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疯神狂想
其设计非常繁复,满身复杂纹饰层层叠叠,头部和鸟的样子有较大差别。
而霓虹白鹤美术馆的太保卣,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和商代鸮尊完全不同。
青铜器上常见的兽面纹和雷纹等,在上面几乎完全没有,只有简单的纹路表现羽毛,朴素的装饰凸显了整体的庄重。
太保卣的鸟头略微上扬,双目圆睁,喙长而尖锐,略有下曲,写实而有神。
这和商代流行的玄鸟纹,还有西周中期流行的凤鸟纹,都有很大差别,倒是有一点点古埃及的感觉。
鸟头的颚下有两个大肉垂,可能是对鸡的肉垂的夸张描绘。
鸟头顶上有两个带着鳞的大肉冠,一直垂到后颈,这就是现实鸟类没有的特征了。
从西周到两汉,有时候会见到凤凰头部有长长的肉冠,可能就是这种鸟形在后世的延续。
肉冠的尾部从器表突出,这对青铜器而言是一种较复杂的做法,也说明了这件作品是特意制作的重要物品。
周人有“凤鸣岐山”的神话传说,可见是有禽鸟的崇拜习俗,太保卣应该就是西周早期对神话的具体表现。
青铜器在商代早、中期已有变形鸟纹。
一般放在次要的位置上,作为辅助纹。
变形鸟纹中,出现最多的是凤鸟纹。
此时还有几种有神话背景的吉祥鸟,如鹰、鸷、鹊、枭等。
从构成上看,鸟纹是用具有不同特征的鸟头、鸟身、鸟尾来表现特定的鸟纹。
具体来说,绝大部分的鸟喙是闭合的弯钩形,和鸷鸟的喙相似。
个别的鸟喙也有张开的,见于西周早期的式样。
鸟头上都有角或毛角,角形大致有弯角、肉角和尖角。
鸟纹的体躯大多只是一个禽鸟的躯体,没有羽翅。
有时因图案结构的需要,还采用长条卷尾的形状,形成了鸟首龙体的特点。
周人以凤鸟为祥瑞之鸟,故自西周初期起,凤鸟纹便成为青铜器的主题纹饰。
至西周中期,凤鸟纹的使用达到了高峰,有人称为“凤纹时代”。
霓虹那件就应该是这个时代出现的宝物,这件青铜卣也在鸟头后的盖子,及咽喉的内侧,各自有三个字“太保铸”。
字体极古,保字是人字旁上王(其实是玉)下子,铸字则是两只手捧着鬲放在炼制的锅炉上。
与太保卣有相通铭文的还有两件方鼎,一件在丑国,另一件是津城博物馆。
国内这件肯定是不得出境的国宝,它叫“太保鼎”,应该都是同时代一人所做。
《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可见太保鼎和太保卣的作者,可能都是西周初年的大臣召公奭。
两个太保鼎都是清朝咸丰年间,在齐鲁省寿张县梁山出土的。
而太保卣,据传是民国时期在南河省鹤壁浚县辛村墓葬出土的,估计是传到后代分散入土的。
白鹤美术馆的优质青铜卣,并非只有太保卣一件。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极为珍贵的“兽面夔龙纹方卣(也称饕餮夔龙文方卣)”。
这个卣不大,高39.2厘米,但形制也是独一无二的。
它的卣身是方形的,但是到了卣口却变成了圆形,盖子也是圆的,上面立着一只玄鸟当盖钮。
这很可能是具象化的天圆地方,极为罕见珍贵。
整个卣从上到下都是复杂的纹饰,呈现典型的殷墟艺术风貌。
这件作品据传是从殷墟的王陵里出土的,很过国内学者看后也认为很有可能。
兽面夔龙纹方卣的提梁是一个双头夔龙,盖子上除了立有玄鸟。
还单独做了一个板状的夔龙当装饰,是国内仅见的。
盖子上、卣身颈部、卣腹四角都装饰着兽面纹,这种兽面纹以前叫饕餮纹。
后来发现不对,就都叫兽面纹了。
其实就是一种面部夸张后的龙纹。
难得的是,兽角的部分都做了凸起。
但是和西周早期的兽角扬起还不同,是兽角做法的早期形态。
此外,卣身上有不少蓝色的锈斑,也是一个看点。
这属于五水硫酸铜,也就是胆矾,这种锈不太稳定,容易受热分解并失水,对环境的稳定性要求略高。
白鹤美术馆的精品实在太多,除了商周青铜器,这次还为纪念唐朝建国1400年而请出了几件来自唐朝的名贵宝物。
其中最珍贵的是唐三彩凤凰首瓶,那是一个体型硕大而精美的胡瓶。
这种器型来自于波斯,也是陈文哲所知最精彩的一件三彩凤首瓶了。
第1686章 振翅一飞三千年
可惜当年战乱的时候,国内很多宝贝,都被小鬼子弄去了。
希望有一天,国内真发展到了那一天,我们一起马踏樱花,把所有国宝都迎回来。
“不要感慨了,我们国内还是留下了不少好东西的,你看,这里还有一只青铜鸟。”
就在陈文哲感慨的时候,曹庆春再次打开了一只盒子,里面有一只布满铜锈,形态简洁的青铜鸟。
此展品通长5厘米,高5.3厘米。
铜鸟呈昂首状,圆眼突出,双翅收束并上翘,尾羽折而下垂,形象生动。
这种铜鸟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没有铭文,也不太出门。
像是这样形制的商周青铜鸟,国内还有,陈文哲就记得一件商周时期的青铜鸟,现收藏于川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你现在的眼界是高了,这种周朝的青铜器居然都看不到眼中了,不如去看看外面那件大型青铜凤鸟?”
“大型?有多大?不会是世界最大吧?”
陈文哲开着玩笑,跟着曹庆春走了出去。
果然,外面居然还有一件个头更大的凤鸟,没有搬进工作室。
“不用太过上心,这件应该是复制品,真品虽然在国内,可惜我买不来!”
看着曹庆春一脸可惜的样子,陈文哲直接笑喷了。
他当然知道这件凤鸟的真身在哪,振翅一飞三千年,最大的青铜凤鸟,只要是行内人,谁还能不知道?
古云,良禽择木而栖,我国自古就有“龙凤呈祥”之说。
凤与龙一起,被誉为尊贵、祥瑞的象征。
现在就有一只三千年的“神凤”,回归祖国。
这只“神凤”为3000多年前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凤鸟尊。
这件青铜器整体造型为一只凤鸟,别有寓意。
西周是一个怎样的朝代?史学家一致认为,这是我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华夏族逐步融合形成,成为汉族的前身。
这是一个有确切历史的朝代,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华夏历史就进入了完全信史的时代。
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格外崇尚凤鸟,商人以之为图腾,有所谓“玄鸟生商”之说。
周人则将之视作民族的守护神。
据记载,周人的祖先后稷,名弃。
由弃的母亲脚踩在一个巨人的脚印上受孕生下,被认为是不祥之兆,人们决定将孩子扔掉。
然而扔在路边,牛、马绕过而不踩他;
扔到山林里,原本寂静的山林突然人多起来;
最后把孩子扔到冰上想冻死他,突然空中飞来一群凤鸟,它们用羽翼来温暖孩子。
人们认为这孩子有神异,就决定把他抚养成人。
弃长大后作了尧、舜的农官,教民耕种。
如此看来,没有凤,也便没有了周人。
正是出于对凤的崇敬,以及凤寓意吉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曾大量装饰凤鸟纹。
然而不知是什么原因,目前发现的反映凤鸟形象的立体青铜尊却十分罕见。
以往最有名的当属现藏丑国的两件西周凤鸟尊。
但是,它们通高不过十几厘米,精巧有余而气魄不足。
而这件西周倗季凤鸟尊,通高近半米,让人们第一次充分了解到商周凤鸟尊的最高水准。
当然,从中也能深切体会到商周人对凤的尊敬与喜爱。
这件凤鸟尊身世成谜,是被偶然发现。
这件青铜大尊原来是流浪在海外,到底是何时流失海外的,现在已无从知晓。
原海外收藏凤鸟尊的人,至今不愿透露大尊的来历。
曾亲手征集回这件宝物的保利艺术博物馆馆长却感叹,这件宝物回归我国,纯粹出于偶然。
曾经一位多年从事文物收藏的人士,告诉保利艺术博物馆,听说海外有人收藏着一件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凤鸟大尊。
但这件文物到底什么样子、究竟在谁的手里,这位人士也不知道。
保利艺术博物馆的专家听到这个消息后,也不敢相信。
因为商周时期流传下来的鸟兽形青铜器尊也就几十件,而且绝大多数是兽形尊,鸟形尊极少,凤鸟造型的更是没见过,连听都没听说过。
但是保利博物馆的人怕错过了一件珍贵文物,于是请人在海外四处打听。
经过半年多的查询,终于查到了收藏主,但这位收藏主却拒绝露面。
最后经过中间人的反复劝说,这位收藏主终于答应将尊运到香江一家古董店,由古董店作为中间人与保利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