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高衙内他想当影帝 第481章

作者:贫道非常帅

只是当他和刘艺菲四目相对时,当即忍不住有些好奇的问道:

“怎么每次我吻你你都要睁着眼睛?”

也不知道是不是刚才吻得太过投入了,此刻刘艺菲已然是脸泛红晕……怎么说呢,就是一副一看就不是很聪明的样子!

于是在听高飞这么一说后,刘艺菲当即便亲热的搂着高飞的脖子,痴痴的笑道:

“因为我要牢牢看在眼里……以后好回忆呀!”

啧啧~那副坠入情海的花痴模样简直没谁了。

如此逼真的演绎,可以说着实让片场的工作人员小小的震惊的一番。

即便是高飞看了她此刻的表情,都不由在心里为她的演技暗自叫绝。

只是监视器后面的俞飞虹见状,却忍不住嘴角微抽,因为怎么看刘艺菲都不像演得。

不过只要戏好,她拍到自己想要的,其他的俞飞虹也懒得管了。

于是当即干净利落的吩咐工作人员准备下一个镜头。

见她这么一说,高飞和刘艺菲这才松了一口气。

于是刚才还搂搂抱抱、亲热无比的两人,转眼便忙不迭的从树下跑开了。

毕竟在夏天拍摄夜戏,尤其是水边拍摄夜戏,绝对不是一个多么美妙的经历。

闷热也就算了,蚊子还贼特么多。

就刚刚那一会儿功夫,高飞最起码就被蚊子叮了十几口。

就这还是剧组已经打过一遍蚊子了,而且在镜头看不见的地方点了一堆蚊香,否则刚才那个镜头还真拍不了。

幸好这部片子的夜戏不是很多,要不然高飞可就遭罪了。

不过说来也奇怪,刚才高飞和刘艺菲接吻的时候还一点感觉都没有。

结果这一下来就浑身痒痒,让高飞都恨不得用六神花露水洗个澡。

由此可见,色令不仅可令智昏,同样也能让人的感觉变得迟钝!

如此也就难怪“智者不入爱河”了!

第429章 精耕细作

其实一个影视公司的内容制作能力,除了要看有没有实力派导演坐镇之外,剩下的基本就全在幕后身上了。

因为一个导演的能力再强,也是需要团队的协助才能完成一部电影的。

而在这方面,周易影视可以说逐渐趋于完美。

论导演,周易有宁皓、乌耳善这样的大导坐镇;

论编剧,周易编剧组的实力在国内也是稳坐第一梯队;

论道具、灯光、美术等幕后,那就更不用多说了。

在一部部精品电影、电视剧的历练下,就算是新手都能培养成行业中坚了,更何况周易的幕后本就是业内老人。

若非如此,也不会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将九十年代的场景给还原出来。

说实在的,当得知这个进度之后,俞飞虹都愣住了。

在外行人看来这或许没什么,但是作为导演的她可是清楚这里面的难度的。

毕竟为了还原九十年代的场景,这次俞飞虹的可是要求颇严,也颇为烦琐。

比如电影中所用的大学课本、工具书、收音机、CD、书桌、旧衣服、包等等,所有道具都必须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征。

如此一来,这个工程自然也就大了。

可是周易的美术组和道具组硬是在半个月就搞定了。

有的就搜集,没有的就制作,反正最后的成品让挑剔的俞飞虹都没话说。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拍摄的间隙俞飞虹曾经忍不住对高飞感慨道:

“我算是明白你为什么能一直成功了。”

“以前总以为你是运气好,现在看来果然成功无侥幸!”

闻听此言,高飞只是嘴角微翘的笑了笑,并没有多说什么。

因为俞飞虹还说漏了一个,那便是周易的宣发团队。

……

话说“电影营销”这个词在几年前对国内电影业来说,都还是以个十分陌生的词汇。

营销意识薄弱、营销人才奇缺、营销模式单一,这是所有电影人面临的问题。

说起来也挺扯的,最后竟然是张卫平这个卖盒饭的外行教会了国内电影人什么叫营销。

尤其是02年的那部《英雄》,各种铺天盖地的宣传彻底亮瞎了一群电影圈老炮的狗眼,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营销”的魅力。

虽然如此看了张卫平当初的手段有些粗糙和野蛮,但是不得不承认他抓住了营销内核。

那就是让所有人先知道你这部电影,然后才会有看不看是事情。

所以每当老谋子的电影要上映的时候,为了博取大众关注,张卫平才会无所不用其极。

当他那些野蛮的营销手段在早期还能用用,但放在现在就有些落伍了。

虽然有些丢人,但是不得不承认与好莱坞电影的营销相比,国内的电影营销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

因为好莱坞的工业化电影讲究的就是一个严密性。

所以他们每部电影的营销策划,都按照既定的流程来。

显然相比于感觉和经验,好莱坞六大更相信严密的市场调查和信息分析。

因为人会被假象欺骗,但数据不会。

当然,像他们这种一套完备的营销方案,花费自然也不少。

故此早期国内电影人刚接触的时候,曾经颇为不屑。

认为他们太过教条主义了,不懂灵活变通。

对此高飞也也不否认,毕竟国内的电影营销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虽然随意性强一点,但也常常能见到奇效。

但是在操盘了几部电影之后,高飞还是选择学习好莱坞的那套营销模式。

原因很简单。

国内的电影营销虽然有可能带给人惊喜,但是太过依赖主持者的才能了,不具备可复制性。

如果高飞还是当初的那个电影工作室,那没关系。

充其量就一部电影,韩莉怎么样也忙得过来。

但是随着周易影视每年的电影产量逐渐达到3-5部,原来的那套自然也就不适用了。

因为就算是像韩莉这样的工作狂,也不可能在早期的营销框架中同时兼顾五部电影。

因此之故,在韩莉的主导下,后来周易的营销宣发模式也开始逐渐和好莱坞的那套差不多。

当然,学习的过程自然免不了痛苦。

为此周易也交了不少学费,但是在一遍遍摸索学习的过程中,周易也总算是把模式给扭转了过来。

就好像这次,在高飞决定拍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之前,周易的宣发部门就做过一份商业调查。

最后将这部电影的目标人群放在一二线城市中,20岁-30岁之间的年轻人。

如果再精确一点,那就是在这个年龄区间,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观众。

因为这一部分人刚好就是影片中几位主人公所处的年纪和受到的教育程度。

而光凭这一点,其实就已经和同行有些不同了。

因为如今圈内的某些电影人只想着扩大受众范围,甚至恨不得将所有年龄段的观众都囊括进去。

求大、贪全,好高骛远!

诚然,这样做固然会让电影的票房上限被大大拉高,但是再美好的假设如果不能实现也终究是空谈。

就像如今的某些港片一样,恨不得将所有的流行元素都塞进去,最后反而炖出了一锅大杂烩。

想兼顾所有的喜好,最后却谁也没顾上!

啧啧~想想真是既可笑又可悲!

不过话又说回来,一系列的商业调查虽然花钱,但是周易的这钱也没有白费。

因为只有确定好了目标人群,宣发才能更有针对性。

于是当《致青春》还在紧锣密鼓的拍摄时,电影的营销工作其实已经开始展开了。

在韩莉的安排下,周易的宣发团队开始围绕着既定的目标人群开始精耕细作。

毕竟这一批目标观众,不是正在职场中打拼的白领们,就是大学校园里的精力充沛的大学生。

都是有相当的购买能力,并且有一定观影习惯的年轻人。

如果挖掘得当,潜力未必会比全年龄段的票房差。

基于这个逻辑,周易的宣发团队以“大学毕业意味着什么”为话题,在网上开展了一系列的营销。

第430章 “专业”与“过家家”

因为《致青春》的目标观众群体中,就算是年龄最大的也不过才刚进入职场六七年。对于大部分家境普通的年轻人来说,此刻正处于职场生活的迷茫阶段。

而年龄最小的眼下也已经是大学生了,也正处于对未来感到迷茫的阶段。

所以韩莉就抓住这一点,开始在围脖、贴吧、天涯、虎扑等论坛上开始大肆出击。

除此之外,还大量在一二线城市雇佣兼职大学生,以“大学毕业意味着什么”为话题拍摄采访短片。

至于被采访者自然是对应的目标人群了。

如此一来,通过不断上传各地的采访短片,从而来引起网友对这个话题的关注。

因为周易宣发前的精准定位,大部分网友对这个话题也都颇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