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要冲浪 第52章

作者:睡觉会变白

国家出台各种规定,限制这个东西,但各方心知肚明。

不禁止“刷礼物”这个玩法,一切都是扯犊子,那国家会禁止么?当然不会,直播产业一毁,灵活就业人口可就变成真的了。

哪个来接盘?

办公室内静悄悄,只听得敲击鼠标键盘的声音,一门之隔的语聊中心里,姑娘们也一如往常的撩骚。

“真是平淡的一天……”

姚远摆弄着杯子,最后一个“啊”字还没出口,忽觉天好像阴了,也就是几秒钟的时间,室内光线变得很差,仿佛傍晚没有开灯。

“哎?天怎么暗了?”

“没说有雨啊?”

大家纷纷抬头,姚远走到窗边,向外一瞧。

早晨还不错的天气完全变了样,太阳已经没了,天空犹如撑起了一把硕大无朋的黑伞,地面陷入了一种昏暗无光的状态,并呈现出异样的黄色。

这黄色又像一块擦了桌子的脏抹布,急需在水里涮一下,空气浑浊,沙尘迅速弥漫,已经覆盖了团结湖这片区域。

“卧槽!说啥来啥!”

“这声势可不小啊,不知道能不能超过前年。”

“还好我关窗户了!”

大家反而很兴奋,在窗前排成一溜,组团围观。

姚远也很兴奋,这是骨子带来的“阴天乐”属性,从小到大每逢刮风下雨,下雪沙尘,他都开心的不行不行。

而他看了一会,忽地一拍脑袋,道:“开工了!开工了!”

“刘薇薇,你拍几张照片发到你的网络日志里,然后在公共频道置顶。”

“吴军,你写一篇文章也发上去。”

“你们不都有号么?每人至少写一篇,就写沙尘暴来临时的亲身感受。”

姚远说完,从抽屉里摸出一部相机,背上包就走。

“姚司令,你干嘛去?”

“去外头拍点照片!”

“哎,那那那……”

刘薇薇翻出一个口罩,追出去:“你戴个口罩啊!”

姚远接过戴好,道:“你组织一下,最好带动带动网友,注意别暴露我们地址。”

他抹身下了楼,站在街边一看,好家伙!这么会工夫天空愈发沉暗,能见度迅速下降,相邻的锦湖园公寓还算清晰,再远点的楼已是影影绰绰。

“好新闻啊!”

姚远点点头,像这种影响一座城市的极端气候,仅仅看电视、看报纸,不足窥见万一。因为每个人都在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

他们迫切的需要一个发声渠道,即网络。

美国博客怎么兴起的?就是因为911的时候,有大量目击者、亲身经历者在网上发日志,才带动了博客热度。

今天沙尘暴性质相同,可以培养一波用户习惯。

简单讲,就是做个示范,告诉网友这个东西是干啥的,能怎么用。

“滴滴!”

姚远伸了几次手,才拦下一辆出租车,道:“随便转,我拍点照片。打表就按表走,不打表你开个价。”

“你包多长时间?”

“大半天吧。”

“……”

司机瞅瞅这破天儿,竖起两根指头:“200。”

“走!”

出租车缓缓启动,汇入车流之中。

也不是堵,就是开得慢,每辆车都打着灯,小心翼翼的行驶,远点的连红绿灯都看不见。

姚远让司机往北,奔三里屯、使馆区一带,一路只觉整座城市都被包裹在黄沙之中,大名鼎鼎的商场、写字楼此刻只剩轮廓可见,唯一能看清楚的,就是那一排排整齐发亮的窗户。

出租车不时停靠,他下来拍照片。

戴口罩也是满脸土,鼻腔满是呛人的沙尘味道,衣服箍在身上又干又糙,活像裹了一层树皮。

“关门!快关门!”

“卧槽!”

“呼……呼……”

姚远跳上车,砰的带上门,俩人逃难似的离开这块地方。

“你是记者吧?”

“不是,我做网站的。”

“网站啊,反正差不多,都是报新闻的……我跟你讲啊,京城这沙尘暴……”

的哥爱聊天,聊起来就没完,话匣子一打开,巴拉巴拉开始讲述一个老京城人对沙尘暴的回忆。

“这都小意思,以前更严重。我记着好像1966年吧,我才十几岁,好家伙刮了20天沙子,那会沙子也大,嚼嘴里咯吱咯吱跟小石头似的,现在都是细沙,差远了……”

“照您这么说,这沙子还升级了。”

“可不升级了?中国加入WTO,沙子也得符合国际标准,到时候奥运会一开,洋人们一来,嘿,就叫一地道!”

后世有句小资流行语:京城一下雪,就像北平了。

这话不对,应该是:京城天儿一黄,就像北平了。

老照片里的北平,都有泛黄的底色。

第58章 沙尘暴(下)

姚远和司机到处乱转,主要找标志性地点,比如北海、天坛、天安门等等。在天安门待的最久,因为风物最多。

他看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在沙尘中招展的红旗;

用兜帽蒙着头驻足瞻仰教员画像的游客;

在公交站台,躲在站牌后卿卿我我的小情侣;

戴着墨镜和口罩叽哩哇啦的老外;

甚至没有纱巾和帽子,只能用塑料袋套头上的两个大姐……

“都是好东西啊!”

姚远边拍边感叹,时代风物最迷人,仅仅是镶嵌在记忆长河里,就足以给它加上一层滤镜,甭管好的坏的。

拍了半天,都中午了。

姚远回到车上,司机问:“还去哪儿?”

“有地图没,我瞅瞅。”

司机刷的甩过地图册,姚远看了看路径,道:“往海淀那边走吧,我拍拍学校。”

于是出租车再度启动,前往海淀。

从学院路那边走了一趟,再往西,就到了清华北大的地界,这下连司机眼中都露出羡慕、向往的神情。

毕竟清北二字,在国人心中有非常崇高的地位。

尤其现在2002年,还不像后世那么多热搜,清华美院毒教材,北大造神韦东奕,巴拉巴拉……

特别后世饭圈思维严重,非黑即白,不懂人语,像这里就得解释一句:没有黑韦东奕的意思,只是说过度神化这个事。

姚远拍了些照片,再往南,准备从中关村穿过去。

提起中关村,好像总是一个很独立的区域,电子一条街什么的。其实中关村就在海淀,被各种各样的学校包围。

若在以往,这里必是人山人海,今天清静,漫天黄沙,连推销员都不出来了。

“啧啧!”

姚远看看左右两侧的电子商城,东哥这会还在里面卖盘吧?

要不去打个招呼,调戏一下?

姚远摇摇头,算了算了,打招呼东哥也不认识,毕竟他眼神儿不好,老婆漂亮不漂亮都看不出来。

照片素材差不多了,出租车就不再停靠,而是缓缓行进。

姚远坐在副驾驶,时而隔着玻璃拍一张,那些推着车,或者骑着三轮配货的。

“你拍这么多照片都能用么?”司机问。

“能用几张就不错了,剩下的留着也挺有价值。”

“那倒是,过几十年都是史料。”

“行,冲你这句话以后我开摄影展,肯定请你来。”

姚远说着,还真翻开本子,记了司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又摆弄相机回看,道:“没拍着什么刺激的。”

“啥叫刺激的?”

“烟囱倒了,广告牌子吹下来了,车被砸了……不过也好,起码没损失。”

聊着天,车辆不紧不慢的前进,刚驶出一堆电子城的范围,二人的目光便不约而同的向前方右侧看去。

在马路边站着一个身影,高高瘦瘦的轮廓,扶着自行车,又不断冲这边挥手。

“……”

司机瞄了眼姚远,见他没反应。

姚远还有事呢,自然不想麻烦,但随着越来越近,那人看的清晰,只见身上穿了一套白底红纹的校服。

上一篇:黑神话:大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