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 第1245章

作者:疯神狂想

例如,部分地方博物馆会来烟云涧,定制原比例的仿制品,以满足游客想要观赏历史文物的需求。

这一点陈文哲之前就知道,他知道一些比较知名的博物馆,内部展出的古董,都是现代仿制品。

但是谁仿制的,还真不太清楚。

现在他却知道了,这仿青铜第一村肯定是其中之一。

也是由此一来,烟云涧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每年的产值也都在1个亿以上。

可以说从仿制到创造,烟云涧已经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产业之路。

这得益于这位领头羊,将自己学习到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还引导他们走上一条正确的发家致富之路,而不是任由村民去做那些制假贩假的勾当。

这一点几年前的陈文哲是绝对做不到的,他也不过是在有了足够的财富之后,才有了造福一方的想法。

而人家在几十年前就想到了,而且那个时候,所有人还都不富裕,这一点尤为难得。

首先参观了这一个村庄,接下来就是重点了,进入这里的市场。

来到了这仿青铜第一村,看到的最多的自然还是仿制的青铜器。

烟涧村为我国乃至世界上,高仿古青铜器第一村,这绝对不是浪得虚名。

也只有来到这里,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技术。

在这里,专业加工户达到300多家,从业人员达1880余人。

这里的仿古青铜器产品,主要有各个历史时期文物复仿制品、人物造型、工艺品等三大系列1000多种。

其中的洛阳鼎、天子驾六、莲鹤方壶等大型仿古铜器,已被全国许多大型企业作为镇厂之宝。

这里出产的的仿古青铜器,已经被至少20家博物馆收藏或展出。

如果是普通人过来,看到的也不过是无数精美的青铜艺术品。

而陈文哲过来,他却可以通过一件件仿古青铜器,看到所有的制作技术。

也是从此,陈文哲看出,这里的人真的具有钻研精神。

他们悉心钻研传统技艺,并融入现代技术,改进生产工艺,仿古而不泥古,求新而不失传统,这可太难得了。

比如传统失蜡法制作技艺,仅靠一辈一辈口传手授,不系统、不规范。

而这里的一些专业人士,通过查阅资料,外出考察学习,请教专家,仔细琢磨,反复试验,做好记录。

经过上千次试验,制作的仿古青铜器,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失音、失重、铜质碳化、红斑绿锈”的效果。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青铜器的国家,在夏商周时期,青铜制作的产品就已出现,最初是容器和兵器,后来青铜器又发展为礼器和乐器。

他们不仅是青铜器制作技艺的实践者,更是这一古老技艺的传承者。

这里的一系列仿古作品,越来越精良,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市场的支持。

人家绝对不会墨守成规,比如现在的销售模式。

烟涧村的青铜器是这里的龙头产业,不少村民都因为制作青铜器而脱贫致富。

青铜制作形成了市场,也从而致使了烟涧村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周边的村子的发展速度。

在之前烟涧村的青铜器,都是由批发商亲自直接来批货。

但近些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烟涧村开始了在网络上销售的尝试。

只不过刚开始由于经验不足,网络销售一开始并不是很景气。

而这时,当地开始支持,也是由此开发除了线上渠道,使烟涧村经济效益大增。

走在这座特殊的市场之中,陈文哲看到了当地最为出名的三种艺术品。

这地方最为出名的肯定不是说不清那种最好的青铜器,而是唐三彩。

当然,在这仿青铜第一村之中,这个并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其仿制的请鸥汀器。

阳洛是我国青铜器制作最早的地区,在洛阳夏文化遗址中,不仅出土了制作精美的青铜器,还发现青铜作坊。

青铜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阳洛仿古青铜器的制作成功,不仅再现了历史风貌,而且还可以做为室内装饰品,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

阳洛这地方,自1973年以来,复制了数千件仿古青铜器。

其中主要有马踏飞燕、犀牛、醉邪、方彝、车马俑、人物俑、奔马、各种酒器、刀、剑等,都生动地再现了远古风采。

这些作品,很多陈文哲都十分熟悉,但是不熟悉,或者说他没有的也有。

比如青铜犀牛,其中比较出名的应该是,一位老农民发现的西汉青铜犀牛。

他上交国家,获得了五十元的现金奖励。

不要以为少,因为那是在1963年。

那是位于西山兴平豆马村,那里的一位村民老赵,正在村外的断崖上取土。

可就在他用铁锹取土的过程中,感觉下面有什么东西。

将其清理出来一看,这竟然是一个灰色的陶瓮。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老赵透过陶瓮的裂痕向里面看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像牛一样的器物。

看样子有着悠久的历史,应该是古代的一件文物。

老赵并没有多想,直接将其给带回了家中。

清洗干净后,才发现这原来是一只犀牛形状的器物,上面更是有着精美的花纹。

本想着过几天去镇上预估一下价格,谁曾想这件事立刻在村中传开。

村支书听说后更是一刻都不敢耽误,当天就上报给了当地的文物部门。

考古学家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往了豆马村中,随后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来到了老赵的家中。

在耐心劝说下,老赵最终还是将那件器物给拿了出来。

众人看到后瞬间被其给深深吸引,并声称这是一件古代的青铜器,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至西汉时期。

在查阅相关史书后,他们也确定了文物的用途,其实是一尊青铜酒器。

犀牛的背部是可以打开的,而头部的右侧则是一根吸管状的瘤纹身,雕刻着精细的浅金流水纹,犀牛的形象更是打造的十分逼真。

要知道我国的犀牛,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灭绝了。

因此后世并没有打造过有关犀牛的器具。

如此一来,社村青铜犀牛就更加珍贵了。

第1786章 驱邪避灾,迎福纳祥

后来,当赵振秀了解国家有关出土文物的政策规定后,便积极地上交这件铜犀牛,还详细地讲述了发现铜牛的过程。

据赵振秀说,那瓮里还有一些东西,有些东西还在“牛”的肚子里,有些直接放在瓮里。

后经清理,除了犀牛外还有铜器、铁器、陶器等文物24件。

最后鉴定为西汉时期的青铜酒器。这件华美、写实、巧用的错金银云纹铜犀尊,见证了2000年前我国犀牛的神韵。

在几千年历史之下,青铜尊在我国古代,肯定不止是铸造了一只。

现在民间发现和一些出土,由于网络的普及,发现的已经有数个。

这也证明,我国古代是真的有犀牛。

陈文哲这一次算是真正开眼了,因为他在这里看到了各式各样的古代犀牛。

不止是青铜器,还有其他一些存在形式的犀牛。

当然,最出名的肯定是青铜犀牛,特别是古代对于犀牛好像有一种特殊的钟爱。

其实古人对犀牛早有认识,犀牛曾广泛生活在我国古代中南部地区。

在西陕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多个遗址中,就有出土犀牛化石。

比如位于蓝田县的锡水洞遗址、洛南县花石浪遗址,大荔县甜水沟遗址中出土有梅氏犀化石。

西陕还出土了古动物犀牛化石,如位于旬邑县的马栏镇的板齿犀牛化石。

包括上颌骨、上臼齿、下门齿、肩胛骨、髋骨等计62件。

经神都自然博物馆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进行修复装架,复原后的古犀牛化石体长4.8米、高3.1米。

这被认为是已知的世界上,第一具可以复原装架的板齿犀牛化石,现收藏陈列于旬邑县博物馆。

汉代,产犀区的国家曾将犀牛进贡至中原皇家御兽苑,与狮、象等动物一起圈养。

宫廷匠师根据这些动物的形象,制作成各种酒器,以求驱邪避灾,迎福纳祥。

进入唐宋犀牛在中国已较鲜见,唐代一种被称为通天犀的犀角居然“计价巨万”,明清时人们已不知犀为何物了。

1975年在汉文帝刘恒生母薄太后的陵内,发现有犀牛、大熊猫从葬,为国内考古所仅见。

在唐代开国皇帝高祖李渊献陵内,发现了一对石犀,位于神道东西两侧;

东侧石犀于1960年搬至长安碑林博物馆石刻室,西侧石犀掩埋地下。

当然,这些对于陈文哲的吸引力并不大。

对他吸引力最大的,肯定是西周青铜犀牛。

而西周时期的动物雕塑以创作形象上的自由、生动而著称,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当时的动物雕塑大量出现在日用品中,犀尊就是当时一种比较典型的盛酒器。

从商代到战国,人们把犀牛和象视为神奇的动物,并创作了很多带有犀牛或象等形象的盛器,被称为犀尊或象尊。

这种盛器一般背上有盖,以便盛物,取物,保鲜。

比如一件在宝鸡出土的《青铜犀牛尊》就是其中异常出色的佳品。

这只犀牛形象雄健,体态逼真。

它的头部平抬,上面长有双角,四只短腿粗壮结实,有力地支着沉重的躯体,使整个形像如同一座伸出悬岩的小山。

它眼虽不大,却充满神采。

整个作品工艺精湛,结构合理,动物形象生动而充满活力,是我国古代工艺品中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典范之作。

在全球范围内出土的同期以犀牛为造型的青铜器中,肯定还是一西陕出土的那件错金银云纹犀尊为上品。

它的珍贵之处在于,体现了古代工匠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熟的金属铸造加工技术。

上一篇:废材修仙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