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要冲浪 第192章

作者:睡觉会变白

他出了大楼,张茵乖乖的在车里等着呢。

“下站去哪儿?”

“IDG。”

“好的!”

张茵敬了个礼,开着车又奔向IDG。

她身高腿长,坐上去都不用调座椅,甚至觉得不攒劲,道:“我感觉这车有点小,还是开我爷爷的吉普车舒服。”

“那你第一辆车买吉普?”

“还早着呢,如果买的话我是想买吉普的。哎,吉普一般多少钱?”

“几十万几百万的都有。”

“胡扯!”

张茵只当他瞎说,顺利抵达IDG在京城的公司,再次在车里等。

她其实有点明白为啥不让自己进去,这几个人肯定都是重要人物,带女朋友显得很随意,不礼貌,而且可能涉及一些权财交易。

张茵理解姚司令的用心,但老实说,她也未必没见识过,扒着方向盘很无聊。

……

熊晓歌得知姚远来的时候颇为诧异。

几天前我们刚见面啊,未免太心急了吧,何况我们正研究呢!

“熊总,没打扰您吧?”

“你这是……”

“这不快过年了么,备了点年货,不成敬意。”

熊晓歌接过来,包装与周云凡的又不一样。

姚远笑道:“知道您是湘潭人,特意寻了一罐正宗的湘潭辣子、腊肉和萝卜干,还有土生土长的笨猪肉,几两茶叶,您别嫌弃。”

“哪里哪里,费心了!”

熊晓歌对礼物很喜欢,本以为人情往来,却见对方有正事的样子,道:“我们需要按流程走,你要是想问投资的事,暂不方便……”

“没有没有,不是为了投资,有另外一件事。”

姚远顿了顿,问:“那个时尚芭莎明星慈善夜,听说是您牵的头?”

“嗯,有这么回事。”

“今年还办么?”

“应该办的,其实我只是个发起人,现在这个活动由苏芒负责,苏芒你知道吧?”

知道知道!

苏大姐混了几十年还跟个业务员似的,跟时尚半毛钱都不搭。

熊晓鸽与别的投资人不同,他对文娱圈很感兴趣,投拍过《雪花秘扇》《盗梦空间》《山楂树之恋》《长城》等等。

还引进了《时尚》《时尚芭莎》《国家地理》等杂志。

什么叫引进呢?

这些杂志是国外的,他把授权弄进来,在国内搞一个中国版,这叫引进。《时尚芭莎》的国外版,便是美国一本杂志《Harper's BAZAAR》。

所谓明星慈善夜,一听就是西方思维化的手笔。

我们哪有慈善这个概念?近些年才兴起来的,李连杰的壹基金,韩红的基金会……都是一身骚,让群众吃了不少真瓜假瓜。

第213章 节前即景(上)

“去年非典期间,有个明星,好像是那英吧,说了一句把明星的私人物品拿出来拍卖,然后捐掉。

苏芒觉得想法很好,但她不会做,就找到我,我就成了发起人之一。

去年没有品牌赞助,就在一家小酒吧里,十几个明星参加,一共筹了16万。今年听苏芒说,会拉一些品牌赞助,多请几位嘉宾。”

熊晓歌对慈善很热衷,多次给教育事业捐款,解释道:“这种明星慈善夜在美国很常见,明星带动流量、奢侈品牌赞助、企业家竞拍、媒体报道,是一个四方联合的活动。

我们没经验,慢慢适应就好。”

“我有个想法,你姑且一听。”

姚远完全没有被投资者的觉悟,毕竟对他而言,占不了的便宜就等于亏本,连粪车从门口经过都得尝一口的主儿。

“今年的活动我们麦窝赞助,我帮忙宣传,帮忙拉人头,营造气氛,保证搞的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然后有一个小小的要求……”

“什么要求?”

“苏大姐,啊不是,苏芒不说今年会拉品牌么?品牌肯定会拿出一些限量版的商品,让嘉宾竞拍,那明星的私人物品就空出来了。

我是想说,这些私人物品越多越好,贵贱无所谓,但能不能拿出一部分放到麦窝商城上竞拍?全部拿过来我也没意见。

然后款项一起送去做慈善,他们卖了多少,我出同等的钱。”

“……”

熊晓歌沉默。

这是送礼还是薅羊毛来了?怎么我还没投资,就先合作了?

但同时又惊讶,这个人好敏锐啊,总能发现别人想不到的推广机会。明星私人物品网上竞拍,多好的噱头!

麦窝商城的名气还能涨,而自己要投资商城……

熊晓歌瞬间肯定这个想法,也没质疑对方的营销能力,去年一首《少年》,一个木子美,早就让同行们见识过了。

甚至有人称之为“互联网界的搅屎棍”!

“我可以帮你说一下,但具体的还要你们自己谈。”

“那是自然。”

熊晓歌给了他一个苏芒的电话,想了想,又给了一个电话。

“这是谁的?”

“一位姓赵的女士,算《时尚芭莎》的背后支持者,能量很大。”

哦!

姚远知道了,京城名媛赵姨娘!

送了一份礼,谈了一个生意,姚远从IDG出来,又去见了几个人,中移动的领导、央视的郭振西等等。

转了一圈晚上了,直接开到绿园小区。

姚远掀开后备箱,拎出一个最最最精致的礼包,道:“这是给咱妈的。”

“那你不上去亲手送?”

“没到时候,以后一定去。”

张茵知道过年见不着了,得分开十几天,恋恋不舍的说了会情话,才拎着大盒子上楼。

“吱呀!”

刘淑萍正在家里看电视,听到开门声,瞥了一眼,看到女儿手里的大盒子,哼道:“怎么,他给的年货啊?”

“妈妈~”

张茵头疼,男朋友像小孩子,老妈也跟个小孩子似的,两头哄,道:“这又不是市场上卖的那种,都是他一件件亲手选的,您打开看看。”

“我看了我也不用,送能怎么着!”

刘淑萍利索的拆开包装,里面实在的不能再实在,全是适合她这个年纪用的高档护肤品,瓶瓶罐罐的张茵都不认识。

“顶大的岁数我还能用这个?还亲手选的,白瞎了!”

“……”

张茵翻白眼,您要是不笑着说我就信了。

刘淑萍再翻翻,是两层格子,底下一层是各种珍贵的包装好的菌子、干菜之类,又很合心意。

“咦?怎么还有几张碟?还有磁带?”

她一划拉,从侧面抽出几张CD和磁带,封面上啥也没有,只写着一个奇怪的名字,道:“这也是送的?还是忘拿出来了?”

“我不清楚,听听看。”

张茵塞到机子里,很快传出一个苍凉深情的声音:“克里木参军去到边哨,临行时种下了一颗葡萄,果园的姑娘哦,阿娜尔罕哟……”

“《TLF的葡萄熟了》!”

刘淑萍只听了一句,脱口而出道:“以前在部队听过,下一首。”

切到下一首。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这样红,哎红得好像,红得好像燃烧的火……”

“嗯,《冰山上的来客》!”

又下一首。

“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

“好嘛!”

刘淑萍摇头叹息:“自从我退伍那天听过这首歌,到现在都不敢再听,下一首。”

一连听了五六首,全是军旅歌曲和民歌,最早的可以追溯到50年代给教员写的歌曲。

“我都听过!”

刘淑萍点头肯定。

“我也都听过……”

20岁的茵茵捂脸。

“你这叫家学渊源,这人唱得还挺好的,估计不是忘拿出来,就是给我的。你爸也能爱听,你爷爷就更爱听了,过年给他们拿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