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疯神狂想
如果说花丝、点翠工艺,那么以清乾隆金累丝点翠如意形簪为代表。
清代时期,金丝镶嵌业分工更细,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
全行业分为实作、镶嵌、錾作、攒作、烧蓝、点翠、包金、镀作、拔丝、串珠等11个专业。
其中实镶和攒作,是行业的主要部分。
在这两部分,有独立产品和完整的生产过程。
其余行业均属加工类型,但是协作关系非常密切。
清代宫廷里的金银工艺、风格与明代不同,较深厚,以錾、嵌为主。
如故宫珠宝馆陈列的“金枝玉叶”大盆景,这可是用宝石制作出来的盆景。
像是这样的盆景,当年清宫造办处做了不少。
可以说,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宫廷珍宝,大部分是出自紫禁城内掌管营造的机构——造办处奉旨制作的。
还有一些则是逢年节庆典时,地方官吏的朝贡品。
这些珍宝大都选用金、银、玉、翠、珍珠,及各种宝石等名贵材质,并征调各地著名匠师设计制造!
整个制作过程,竭尽巧思,不惜工本!
所以,一器之成,往往经年累月!
这组“金枝玉叶”其做工造型,是一件像生盆景,极富宫廷特色!
盛放的繁华衬着绿叶为景,再以吉祥雅致纹饰的景泰蓝盆做底,经过匠人精心设计、打磨、雕刻、再以多种方式连接组合,才成就一盆四时不败,百年常青的美景繁花。
清宫之中,像这样的奢侈品,可不是只有这一件,而是有一大批。
其中的代表还有不少,比如“点翠花鸟”大挂屏、银质烧蓝“鹤鹿同春”等。
这些艺术形式是创新的,工艺制作则把实錾、攒炼、镶嵌、点翠、烧蓝等技术手法,结合起来。
就算是金银工艺和玉雕工艺,也相互结合,运用自如。
至此,我国的金银工艺,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之后就是满清国力衰弱,工艺也开始退步。
第1272章 与时俱进
鸦片战争后,也就是1840年以后,大量金银外流,尤其是八国联军侵略我国,很多贵重工艺品被掠夺出国。
金银工艺因而停滞不前,特别是鬼子军队入侵我国,使花丝镶嵌行业,处在岌岌可危的境况中。
而辛亥革命以后,宫廷艺术流向民间。
这个时期,或许是因为制作这些宫廷艺术的匠人增多,就更加进一步刺激了技术的提升。
在这一时期,不要看是宫廷艺术走向民间艺术,就认为是技术的衰落。
事实恰恰相反,宫廷艺术从此不在高高在上,而是进入千家万户。
这更进一步让所有工艺,都呈现一种百家争鸣的状态。
有竞争,就有进步,所以这一时期的各种工艺,都处在一种急速上升状态。
当时,民间的金银店铺很多,各家店铺的工艺已经是真正的百花齐放。
这时单单是一个花丝工艺,就可分为好几种:花丝、实镶、錾花、烧蓝、点翠、制胎蒙镶等工艺。
神都前门一带是“首饰楼”集中的地方,已形成前店后厂的形式。
当时首饰发展很快,也出现了一些行业中的顶尖人物。
如人称“花丝王”张聚伍、艺人于海、赵子元、王子厚等,都身怀绝技。
可惜,也就是在这最鼎盛的时刻,国内陷入动荡。
也让这些大师流离失散,如果不是有着隋侯之珠,他们的手艺,就全都失传了吧?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宿命的轮回,让国内出现盛世之后,就是急速的衰落,这是由国家实力决定的,人力不可挽回。
因军阀混战、鬼子侵略、我国内战等,导致社会动荡,市场萧条,人民流离失所。
花丝首饰艺人失业、改行,挣扎在贫困中。
著名的“花丝王”张聚伍,就饿死在回乡途中,花丝首饰陷入绝境。
直到1949年以后,我国政府对工艺美术行业采取低利贷款,供应原材料,统购、包销等一系列措施,组织起生产合作社,情况才有所改变。
建国之后有了国家支持,此时产品种类、表现手法、造型等方面,都有了较快的发展。
花丝镶嵌行业于1956年实现了合作化,也直到此时,这种工艺才真正开始腾飞。
神都政府将散落于民间的身怀绝技的“细金艺人”,重新组织起来,先后成立了“花丝生产合作社”、“镶嵌生产合作社”等工艺企业。
到了1958年,二社改组合并,在通市孔庙遗址上,正式建立亚洲最大的首饰厂“花丝镶嵌厂”。
也是在此时,这家工厂成为我国制作花丝镶嵌工艺品的主要生产基地。
它专门生产传统花丝工艺品,并担负着神都地区首饰出口任务的。
1960年成立了神都工艺美术工厂,内设一个花丝车间。
1971年又成立了神都首饰厂,也是在此时,陈文哲才发现,不止是他想着利用这种顶级工艺,成立首饰工厂,原来国家早就在做。
只不过,好像这种工艺的奢侈属性,他们没有发挥好啊!
再加上时运不济,或者是被人针对,反正是到了改开之后,它反而消失了。
明明有着最顶尖的工艺,最奢华的属性,却没有打造出最顶级的奢侈品品牌,这就是对于顶级工艺的浪费吧?
当然,运营不行,工艺却属于真正最顶级的。
上世纪50年代,经国家批准复制定陵出土的皇冠、凤冠,就由神都花丝镶嵌厂研究室薄世友等主持制作。
工艺精细度和仿真度,都获得文物、考古专家好评,仿制作品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1985年,神都首饰厂以故宫太和殿内皇帝宝座、台基、屏风等为原型,制作了银花丝镶嵌的《金銮殿》工艺美术品。
可惜好景不长,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制裁,出口订单数量锐减。
从那时起,厂里的经营状况就不如从前,一直到2001年神都工艺美术工厂、2002年神都花丝镶嵌厂先后破产。
自从神都花丝镶嵌厂破产后,原有1000多职工,现在仍然能够从事这个行业的,仅50人左右。
继续从事花丝镶嵌制作的艺人,多是自己组建生产作坊。
原神都花丝镶嵌厂厂长,开创的东方艺珍花丝镶嵌厂。
原神都花丝镶嵌厂副厂长,开创润鑫工艺品有限公司。
他们公司的几位技师,年纪均在50岁以上,也就是说,厂里已经见不到年轻人。
现在花丝镶嵌方面的很多工艺,已经失传了。
由于花丝镶嵌工艺制作难度大,程序复杂,且人才培养周期长,难以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的培养模式,这就造成了熟练工匠后继乏人、老龄化严重等问题。
但是,在2007年4月,花丝镶嵌工艺被列入了神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被建议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6月8日,将“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正式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
目前已经有国家级传承人,像是最近的一件作品《天坛祈年殿》,就是花丝镶嵌传承人王树文的作品。
陈文哲还真没有想到,这种工艺居然是现代工艺最好。
所以,与时俱进这个词,在什么时候说都是对的。
虽然花丝镶嵌工艺历经磨难,但是最终还是发展了起来,而且还是蓬勃发展。
陈文哲也真是没有想到,他只是因为制作景泰蓝,稍微研究了一下清廷造办处的技术,就能得到这么多技术。
特别是其中的燕京八绝,真是绝了。
单单只是一个花丝镶嵌,就足以让他学习一生。
这也就是他有隋侯之珠,可以直接利用珠子的能力,使用沉浸式体验,直接学习。
如果不能在梦中学习,他要想精通燕京八绝其中一门绝技,都需要一声的钻研。
可是现在呢?他可以被隋侯之珠带着,一梦几年、几十年,甚至是百年。
他可以直接在梦中体验花丝工艺的百年沧桑,这样他就可以直接得到百年来,很多大师的技术、经验。
这可给他节省了太多时间,要不然,单单只是一个花丝工艺的作品,就足以让陈文哲制作一辈子。
因为只是一个花丝工艺可以做的作品,就太多了。
第1273章 现代传世级
花丝镶嵌这种产品的种类很多,粗略分配,就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首饰品类,包括手镯、项链、耳坠、胸针、吊坠、袖扣、领带卡、领花等;
第二类是陈列品类,主要是室内装饰物品,如小挂屏、花瓶、炉、熏、建筑、动物各种造型等;
第三类是实用品类,以中小件产品为主,比如平镜、烟盒、烟灰缸、粉盒、糖罐、药盒、灯台、酒具、盖碗、牙签盒、小刀等。
而制作这些作品的大师级人物,很多都是现代人。
像是解放以后出现的杰出人物,如张广和、王金翱、毕尚斌等,都是花丝行家。
有着这么多行家,制作的作品自然不少。
最重要但是,有工厂,就能合作。
所以现在十分出名的作品真不少,像是使用金丝、银丝编制起来的“天安门”、“九龙壁”、“长江大桥”、“故宫角楼”、“蝈蝈篓子”、“花丝纪念碑”、“龙凤插盘”等,都是花丝镶嵌工艺的精品,十分引入瞩目。
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金光灿烂,巧夺天工,给人一种别致富丽之感。
看着一件件现代工艺品,陈文哲有时候也有点瞠目结舌,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些东西,可都是现代工艺品,而不是古董。
但是,真要说到价值,它们的价值,很多都远远超过一些官窑器。
像是1956年做的一件银座龙宫灯,方型透空银花丝,龙嘴刁宫灯,龙盘旗杆柱,精致、古雅、美观、大方。
此作品在英伦展览时,就受到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