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山有龙
“是!”
“等一下!”
“大人,还有什么吩咐?”
“你再去一趟科学院,看看有谁在,请过来,就说本官有事相商。”
科学院的基地全部搬去了西山,宫里平日里只留几个值班的,以便配合皇上或者其他衙门的工作。
“是!”
文吏匆匆答复一声,转身走出公房。
张益看向曹鼐,问道:“曹公,你认为此人该如何处置?”
曹鼐沉默片刻,道:“这件事可大可小,还是谨慎些的好!”
听到两人的谈话,杨善却有些不理解,问道:“无非是上了一道劝谏的奏疏罢了,没必要如此紧张吧?”
张益解释道:“杨寺卿有所不知,此事若放在以前,确实不算什么,可现在不同!”
杨善不理解,问道:“究竟有何不同?”
“以前我等和皇上之间出现不同意见,皇上不会逼的太紧,多少会做出一些让步,可现如今……谁敢忤逆圣意,下场肯定好不了!”
“如此一来,皇上岂不成了……暴君?”
“杨寺卿,慎言!”
张益吓得一机灵,慌忙赶忙摆手道:“话可不是这么说的!”
曹鼐紧接着说道:“皇上以前还是很好说话的,但是,自从杨旦等人发动政变,一切都变了!”
杨善叹了口气,摇着头说道:“无论如何,天下悠悠众生之口是堵不住的。”
三人正聊着,孙长海已经到了。
“张部堂……曹部堂,杨寺卿,都在呢?”
张益板着脸,开门见山问道:“这份奏疏是怎么回事?”
孙长海很清楚,肯定是奏疏的事,因此早有准备。
“下官身为礼部员外郎,但见不合礼法之事,自该上达天听,不知有何不妥?”
张益黑着脸,说道:“你这份奏疏中所言之事,纯属捕风捉影,子虚乌有!”
“张部堂此言差矣,太祖高皇帝曾留下祖训,我朝文官可风闻奏事!”
“皇上也曾说的清清楚楚,我等自可风闻奏事,但是要有真凭实据,若是最后查出是构陷,要承担反坐之罪!”
“下官可没有构陷,皇上抛弃老祖宗留下的经典,让我等读书人去学匠人的玩意,现在连人家倭国都知道,奇技淫巧并不可取,四书五经始为正道,这些话难道说不得?”
张益皱起眉头,道:“孙长海,本官奉劝一句,今日在此巧舌如簧,本官不与你争辩,但是,你早晚会后悔的!”
孙长海淡淡一笑,道:“下官此番皆是肺腑之言,不吐不快!”
张益拿起奏疏,说道:“本官好话说尽,最后问你一句,这份奏疏你坚持要呈送御前?”
“还请张部堂代为呈送!”
“好!”
张益点点头,道:“本官稍后便呈送御前,你回去等消息吧!”
“多谢!”
孙长海抱拳行礼,面带微笑,转身而去。
曹鼐看着此人的背影,忍不住摇头,道:“死到临头,还不自知!”
杨善一直很纠结,说道:“这份奏疏呈上去会如何?”
张益淡淡道:“会死很多人!”
“死……很多?”
“对,很多!”
杨善这才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很多人当然指的是东林书院,那些不好好读书,每天跳着脚和皇上唱反调的人。
“张大人,科学院侍读学士徐溥求见!”
张益点点头,道:“请进来!”
徐溥是上一届的新科进士,科学院电磁所的重要人员,若非资历稍显有些不足,已经被划进科举出题组了。
“张公,曹公,杨公!”
徐溥走进来,看到曹、杨二人,赶忙依次见礼。
三人纷纷抱拳回礼,张益说道:“徐侍读,今日我等有些问题,还望请教。”
徐溥赶忙道:“张公客气了,您有什么问题,尽管吩咐,下官尽力解答。”
张益非常欣赏科学院学子的态度,无论科学院弄出多大的成果,每一位学子都很谦恭,反过头来再看看孙长海那副目空一切的表情,简直欠揍!
“倭国关白一条兼良出使我朝,不知徐侍读可有耳闻?”
“听说了。”
徐溥点点头,继续说道:“据说此人幼时曾远渡重洋,在江南一带遍寻名师,时至今日,在江南士族当中颇有名声。”
张益说道:“此人出使我朝,应该是来寻找富国强兵之道,现在与东林书院的人混在一起,事情有些复杂。”
徐溥反倒惊讶起来,道:“此人糊涂啊,既是寻富国强兵之道,怎么跟一群腐儒厮混在一起?”
张益有些无语,曹鼐和杨善也略显尴尬。
徐溥是常州人,算起来,亦可归类到江南士族当中,这才多久啊,就把人一竿子打死,直呼腐儒?
刚才还想夸你小子谦恭,这么快就飘了?
话说回来,一条兼良肯定不糊涂,反而精明的很呢!
徐溥看到三人诧异的目光,便笑着道:“他想要富国强兵,该当来科学院才是,和那些儒厮能聊出什么来?”
张益尴尬地笑了笑,说道:“应该是交流心得吧……”
“东林书院就是一个老顽固,带着一群小顽固,每日沉浸在过去当中,止步不前,还乐此不疲!”
听到徐溥言语这般犀利,杨善忍不住了,说道:“读圣贤书,明治世理,东林书院秉承圣贤之志,倒也没有徐小朋友讲的这般不堪。”
“杨公……算了,不聊他们了!”
徐溥欲言又止,主要是看到杨善年纪大了,不想与其争辩。
张益赶忙接过话头,又说道:“我朝近年来发展迅速,全与科学院脱不开干系,老夫以为还是不要让一条兼良接触科学院为好,劳烦徐侍读将这些话转告贝院长。”
徐溥突然笑了,说道:“张公放心,让他来科学院随便看,无妨的。”
“那怎么行,科学院的研究都是我朝重大机密,岂可轻易泄露?”
“张公有所不知,就算手把手教他,他也学不会!”
张益疑惑道:“为何?”
徐溥稍加思索,说道:“下官举个例子,制造一辆蒸汽火车需要什么?”
第五百一十一章 孙子兵法
这个问题有点硬,张益直接摇头,道:“不清楚!”
徐溥又看向杨善和曹鼐,两人也是摇头,没办法,是真的不知道。
这也难怪,满朝官员除了科学院以外,大部分都只知道科学技术很好很强大,至于某些具体的工作原理,就不清楚了。
徐溥也不卖关子,说道:“还是下官来回答吧,首先是粮食!”
三人听到此处,纷纷皱眉,造蒸汽火车用的难道不是钢铁,而是粮食?
徐溥见状,便解释道:“想要发展科学技术,首先需要大量的人力,天下百姓都被束缚在土地上,自然是不行的,所以皇上才会花大力气去清丈田亩,完善税法,同时引进良种,提高粮食产量,将大量的人力从土地上解脱出来。”
“接下来便是钢铁,想要炼钢,就要有铁矿和煤矿,从勘探到开发,再到运输,这个过程不但需要大量勘测技术人员,还需要更多的人力来发掘开采。”
“现在有了钢铁,就可以开始组装……当然了,前提是有设计图纸,按照图纸进行组装,然后就是大量试验,不断发现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仍然需要大量的科研人员,要精通算术、物理、化学等复杂知识。”
“想要完成这些,还需要数不清的银子,下官打个比方,每一次试验就相当于把银子扔进水里,然后……噗通,听个声,就没了!”
“三位大人可知,第一台蒸汽机车的研发过程,除去大量铁矿和煤矿之外,还囊括了上百家制造配件的作坊,总共砸进去上千万两银子!”
“然而,这一切还需要建立在运气的成分上,如果运气不好,屡战屡败,或者某些技术难题始终找不到突破口,花费将更多,翻两倍,甚至十倍都有可能!”
“技术上的问题很复杂,很多环节之间的关联性非常强,在试验过程中,只要一个环节出错,此前的努力全都白费,所有的一切都要推倒重来!”
“三位大人,现在还觉得造一辆蒸汽火车出来很容易吗?”
张益一面认真聆听,一面连连点头,道:“你的意思是就算一条兼良把图纸带回倭国,他们也造不出蒸汽火车?”
“正是!”
徐溥继续说道:“别说蒸汽火车了,就算火车底下铺的铁轨,看起来简单,无非是将钢铁做成轨道,铺在枕木上而已,其实,内中的技术含量非常之高,倭国弹丸之地,就算倾举国之力也造不出!”
张益不住点头,又说道:“无论如何,这些新技术还是少让外人接触的好,防患于未然嘛!”
“下官倒觉得,其实让他们适当接触一下,并不是什么坏事。”
“怎讲?”
徐溥道:“科学技术迟早都会发展起来,对其严防死守乃是下策。”
张益反问道:“如此说来,你还有上策?”
徐溥微微一笑,道:“外邦之人来到了大明,看到铁路网四通八达,又有钢铁巨兽吐着滚滚的浓烟,载重着数不清的人和货物快速穿行,一定会感觉到震惊,继而产生渴求之心!”
“正是这个道理,一条兼良也有此想法。”
“那就让他好好参观参观,等到他心怀崇敬回国之后,发现自己国内的工业基础实在太差了,要钢铁没钢铁,要煤炭没煤炭,要人才更没有了,这时候,他们想要造出蒸汽火车,唯一的办法就是求助我朝。”
张益皱眉道:“国之重器,岂会轻易予人?”
“诶,张部堂格局小了!”
徐溥摆了摆手,道:“可以给,却不能白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