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疯神狂想
这要不是武二鉴定之时弄得,那就是磕碰之后造成的。
不管怎么样吧,反正是在对小铜釜内底去锈过程中,偶然发现,其上有四枚铜钱状补片呈矩形排列。
陈文哲稍微清理,就发现补片有明显的轮廓线,以及中心方孔,可以断定是古代的铜钱。
补片只能在铜釜内底显示,在外底却不露踪迹。
这种补片的功能应是垫片,起到控制底部厚度,防止铜釜铸造时,外范与内范粘连的作用。
在青铜器制作中,使用垫片是常见的,但是用铜钱来作垫片却是少有,这或许证明了古人对财富的追求。
经测量,小铜釜口径有55厘米,通高44厘米,有圆形绳纹双耳。
由于氧化严重,导致小铜釜残缺严重。
有范铸的痕迹,不是使用失蜡法铸造。
这就是好事,要不然,陈文哲都要怀疑,这就是精心制作的高仿了。
两口锅,居然一口一级文物,一口二级文物。
那么那面六蛙八芒太阳纹铜鼓呢?这肯定是战鼓。
这面铜鼓,鼓面和面径达60厘米,高在28厘米以上,因为有残,没法准确测量。
现在鼓面上残存3只三足蛙,幸亏大体器型完整。
这要是修复的话,只能根据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只蛙进行复制,恢复鼓面上应有环列的6只三足蛙。
复原全部蛙饰,肯定是为了保证鼓面的完整,满足对铜鼓的观赏之用。
至于铜鼓下方的圈足,可以不用进行补缺,而是保留其残缺美,目的是使我们深刻体会历史的沧桑感。
虽然看到过更加完整,更加精美的铜鼓,但是,陈文哲这一次还是看的比较认真。
接下来陈文哲注意到,这面铜鼓的鼓面和鼓身上的纹饰,还是一如既往的丰富多样。
太阳纹、铜钱纹、鸟纹、几何纹和弦纹平行排列。
从纹饰组合的结构上看,纹饰是在鼓身的外壁(学名:外范)上,用刻有花纹的模板压印而成,组与组之间有显明的叠压和错位痕迹,排列高低有序,显得随意和自然。
这面铜鼓,肯定是汉代军队所用,这是实用器。
“武二大哥,可以说一下,这是从哪里买来的吗?”
“嘿嘿,你绝对想不到!”
陈文哲这么一问,武二就得意了。
第722章 让它身价暴增
陈文哲自然想不到,国内那么大,哪个地方都有可能出现这种青铜鼓。
不过,腐蚀的这么严重,肯定是一处雨水比较充足的地方。
“肯定是南方,雨水比较充足,甚至是长时间潮湿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国内只有一处,也就是唯一一个没有冬季的省份,难道是出自南海?”
南海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和水分,极易造成青铜器氧化。
眼前三件青铜器,其上那厚重的锈迹,不但掩盖了表面的花纹,还造成文物本身出现残缺,这就是证明。
武二张着嘴看着陈文哲,这都能猜得到?
“厉害,就通过锈迹,居然能猜到南海?对,就是从那边买的,一家少数民族的祖传之物,当地现在正动员他们捐献,所以就急匆匆的卖了,主要也是因为太残破了,再保留几年,没准就全部腐烂掉了。”
证实了自己的猜想,陈文哲就不在管武二,讲故事谁不会?
既然证实了这东西出自南海,陈文哲心中就有数了。
因为前些年,南海那边还真出过不少青铜器,还都是汉代的。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南海那个地方,在古代就是一个鸟不拉屎的流放之地。
那种地方,一般出现不了好东西,要是出现了,肯定是一段特殊时期,特殊事件造成的。
南海那边在汉代,发生的比较有名的历史事件,肯定就是汉武帝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海南岛设置珠崖、儋耳两郡,正式将海南岛划入中央版图。
当时郡县制的设立,不可避免地要通过残酷的军事手段,镇压当地居民反抗。
这些大大小小的行军炊具,就是这样随着汉朝军队带进南海。
所以到现在,在南海出土的铜鼓,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北流型,这种类型的铜鼓,因最早出土于西广的北流而得名;
另一类为灵山型,以在灵山出土较早而命名,带有标型器物的作用。
南海的铜鼓,也是在当地农民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或者盖房挖地基时挖掘出来的。
全都分布于陵、昌、儋和临等沿海地区。
而铜鼓,是由炊具铜釜演化而来,源于古人饭后翻锅击打、伴乐起舞的娱乐需求,二者一脉相承,源于生活,见证历史。
到了此时,这三件青铜器,已经大体看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找问题。
如果没有问题,那么这三件就是对的。
其实,现在陈文哲大体已经确定,这三件青铜器应该是真品。
但是,现在青铜器的仿作,实在是太厉害了,你就算是用各种科学的手段,全上,全部走一遍,有时候也鉴定不出是仿品。
所以,国内青铜器的价格始终不高,完全就是被高仿害的。
现在看过了这三件青铜器的优点,能够证明是汉代南海那边出土的。
但是,现在还要找茬,看看哪里有任何一点不对,而只要有一点不对,那就是整体不对。
对于青铜器的鉴定,就是这么严苛。
要知道,陈文哲可是还有一手绝活——红斑绿绣,这其实是一种做旧的手法。
既然会做旧,那就肯定会鉴定!
逆向推理就好了,所以,现在要先看铸造方法。
先前看的不够仔细,要知道,铸造方法不对,那就可以一下子全部推翻之前的全部认定。
高古的铜器,大都由陶范法铸造而成。
陶范法就是将要铸造的器物模型,用陶土做成若干范块,并有内范和外范之分。
铸造时,把范块合拢成型,铜液就从内外范的间隙中浇入,冷却脱范便成就一件铜器。
这一点跟泥范制作的时候,留下的痕迹是相同的。
所以在铸出的器表,只要是合拢范块的交接处,必定会留下线痕。
尽管有的明显处,会做些铸后打磨。
但像耳、足、底等内侧,或其他隐蔽处的痕迹,是磨砺不掉的。
而且当年的铸造者,也根本没有将这些范线清除的习惯。
一般作伪的铜器,会以失腊铸造为主,因为这么做比较容易,也省工省力省钱。
失腊铸造是用整模,不分范块,器表清洁光滑。
所以假器往往不见范线,但会出现一些细小的砂眼,失腊铸造就有此特征。
再就是看垫片,这是鉴别真假铜器的又一简便方法。
垫片是用来控制浇铸器壁厚度的有效工具,当时的铸工,往往会顺手取来一些厚薄一致、但大小不均的小铜片,预先垫放在内外范的间隙处。
当浇铸成型后,铜垫片便留在器壁上,有的易见,有的难找,有的还十分对称,左右相应。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是不用垫片的,这与当时铸造工艺的不发达有关。
但假造的青铜器,也是不会有垫片痕迹的。
还有些作伪者,在真器刻上铭文或花纹,却正好刻在垫片上,这样的弄巧成拙是不乏其例的。
在青铜器的鉴别中,除了铸造技术和器物造型两方面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不可忽视,那就是纹饰图案的鉴别。
纹饰图案,是青铜器的一大特色。
它比器物造型,更加复杂多变,而且内容丰富,制作精美。
作假的青铜纹饰有许多种,大致有几种情况。
一是假器作假纹饰,以苏省周氏作坊出品为最精致。
当然,神都也有高手佳作出现。
这些工匠的纹饰功夫很深,即便是伪作,也可算得上是精美的工艺品。
但对于鉴别真伪来说,只要细心审视,还是能看出破绽的。
因为一件纹饰再精致的青铜器,也是不可能在器形、皮壳、锈色等方面都十全十美的。
二是在素面真器上,添刻花纹。
这种手法很普遍,比如在毫无花纹的素器上,加花纹。
在有少量花纹的真器上,添加花纹。
在花纹锈浊不清的情况下,加刻花纹。
在镶嵌脱落的花纹上,重新加入镶嵌物等等。
这样做一方面是修复之前的损伤,另一方面,肯定就是增加其价值。
眼前的太阳纹铜鼓,就肯定可以这么做,因为这些铜鼓,一般都是有损伤的,而只要稍微修复遮掩,就能让它的身价暴增。
第723章 移植电镀
加刻不加刻,就是价格上千万,和上百万的区别,只要遇到了可以加刻的青铜器,就没有几个人不动心。
所以,在这一点上,陈文哲格外上心,他也害怕阴沟里翻船!
当然,他更加害怕有人会在那两只大小锅,就是铜釜之上加刻东西。
汉代的铜釜,特征就是简洁,这要是专门弄上一些繁复的纹饰,这就贻笑大方了。
曾有这样的事例,当错金银的越王剑被发现后,就有一些作假者,在素剑上补刻花纹、错以金银出售,却因技术欠佳而被识破,终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