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芈黍离
“倘若辽主真的决定撤军,如无意外,只怕是的!”王昭远叹道。
刘皇帝双目之中闪过一道涟漪,他在想,辽军若退,是否趁势西进?只是一晃而过的想法,很快理智便占了上风,如今西域的局势尚不清晰,贸然去淌那浑水,不智。
嘴角扬了扬,抬眼看着王昭远,刘承祐道:“与卿一谈,朕所得甚多,稍后陪朕用膳,算是朕为你接风洗尘吧。另外,也不用回东京了,此番出巡,就随驾吧!”
“谢陛下!”
第104章 驾临历城
风和日丽下,郓城北门,一名驿骑快速自水泊方向奔来,及至城下,方才勒马,高速刹车,使得马匹一阵长嘶,两只前腿扬得老高。
骑士穿着公服,马术看起来不错,很快就控制好了战马,徘徊了两圈,也不进城,直接拱手向城楼上禀报道:“县尊,行营已然拔帐起行,向寿张方向去了!”
环梁山泊诸县中,郓城是除巨野之外,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一县了。不过,县城并不大,看起来也谈不上雄伟壮观,但城墙显新,也够坚实。
此时的土城垣上,站着几名官吏,都是县中的老爷们,自县令以下的职掌者皆在。县令姓马,四十多岁,人已显老,吏职出身,不过卖相很不错,几缕儒须迎着轻风拂动,养气功夫到位。
得知御驾已然起行,顿时大松一口气,嘀咕道:“终于走了!”
由于刘皇帝的巡视风格,可让这些地方官员忧虑怀了,按理说,天子巡视过境,纵然不需奉献,接见一下,让他们表表忠心总是应该的。
然而,御驾至郓城,不要贡献,不需住宿安排,也不接见。从头到尾巴,郓城县能做得,只是在行营采买事务上,提供帮助。
对于皇帝的行踪,自然不敢贸然打听,但刘皇帝亲自上梁山,下村庄,察问民情的消息,还是传开了。
而这种举动,是最让这些为官者最为紧张的事情。小民庸贱无知,若是言行冒犯了皇帝陛下,如何担待得起?更重要的,如果彼等口无遮拦,胡言乱语一番,那可就影响仕途了……
就此前的消息来看,御驾东进,少有停搁满两日的,而在他郓城县,就足足待了六七天,这对郓城官吏而言,是何等的煎熬,也就可想而知了。
到目前为止,虽然没有表忠心、敬孝心的机会,却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征兆。如今,终于走了,紧绷的神经也终于得到放松。
“孙县丞!”迎着和煦的春光,县令马深呼吸几口,心情平复下来,冲身边一名年纪稍小一些的县丞吩咐道:“立刻带领差役,征召人手,对行营所遗留狼藉进行清理!”
“另外,本县即可出发,前往历城,我不再的这段时间,县中大小事务就劳你操持了!”马县令沉声道。
“是!”孙县丞双眼中流露出一种可惜的意思,毕竟也想前去面圣,不过这种机会,一般都是一把手的,基本轮不到他们。
心中这般想,嘴里则应承着:“明堂放心,下官定然尽力而为,祝明堂面圣顺利!”
马县令显然也是熟谙人事的,似这种场面话,听听也就罢了。河南道的州县官员齐聚历城,他一个小小的吏人出身的县令,面圣一说,只怕也只走个形式,泯然众人。
当然,对此,仍旧心潮起伏,积极表现,不说与皇帝交谈,哪怕只远远地看上一眼,回来也有炫耀的资本,甚至有利于对本县的治理。
按照朝廷对于官员出行扈从人数的规定,马县令出发,只带了一文两武三人随行。不过,在赶赴历城前,他还绕道先往梁山巡视了一圈,也去“体察”一番民情,打听所得结果,让他稍微安心。
离开梁山后,径往齐州。
行营这边,哪怕在郓城耽搁了一些时日,但帝有前诏,说四月一日至历城,就四月一日至,加快速度之后,终是在当日抵临,同时还要求不露急切,这对行营总监刘廷翰的调度能力再度进行了一次考验。
河南道治下,共辖十三州府,论土地、人口都是排名前列的道治,管辖区域基本涵盖了后世的“山东”,具体算来,还要大些,徐州、砀山等地区在大汉都属河南道治下。
当年,在治所的问题上,还有过一番争执,齐州历城、兖州泗水、青州益都、以及徐州彭城,都曾纳入考虑范围。
不过最终,选择了齐州,选择了历城。理由很寻常,综合地理、经济因素,兖州的位置相对居中,但不够发达,徐州吊在西南,青州偏东。
选了选去,还得是齐州,虽然位置同样靠北,但却属于河南道的精华地带,西南临兖郓,东面连淄青,同时,漕运还直达东京。
而在御驾赶往历城的过程中,整个河南道的主要官员,也闻声而动,收到布政使司衙门的行文,都不敢怠慢,都从速出发。
赶早不赶晚,在三月二十九日时,河南道州府县主要官员,两百余人,就已然全数奉命抵达。如此盛况,是平日里绝对见不到的,也只有皇帝出巡,能搞出如此大的动静。
“河南道布政使臣李洪威,率属下职掌吏民,恭迎圣驾!”济水之阴,远离主城,在泗水县公李洪威的率领下,迎拜于道左。
御驾宽而高,锦绣铺之,皇后大符与刘皇帝同乘。与大符相依,一起走出车厢,放眼望去,黑压压拜倒一片,除了按照品秩排列服色整齐的官员之外,还有大量前来的百姓。
虽然刘皇帝有诏令,不得扰民,但如果是百姓自发前来,那自是另一种说法了。很多人,都想一瞻皇帝陛下风采,然而,真正到了,纵然身边人多势众,却没有多少人敢真正直观皇帝,大部分人只是埋着头,从众跪倒。
扫视了一圈,刘皇帝估计了一下,绝对有上万人。上万人匍匐于脚下的场面,对刘皇帝而言,也只是稀疏平常,手一抬,道:“免礼平身!”
声音不消大,自有中官、卫士,传达圣意。
“舅舅,多年未见,风采依旧啊!”目光落在李洪威身上,刘皇帝笑吟吟地道。
此前提过,太后诸弟中,就两个人能看看,一个是李业,一个就是李洪威。如今的李洪威,也是年过半百的老臣了,此时见皇帝那温和的态度,心中微喜,拱手应道:“臣已老,陛下才是龙行虎步,神威莫测……”
哈哈笑了两声,刘皇帝又看向其身旁的都司,李筠,问道:“辰阳侯在此,可还习惯?”
李筠调任河南道的时间不算久,故有此问。闻问,以骄横著称的李君侯,竟然露出了一点“羞涩”的笑容,躬身应道:“此地甚好,臣甚感舒心!”
“舒心就好啊!”刘皇帝笑了笑,环视一圈,看着那隔得甚远的历城,道:“劳这么多人出迎!”
李洪威赶忙解释道:“陛下诏令,不敢违背,这些百姓,都是闻御驾至,自发前来迎接!”
“摆驾入城吧!”点了点头,刘皇帝吩咐着。
李洪威则与李筠一起,恳请道:“愿为陛下侍驾!”
看着二者,沉吟了一会儿,刘皇帝一摆手:“可!”
“谢陛下!”
很快,在李洪威与李筠二人亲自驾车下,刘皇帝踏入历城!
第105章 逐一接见
初至历城,没有接受李洪威的建议先下榻休息,顾不得旅途的疲惫,刘皇帝选择直接接见河南道官员,位置就选在布政使司衙门后园。
假山静潭,绿树黄花,周遭一片生机,开阔的草地上,铺设着桌席,摆放着瓜果点心,刘皇帝会见官员,基本是以一场茶话会的形式展开。
“河南道,中原腹地,齐鲁故土,文化之乡,朕能削平天下,廓清寰宇,亦仰仗其力!乾祐功勋、朝廷重臣,也多有河南籍者。
朕秉国二十载,一直都有巡抚之心,只是未能成行,深以为憾,如今,终得东来,一览齐鲁风物,心甚喜之!”坐在一张龙椅上,瞧着腿,以一种悠闲的姿态,看着面前的道州府县官员,刘皇帝慢条斯理地道。
他这一番话,是对整个河南的赞誉与褒奖,当然,说的也只是场面话。不过,自李洪威以下,对此都露出了欣喜的表情,皇帝的这种态度让人安心。
“陛下驾临,亦是河南士民的荣幸,臣等感怀,自当恭迎陛下观览!”李洪威说道。
闻之,刘皇帝嘴角翘起一个弧度,出巡这段时间,他似乎给自己带上了一张面具,温文尔雅,笑如春风。不见平日的严肃沉重,身边的人反而有些不习惯了。
李洪威虽然是国舅,但常年在外为官,与刘皇帝并不能算熟悉,很受当年固有印象的影响,因此,见皇帝言行举止,仍不免意外。
扫视一圈,这些一道的主官要员,此时都毕恭毕敬,规规矩矩地正坐着,严重束缚,拘束厉害。
见状,刘皇帝继续开口,以一种近乎玩笑的语气,说:“朕不是第一次出巡了,此番也算驾轻就熟,不过朕听闻,在过去,朕下州县,官吏多战战兢兢,惴惴难安,如迎瘟神过境。你们,当不至如此吧……”
一听此言,所有人脸色便变了,显然,温良、和善,实难长久作为刘皇帝身上的标签。那目光平静淡然,却无人敢迎视。
没法揣测刘皇帝具体意图,但李洪威反应也算快了,谨慎地说道:“陛下巡阅,本为体察官政民生,赐福显恩,士民无不欣然。只需持身以正,为政以勤,治事以公,又何惧之有?唯有贪官墨吏,会心虚胆丧!”
“泗水公此言说得好啊!”闻其言,刘皇帝看起来还是那副开怀的样子,说道:“朕也是此意,因此,在座诸位,若能心安理得,就不必紧张!朕此番过境,由蒲、济至郓齐,一路所见,政情民生,甚是满意。”
这话一落,终于令在座诸臣心下微松,每个人的表情也各异,只是刘皇帝也无心情去细心观察。
这么多人聚在一块,如果真要有效地讨论出什么实际的东西来,也是不可能的,刘皇帝声音也没有刻意放大,像那些位置靠后的知县、县令,只怕听得也模糊。
因此,这次见面会,持续了半个时辰,刘皇帝简单地说了些场面话,听李洪威讲了讲河南道上吏治民生的情况,也就解散了。
当然,将这么多官员召集起来,也不是敷衍了事,从四月二日开始,刘皇帝以州县为单位,逐一接见,听其汇报。
基本上,每个人都至少能得到一刻钟的时间进行汇报,多为官员们说,刘皇帝听,随时提出疑问。这有点像一场面试,一场考核,刘皇帝就是考官。
而官与官的表现,自然也相形见绌,有准备充足,侃侃而谈者,也有见了刘皇帝,连话都说不连贯的。
如此细致,直面皇帝陈情,对于河南的官员们来说,也是头一遭体验。仅第一天,刘皇帝就接见了四十多人。
“陛下,这是明日接见的官员名单!”入夜,行在中,用过膳食,石熙载手执一份册页,悄步入内,敬呈刘皇帝。
刘承祐这一天,见了那么多官员,也有些疲惫,不过,兴致犹高,翻看着自己做的一些笔记。
“朕看看!”吩咐了声,很快,喦脱便把名单呈上。
快速地浏览了一番,乃是兖郓济单的官员,又是大五十人,目光掠过,刘皇帝突然道:“这个曲阜令……”
刘皇帝的脸色看起来并不好看,原因很简单,曲阜令姓孔,名宜!
注意到他的表情,石熙载禀道:“孔宜乃孔氏嫡传,年二十七,自幼聪颖,十岁能文,开宝三年吏部擢为曲阜令……”
“呵!”闻之,刘皇帝直接打断他,语气都冷了几分:“开宝三年,那不是才二十五岁?不知何等的青年俊才,能让窦仪破格提拔至此!哼!”
显然,不消石熙载说透,刘承祐便一眼看穿了,这定然是窦仪的决定。略作沉吟,刘承祐近乎嗤笑道:“十年前,就有人上表述其家世,要让朕以官爵赐之,朕以其年弱拒绝了,没曾想,晚了十年,还有人记得,并替朕做好决定……”
面对刘皇帝的诛心之言,石熙载脸色微变,躬身拱手,开口唤了声:“陛下!”
“你又有话说?”刘皇帝看了他一眼。
石熙载面态庄重,认真地道:“官吏选拔升迁,本为吏部职责,陛下若以其身世年龄,就非吏部抉择,臣以为不妥!”
“那你觉得,如其非孔氏嫡子,能在这个年纪,就当上曲阜令?”刘皇帝反问。
“陛下素来提倡唯才是举,今若以家世年岁而鄙之,是否亦有失公允?”石熙载说道。
听其言,刘皇帝脸色顿时冷了下来,狠狠地盯了他一眼,石熙载却面色从容,只是稍稍埋下头,腰低了些。
“看来,朕是不公了?”刘皇帝变得淡漠。
深吸了一口气,石熙载沉声道:“臣只是觉得,陛下似乎对孔氏有所偏见!如今,陛下未见其人,不知其能,如何断定其无法治一县?若对其才干有所怀疑,陛下何不接见之后,再作论断?”
“也就是你石熙载,还敢这般对朕说话!”听其劝,沉吟了一会儿,刘皇帝终于感慨道,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消散一空。
“臣冒犯之处,还请陛下见谅!”见皇帝语气好转,石熙载心下也暗自放松。
“罢了!”刘皇帝摆摆手,道:“明日就先见这孔宜,朕倒要看看,此人究竟有几分成色!”
迎着刘皇帝特地投来的目光,石熙载还是那副正气凛然的模样,只是应道:“臣去安排!”
翌日,一大批官员早早地前来行在候召,刘皇帝起得也早,心中带有一股气,直接召见孔宜,还专门给了两科钟的时间。
然后,接见结束之时,刘皇帝笑容满面。孔宜其人,虽然身上背负着孔氏的荣耀与名望,但其人确实是个人才,人聪明机敏,应对得体,在治政上也不是那种空谈之辈,可以说,当个县令,才具是足够的。
事实证明,刘皇帝确实是带有一定的偏见,一种打心底的蔑视。但不管如何,孔宜其人,不可大用,这也是其身份带给他的限制。
孔宜通过自己的表现,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皇帝的偏见,算是取得了认可,但很快,刘皇帝便下诏了,迁孔宜至河北任职。
当官可以,就别在曲阜了,那里是朝廷的领土,不是你孔氏族地。
第106章 再临大江
足足花了四日的时间,刘皇帝方才把受召前来的河南官员一一接见完毕,在整个过程中,他是一个倾听者、记录者、考察者。
事实证明,过去的奏章交流,如隔重山,而通过与这些地方官员们的直接沟通,对于河南道州府县的治理状况,刘皇帝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当然,这还需同实地考察相结合起来。
但不管如何,刘皇帝很享受这样的过程。刘皇帝算是个十分亲民实在的君主了,但常年与公卿高官接触,与下边州县有一定的脱节,这是难以避免的,放下身段,深入地了解地方,听听这些官员的声音,也是提升刘皇帝对这个国家认知的一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