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64章

作者:疯神狂想

陈青林关注的陶俑,他的警惕性比较强。

陈青川关注的是黄金,因为在灯光的照射之下,它们最显眼。

而陈文哲,首先看的肯定是最有价值之物,那就是唐代石椁。

此时,陈文哲感觉,他好像全面激活了摸金技能。

他也知道了摸金技能的摸金专精,怎么用,有什么用处。

其实说起来也简单,摸金专精就是对宝物分布、收集、有着无与伦比的直觉。

只要进入古墓,根据内部的布局,就可以准确找到各种有价值之物。

摸金校尉不用害怕找不到大墓,他只要进入墓中,准确搜索所有有价值的宝物就可以了。

有了这部分绝技,陈文哲在盗墓方面,可以算是全才了。

寻龙点穴有土夫子,规划盗洞有搬山道人,开凿挖掘有卸岭力士传承,进了墓中,还有摸金校尉的技能,来帮他搜刮一切宝贝。

此时再看整座大墓,哪边有宝贝,哪边的宝贝更有价值,陈文哲立即心中有数。

最中间的是祭台,后人建造了陵墓之后,在这边祭祀先祖。

陈青川看到的金器,都在祭台上,应该是一些祭器。

陈文哲扫了一眼,有一对金烛台,还有一些金碗和金盘子,再就是几双银筷子。

金杯好像也是一对,加上两双黑色的银筷子,这说明后面的高大石椁当中,应该是有着两个人。

就跟陈文哲推断的一样,这里应该是一座夫妻合葬墓!

石椁他们肯定是打不开的,最少是这一次打不开,因为使用的石材,都太厚太重了。

加上可能遇到的危险,陈文哲也没必要去冒险,因为他这一次下来的收获,已经足够多了。

略过石椁,扫了一眼石窟之中的人影,最外围的是木人,数量最多,内层是铜人和陶人。

木人一身士兵打扮,手中都抓着木枪。

铜人是将军打扮,手中拿的是大刀,就是青铜的斩马刀。

陶人是侍女、侍从的打扮,手中端着锅碗瓢盆,这是伺候人的。

这些陶人也是彩陶,是不是唐三彩,要摸过了才知道。

不过,陈文哲可没想着,摸这些正常人高的彩陶陶俑。

第85章 唐代金库

如果真要接受唐三彩的传承,也肯定是摸一摸石椁之中的唐三彩。

想来石椁之中的唐三彩,个头应该会小一些,也应该更加精致一些。

越过祭台,小心的避过木人、铜人、陶俑,陈文哲来到了石椁跟前。

看着眼前斑驳陆离的彩绘,陈文哲感觉有点可惜。

可是,这一座石椁,暴露在空气之中一千多年,能够留下一些彩绘,已经算是很厉害了。

“果然如同我猜测的一样,不过,这座石椁的年代,恐怕比外面那座要更加久远!”

视线从石椁之上移开,陈文哲笑嘻嘻的看着,堆积在地上的一些黑色的东西。

除了棺椁,恐怕就这些东西价值最大了。

擦掉上面的尘土,看到了一片黑色。

时间太长,这些东西都变得发黑,不用说,肯定是银子。

船型的银铤,拿起来了一个,看着还真丑。

不过,一股欣喜的感觉,从心中蔓延出来。

银子的纯度、重量、大小,特点,一瞬间浮现在脑海之中。

这才是真正的摸金,可以说是金银专精,他现在对金银特别敏感。

这东西是小船形态,细长,船底很薄,两头翘起,两边的银子因为太薄,都压的扁了下去,看着就更丑了。

不过,陈文哲知道,这才是正常的。

在众多影视作品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节:皇帝随随便便就赏赐别人很多的黄金和白银,然后就抬出了一箱又一箱造型精美的元宝。

其实,了解历史的都晓得,那种胖乎乎,造型精美的银元宝,是后人YY的,真正的银两,并不是那个样子。

我国使用金银作为货币的传统,由来已久,银两在汉朝时就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后来汉朝的大文学家许慎注《淮南子》说:“铤者,金银铜等未成器铸作片,名曰铤”。

铤指的是金属材料尚未进行冶炼的坯料,大致为长条形。

由于贵重金属自身就有比较高的价值,所以能够直接作为储藏和大宗贸易支付使用。

到了唐朝的时候,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唐朝银铤。

银铤这个称呼源自于它的造型,那个时候人们习惯将长而且端直的东西叫“挺”。

木质的就是“梃”,竹子的就是“筳”,金属的就是“铤”。

听到这个名字,其实就能想到它的形状。

唐朝的银铤,除了长条的笏形以外,还有一种就是眼前这种类似于船型的,束腰,然后两头翘起。

当时的银铤,通常是能够作为标准计数单位的,一铤的重量为五十两。

所以,陈文哲手中的一铤,就是五十两银子。

之所以采用这样的造型,一方面能够充分展示白银的延展性,一方面也能防止铸造时,掺入其他金属。

白银作为高价值的金属,很容易被居心不良的人盯上,为了防止造假,就需要让银两本身,全方位的让别人看到,于是就出现了船的形状。

这种形状的底部比较平坦,而且很薄,方便人们快速做出判断。

白银的属性与众不同,纯白的颜色就是它最大的标志,而一旦混入别的杂质,例如铜、铅之类的贱金属,也能轻松判断出来。

例如在纯银中加入2%的铜以后,银两的颜色就会明显变灰。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银两两边,很容易看到翘得非常夸张的两翼,这其实都是防伪的标志。

“有了银铤,就肯定有金铤,哈哈,这个居然不是金铤,而是金砖!”

“这应该称为金条吧?”

不知道什么时候,陈青林来到了陈文哲的身边。

后面还有陈青川,两个人一左一右,站在他的身后。

“就是金砖,人家当时还叫金库呢!”

陈文哲笑着翻动了一下,看着不多,但是这东西的重量很足!

随手拿起来了一块,比他先前弄到的大黄鱼可重多了。

纯度应该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八,达不到三个九、四个九的,这一点陈文哲十分确定。

摸金技能在这一方面,就是这么厉害。

他记得现在造假的唐朝金库小金砖,一块是五十克的,也就是一两重。

唐宋时期都是一斤十六两,也就是说,这么一块金砖,足足有八百克重。

不算它们的历史价值,单纯的卖黄金,这么一块也能卖差不多三十万。

清理掉上面的银挺,下面的金砖数量还是不少的。

“这怎么也有五六箱子,一个箱子就算少装点,怎么也得装个一百块吧?五六百块,算五百块,一块八百克,这是多少?”

说着说着,陈文哲也说不下去了。

“四百千克?也就是四百公斤,不足半吨!”

好一会儿之后,陈青川才开口道。

陈文哲无语,不足半吨,这是说多?还是说少?

“我们在后面,还发现了不少铁质枪头,这里应该还被当做藏兵洞使用过!”

陈青林没有说黄金,而是转移了话题。

陈文哲点了点头,把手中的黄金扔到了金银堆里。

“早就猜到了,这座大墓的主人,应该是唐代中期之后的贵族,这些银挺就是证明。”

据史料记载,唐朝银铤最流行的时间,是唐朝的中晚期,其功能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官方使用,民间的大额支付和对外商贸也开始使用银两。

唐朝时,我国对外贸易非常频繁,不仅仅有路上丝绸之路,还有频繁的海上贸易。

当时西亚地区普遍使用银币,这与当时的开元通宝,难以互相兑换,因此使用银铤,就成了最为便利的选择。

唐朝船型的银铤,有利于全球贸易的顺利开展,而在那个缺少信用体系的时代,船型或是笏形的造型,有利于贸易双方彼此检验白银的成色。

唐朝银铤的面值太大,普通百姓几乎没有看到和使用的机会,因此进入这里,被埋在了地下,也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咦?你们发现兵器了?只有枪头?”

“绝大多数是枪头,再就是这两只箱子了,又是漆器,个头还不小,我们只拿过来了一件!”

说着,陈青川递给了陈文哲,一只狭长的漆器盒子。

这只漆器盒子的长度,达到了一米五。

看到扁平狭长的盒子,陈文哲的心脏,忽然猛烈的跳动了一下。

在藏兵洞里,发现了这样的漆器盒子,里面还能是什么?

第86章 唐代陌刀

小心的看着盒子,发现缝隙都是使用蜡封了的。

这保护措施,实在是太好了。

陈文哲这一次,不怕破坏这层保护措施了,他使用指甲一划,居然还很厚。

“用匕首!”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晚唐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