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疯神狂想
这也就是在南河,那边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多了,就算一个普通农民,也有了一些处理这种东西的经验。
如果是普通人,敢挖出大批钱币贩卖,很容易犯事。
所以,干脆做一锤子买卖,把整个窖藏高价出手,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而那群犯罪分子确实专业,在得到准确信息之后,他们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了清理,共发现宋金时期钱币窖藏2座。
一座为砖室结构,窖藏为平底,四壁是由青砖逐层侧铺砌筑而成,放入的钱币呈东南西北向排列;
另一座是椭圆形土坑窖藏,四壁和底部均无青砖,钱币排成一个圆。
后来他们对这座宋金时期钱币窖藏,进行了发掘清理。
经过初步清点,共出土铜钱约800斤。
包括汉、唐、宋、南宋、金等各个时期的钱币,其中宋代钱币最多。
这些窖藏钱币的穿法有两种,一种是同样大小的铜钱穿为一串,一种是由大到小的铜钱穿为一串。
穿钱的绳子为棉线绳,有两股和三股之分。
而这些古钱币,其实还不算珍贵,其中比较珍贵的一座窖藏,肯定是之前出土汉代王莽金错刀的钱窖。
那座钱窖自然不止是出土了金错刀,更多的是西汉王莽铸造的方孔铜钱。
我国货币文化历史悠久,货币形制琳琅满目,货币流通复杂多变,货币思想异彩纷呈,堪称世界货币之冠。
自古以来,万安为“上交两广、下接京畿”的关隘重镇。
早在秦汉时期,经济贸易就比较繁荣,货币流通十分活跃,因而遗存了丰富的古钱币。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万安县域内考古,就曾经多有发现。
当然,这些是官方考古,在这四十年间,发现了多处窖藏古钱币。
而在这多次发现的数据上,其实我们应该能够想到,在民间被私自盗掘的古钱窖应该更多。
比如古墓,往往是盗墓分子盗掘之后,官方才会发现,并进行抢救式发掘。
古钱窖也是这样,如果官方发现了三座,那么民间被盗掘的肯定不少于十座,也许有三十座,是官方考古的十倍。
比如陈文哲回溯到的,其中较大的有三处。
其一,是1988年于枧头镇珠山村水南出土的秦汉窖藏古钱币。
古铜钱用棕包裹,呈盘蛇状堆放,因年代久远,大部分已氧化结成棒状。
钱币上文字均为篆体,以两汉“五铢”居多,新莽“货泉”次之。
其他还有东汉晚期的磨廓“五铢”、剪轮“五铢”;
其二,是1990年于五丰镇云洲村出土的宋代窖藏古钱币,总重量20余千克。
有汉“五铢”、王莽“货泉”、唐“开元通宝”、宋朝各帝年号钱,上下跨越7个朝代,45个年号,134品;
其三,是1998年于沙坪镇长桥村出土的宋代窖藏古钱币,总重量80余千克。
以宋代各帝年号钱居多,唐朝“开元通宝”次之,还有汉代“五铢”、新莽“货泉”、十国南唐的“唐国通宝”、金代的“正隆元宝”等。
这一批上下跨越近10个朝代,55个年号,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实属罕见,直接证明万安古钱币遗存,不可等闲视之。
第1732章 古年号钱
这些出土古钱币中的珍品,当属秦代“半两”、汉代“五铢”、新莽“货泉”、唐代“开元通宝”、十国南唐的“唐国通宝”、宋代各具代表性年号钱、金代“正隆元宝”。
秦代“半两”是秦始皇治下铸造,内外无廓。
比战国“半两”轻小,文字高度稍逊,小篆而渐方。
这种秦半两,径2.5—2.8厘米,重3—6克左右。
因大小适度,便于携带,迅速发展流通,成为秦国主体货币。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统一币制,“半两”成为全国最早的统一货币,结束了“刀”“布”“环钱”长期混用的割裂局面,在我国货币史上,具有里程碑式重大而深远意义。
汉代“五铢”是西汉武帝(公元前118年)废“半两”,诏令各郡国铸行,因此,又通称“郡国五铢”。
它流通了739年,系我国钱币史上的“长寿钱”。
“货泉”是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实行第四次货币改制,废“宝货”诸大、小币而更铸的。
径一般为2.2—2.4厘米,重约2.8—3.6克,文字为悬针篆。
王莽时代,币制混乱,货币种类繁多,“货泉”是存世较多的一种。
唐代“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李渊于武德四年(621年)废“五铢”改铸。
每枚重一两,文字为隶书,系当时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出。
它宣告了一两十钱的起源以及以“通宝”形成货币的开始,“铢”“两”货币的结束。
“通宝钱币”沿用近1300年,是很有影响的货币。
十国南唐的“唐国通宝”,铸于十国南唐元宗李璟交泰二年(959年),制作精美,多篆体,存世很少。
宋代“淳化元宝”为北宋太宗赵光义亲书,“圣宋元宝”是徽宗时铸造的。
钱文艺术均达到高峰,铸造精美。
宋代铸币数量巨大,其质量之精,名称之繁,品种之多,书法之奇,达到我国乃至世界古代铸币技术之顶峰。
金代“正隆元宝”是金海陵王完颜亮正隆二年(1157年)始铸,为金建国四十二年第一钱。
这种钱币为仿北宋大观平钱制作,质地精良,文字俊秀,楷书钱文旋读,径2.5厘米,重3.4克左右。
以物补史,以物证史,万安古钱币的大量出土,为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这也为研究当地古代经济贸易、货币流通、社会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和佐证。
可惜,大批的古钱币,都被人私自盗掘、贩卖。
幸亏犹豫钱币太多,那些盗墓分子也没有太多古钱币知识,才让一大批古钱币,留存在了一些隐秘的窖藏之中。
如果他们懂行,很多珍贵的古钱币,也许早就流入市场,甚至流出国门。
之前陈文哲就在黑市之中,买到过大批元代古钱币,不用想,那也肯定是出自元代窖藏。
“咦?那些家伙还真发现过元代钱币窖藏?”
“还真不能小看这些盗墓分子,也许他们不是因为不认识这些古钱币,从而留在手里不卖,而是因为古钱币发现的太多?一时之间卖不上价,所以就留在手里了?”
仔细看着回溯的画面,陈文哲已经开始了解那些盗墓分子的想法。
之所以留下那么多古钱币不出手,绝对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行,不认识,而是向着留着点跑路的经费。
相比石佛、铜钟,甚至是一些瓷器,古钱币的个头太小了。
如果找到一些珍贵的古钱币,手里攥着十几二十个,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有饭吃,而且肯定能利用这批钱币,过的和好,甚至是获得东山再起的本钱。
这才是这么多古钱币窖藏,留在一些隐秘之处,没有被那些家伙流入市场的主要原因。
这是他们的后路,毕竟知道古钱币之前的,就算是在最专业的盗墓分子手中,也没有几个掌眼能够全知全能。
当然,只要有点文化底蕴的人,都可以从那些保存完整的古币文字上,简单判断出一些价值。
所以,他们也稍微做了一些归纳。
比如最后一处窖藏在北河省,是在一处基督教堂附近发现的。
这处窖藏开口距地表1米,形制已不可辨,仅存部分墙壁,残高1.5米,残宽0.9米。
根据发掘情况推断,钱币入藏时散置于两个倒置的瓷罐内,再埋入土窖。
由于管道沟内潮湿,钱币大多锈蚀严重,部分钱文漫漶不清。
经过那群盗墓贼初步清理,发现钱文可辨识的钱币3393枚。
这些古钱分别属于汉、隋、唐、五代、两宋、金、元等7个时期。
另有不可辨认的658枚,这些古钱都转运到了另外一处大墓之中。
“咦?居然是一处元代大墓?”
发现了三处大型的古钱窖藏,本来陈文哲以为收获就这些了。
没想到,最后他追踪这些古钱的流向之时,还能发现一处元代大型墓葬。
只不过,这座元代的大墓,好像在那群盗墓贼发现之前,就已经被人盗掘一空了。
仔细回溯关于那座元代大墓的情况,陈文哲最后脸上露出了笑容。
那座大墓的规格很大,在被人盗掘之后,很多珍贵文物都被盗走,但是,作为数量最多的古铜钱,却留在了那座大墓之中。
数量太多,价值自然不高,再说,太重也不容易搬运,所以就留在了大墓之中。
就是因为这座大墓有不少古钱,加上墓穴完整而隐秘,所以从其他地方发现的古钱,最后就被藏在了这里。
“正定时期的大墓?好像这一时期还出土过窖藏古钱吧?”
陈文哲通过回溯,可以看到很多被整理出来的古钱,当然只是简单的按照年号整理了一下。
这些可辨钱文的钱币,大多为年号钱,自然整理起来不难。
其中年代最晚的,为元至正通宝。
至正通宝铸于元顺帝至正年间(1341—1368),分为纪年钱和纪值钱两类。
其中纪年钱正面为汉字“至正通宝”,背面穿上有八思巴文“寅”“卯”“辰”“巳”“午”等地支字样,分别代表至正十年至十四年。
第1733章 元代铜币
陈文哲能够通过回溯看到的2枚至正通宝,均为折二纪年钱,背面分别有八思巴文“卯”“辰”。
这分别代表至正十一年(1351)、十二年(1352)。
可以据此推断,这些钱币的年代,或者是古墓的年代,应不早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
根据张鼎《论元代铜币》中所述,新华夏成立以来,在神都西直门火车站、苏江淮阴、安省蚌埠、江浙安吉,以及西江的于都县、永新县、XY市、景镇等地,都曾发现过元代钱币窖藏。
所以元代的古钱并不少见,但是能够流入市场的却并不多。
因为之前的古钱窖藏,大多被国家垄断。
一些流入市场的,也被有关部门打击,所以对于私人收藏家来说,元代的古钱窖藏,是真的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