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鱼龙服
“我去跟陛下说说!”李斯点了点头,冯去疾等人劝不动,自己作为最早跟随嬴政的人,至少说话嬴政应该能听进去。
晋遥店点了点头,这事其实他最合适,但是却也可能会出现最大的意外,导致他和嬴政的决裂。
毕竟自己去说的话,等于是在断了嬴政最后的生的希望,在死亡面前也最容易出现问题。
唯有李斯最为适合。
李斯也是雷厉风行之辈,商议之后,就直接让人备车赶往了秦宫觐见。
“李斯?”蕲年宫中,嬴政听到章邯和赵高的通传,嘴角扬起了一丝笑容,猜到了李斯来的目的。
“恐怕是受老师之托来的!”嬴政继续说道。
“陛下见是不见?”赵高急忙问道。
“见,为什么不见?”嬴政反问道,“通古是大秦左相,想要见朕,朕能不见?”
章邯生怕嬴政反悔,急忙转身离开,朝殿外赶去,将李斯请进了大殿。
“通古来了?”嬴政看着规规矩矩入殿行礼的李斯,笑着问道。
李斯端正的行礼之后,然后拿出了一个龟壳,当着嬴政的面起卦。
这一手操作让嬴政都亚麻呆住了,他还在想着李斯会怎么开口劝自己呢,却没想到李斯居然当着他的面起卦。
“论卜辞,通古在咸阳称第二,何人敢称第一?”
“论修行,龙君、武安君、阳翟君,无一不是天下翘首?”
“论丹道,太乙、青城,天下无出其右!”
“论药石,念端先生堪称为大师。”
李斯缓缓的收起龟壳看着嬴政说道。
嬴政眨了眨眼,想知道李斯还要说什么。
“所以,陛下何必舍近求远呢?”李斯看着嬴政反问道。
并没有直接开口去劝嬴政追寻所谓的长生之药、不死之法,只是向嬴政阐述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论专业,卢生那群人跟他们比起来就是门外汉!
“哈哈哈~”嬴政大笑的起身,挥了挥手,示意赵高、章邯摒退左右。
“通古真以为朕是在畏惧死亡、畏惧苍老?”嬴政笑着看着李斯问道,“还是说通古、老师、武安君和韩非都觉得朕是那怕死之人?”
李斯也被嬴政的话给震住了,看嬴政的状态,不像是被忽悠的样子,难道其中另有缘由?
“朕自称始皇帝,而朕之后之君为二世、三世乃至万世而为君,自然是做好了传承继任的准备,怎么会想过长生不死!”嬴政大笑着说道。
“既如此,陛下为何又……”李斯没有说完,有些看不懂嬴政的作为了。
“因为‘蜃楼计划’!”嬴政叹了口气。
“天下一统,大秦百废待兴,到处都需要花钱,哪怕是有缩盱不断的往咸阳输送来无尽的黄金,但是齐王建说过,大量的黄金流入民间不是什么好事,甚至会导致百姓民不聊生。”
“具体的原因朕并不清楚,但是却知道齐王建所说并非危言耸听,所以不敢有丝毫大意,也不敢让咸阳之黄金大量流出。”
“可是大秦太多地方需要用钱了,所以各处都在伸手,最终所有朝臣的目光转向了‘蜃楼计划’!”
“蜃楼计划是高于火龙计划的科学院项目,需要的资金远超各大工程项目,可是却至今毫无进展,哪怕是朕也不敢拒绝朝臣的上书。”
“所有人都认为,大秦已经一统,再无强敌,也不需要如此庞大的远洋航行的蜃楼,认为没有必要去研究如此耗费人力物力的项目了。”
“但是,通古认为真是如此吗?”
嬴政缓缓开口说着自己的行为和苦衷。
“所以,陛下是故意亲近那群炼丹士,营造出蜃楼是为陛下寻找长生之药所造的大船?”李斯大概明白了。
蜃楼计划事关大秦水师海军,是百年大计,不能中断,哪怕前边数十年都没有成果也不能中断,这是他们的共识。
可是一般朝臣是无法理解的,毕竟在他们看来,大秦东面是汪洋大海,没有强敌,蜃楼海船即使造出来,意义和作用也不大。
还不如终止掉蜃楼计划,将蜃楼计划消耗的人力物力转移到大秦腹地的各大项目工程之上。
“蜃楼计划可不仅仅是造大船、海船,同样在造蜃楼的过程中也会衍生出许许多多的技术和器械,这些对帝国的发展都是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的!”嬴政认真的说着。
蜃楼是海船,是超大型船只,可是在这个过程中衍生出的技术却是可怕的,比如能近海航行的海船,风力帆船等。
而在风力帆船的基础上,又会衍生出风力的运用等等技术。
所以蜃楼不仅仅是一座大船那么简单的。
第810章 祖制
“远不仅如此!”嬴政摇了摇头。
“一统是在朕的手上一统的,按照惯例,我等制定的一切制度都会成为后人遵循的法度。”
嬴政看着李斯凝重的说着,他看到的远远不止当下,还有未来。
他虽然不是大秦的开国之君,但却是一统后的帝国的开国皇帝,始皇帝。
那么在他一朝所定下的所有规则都会成为帝国将来运行的规则,也将被称为祖制。
就如同穆公霸业时,有人殉的制度,穆公一死,所有朝中大臣也要跟着殉葬,最著名的就是子车三杰。
这也就导致了原本雄霸西方的秦国盛极而衰,并且因为这个祖制,使得士子都不敢再入秦为仕,也使得后来的秦国越来越弱,朝令夕改更是常事。
一直到秦献公时才下了大魄力废除掉人殉制度,然后再到孝公时再给秦国擦屁股,想尽一切办法来招揽山东士子入秦。
所以祖制的危害,秦国是最有发言权的,也正是如此,秦国也一直在规避着这个风险。
简单来说就是,“蜃楼计划”其实很多人都知道没有个三五十年都很难成功有突破,甚至在嬴政一朝都不大可能有突破性的进展。
可是若是嬴政不去做,甚至做了一半就终止掉,那么后来的继任者,在看到“蜃楼计划”的花费如此之高,潜意识里就会拒绝再开启这个计划。
所有朝臣也都会上书说,始皇帝一朝都做不到的事情,我们怎么可能做到?
始皇帝一朝都终止的计划就证明了这个计划无法完成,我们要遵从祖制。
从此,“蜃楼计划”也将会无休止的暂停。
若是晋遥在的话一定能想到这么做的后果,因为历史上华夏由盛转衰的伏笔就起源于这个祖制。
明洪武三年,朱元璋因为防范倭寇,下达了禁海令,裁汰了几乎所有的船舶市司,更是“片板不入海”。
结果就是使得原本作为全球最强的大明海运瞬间没落,哪怕是永乐帝重启了船舶市,更是开启了当世世界上最远的航海旅程,结果在永乐之后,不知为何却又重启了祖制,重启了禁海令。
让名动天下的郑和宝船成为了历史,再也无法再现。
嬴政此时做的也正是如此,若是终止了“蜃楼计划”,等于直接放弃了沿海的开发,最后形成了习惯,让后人对大海失去了向往和探索,最终闭关锁国。
在嬴政的解释下,李斯也很快反应过来。
所谓法制,最终还是会沦为人制,因为法是为人服务的,也是由人来执行的。
若是他们一朝禁止了太多的东西,那么就会形成一种制度,在后人的习惯和曲解下,就会衍生出无尽的麻烦。
尤其是作为朝臣,敢于创新和推翻旧制的少之又少,更多的人想的也都会是,多做多错,不做不错。
在这种心理下,所有人都会遵循着祖制而不敢去创新和推翻,哪怕明知道祖制是错的,但是却依旧会选择性的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就好比现在的秦法延袭的是商君之法,其中很多东西都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秦国,但是真正敢去废除,更改,哪怕是李斯也不敢。
更多时候只是在商君之法上做出适应性的更正和补充说明,而不敢真正的去废除。
比如商君法中,大灾之年,官府不得开仓赈济,百姓自力更生,克服灾年。
这是因为商君时的秦国国库根本没有任何余力去赈济,加上地方贵族把持官府,若是开仓赈济,那么百姓也根本无法从官府拿到一丝的赈济粮,这些赈济只会流入贵族手中。
可是现在的大秦明显是有余力去赈济,但是却也没人敢去更改这一条律法,顶多是在大灾之年,由君王下令赈济,而不是地方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赈济。
等于是说,若是没有君王的命令,地方是不能开仓赈济和帮助百姓度过灾年的。
哪怕是李斯现在在重新制定秦法,也不敢去更改这条律法,只是在律法之后加上了补充,由地方上报咸阳,再由咸阳决议调度粮草赈济。
这一来一回浪费的时间是难以想象的,因为消息传到咸阳需要时间,咸阳做出反应也需要时间,再到选派镇抚使又要一个时间,从镇抚使带人和粮草从咸阳赶到灾区,又是一个时间。
而大灾可能是蝗灾、水涝、旱灾更可能是地龙翻身,这种情况下,时间就是生命,等咸阳的命令和赈济,最短也需要十日。
而对于洪涝和地龙翻身这种突然性的大灾来说,当地百姓根本就不可能等到咸阳的赈济救治。
等到镇抚使抵达,要救治的就已经不是洪涝和地龙翻身的灾害而是随之而来的瘟疫了。
然而就算知道这条律法有问题,李斯一样是不敢废除,因为废除之后,地方的权利会变大,甚至会有虚报,一旦出现问题,作为律法的制定者的李斯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而且,这群人也不是什么好人,在来咸阳之前,他们游走在燕地,蛊惑地方贵族,传播长生教义,神鬼之说,蛊惑地方百姓。”
“最主要的还是这些人是流动的,不会一直在一个地方,而且精通躲避之法,能够躲避掉罗网和地方官府的追缉,很难一网打尽,除之后快。”
“所以,朕将他们聚到了咸阳,聚集到了秦宫之中,让他们这些人都赶来咸阳!”
嬴政继续说着。
对于卢生、侯生这些人,杀是杀不尽的,想抓到他们也很难,打一枪换一地是这群人最常做的。
可是秦国现在百废待兴,没有过多的精力和人力去管他们。
因此,嬴政想到的就是废物利用,让他们来给“蜃楼计划”背书,同时对他们这群人来说,蛊惑百姓和地方贵族哪里比得上蛊惑君王的利益大?
所以这群人中的领导者,也都会蜂拥到咸阳,根本不用秦国费力气去追寻他们,他们就会自己送上门来。
等到合适的时机,或者说用不到他们的时候,就可以送他们上路了。
这也才是嬴政养着他们的根本原因。
第811章 谶书
“通古明白了!”李斯点头。
这些人就是一群为“蜃楼计划”难缠而背书的背锅人,与其放任他们在地方为祸,还不如放到咸阳眼皮子底下盯着,还能废物利用。
不过李斯想到的更多的还是祖制问题,以往他制定律法都只是考虑到当下的局势,对新的秦律的制定也是适用于当下,却忘了一旦新的秦律正式完善之后,就会成为后世的典范,而被后人当成金科玉律不敢去逾越。
“龙君那里,是否需要通古去解释?”李斯突然问道,自己是懂了,但是现在咸阳最关心的还是晋遥、李牧等人。
“不着急,不过侯生、卢生他们还是有点水准的,至少《录图书》做的还挺像那么一回事的!”嬴政笑着将一本画满了各种鬼画符的书籍递到了李斯面前。
李斯也是有些好奇的接过了这一本谶书(记载预言应验的书)。
李斯现在也是研究《易经》的大家,对这种谶书自然也是了解的,一开始也不以为意,这一群神棍奉为圭臬的自纂书能是什么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