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第261章

作者:南山有龙

“大家别急,理应不会出什么大事的,待会儿自然会有确切的消息来,大家稍坐,对了,我店里刚进了一些干果,让伙计取来,大家尝一尝。”

原来此人是隔壁干货店的老板,不多时,有伙计到隔壁的店里取了干果来,给每张桌上分了一些。

朱祁镛吃了一口,好奇地说道:“都说商贾唯利是图,可这里的商贾却不大一样。”

第二百七十七章 世子,要老婆不?

朱瞻墡低声道:“哪里不一样?”

“嗯……”

朱祁镛思索了一番,说道:“所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可是,孩儿看这些商贾却并非追名逐利之人。”

“这也是为父想说的话。”

朱瞻墡面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如今细细想来,哪里有什么义和不义之分呢?商贾逐利,这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做生意斤斤计较,是因为对方买东西的时候也都是斤斤计较。现在他们免费提供姜汤茶水,提供一些吃食,这是因为别人也在给他们提供帮助。看看大街上那些差人,冒着大雨疏通沟渠,巡视河堤,为的是谁?不就是为了商贾和百姓吗,换做是你,你又如何作想呢?”

朱祁镛觉得有道理,却又想不通其中的关键,便问道:“父王的意思是,百姓义与不义,全在于倡导?”

“不,仅仅倡导是没用的。”

酒肆中人很拥挤,朱瞻墡不得不压低声音,说道:“朝廷平日里一直大谈教化,可是,有什么用?百姓需要的是真切的感受,当他认为什么事应该去做,自然就会去做。若只靠教化和倡导,听的多了,也就不当一回事了。”

朱瞻墡心中思绪万千,继续说道:“方才在皇宫里,皇上说让我们四处转转,原来其中是有深意的。”

“我等藩王即将赴任新的封国,以现在大明的兵马配置,武器装备,攻下区区蛮夷之地不是问题,到时候,如何治理一方,便成为重中之重……”

朱祁镛今日涨了不少见识,正用心听着,身后,一名夫人突然走过来。

“哟,小伙子,年庚几何?成家了没啊?”

朱祁镛:……

朱瞻墡:……

妇人继续亲切地说道:“看两位的打扮,是外地的商客吧?我跟你们讲啊,想要来京师做生意,来来回回住客栈肯定不方便,必须要有本地的户籍才行。”

朱祁镛不以为然道:“这有何难,我们在这里买一处宅子不就解决了?”

“哎呦,小伙子,看来你对京师落户的政策完全不了解啊。”

朱瞻墡一听,顿时来了兴致,问道:“大……大嫂,我们父子是从襄阳来的,对京师的情况确实不了解,还请赐教一二。”

妇人对着朱瞻墡上上下下打量一番,她是专业媒婆,最擅长的就是看人。

面前这人,身上穿的非常低调,并不是读书人的儒衫纶巾,也不是富商身上那种晃瞎狗眼的绸缎,可是,看他的谈吐举止,绝对是个有来头的,或许是因为家里有官场背景,不愿声张罢了。

现在的人,都学聪明了。

因为当今皇上是真的敢动刀子,谁不服就砍谁,真的砍啊!

如此一来,那些官场上的大老爷们,吃一堑长一智,都学会了闷声发大财的道理,平日里为人处事非常低调。

“我跟你们说啊,想要在京师落户,光有钱还不够,必须有京师的户籍,才能买房或者建房,否则的话,只能按暂住处理,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顺天府报备。”

朱瞻墡爷俩对视一眼,还有这种规定?

“就是说,如我们这样的商贾,有钱也不让买?只能暂住?”

“谁说不是呢,我跟你讲啊,现在想要落户的人,那可多了去了,最快捷的法子,就是娶个当地户籍的娘子,或者嫁个当地的相公。”

“除了嫁娶,再也没有别的法子了吗?”

“有是有,就是门槛太高了!”

妇人唠起家常,便止不住话头,说道:“听说有一种叫什么特殊人才引进,就是你研究的东西,要得到科学院的认可。”

“我们是商人,这个科学……真的不懂啊,难道再没有别的法子了?”

“商贾倒是也有一条规定,就是什么新兴行业,还要带动当地就业,我一个妇道人家不懂那么多条条框框,就知道门槛高的很。”

朱瞻墡若有所思,这些政策和规定看似苛刻无比,细细想来,其背后却隐藏着别样的深意……

“我说,这位老爷,你家公子到底娶没娶妻啊?”

妇人对政策什么的并不关心,就是想保个媒而已。

朱瞻墡回过神来,说道:“还真不巧,犬子已经娶妻,那个……纳妾可以吗?”

“不行!”

妇人摆了摆手,说道:“只限明媒正娶,纳妾不算。”

朱瞻墡还想再问些什么,那妇人却已经去寻找下一个目标了。

这场雨一直下到天黑,众人也在酒肆坐到天黑,然后和掌柜的打了招呼,纷纷离去。

朱瞻墡来到掌柜的面前,伸手摸出一锭银子,说道:“叨扰了。”

掌柜的连连摆手,说道:“几碗姜汤茶水而已,花不了几个钱。”

“姜汤茶水平日里是不值钱,不过,在这个天气,完全可以高价售卖。”

一听这话,掌柜的顿时不开心了,说道:“客官是外来的吧,我跟您讲,我们这些小商小贩虽然赚的不多,但是,从来不会赚黑心钱!您可以沿着这条街走一圈,如果有哪个店铺坑了你的银子,立刻去报官,一经核实,他的店明天就得关门!”

朱瞻墡淡淡一笑,说道:“我懂了,京师的官吏如此严苛,难怪商家都这么本分了。”

“也不全是严苛的问题。”

掌柜的微微摇头,说道:“两年之前,这条街上到处都是收保护费的,有顺天府的,锦衣卫的,东厂的……总之,各种你叫的出来,叫不出来的衙门,都要掺和一脚,这些人收了钱还不办事,地痞流氓还要再盘剥一道,那时候赚点银子是真的难,可是,现在您出去看看,街边上除了顺天府的差人在巡逻,还能看的见其他人吗?”

朱瞻墡点点头,道:“确实只看到顺天府的差人,冒着雨还在疏通沟渠。”

“你在铺子里躲雨,这些人在风雨中疏通水渠,晚上你睡觉的时候,他们在巡逻,防盗防火,如果你店里出点什么问题,比如说来了流氓讹钱,或者被盗了,立刻帮你解决,将心比心,如果您站在我这个位置上,人家说煮两锅姜汤给避雨的百姓,还要记在顺天府的账上,您会收这个钱吗?”

第二百七十八章 京津铁路

历时一个月,藩王出征的相关事宜终于告一段落。

至于如何调兵,如何征粮,就交给兵部和户部去好了。

就在诸位藩王离京之前,朱祁镇突然宣布,有一项普天同庆的大事,要求所有人一起见证。

这些王爷们一直忙着张罗出征的事,接到通知后,纷纷狐疑,什么事啊,还普天同庆?

如宁王等本就心怀鬼胎的,现在更是心生疑窦。

所有都藩王,注意,是所有的!

会不会是皇上下了个套,准备把大家一锅端了?

众人纷纷动用手里的眼线,去打探信息。

很快便有了消息,是大明第一条铁路通车,皇上要求诸位藩王一同去试车。

当晚,宁王辗转反侧,彻夜未眠。

自从来到京师,他就感到很意外。

如今细细想来,先答应你好处,给兵给粮给地盘,然后大家开开心心,解除所有警惕之后,咔地一下子,将所有人一窝端了?

自古天家无情,这种事,皇上还真做的出来。

思来想去,他决定冒着风险告假,就说自己病了。

如果皇上真的打算赶尽杀绝,是不可能放过自己的,称病反而会引起皇上的疑心。

于是,又派人连夜去车马行租了一架马车,准备随时出逃。

朱祁镇当然不知道宁王还有那么多的心眼,他召诸位藩王前来试车,纯粹是赶上了。

大明第一条铁路,是通往天津的,进展十分顺利。

从京师到天津卫,地势较为平坦,规划好了路线后,工程学院便组织人手,先拿碎石垫起路基,而后铺上枕木,紧接着,便是数十家钢铁的作坊全力开工。

有了科学院和工程院的研究成果做支撑,现在的钢材,早就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目前的技术,是在冶炼的过程中,用油淬热处理并回火的方式,这种钢材的硬度和耐磨性极强,完全可以承受火车的重量。

只不过,在这个时代,冶炼效率还是太低。

无奈之下,朱祁镇只得拼命砸银子,上更多的钢炉和更多的匠人。

反正朝廷现在不缺银子,造就完了!

城外的工业园区,数不清的作坊一个个矗立起来,每日浓烟滚滚,紧接着,便是冶炼好的钢轨,通过临时铺建的木轨,送到工地上。

而这边,在工程院和科学院联合小组的安排之下,各路齐头并进,将铁轨铺下去。

总体来说,这个时代的铁路要铺起来还是比较快的,因为是没啥技术含量,只要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到工地上跟着学几天,也就会了。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可是,在这里完全不同。

老匠人带出了徒弟,只要顺利出师,从实习转为正式匠人,师父就多发一个月的薪俸作为奖励。

在这样的风气带动下,新人都知道待遇好,拼命去学,而老匠人也觉得有利可图,因而也不藏私,拼命地教。

从京师到天津卫,区区三百里的距离,采取的是分段施工,进展速度比预想中要快得多。

以至于各个作坊为了招工,居然要跑去数百里外去招募铁匠,为了把人骗过来,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什么住房补助啊,分配宿舍,连生活起居的用具都给你准备好了。

更有那丧心病狂的,居然还包媳妇。

现如今,匠人这种行业已经是炙手可热,别说各个村镇的闺女,就连大户人家的小姐都愿意借给工匠。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沿着这条铁路,无数的作坊和买卖,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了出来。

以至于傻子都知道,跟着铁路就能挣到钱,一度让整个京城人口剧增。

眼看京师快要爆了,朱祁镇不得不出台了落户政策,这才稍稍消停一些。

有时候,发展的太快也有问题,比如说,通货膨胀加剧了。

随着海贸的重新开启,已经倭国银矿的开发,白银开始大量流入。

这玩意毕竟是硬通货,物价再怎么上涨,却也能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

朱祁镇对此却是不急不躁,因为通货膨胀最心急的,恰恰是那些达官贵人和士绅老财。

眼看着耕地已经无利可图了,就算有利可图,可现在风险已经巨大。

家里存的银子没变少,购买力却在不断下降。

本来十两银子可以买一头牛,现在则需要十五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