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神桦周
方源冷哼一声道。
估计是太子之位不确定,他们兄弟都会相互竞争的。
不过李世民上位不正,就算是太子之位确定,他们兄弟之间还是会竞争的。
“没了。”
“方源,我们是朋友,你得给我放放水。”
高密公主摇摇头,随即紧张地看向方源。
方源看她一眼,没有回复,转身就离开。
出了牢房之后,方源没有继续去审郑明珠他们。
有高密公主的供词,答案已经很明显,是李泰指使纵火的。
留其他人审判就行了,结果应该是一样的。
交代再交代朱应忠之后,方源离开了县衙。
刚出县衙,皇宫就来了圣旨,宣方源进宫。
对此方源没有意外,皇帝知道自己在这里很正常。
确实,原本李世民是要宣朱应忠进宫的,得知方源主持着县衙,就让方源进宫。
很快,方源就见到李世民。
“假钱的事竟然查到长孙家的头上?”
李世民带着审视的眼神看着方源。
他怀疑这是方源对长孙家和高家的报复。
两家都是他的亲家,他不希望方源太过分。
简单地对店铺进行调查和查封就差不多了,不能太过。
“不仅查到长孙家头上,还查到了魏王李泰的头上。”
方源耸耸肩,叹息着说道。
“什么?”
“还和朱雀有关了?”
李世民无法淡定了。
怎么一个假币涉及那么多人?
“我在长孙家的店铺里收到上千万纸币,都是没有防伪技术的。”
“将它们拉回长安县衙之后,长安县衙的后院立即就着火了,最后只抢救出几想价钱而已。”
“今晚值班的长安县衙的官员们全部控制住了人身自由,暂且由长安令朱应忠负责审判。”
“而我得知和魏王李泰有关,是高密公主说的,她是这次价钱兑换的直接人,是她拿价钱兑换铜钱的。”
方源缓缓说道。
将事情的大概说给李世民听。
“青雀为何要这样做?”
李世民听着,脸色越发难看,最终沉了下去。
他不是很相信,但也不是非常怀疑,只是不解为何李泰要那样子。
“听高密公主所言,是因为缺钱,但她也只是怀疑。”
“如果陛下想清楚,建议亲自派人去调查今晚的长安县衙的官员和长孙家。”
方源沉声道。
考虑到皇帝的颜面,方源没有直接找李泰,也没有过分针对长孙家。
因为皇帝会念旧情的,那么费力去办事,最后不见得皇帝就会处罚李泰和长孙无忌他们。
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方源懒得去做那么多,只求华夏钱庄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好,朕派人接替你。”
李世民想了想,沉声道。
他要知道是不是李泰,李泰为什么要这样?
第396章 另外的发现,长孙哀求
方源不是不想搞垮长孙家。
但单单是这点事,是搞不垮长孙家的。
而且这件事涉及了李泰,继续搞下去相当于得罪了李泰。
方源不怕得罪李泰,但没有必要的前提下,方源不想得罪一个皇子。
所以决定将案件交给李世民之后,方源就准备不再插手。
然而,想法是好的,现实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方源前脚才刚刚回到方府,郑九就过来。
因为方源的关系,郑九没有被关押。
而是负责其中的审问。
“大人,有发现!”
郑九神色凝重道。
“忘了让人告诉你,此事本官不再插手,皇帝会派人专门调查。”
方源这才记得自己让郑九和朱应忠负责审判。
“不查了?”
“属下刚刚从郑明珠的嘴里问出魏王府有一批士兵。”
“魏王似乎就是因为要培养他们才印刷大量价钱的。”
郑九有些意外。
但还是将自己调查到的东西告诉方源。
“魏王府养有一批士兵?”
方源顿感意外。
但没有因为郑明珠而感到意外。
魏王指挥的人,大概率都是有点官职的。
而今晚值班的人当中,只有郑明珠的官职有品阶。
故而方源在确定是李泰暗中指使的时候,已经猜到是谁纵火。
只是没想到,看似憨厚的李泰背后竟然有一支军队在魏王府。
“郑明珠是这样说的,说他在魏王府的时候无意看到,这才决定投靠魏王。”
郑九继续解释道。
现在各皇子盯着太子之位。
其中,魏王李泰和蜀王李恪的声望最高。
魏王李泰虽然是嫡系,但是蜀王李恪名声很盛。
但是当得知魏王李泰养有一支士兵之后,自然会得到更多支持。
只不过皇子私自养军队,被发现的话,后果会很严重的,被废除皇子身份都有可能。
“罗正现在在干嘛?”
“让他暗中调查此事!”
方源沉吟片刻,沉声道。
李世民接手了这件事,那郑明珠注定是活不久了。
他会不会被李泰提前截杀不知道,但李泰私养士兵一事肯定会被隐瞒下来。
要么是李泰有手段隐藏,要么就是李世民直接将其拔除。
如果是前者,方源想知道具体情况。
得罪皇子不可怕,如果有他的黑料,他会忌惮自己。
“是。”
郑九恭敬应是离开。
很快,李世民的人到了长安县衙带走人。
次日天亮,长安城就舆论不止,谈论着长安县衙后院失火的真相。
人们都是很多途径的,很快就知道这件事和方源有关系,和假钱有关系,和长孙家有关系。
同样,人们喜欢道听途说,没有一个正确版本的时候,各种版本都出现,以致于不知道真假。
但是,高层们却知道真正的版本,知道是方源从长孙家那里搜到大量价钱搬回县衙之后,县衙的后院就失火了。
只是长孙无忌被停职,所以矛头没有办法对准长孙无忌,以至于大臣们上早朝的时候也指责不了长孙无忌。
但是,李世民的压力避免不了。
“陛下,大唐自立国以来,还从没有发生过长安县衙被烧毁这种恶劣事件,一定要严查!”
房玄龄是第一个站出来的。
他的意思得到大部分大臣们的同意。
作为帝都的县衙都有人敢烧毁,胆子太大了。
那关乎着朝廷的颜面,一定不能草草了结,一定严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