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县令,亿斤粮震惊李世民 第334章

作者:神桦周

“那就以朝廷的名义褒奖他,给他造势!”

“让其他州县以方源为榜样,学习方源赈灾!”

杜如晦想了想沉声道。

为方源造势,不能白白付出没有收获。

“理应如此!”

李世民郑重点头,觉得是要这样才行。

让更多的州县赈灾,拯救更多的百姓,也算是减轻方源的负担。

很快,朝廷就出了对方源的褒奖公告,并向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三道州县宣传辽州刺史方源赈灾的事迹。

李世民和杜如晦两人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是,原本没有赈灾的州县还是没有赈灾。

而正在流浪的灾民得知辽州赈灾后纷纷赶往辽州。

辽州成为灾民们的希望曙光。

但是却给辽州带来巨大压力。

第164章 朝廷褒奖,困难和机遇

辽州每一天的难民都会变多。

而且几乎是以倍数的形势增加的。

第一天的时候,仅仅只有两百多难民。

第二天的时候,难民的数量就已经变成四百多。

第三天的时候,数量直接暴增到八百多,而且还继续涌来。

第四天的时候,方源收到朝廷的褒奖,让他再接再厉赈灾,这也让方源明白为何难民以倍数暴增。

“州尊,朝廷的这个褒奖大大加重了我们的负担啊。”

张三哭着脸说道。

据他所知,更多的难民向这边来了。

原本的难民们是没有方向逃亡的,现在都往辽州涌来。

估计有数十万那么多,怎么安置得了?

就算是山,也会吃空啊?

“辽州一城四县,有谁不卖粮食吗?”

方源脸色凝重道。

确实,朝廷的褒奖好处没见,坏处却显出来了。

按照这样暴增的情况,不出十天,辽州的粮食都不够赈灾。

“除了乐平县的三家,其他的都有卖,就是不知道是否真的卖了三成。”

张三拿出统计名单,翻看之后说道。

这几天,辽州一城四县主要的工作只有两个。

一个是收购世家和商行们的粮食,一个是对难民的赈灾。

“传令给汪温书,命他带人去将那三个世家驱赶出辽州。”

“若是他们还想留下,需要拿出五成粮食才可以,免费!”

方源冷声道。

辽州不允许一点面子都不给他的世家。

不听话的,那就滚,滚出辽州,滚得越远越好。

“是!”

张三应是。

立即安排人去处理。

“郑九,去叫薛博武,我们出城一趟!”

方源想了想,沉声道。

难民从出现到现在已经五天。

难民的数量已经将近两千,自己也该露个脸了。

看看难民的情况,看看州吏的赈灾情况,看看秩序等等。

“是。”

郑九离开。

很快,薛博武到来。

方源动身,还带上州府的一众官员。

辽州城门外,三五成群的难民正向这边涌来。

已经到来的难民,在保安和州吏的帮助下修建他们的帐篷。

城门口密密麻麻的,一个个青色的营帐伫立着,是难民们的“房子”。

轰隆一声。

辽州城门再次打开。

城外的难民们顿时停下手中工作,纷纷看向城门。

一些难民看向热闹的辽州城,咽了口唾沫,想要冲进辽州城。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方源等人穿着一身官府缓缓走出,打断了他们的想法。

“辽州刺史方源,携带州府上下官员,来看望各位乡亲们了!”

守城校尉命令士兵在城墙上大喊。

数十个士兵的声音齐齐响起,城外的难民都能听到。

“拜见刺史大人!”

维持秩序和帮忙干活的州吏和保安率先行礼。

“拜见刺史大人!”

难民们见状,也纷纷行礼。

有些感恩的百姓,当即跪倒在地上嚎啕大哭。

“呜呜呜……恩人啊,刺史大人活命恩人啊。”

声音凄惨,引得不少难民也跟着哽咽哭泣。

更多的难民向方源跪拜,感谢方源的救命之恩。

“免礼,诸位都免礼!”

方源哽咽道。

快步走向那个跪下的老妇人,将她扶起。

难民们看上去都挺惨的,衣服都被洪水浸泡过,身上散发着恶臭味。

老妇人顺着方源的搀扶起身,但还是紧紧抓住方源手,热泪盈眶,感激的话连绵不断。

方源与老妇人客气一些话,然后与她分开,带着众人在水泥路行走观看。

难民的帐篷是设立在水泥路两边的,水泥路用于正常的通行。

两边的难民营虽然间隔有些远,但还是能闻到臭味。

偶尔还能够看到一些粪便,十分恶心。

“张三,你命人在远处建些茅房。”

“像他们这样随处大小便,太过恶心。”

方源皱着眉,沉声道。

难民带来的问题就是多。

单是粮食的支出还不算。

眼前的这些情况对环境影响也很大。

万一因此出现死亡事件,可能会出现瘟疫。

诸州县都不愿意接纳他们,可见问题就不会少。

“是!”

“我顺便让人带他们去古漳河洗干净再回来。”

张三应是。

他也觉得这里很恶心。

“还有,注意秩序问题。”

“人越多,问题就越大,除了亲人,不允许男女混住!”

方源沉声道。

每个帐篷都能住七八个人那么多。

一开始人少,一两个人住一个都没有问题。

但难民增加得太快,帐篷的修建很快就会根本上速度的。

“好的。”

张三继续应是道。

上一篇:打工先知

下一篇:一剑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