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712章

作者:疯神狂想

这些陈文哲已经研究的十分透彻,特别是对于釉料的变化,他更是深入研究过。

陈文哲会做的瓷器很多,如果要找一种做的最好的,那肯定是青瓷莫属!

釉色天青,釉质如玉,这已经是他把握的最准的特征。

有着这种技术,对于复制出北宋汝窑瓷的釉面质感,釉色变化,还真不算难。

其次是“晨星稀”,这是说的釉中犹如晨星寥落无几的气泡,汝窑器釉厚,光照下时釉中有少量气泡。

先前也提到过,釉太厚,制作瓷器的时候,阴干之时,釉层下面的水分就不太容易蒸发。

就算是入窑烧制之时,釉面太厚也会阻隔水分蒸发,这个时候水蒸气就会滞留在釉层之下,或者是釉层之中,形成气泡。

这种特征,陈文哲也早就会制作,自然也不是难点。

再说“香灰胎”,也就是说汝窑瓷的胎色为香灰色,类似燃烧后香灰的色泽,质地较纯净细腻。

这就不用多说,肯定跟紫金土有关,研究龙泉窑的时候,陈文哲也研究了个明明白白。

对于汝窑瓷使用的胎土,他心中有数。

这么算起来,烧制汝窑还有什么难度?芝麻钉?

一般的粗用瓷器烧制时需要叠放,足部便不能上釉,因此底部有一圈比较粗糙。

汝窑自然是不同的,“芝麻支钉釉满足”,这是汝窑芝麻钉的特征,即满釉裹足,足底用细如芝麻点小的支钉支撑着烧。

这一点困扰不到陈文哲,他早就会!

而到了最后,就是“蝉翼纹”,这种纹就是釉质纹理中有细碎开片。

开片一般呈现蝉翼纹般的细小开片,这种开片现象,是由于瓷胎和瓷釉的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

他也可以做到,只不过烧制的时候,开片出什么样的效果,只能凭天意。

这么一划拉,陈文哲发现,他居然都可以做到?

原来最难得青如天,他今天也有了眉目。

后面的面如玉、蝉翼纹、气泡、香灰胎、芝麻钉,他居然都可以做到!

青瓷如玉,这一点陈文哲早就能做,而且做的很好。

青如天刚才找到了眉目,而香灰胎是来自瓷土,使用紫金土应该没问题。

晨星稀是釉料水分的把握,这一点陈文哲早就有所研究。

芝麻钉本来他就学过,今天又因为两位老人的不吝相授,让他更进一步,有了烧制成功的更大把握。

这样一来,他仿制汝窑,还有什么难点?

好像就只有一个釉质纹理中的细碎开片问题了!

仔细想想,其实最难的就是开片,因为这个因素不可控。

既然发现了问题,那就要解决问题,所以陈文哲稍加引导,就把交流的重点,引入了瓷器开片。

陈文哲稍微引导,没想到两位老人还真十分清楚。

一听讲解,陈文哲就明白了,人家景镇那边传承久远,就算汝窑瓷的烧制失传之后,后期各个朝代,他们也都仿制过。

当然,就算不是专门仿制汝窑,其他窑口学习汝窑技术的也不少,再有就是哥窑等窑口,也是有流传开片技术的。

开片就是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形成原因有两种。

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

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因此开裂原是瓷器烧制中的一个缺点;

由于北宋时期,各大窑口的工匠们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从而制出的开片釉(即裂纹釉),变成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

宋代的汝、官、哥窑都有这种产品。

以宋代哥窑产品最为著名,陈文哲也会烧制哥窑,但是他从来没有烧制过。

如果要真算起来,他对于弟窑更加了解,因为他得到过这方面的传承。

如果说开片,那么开片当中最经典的就是冰裂纹。

按颜色分有鳝血、金丝铁线、浅黄鱼子纹。

按形状分有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等。

瓷器表面有纹路的,就叫做“开片”。

分为“大开片”、“小开片”。

小片细碎的,叫“鱼子纹”;

大片稀疏的,叫“牛毛纹”、“柳叶纹”、“蟹爪纹”,都是形容其形状的。

第1027章 避不过去的门槛

瓷器的开片,是收藏鉴赏者必须了解的一种知识。

什么样的瓷器,什么朝代的瓷器,都有着什么样的开片,都是不同的。

所以要仿制这一点,确实很难。

但是,你要不管不顾,只是想要让瓷器开片,那又很容易。

造成瓷器开片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人为的开片,一种是自然的开片。

陈文哲学习做旧,直到做旧技术达到大师级的时候,才学到了人工开片技术。

但是,没有好的瓷器,不想仿制北宋五大名窑,这种技术在平时也用不到。

毕竟先前做旧技术不到家,就算仿造出一些开片瓷器,也没有太大价值。

只不过,现在又有不同,因为他可以高仿汝窑瓷器了。

而想要高仿汝窑,开片技术就是一道避不过去的门槛。

既然要高仿,那自然就要掌握人工开片技术。

而人为的开片,就一定要注意器胎。

开片瓷器的器胎是不同的,多属浆胎瓷器。

所谓“浆胎”,是在制胚时,撷取浸泡过的精细瓷粉,澄清后融成泥浆,制成胚胎。

人为的开片,在这些浆胎制作过程中,就配好了药料。

入窑烧时,必使之开片,开大片或者开小片,都可以按照用不同的配料来实现。

这样烧制出窑的瓷器,开片形似龟裂,可是开片却在胚胎里面。

这一方面是仿制汝窑的难点,因为真正的自然开片,肯定不是在胚胎里。

自然的开片,是瓷器历年既久,表面釉层渐渐内裂,或呈鱼子纹,或成牛毛纹。

无论何种纹形,卡片都与胚胎无关,开片纹痕绝不会深入,而仅仅开在釉面上。

所以凡是瓷器因年久自然开片者,其釉总似开而未开,在若隐若现之间。

若为人工开片者,则在瓷胎上豁然显露,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人为开片始于宋代哥窑,此后很多窑口都有仿制,而汝窑瓷也肯定不能例外。

所以,想要学习汝窑瓷的开片技术,还不如学习一下哥窑的技术。

陈文哲对于哥窑和弟窑,都有涉略。

虽然弟窑他更加精通一些,但是由弟窑推断哥窑的技术,加上一些传承,让他对于哥窑的烧制,也是有所专精。

哥窑是宋代处州龙泉县人章氏,兄弟中哥哥章生一开设的窑厂。

哥窑瓷胎质细,性坚,体重,多断纹隐裂如鱼子,亦有大小碎块纹。

古瓷器上牛毛纹微带黄色鱼子纹的开片,既属自然的开片。

自然开片的瓷器,据传见于北周柴世宗所创柴窑瓷器中,有一种豆绿色,釉中有细纹开片。

北宋定窑瓷器乃古瓷中精丽之品,其中开片者,都是柳纹。

先前陈文哲研究秘色瓷的时候,也研究过柴窑,甚至把技术延伸入了汝窑。

这些积累,都是现在仿制汝窑瓷的基础。

而景镇那边,对于开品瓷器,更是有着深入的研究。

毕竟人家历史十分悠久,就算是在南宋时期,人家就生产过粉定。

南宋景镇粉定,也有的开片,当然有的也不开片。

除了景镇那边,其实国内其他窑口,生产开片瓷器的还有不少。

一种技术,现代人做不出来,就说是失传了。

其实,如果好好研究一下,也许没有失传,只不过是转变成其他技术了。

比如说宋代的汝窑,它们消失了,难道开片瓷器也消失了?

不是,那个时期的平阳窑,又称土定,其瓷也是多有蛇纹开片。

宋代长安耀窑,有一种细胎细釉带暗花者,釉极细而带有开片。

不识者往往误认为定窑,这种耀窑瓷暗花开片与定窑瓷微有不同,非鉴定行家是辨识不出来的。

宋代建窑瓷有一种白色,颇似定窑,但无开片,是二者区别之处。

清代郎窑产瓷,有先后之分。

凡瓷器里外都有开片,底足有灯草旋纹,其色深红如凝牛血者,是先制之品。

另一种绿郎窑瓷器,色深绿可爱,满身细碎纹片。

其实这是一种明代仿弟窑的作品,至于郎窑这个瓷器,既受近世人重视,但却又被人误解。

一般瓷器商人通称的郎窑瓷,其实乃是明代祭红之宝石釉,并非都是郎窑所制。

而且还有瓷商误会郎窑,说它是雍正乾隆时代,供奉内廷的外国人郎世宁所督造。

其实,郎世宁从未监督造瓷。

真正的“郎”应是指郎廷极,他是康熙朝监督瓷业之官,时任西江巡抚。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