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316章

作者:疯神狂想

这个时候,陈文哲才知道,当年这家老字号居然对成药生产大力改革,在招牌产品龟龄集、定坤丹基础上,扩大特色产品的生产销售。

他们为此特别延聘当时裕丰堂名医吕振音、高丕明,对安宫牛黄丸处方及制作进行改良,研制成功具备自身特色的传统产品安宫牛黄丸。

因清热解毒,镇惊开窍作用显著,一时声名大振,流传至今。

所以,其实安宫牛黄丸是有两种生产配方的,而且其处理药材的技术,也很不简单,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特殊技艺。

安宫牛黄丸所承载的特殊制作技艺,肯定是中医药文化精髓的杰出代表。

能得到这样一种中药成药的配方,也算是意外之喜。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陈文哲可不单单是得到了完整的两种安宫牛黄丸的制作工艺和配方,他还顺便得到了龟龄集和定坤丹的配方。

这两种药方,也很不简单。

龟龄集用于治疗肾亏阳弱,记忆减退,夜梦精溢(遗精),腰酸腿软,气虚咳嗽(咳嗽伴见气短乏力),五更溏泻(每天早晨天未亮之前即肠鸣泄泻),食欲不振。

只是听介绍,就知道是好东西。

这个没有什么好说的,如果可以,甚至陈文哲更喜欢这个,就算现在用不到,以后没准就用到了呢?

再说定坤丹,顾名思义,鼎定乾坤之中的坤,自然是对女人有好处。

所以这种中药适用于气血两虚、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行经腹痛。

一种大补男人,另外一种大补女人,还有一种救命,可以说,一次得到了三宝啊!

之后,陈文哲更是了解到,安宫牛黄丸出自清代温病学的大家吴瑭之手。

相传,1793年,京城闹瘟疫,很多人死于庸医手中,在朋友劝导下,吴瑭开始诊治病人。

他把牛黄清心丸加减化裁,创制了安宫牛黄丸,救活很多危重病人,从此名声大振,成为温病学派代表人物。

随着时间的检验,吴瑭创制的安宫牛黄丸,成为中医最负盛名的急救之品,和紫雪丹、至宝丹并称为“温病三宝”。

可以说,这一次陈文哲真的遇到宝了。

没想到随便摸了一只老箱子,居然就看到了一位有着悠久传承的中医传人。

从一些片段可以看出,药箱的主人其所传承的老字号,是一家积淀了近五百年的炮制经验,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从选料、炮制、加工等工序方面,都进行了改进的老医馆。

他们其中的一些工艺,居然是国家级保密工艺。

其中,安宫牛黄丸的两道独特的炮制工艺——水飞法和吸附法,就是国家级保密工艺。

以入药的朱砂为例,朱砂需要去除其中的汞,才能安全使用。

通过第一道水飞法,去除朱砂中大部分汞,再由第二道吸附工艺,将游离的残余汞彻底清除。

要是不做这两道工序,什么后果可以想见。

可以说,这也是一种绝技,或者说是绝活。

现在这一家老字号,其传承而来的炮制技艺,已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这家老字号的特殊技艺,制作的安宫牛黄丸,到现在都是我国传统药物中,最负盛名的急症用药,享有救命仙丹之称。

在治疗群体性流行病,及急救中屡建神功。

因此素有“救急症于即时,挽垂危于顷刻”的美誉。

到了此时,陈文哲很干脆的就没有太多想法了。

这种东西,人家能流传到现在,是个人都知道是宝贝。

既然这样,国家会不会保护?肯定的啊!

所以,自己知道了秘方,能够简单制作一些,用于家人保健就好了,要想利用这种东西发财,还是洗洗睡吧!

知道这一次获得了宝贝,陈文哲没事情做,就在病房里整理那位老太太的医案。

她所在的那个时代,病例制度根本就不完善,只有一些真正的医者,才有记录病例的习惯。

从这些病例之中,陈文哲看到了很多安宫牛黄丸的用药记录。

以前急救措施远不及现代丰富,安宫牛黄丸力挽狂澜的效用,就显得尤为珍贵,也常常被视为“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

那么,在医疗技术和急救措施十分发达的今天,安宫牛黄丸又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只是筛除了接生的一部分病例,其他一些病例当中,就经常出现安宫牛黄丸,可以说,它是大显身手。

其中有三个实例,最有代表性。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者,刚要吃晚饭的时候,口舌开始歪斜,话也说不清。

想去拿筷子的手,也不给力了。

情急之下,含着半丸安宫牛黄丸,就去了医院。

路上就有所缓解……后来也没留下后遗症。

这一位的年代明显更加久远,而后来一位,都能用电话了。

从看到的病例分析,应该到了八九十年代,那是三四十年前的事情,老太太在病例之中记录的十分清楚。

那一位也是六十岁出头的男性,脑干出血,昏迷不醒,医院放弃治疗,询问中医还有没有办法。

电话那端是带着哭腔颤抖的声音:“哪怕有一线希望,不怕花钱,死马当活马医也行啊?”

除了语言安慰,没有办法。

老太太挂完电话后,良久不能平静。

最后,还是拨回了电话:“安宫牛黄丸,试一试……不要抱太大希望。”

桥脑出血,高热神昏是对症的,但是出血量大,昏迷几个小时,真的是希望渺茫。

最终,奇迹没有发生,安宫牛黄丸也没有起死回生。

安宫牛黄丸很“神奇”,但没有那么“神”。

它只是中医急救药的一种,但不是万能的救命药,它也有它的适应证。

比如高烧不退,其中一个案例就很有意思。

有一位患者,之前高烧不退,已经不能说话了,转了好几次院都不行,最后遇到了老太太,说吃安宫牛黄丸。

结果,第二天已经明显好转,这样的情况,很多高学历的年轻医生,都不知该怎么解释。

第449章 金箔为衣入口即化

看了那么多病例,有些事情过于离奇,有时候陈文哲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因为他看的病例,还有药箱附带的影像,对于安宫牛黄丸的药效,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描述。

时间越是久远,好像药效越是强劲。

这也许就是普及的副作用吧?那位老太太接受了两种传承,一种是经典古传承,另外一种是改革的现代传承。

两种配方,一种是少量制作,另外一种大规模制造,这才是药效不同的原因吧?

“咦?”随意的在网上查看一些信息,没想到,突然之间,看到了一次安宫牛黄丸的拍卖信息!

“这东西也能拍卖?”

仔细一看,还真能拍卖,而且拍卖的价格还不低。

安宫牛黄丸身价不菲,估计大家都有所耳闻。

当然,它们也分三六九等,身价也不一样。

最显贵的,就是现在陈文哲看到的这位。

一丸产自60年代的广誉远安宫牛黄丸,以6000元起拍,最终以11万元的高价成交。

这是几年前,春季的神都,一场中药专场的拍卖会上发生的事。

11万,在神都的高房价面前不算什么,但是,问题是这只是一丸药。

为什么这么贵?找找原因,大概有这么四点。

第一,这个药本来就是中药里的“贵族”,何况是“老”安宫牛黄丸的身价。

第二,11万的价格,不是出在药店,是拍卖场,在收藏圈。

收藏圈本就是个名利场,价格背后的故事,就不好说了。

第三,物以稀为贵。

肯定是药材珍稀,安宫牛黄丸中有三味珍贵药材,犀角、麝香、牛黄,纯天然的。

尤其在1993年,全球禁止对犀牛角的贸易和使用之后,犀牛角不再入药,我国开始用水牛角浓缩粉替代,差距很大。

麝香、牛黄,现在天然的也是稀缺品种。

第四,还有广誉远国药老字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工艺的加持。

金箔为衣、蜡护,入口即化,无药渣残留,的确是很厉害。

据说,安宫牛黄丸最早出身就是广誉远,而陈文哲获得的这位老太太也是出自广誉远。

只不过,她的经历更为坎坷,甚至还不如人家留在广誉远的老药工。

新中国成立后,在为中华而崛起的建议下,广誉远的老药工、中药非物质文化技艺传承人柳惠武,将安宫牛黄丸的秘方,给了同仁堂、达仁堂和西山黄河药业,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但是,人家还是留了一手,将独有的古法炮制工艺,还是自己保留了下来,密不外传。

分析原因,似乎能理解。

可是,个人感觉,还是一个字——贵,两个字——真贵。

另外,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这样一个顾虑。

60年代的安宫牛黄丸,快一个甲子了,还能不能用?

“是不是早就过了保质期?哈哈,那会的安宫牛黄没有标保质期。”

药效有没有衰减,治疗效果会不会打折扣?一般人肯定不得而知。

但是,陈文哲通过那位妇产科老太太,却是看到了太多关于安宫牛黄丸的事情,人家对于保质期根本就没有什么限制。

而且每次拿出来就用,入口即化,这样才能救一些急症重症,还能很快起作用,你敢信?

很多人没见过,也没用过,很多消息都是道听途说,但是,价格贵的,肯定就有贵的道理。

不过,我们古人发明的蜡封,也的确挺厉害。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晚唐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