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芈黍离
青年嘿嘿一笑:“不用!不用!”
嘴里说着,接过信,自怀里掏出六枚铜钱,递给钟谟:“多谢先生了!”
“多了一枚!一封信只需五文钱!”钟谟说。
青年应道:“先生帮我写了这么多字,就当我的谢意了!”
说完,如同揣着宝贝般,满脸笑容地将信收入怀中,告辞而去,准备去驿站,将信发回乡里。他是退役军士,通过走官驿传信,既有所优惠,还有保障,并且速度还快。
这些年,在刘承祐的关注下,大汉朝廷的驿报系统,是越来越完善了,地方政府,在修建驿道、驿站方面,还是很配合的。
钟谟这边,慢条斯理地收起铜钱,拿起一枚看了看,望着“乾祐通宝”四个字,有些刹那的出神,不过很麻利地收入怀中。
而今的落魄生涯,钟谟已经有些习惯了……
在刘承祐的南征过程中,扣留了两个唐臣,一个孙晟,一个就是他钟谟。孙晟在汉唐之间达成和约之后,不堪其“辱”,自觉有负唐廷,一个想不开,直接自杀了。
钟谟没有那个勇气,随波逐流,在汉军北还队伍中。作为败国之臣,作为人家的战利品,很有些屈辱。但在北汉军中,至少衣食无忧。
到东京后,钟谟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仿佛被遗弃了一般。军队那边,直接将他交给礼部,礼部负责的官员也没在意,一个俘臣而已,想要国宾待遇,没有。被打发给开封府了,到开封府这边,也无意管他,让他自己谋生,因为其身份问题,只是定期有差吏检查。
然后,钟谟就开始了自己穷困潦倒的东京生涯。身上稍微值钱的东西,早被搜刮抑或打点官吏的时候用干净了,身无分文,不得已之下,将自己的三身衣物给当了,兑了些钱,换了身旧衣,在南市旁边,找了一户人家,租了间屋子寄居。
其后,堂堂的钟侍郎,书香雅士,每日开始为柴米油盐、吃喝拉撒忧虑,甚苦。所幸,还有一根笔杆子,将剩下的钱,找人打造了这张桌子,置办了些纸张。平日里,就靠着给人写写书信、讼状谋生,一直到如今。
这等潦倒生涯,对于养尊处优的钟谟而言,十分难熬,但是无奈,抛却士大夫的“傲骨”之后,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为了肚子而煎熬着。
钟谟不是没有想过逃,左右开封府的差吏对他的看管很敷衍。但是,一想到迢迢千里,漫漫长路,最重要的,还是身份问题。一旦出城,在大汉境内,那般的关卡、城邑,如何避过,只要被检查到,倘无路引,结果恐怕性命不保。
日头渐高,炽热的光线照在桌上,逐渐发烫,钟谟坐在那儿,闭目养神,不动分毫。自那名求信的汉子离开后,有将近一个时辰的时间,没人光顾了,他的生意,很是惨淡,也不主动,就坐在那儿……
街市之上,热闹依旧,随着气温渐高,一直被晒着,钟谟也有些受不了了,睁开眼,精神有些恍惚,饿的。
重重地叹了口气,看了看日头,嘴露苦笑,起身开始收拾着东西。
“钟先生,这么早就回去了?”旁边的包子铺,铺主注意到了,大声问道。
钟谟抬头,指着头顶,说:“此君甚毒,难以忍受!”
见状,铺主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个油纸包,递到钟谟手里,道:“这是上午剩下的四个包子,先生若不嫌弃,先拿着吃!”
铺主是名瘦弱的中年人,身材短小,憨厚的脸上有些油腻,做包子手艺很好,钟谟也尝过,味道很好。
钟谟当即打算掏钱,见状,铺主赶忙止住他:“不用!不用!剩下的,卖不出去,留着也是浪费……”
这么久下来,也勉强熟悉了,不过看着他那望着自己的平静目光,不禁怀疑,是不是对自己有所求。只是恍过的念头,钟谟不禁自哂,都沦落到这个地步了,还怕这市井小民有所谋算吗?
并没有拒绝,钟谟接过,朝其一礼:“若有他日,必定百倍以偿!”
闻言,铺主直接摆摆手,看着钟谟说道:“钟先生,我看你也是读书人,又能写讼状,为什么不去官府求个职位呢?”
钟谟只是叹了口气,没多说什么,拱手:“告辞!”
在铺主的帮助下,钟谟将桌椅收拾好,用一根麻绳捆好,背在身上,一步一步地朝市外走去……
钟谟所租宿的,也是一普通人家,距离南市甚远,是故每次往返,都走得很辛苦。
回到住处,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主妇闻声出来,见到钟谟,顿时插腰,道:“钟先生,又这么早,就回来了!”
脸上露出一抹无奈的笑容,纵房舍简陋,也是寄人篱下。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冲那身宽体胖的妇人道:“天气太热,实在难熬……”
“今日写了一封信!”钟谟自怀中掏出了那六文铜钱,走上前,全部递给妇人:“接下来两日餐食,劳烦了!”
说着,又将包子取出,分给妇人一半,陪着笑容道:“给孩子们吃,肉馅的!”
打量了钟谟两眼,妇人顺手全部接过,摇着头,叹了口气。
稍微洗漱了一番,回到那处一览无遗的简陋房间,两个包子入肚,恢复了些体力。铺开纸张,研墨蘸笔,思量了一会儿,下笔成文。在东京这段时间,除了惨淡度日,钟谟在闲暇的时间内,便是在这安静的房间内,写他的“东京见闻”。
未己,门被推开了,妇人直接闯了进来。
“大嫂有何见教?”被打扰,钟谟也没生气,问道。
妇人手里拿着一碗饭,上边盖着些菜,有油腥,直接放到钟谟面前,压在其稿纸上,嘴里说着:“把你的脏衣服给我,顺便帮你洗了,你么这些读书人,不是向来讲究吗,这么久都不洗衣服,怎么受得了那臭味……”
听妇人之言,钟谟老脸微红,没人伺候,他这一个多月来,就洗了两次衣服……稍微闻闻,身上的臭味,还是很明显的。
起身,朝妇人躬身一礼:“在下实在惭愧!多谢了!”
见他这副模样,妇女又摇了摇头,稍微给他收拾了下房间,将脏衣服拿出去。临门一脚,妇人突然扭头,瞧向钟谟,有些不好意思:“钟先生,你空时,能否教我家儿女读书识字?家里穷,师礼以后补上,但以后每日,家里都包你两顿饭。”
钟谟微愣,注意到此粗妇眼神中流露出的少许期盼之色,钟谟冲她和善一笑:“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我孑然一身,寄居贵处容身,已是感激,师礼就莫谈了……”
闻言,妇人顿时就笑了,很是高兴,有些激动:“我看钟先生很久了,你是个好人!”
不知为何,被这粗鄙妇人,发了一张“好人卡”,钟谟心中,竟生出一阵难得的感动。
门轻轻地被妇人关上,钟谟低头,在自己身上嗅了嗅,闻着那股酸臭,竟然无一点不适应。望着桌上那碗饭菜,尚且冒着热气,也不怪罪其沾湿了自己的稿纸,端起碗就朝嘴里刨食,狼吞虎咽……
第173章 钟谟当秦桧
民家庭院,简易不大,但收拾得分外干净整洁,地面不甚平整,角落种有一颗枣树,墙边有一口深井,被井盖盖着,屋檐下,是一排整捆好的柴火,靠在土墙上。几只放养的鸡,在院中啄食,萦绕在“咯咯”声与淡淡的鸡屎味中,钟谟教着两个孩子。
这半个月来,虽然仍不时要去市内支摊,但钟谟的日子,好过了许多,至少肚子有了些许保障。主人家姓张,夫妻俩虽然少不了小市民的市侩精明,但心地还是比较良善,尤其是妇人,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
张老汉已年过四旬,靠在肉行给人杀牲赚钱养家,每日起早贪黑,很是辛苦。靠着这份活计,时而还能给家里讨点肉食,开开荤。
一家人,是自河东迁来的,长子原本是东京禁军,军职为队长,当年在讨伐杜重威的时候战死。长子一死,家里最粗的一根顶梁柱便断了,而对于剩下一家老幼而言,有如霹雳。
当时朝廷财政拮据,战亡的士卒的抚恤,本就不多,还被吞没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当时还是周王的刘承祐,了解到类似的情况,直接严办了负责抚恤发放的军吏,张家人,这才拿到长子用命换来的十缗钱。
乾祐三年春,刘承祐命枢密院及三司两个衙门重定禁军官兵俸禄抚恤,念及国初的为国征战死伤的将士,特意命枢密院盘查军籍旧档,对当初死伤的士卒,原抚恤翻倍补偿。
刘承祐此举,不只使得军心大悦,同样惠及到似乎张家这样的家庭,使这些人对皇帝与朝廷增添几分信任。听张老汉讲起这些的时候,钟谟这心里却有另有感触,与北汉天子比起来,耽于享乐的南唐国君,虽然年岁痴长一轮多,但能力才干的差距太过悬殊。
张老汉家两个孩子,一子一女,子不过十岁,女尚不满九岁,但都已然开始帮衬起家务。钟谟在南唐为官多年,却也是许久,未曾教书育人,重新拾起手艺,启蒙教学,却也有些乐在其中。
张母制了两块简易的沙盘以为纸,又折荆条去刺作笔,简单而又耐用,这是钟谟都没有想到的办法。
“天地玄黄,洪荒宇宙……”
钟谟所教者,便是千字文,这段时间下来,已然教了两百个字。
“今日就到这里吧!”听两个小家伙背诵了一段,钟谟很是满意地点点头,穷家嗜学,不外如此。
“多谢先生!”二者见状,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
天色渐渐黯淡,钟谟自归房间,在门口注意到,兄妹俩,小心翼翼地将“纸笔”收好。然后帮忙,劈柴、打水、生火……
“砰砰砰”的砸门声,打扰了庭院的宁静,厨房已是炊烟袅袅,米饭的香气已然散发出来。听得那不寻常的动静,钟谟走出,看着几乎闯进来的两名汉子。黑衣花衽,臂绣犬图,腰间别着制刀,目光犀利。
开门的小童,被二人吓到了。二人则没什么顾忌,扫着庭中景象,直接投到穿着朴素而利落的钟谟身上:“你是钟谟?”
“正是!不知二位差官何来?”钟谟认出了,这不是开封府的吏差,不禁问道。
武德司,虽然大名鼎鼎,但还未到招摇过市的地步,是故仅凭服饰,钟谟还没能认出,二者武德营卒。
扫了钟谟两眼,见其一身穷酸相,直接道:“是就好!跟我们走吧!”
“敢问何事?”钟谟问。
“不该问的别问,跟我们走就是!”
甚感无奈,钟谟只能简单地收拾了下,向张母打了声招呼,跟随而去。
……
等到了武德司,钟谟方才被告知,是皇帝要召见他。原本平和的心境,顿时被破坏了,钟谟自至东京,过了这近两个月的潦倒生活,若说他真的甘愿如此,显然是不可能。
安顿下来之后,有考虑过如何复起,摆脱窘境,但一直没有定议。如今,随着汉帝的突然召见,心情不自觉地火热起来,他有预感,这是自己的一次良机,必须得把握住。
崇政殿,不是钟谟第一次,前次还是在汉唐大战之前,奉命出使,而今,却是以一介布衣俘臣的身份,拜倒在汉帝面前。
刘承祐还是那般高高在上,手里拿着武德司关于这些时日钟谟的境遇,目光中满是审视之意,打量着他,问道:“钟谟,在东京住得,可还曾习惯?”
“回陛下,虽清粥小菜,隐于闹市,怡然自得!”钟谟面色从容,不卑不亢。
闻其答,刘承祐说:“钟侍郎,颇具贤士之风啊!”
“陛下,小民如今,仅是一布衣黔首,万不敢当侍郎之称!”钟谟埋首。
刘承祐不由笑了:“李璟那边,可还没有罢你官职,你还是南唐使臣,只寄居开封罢了!”
钟谟当即道:“小民北来,即为汉民!”
“士大夫之尊,高官厚禄,流离至东京,衣食无着,穷苦潦倒,以写文为生,不觉有辱斯文?”刘承祐说。
“回陛下,臣常年读书,自诩深得旨,然而有此市井经历,方知过往眼界之狭小,诗书治政,不过清谈误国。孟子所言,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躬身经历,尔后方知,从前不过矫揉造作罢了……”钟谟说道。
“看来,钟侍郎这段日子,是有一番不俗经历啊!”刘承祐轻笑道:“隐于市井之间,有何感想?”
钟谟是应答如流:“小民一感皇帝陛下之恩德善政,泽下于民;二感朝廷之法纪律令,森严有度;三感东京百姓良善淳朴,生计不易……”
听其言,刘承祐又打量了钟谟几眼,悠然一叹,说道:“钟侍郎,你身上,比起以前,增添了不少烟火气,但是,朕看着很舒服。若以你为官,牧守一方,会是个良臣!”
“陛下过誉,小民不敢当!”终于,钟谟有所动容了。
“不知钟侍郎,对当今天下形势,有何看法?”有些突兀地,刘承祐又问道。
闻问,钟谟这下认真地考虑了一阵,抬眼小心地瞄了皇帝一下,拱手说道:“陛下,小民以为,淮南大战后,大汉尽取江北之地,国力大涨。以陛下之英明神略,治政用兵,假以时日,必可一统天下,再造乾坤!”
“承你吉言!”刘承祐似乎很高兴的样子,看着钟谟,说:“你家人皆在金陵,而今远隔两地,甚是念家吧!”
钟谟面色间,流露出少许动容,叹了口气,应道:“人,岂有不念其家者?”
点了点头,对钟谟的态度,刘承祐似乎很满意,道:“朕打算放你回金陵,与家人团聚!”
钟谟有些愣神,目光中透着不解,按照他的猜想,汉帝如要用他,估计会在东京给个职位,以备“唐事”顾问咨询。
是故,听闻汉帝要将自己放回金陵,钟谟很是意外。明显觉察出其疑惑,刘承祐淡淡道:“你不必心中存疑,朕放你回金陵,只为让你给李璟带封信。”
“另外,你若得以继续在唐廷为官,岂不能更好地,为大汉效力?”声音有些飘忽,刘承祐说道。
这么一说,钟谟彻底反应过来了,几乎不带犹豫地,拜倒:“愿为陛下效力!”
刘承祐用钟谟,有意把他当秦桧用的意思,当然,其若能从,大统之后,青史丹书之上,当是另外一种记叙……
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罢我登场
等钟谟走出皇城正南门时,天色已然黑透了,周边守备森严,禁军卫士如同雕塑一般伫立不动,对于他这个从宫门内走出布衣,目不斜视。
夜幕之上,挂着一轮弯月,月色黯淡,不过皇城之下,钟谟神情之间,却带着一抹释然,回首望了望如山耸峙般大汉皇城,重重地舒出一口气。
与汉帝一番问答,其放自己回金陵的用意很明显,就是想让自己作为北汉在南唐小朝廷中的内应,为其效力。于钟谟而言,这并不是太值得喜悦,因为深思之,这似乎是颗带毒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