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疯神狂想
而且盗墓团伙销赃的时候,必须在远离作案地的外省进行。
这样才能和官方的侦破行动打时间差,这也要求他们彼此间建立联系。
最近淮南警方曾经抓捕了一个大型盗墓团伙,其中的盗墓者交代,他们有众多“圈内人”的微信群。
盗墓成功后,可以通过联系相关人员,从特定的渠道把墓葬送出去。
而且建立圈子后,只要某一处墓葬遗址被一个团队探测出了准确的位置,就会有多个盗墓团伙蜂拥而至。
一些大型的墓葬群不是单个团队能搞定的,唯有“强强联合”才能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而且盗墓贼形成全国范围的联动后,有利于他们在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对方在盗墓上的优秀技术。
淮南警方破获的那个盗墓案,其团伙中除了大量的本地人。
甚至还有几个来自南河杞县,和西山临汾曲沃县的“腿子”。
询问之后才知道,他们之所以勾结在一起,是因为淮南本地人掌握的爆破技术比较粗陋,需要这些“专业人士”来弥补缺陷。
而这样的事情,肯定不止发生了一次,只不过很多没有被抓到,也就没有暴露出来。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信息大爆炸,加上通讯方便,器械给力,让这些人对于古墓造成的破坏,更加的巨大。
现在通过种种迹象,都在表明国内的文物盗窃圈子,已经发展得很大。
他们内部的角色分工越来越明确,层级划分的稳定性也在逐渐提升。
这些人抱团之后,有效地协调了全国的盗墓资源,彼此之间的信息互通让跨省抓捕变得困难。
让警方无语的是,这样的圈子建立之后,文物盗窃的利益链条也逐渐完善,各地盗墓团伙的销赃效率正在成倍提升。
如果追不到赃物,即便抓了人有时候也很难定罪。
正因为这种利益链条能够顺畅地运行,所以想要彻底覆灭盗墓犯罪,就变得几乎不可能。
只要它能带来源源不断的利益,就会有无数人参与其中,不惜铤而走险。
各地官方都有类似的发现,不少因盗墓被抓的人在入狱后,从不想着反思己过,而是悄悄酝酿着出狱后的下一次行动。
甚至有人会把坐牢当做一次难得的修整机会,抓紧一切时间阅读历史、风水和地质相关的书籍,为之后的盗墓储备知识。
而这样的人服刑期满后,再次踏上犯罪之旅几乎是必然。
其实想一想,如果用研究风水、历史、地质等学识的努力劲头,早就考上大学了,怎么也能够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有这样的本事,又何必冒着无数危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呢?
第1726章 饥寒自起盗心
其实,很多人想着盗墓,还是想要不劳而获,认为盗墓可以最快致富。
比如现在,就有不少人受到影视、小说的影响,想要走这个捷径。
当然,也有不少人受到盗墓影视剧的影响,总觉得这个过程危机四伏,会遇到一些不详事件。
所以,本来有贼心,但是变得没有了贼胆。
这样一来,反而参与盗墓的人不会太多。
当然,这其实是一厢情愿的幻想,因为更多的盗墓贼都是专业人士,更是传承有序。
所以,当代盗墓团伙日趋专业化、职业化和智能化,其单体破坏力直线提升,犯罪行为更加猖獗。
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一共有30-40万座古墓被盗,300-400万件文物被偷走、流失海外。
其中,南河、西山和西陕这三个有着庞大地下墓群的省份,更是遭遇了重创,已经发生了好几起严重的盗墓案件。
而且新兴的盗墓团队和过去不同,他们更没有底线,对于墓葬主人没有任何“敬畏”之心,破坏起来肆无忌惮。
这些盗墓贼不仅破坏了墓葬中珍贵的文物,将它们拿出去卖钱,对于一些他们并不看重的史料典籍也没有留手,尽数破坏。
在先进设备的支持下,很多团伙下墓手段越来越不讲究,多使用炸药和大型的工程机械。
而这些东西的威力是无法彻底掌控的,对墓葬的破坏极大。
一些重要的墓葬,在被盗后,很快就会有考古专家深入进行修复,但很多时候都于事无补。
那些古墓早就在炸药和机械地摧毁下一片狼藉,重要的信息早就已经化作飞灰。
而且盗墓会催生出很多恶劣的行为,比如利益分配不均下的内部火并、彼此黑吃黑。
再加上其组织越来越严密,很多盗墓团伙都有“黑帮化”的趋势,成为了威胁社会治安的毒瘤。
好在国家对此类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逐年加强,各种新型技术手段的使用也让案件的侦破难度迅速下降。
如果能打破其背后的利益链条,相信能让这些罄竹难书的盗墓团伙彻底消失。
一直以来,盗墓都是让所有国人咬牙切齿、不断唾弃的丑事。
在封建王朝,它是骚扰别人先祖、丧心病狂的恶行;
到了如今,盗墓则是损毁文物、滋生犯罪的温床。
只是其越来越专业的行事和严密的组织,让打击的难度逐渐走高。
即便如此,国家也从来没放弃在这方面的努力,而民间对其的抨击也从未停止。
虽然大众支持影视题材的百花齐放,但还是希望影视制作者有底线、讲分寸,不要无形中给盗墓的行为“洗白”。
这一点陈文哲是深有体会,新一代的共和国青年成长起来,对于一些有判头的事情,他们还是很警惕的。
也是有着这种认识,之前陈文哲在家乡盗掘的那座唐墓,才会被他慢慢的交了出去。
就连他十分珍视的那把陌刀,都没有留下!
虽然他一直没有回去看过,但是他知道当时带出来的东西,已经全部进入当地博物馆。
想到这里,陈文哲看向不远处的那位摊主,发现他并没有什么表现之后,陈文哲再次看向周围的青铜器。
当然,最显眼的还是那辆青铜马车。
这一家子就这么心安理得?他们真的没有做过亏心事?
陈文哲还真就相信,饥寒自起盗心,身怀利刃杀心自起。
有着一身盗墓的本事,他家在建国之后就真的没有再重操旧业过?
看着青铜马车,使用回溯,当然他不会看发掘这辆马车的景象,而是通过这两马车延伸到接触过这辆马车的人。
果然,很快他就有所收获,那是一九八七年?
1987年4月,西陕岐山,一个村民正在自家田地里劳作。
结果,他居然发现了盗墓贼埋藏赃物的土坑。
趁着四下无人,他选择将里面发现的刀状古钱币收入囊中。
那时候,当地正在征集文物,他想着去求个财路,就带上文物前往,没想到后来的事情却超出他的想象。
当时,郑家塄村的村民张孟岐,在劳作时意外发现田里,有一块区域似乎不太寻常。
周遭都是平坦的地势,偏偏那块区域有一堆轻微隆起的土坑。
出于好奇心理,他用锄头轻轻地翻了下那堆土坑,却发现坑里面居然有个破破烂烂的布袋。
他以为是恶作剧,就用脚踢开了布袋,却发现里面散落出了一堆看上去很像飞刀的钱币,和一面质地古朴的铜镜。
他虽然不懂这些东西的价值,但看上去有些年代了,想来应该值点钱,就准备将这些东西变现,给自家添一点家用。
他一个人在家踱步半宿后,决定先佯装自己未曾捡到这些物件,在社会上不动声色打听出货的渠道。
别看张孟岐文化水平不高,但思路却相当清晰。
他一方面担心自己不懂文物,怕被文物贩子骗。
另一方面又怕自己拿到文物商店变卖时,解释不了物品的来源。
因此,他决定还是采用征集文物的方式,既合法又安全。
只是,没想到张孟岐的想法虽好,却还是过度乐观了。
两天后,张孟岐带上这些宝贝到市博物馆,并在工作人员面前拿出这些文物。
工作人员看到后完全没有购买的意思,给张孟岐讲起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张孟岐主动将文物无偿捐献。
张孟岐一听自然不愿意,只想求财的他不甘心地拿着文物转身就走。
只不过,张孟岐担心“夜长梦多”,想着这些宝贝总不能砸在手里,就打算到县博物馆里碰碰运气。
这一次,张孟岐倒没有失望。
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倒是热心不少,不仅认真勘验了这些文物,还告诉他这些文物应该是王莽时期的金错刀。
这是古代货币中比较珍贵的一种,这在当时可以给他20元的奖励。
而那些金错刀和铜镜,也成为了县博物馆里的文物。
之所以了解到这些,是因为接触过青铜马车的就有那博物馆的工作人员。
而这位工作人员,就是陈文哲跟前摊主家族中的一员。
第1727章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盗墓世家的人混到了博物馆之中,这让陈文哲有点佩服了。
他们一家子应该是升华了,刚开始家族也许真的是以盗墓传家并发财。
但是,当有了足够的钱财之后,他们就不再单纯的盗墓赚钱,而是为了保护。
这一大家子恐怕不止是进入了博物馆,还有警方、官方。
也是,他们家有钱,而且还有那么多宝物,自然不会为钱财所困。
不努力的赚钱,还能吃饱吃好,自然就有为了理想而努力的子弟。
所以,这一家子不发达,还真是没有天理,这也算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吧?
刚开始他们家算是损了阴德,毕竟是挖坟掘墓的专业户,可后来肯定不是这样的,要不然现在岐山那边,不会留下那么多大墓。
这个家族是真的厉害,这也就怪不得他家可以藏下那么大一批宝藏。
不过,他现在倒是对于那些金错刀很感兴趣,因为通过它,陈文哲可以看到更多感兴趣的事情。
所以,陈文哲继续回溯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