬,一切都还来得及,秦廷就算想要改变当年治理之政,也非短时能实现,我却是不该这么急躁,而且就算秦廷想要改变,六国贵族也未必会容许。”

  “而且......”

  “诸子百家大多是为政之学,让他们彻底放弃‘政道’,转而投入到‘治道’,他们未必会同意。”

  “大秦欲求稳。”

  “那我范增就要反其道而行之。”

  “眼下大秦的大治之议尚未开始,最终求变的结果也尚不明晰,我却是该去咸阳一趟,去亲眼看看这次的大治之议,去看看秦廷求变之方向。”

  “不然。”

  “我心难安。”

  “秦廷霸道强横,天下士子也不乏仁人之心,若是两者的观点相悖,秦廷必然会遭至天下士人抵触,而秦廷的大治不能推行,民心动摇之下,民众对秦廷的仇视只会愈发强烈。”

  “这未尝不是秦廷在自取灭亡。”

  范增起身。

  眼中已燃起了熊熊斗志。

  他要去咸阳。

  他要去亲历这次的大治之议,去亲眼看看议的是什么,天下之士定下的又是何等治世之道,而秦廷最后施行的又是什么,只有亲眼见到这些,他才敢对秦廷的未来,做出最终的判断。

  暮色时分。

  太湖河畔一片寂寥。

  范增望着血红的残阳,眼中闪过一抹坚决刚毅,踩着飘落的零散落叶,毅然决然的消失在了太湖河畔。

  ......

  范阳县。

  蒯通也收到了信息。

  他看了几眼,便把竹片扔进了灶台,眼神很平静,但心绪却是有些难宁。

  他为名家之士,自认辩才无双。

  但他不喜秦。

  非是厌恶秦政,而是厌恶同为名家出身的姚贾。

  他跟姚贾师出同门,姚贾为师兄,才能远不及他,只是姚贾为人市侩,又精于算计,仕秦之后,借着口舌之利,很快便得到了始皇的重用,只是姚贾没有容人之量,身居高位之后,屡屡陷害于他,若非他足智,恐怕早就死于非命了。

  他对重用姚贾的秦廷也有些不满。

  他这些年一直东躲西藏,就是不想暴露于人前。

  只是听闻咸阳将举行大治之议,心神不免有些浮动,但他又有些犹豫,去到咸阳,若是被姚贾发现,恐怕自己会很难脱身。

  蒯通久久下不了决心。

  枯坐良久,等扔进灶台的竹片已尽数成灰,蒯通的目光才坚定下来,他开口道:“让姚贾这等心思狭隘的人长久把持名家,实在是名家之耻。”

  “咸阳当去!”

第242章 天下良吏!

  泗水郡。

  扶苏来楚地已近四月。

  这段时间,他深耕于田间地头,致力推行‘使黔首自实田’,不时去乡里进行暗查,也的确发现了不少勾连,数月来,依法惩治了地方官吏豪强数十人,使民间风气荡然一正。

  就在扶苏伏案清点从乡里豪强收上来的田契地契时,一名小吏在门外开口道:“长公子,咸阳近日传来一份诏令,令书上面说,八月中旬,将在咸阳举行一场大治之议,朝廷似有意重启百家争鸣。”

  “令书的具体内容,下吏已誊抄好,公子要不要过目?”

  “大治之议?”扶苏抬起头,眼中露出一抹疑色,随即道:“朝廷何时下发的令书?”

  小吏道:

  “回长公子。”

  “令书上面登记的日期是在半月前,只不过公子当时还在地方乡里暗查,郡守担心我等小吏行事不谨慎,会暴露公子身份,因而没有让我等将消息告知给公子,还请公子恕罪。”

  扶苏微微额首,浑不在意道:

  “无妨。”

  “把令书呈上来吧。”

  “诺。”小吏进到殿内,毕恭毕敬的献上誊抄好的令书。

  扶苏此时注意到,小吏手中还有一份带封缄的密信,他不由眉头一皱,问道:“这密信又是何人送来的?”

  小吏道:

  “下吏不知。”

  “据说是咸阳送来的。”

  扶苏眉头皱的更紧了。

  他在来泗水郡前,就有意叮嘱过,没有要事,不要随意传信。

  一来他不希望自己分心。

  二来是担心会引起父皇不满。

  来楚地推行‘使黔首自实田’,是他好不容易争取到的,他是想靠自己做出一定成绩,但若是跟咸阳官吏传信频繁,很容易会让父皇以为自己缺乏主见。

  这是他不愿见到的。

  但他也清楚。

  除非是咸阳真的发生了要事,不然咸阳那边不会给自己传信,他没有急着拆开带封缄的密信,而是看起了咸阳下发到各郡县的令书。

  看完。

  扶苏眼中浮现一抹异色。

  “文明之治?”

  “父皇终于意识到用法家治民是行不通的了。”

  “天下糜烂已数百年,大乱大治,而今大秦亟需一场大治来安抚久经战乱的民众,这场大治之议,来的正是时候。”

  “当年稷下学宫的大议,造就了诸子百家的盛世,因而也促成了诸子百家思想的完善和兴盛,若是这次大议能够成功,必然会让诸子思想反哺大秦,让大秦得以摆脱当前困局。”

  “父皇英明。”

  扶苏起身朝咸阳方向,恭敬的行了一礼。

  随即。

上一篇:武道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