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518章

作者:疯神狂想

首先看的肯定是纹饰,从纹饰之间看,由于也是陶范铸成,一范一器,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纹饰或刻痕的青铜器。

除了个别用单范铸造成器的,有相同的纹饰,不过这样的纹饰,在商代时期很少见。

“这东西大开门,我还真不信,谁能看出什么问题来!”

就在陈文哲刚开始看的时候,一名老头又出幺蛾子了。

陈文哲头都没抬,鉴定东西要专心,绝对不能受到别人的干扰。

这老头要不是宝主,就可能是利益相关人员。

他们的话可以当做放屁,就算是古玩鉴定行的前辈,也不能相信!

面对利益,有的人连亲生父母都敢坑,何况是公司、同事?

鉴定青铜器,不外从几个特征来看。

有着先前的经验,陈文哲看的很快。

器型、锈色、纹饰等等,这些其实是不用看的太过仔细。

因为能够来到他们眼前,就说明这件东西,被人看了好几轮。

如果出现低级错误,肯定不会到现在他们这群人跟前。

所以,要看就要看作假痕迹,甚至是铸造工艺。

当然,之前还是从做容易做的做起,比如看一看锈色,是不是真的!

这个比较简单,最简单的就是取一块试试。

白矾与硼砂都是可溶性物质,如果铜锈是透明的结晶锈,可以取下一块放在热水里。

如果遇到水后能溶化的,就有可能是这几种伪锈。

有人也提倡用舌头,尝试青铜器锈的味道。

白矾的味道非常涩,其它结晶状的伪锈,有时是苦的或咸的。

而真正的古铜锈,几乎没有味道。

陈文哲可不会这么做,因为有些伪锈有毒,最好不用这种尝味道的方法。

再有一些简单的办法,可以很快做出鉴定,比如将水喷洒到铜锈上,观察铜锈的亲水程度。

古铜锈是亲水的,那些用油漆、胶水的亲水性则较差。

很显然,就算是做旧,也不可能采用这种低级手段。

所以,陈文哲看到桌子上的放大镜,就毫不犹豫的拿了起来。

要是有条件,肯定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铜锈的结晶形态及生长状态。

这时,很容易就可以发现,新铜锈和老铜锈有很大差别。

“我看就是浪费时间,你们科学检测也做了,人工鉴定也做了好几轮,到底什么时候才能鉴定完?”

就在陈文哲想要看铸造工艺的时候,刚才那名老头,又开口打断了他的思绪。

陈文哲看了看老人,发现他正拍着一份检测报告。

“我可以看一看吗?”

“看吧,我看你们能鉴定出什么道道来!”

说着,老头直接把一些文件,扔给了陈文哲。

看着散乱的文件,陈文哲不以为许的一笑。

越是被人打扰,他就越是要小心一点,因为很可能是宝主在心虚,或者是他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陈文哲看了一眼报告,里面的有成分鉴定。

如果是原来,他还真看不懂这东西,但是现在,他却很明白。

铸造这个活,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而能仿制出景云钟,陈文哲也是付出过很大努力的。

所以,他知道商代青铜器的具体合金配方,甚至知道,这有可能是铜铁合金,不止是铜锡合金!

这一件商代晚期的青铜器,内部含有铁,而且有着明显的人工冶铁痕迹,这就比较有意思了。

如果这一件青铜器是仿品,那仿制这件青铜器的人,绝对是大师级的人物。

从铜铁合铸上看,也可以看出很多青铜器是不是造假的产物。

而能够避免这个破绽的,肯定对古代青铜器十分了解。

这一件青铜器,从很多特征来看,它都到了商代,很可能是商代晚期的产物。

而从近代的考古发现新材料证明,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中期,这类铜铁合铸器,所使用的铁都是陨铁,那么究竟什么时候出现人工冶铁?

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时间推定问题,因为,只要这个时间铆定了,我们才可以知道,从商代晚期到什么时候,属于陨铁和铜材料结合成器存在的时间?

而什么时候,又是人工冶铁和铜结合器存在的时间?

第749章 真锈,就一定是真器吗

1990年,河南SMX西周晚期虢国贵族墓地,出土了一把茎玉铜芯柄铁剑。

这把铁剑为铜铁合铸的典型器物,且是人工冶铁,被称之为“中华第一剑”,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

由此我们可以推定,中国历史上铜和陨铁合铸的时代,是从商代晚期到西周晚期。

而人工冶铁与铜合铸成器的时代,至迟在西周晚期技术上已经成熟。

所以,商代晚期,也是有可能出现,人工冶铁与铜合铸成器。

很显然,这件青铜器有着人工冶铁痕迹,可是从这一点上根本不能证明,它是现代仿制的。

器型、铜锈、纹饰、铸造,全都没有问题,那么问题出在哪了?

肯定是有问题的,要不是有问题,这件青铜器也不会让陈文哲来鉴定,因为早就可以通过鉴定,上拍卖出去了。

可是,他怎么就没有发现问题?

红斑绿绣?很快,陈文哲就发现了问题。

有着绝活,可以做出红斑绿绣,那么这件青铜器要是让他做,他会怎么做出这种效果?

这么一想,陈文哲再一细看,就怎么看都感觉不对了。

那绿锈太漂亮了,真正的青铜器,哪里有这么好看的绿漆古?

就真的是绿如漆啊,这么漂亮的绿漆古,分布的还很均匀,怎么才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肯定是人工布置的啊!

陈文哲终于发现问题了,可是,这些绿漆古刚才他看了,都是真锈!

他忍不住再次拿起放大镜,也许刚才看的不够仔细,现在再看看,也许就不是真锈呢?

仔细一看这件青铜器的表面,其上的腐蚀痕迹,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古铜器铸蚀的生长过程。

表面的红斑绿绿锈,其中绿锈以小丘陵状连续分布,浑圆的绿铸颗粒的形态,恰好反映出绿色的铸蚀物,是从红斑间挤压生长出来的。

且是多年作用的结果,其长势就像从树干里长出的蘑菇,呈现占、腐蚀与间隙腐蚀的形态。

由于所经历的环境和时间长短不一,仔细分辨还是能发现,不少老锈和仿造新锈的区别。

首先从锈蚀的层次上看,古铜器上生长的是陈年自然锈蚀,其锈蚀有明显的层次。

一般从外到内,纵向分为锈上结合层、主体锈层、地子锈层。

锈土结合层上,常见铜器锈蚀与地下环境中的附着物,如泥上或碳化后的草木屑等。

在锈上结合层的下面,有一层绿色或蓝色的结晶锈,就是主体锈层。

在主体锈层以下,就是紧贴铜器的黑或红褐色的氧化膜层,即地子锈层。

这三层锈蚀次序分明、排列合理。

有的古铜器没有锈土结合层,甚至没有主体锈层,但是决不能没有地子锈层,这对于分辨老锈、新锈,十分关键。

而大多数仿古青铜器,由于其经历的时间较短,通常只有一层浮锈。

这样的青铜器颜色单一、结构松散、附着较差,如果去掉浮锈,会直接露出新鲜的铜体。

其次从锈蚀所呈现的形态来看,古铜器所经历的环境十分复杂,除了在使用过程中经受的损坏、侵蚀,还有诸如大气腐蚀、土壤腐蚀等。

这一系列的物理、化学作用,在不断地改变着青铜器,在其表面形成各种形态的锈蚀。

锈蚀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可以说,古铜锈蚀的产生,是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人为的、自然的、必然的、偶然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

这些因素与铜器相互影响、相互制衡,呈现出自然与协调的风貌。

仿古铜器则不然,其锈蚀一般有化学腐蚀锈与胶着锈两大类。

有些仿造者用食盐、食醋及硫酸、盐酸等化学药品来腐蚀铜器。

或者将新仿的古铜器,放到潮湿的地下埋几年。

虽然铜器的表面,在剧烈的化学作用下,也会产生铜锈。

但是这些锈蚀,只是短时间内产生的锈蚀,并没有经历过漫长复杂的氧化过程,不会表现出那种协调与自然。

仿造者即使想尽各种办法为它化妆,使它看起来像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沧桑,但很显然,这无济于事。

仿的就是仿的,不可能跟真的一样,而陈文哲眼前的这件青铜器之上的铜锈,显然是真锈!

可是,真锈,就一定是真器吗?

一瞬间,陈文哲想到了移植锈。

能够造成现在这种局面的,只有一种可能,移植锈。

看着上面的红斑还有绿锈,红斑是间隔出现,不太重要,主要是这些绿锈。

那么,怎么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绿锈呢?

而且怎么看都没有破绽,这就很不简单了。

如果这一件青铜器上面的绿漆古,全都是移植上去的,那么这一次的仿制,肯定是用了心血的。

看看青铜器表面的各种纹饰,特别是其上十分显眼的耳丁纹。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晚唐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