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77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可某,就是觉得憋闷,不是什么缺少醇酒美人的憋闷,而是这安西之地,压的某有些憋闷。

  不知中原何日可以复兴啊!天兵早日东来,某李圣天宁愿如同武都郡王那样,去长安做个风流郡王。

  与李杜把酒言诗,品一品李凭之箜篌,听一听李龟年的红豆生南国!于阗国小力弱,某才德浅薄,实在扛不起这安西之地啊!”

  说到此处,李圣天竟然已经眼眶泛红,泪滴只在眼中打转了!

  张昭放下手中的羊腿,第一次充满敬意的看向这位在他眼中感官有些复杂的君王,在他眼中,李圣天算不得什么圣君明主,小毛病更不少,喜奢靡,爱美色,好面子。

  但现在他发现,在李圣天身上,有一样很难在君王这种人物身上看到的品质,真诚!

  当然不是对所有人真诚,而是对于张昭这种他心里认可的人,非常真诚。

  回想起从敦煌到于阗的这半年,想想自己的某些操作,比如这次送走喀喇汗王后,这一件件,别说秦皇汉武,换个唐玄宗、明宣宗这样的皇帝,他张昭早就人头落地了。

  可在李圣天这,受到最大惩罚,也就是今天这样挨了几下箭矢的抽打。

  说是惩罚还不如说是亲近,在这个时代来说,这种关系来说,确实是恩遇非常。

  联想到历史上李圣天及其子孙,也正如同李圣天所担心的那样,不断抵抗着来自天方教化喀喇汗的侵略。

  而且不单单是喀喇汗侵略,而是整个天方教势力的侵略,最后无可避免的身死国灭,随着他们一起消失的,还有延续了几百年的西域汉唐文化。

  这……这一切,本不该是李圣天,不该是这小小于阗承担的历史使命啊!

  张昭也突然明白,历史上后晋使者高居诲和张匡业到于阗册封李圣天的时候,为何李圣天要颇多讥诮了。

  这个盼了几十年,盼望天兵东来承担自己历史使命的人,等来的却是割让幽云十六州,甘愿给契丹人当儿皇帝的石敬瑭,心里是该有多绝望!

  “舅父勿忧!”张昭规规整整的在李圣天对面跪坐下,他举起一杯紫酒。

  “如今天不绝炎汉,使甥男至此,就算粉身碎骨,某也要使舅父高枕无忧,使汉唐之风续存安西,天兵不能东来,那咱们就是自己的天兵!”

  “好气魄!”李圣天眯着眼,脸孔红红的和张昭碰了一碗。

  “确是天命啊!某怎么也没想到,长姐能与沙州孤寂之中,将你教育得如此出色,二郎你可知道,舅父第一次见你时,是多么的高兴!”

  说着,李圣天又自斟自饮了一碗紫酒,“长姐出嫁不过五年,就丧夫丧子,从此幽居敦煌二十年,青灯古佛、郁郁寡欢,她如今也才年不过四十许啊!

  某日思夜想,却毫无办法,但唯有你,你能救你母亲出这无边苦海!”

  张昭看着李圣天的模样,突然觉得一切的疑问都有答案了,果然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李圣天对他的感情,恐怕绝大部分都是李圣天对自己长姐,张昭嫡母奉天公主的孺慕之情,投射到了张昭身上而已。

  确实,也只有张昭回去夺位成功,恢复张氏归义军之后,李圣天的长姐奉天公主才会脱离苦海。

  不过张昭也突然苦笑了一声,这李圣天,果然也不是什么真正的雄主啊!

  要是个有为之君,这会应该问张昭为何能自己做自己的天兵才是啊!扯什么长姐嘛!

  “舅父安心,若有重开张氏归义军的那一天,我一定亲自护送母亲回一趟于阗,必使舅父姐弟团聚!”张昭郑重的对李圣天许下了承诺。

  “好!难为你有这份心,还能体谅你母亲的苦处,等击破布格拉汗萨克图后,舅父就什么也不管了,一定支持你回到沙州,拿回你张家的基业!”

  李圣天也仿佛下了决心一样,脖子一仰,又猛地干下了一碗紫酒。

  “舅父其实也错怪某了,甥男让妗娘带走喀喇汗的王后,其实并非为了美色,而是这个女人,甥男真有大用!”

  张昭迟疑了一下,还是决定对李圣天实话实说,人家一国之主都泪眼花花真情流露了,你还藏着掖着,这可是非常容易招恨的。

  “好!你说,我听听你张二郎有什么非要这么干的理由!”李圣天放下酒碗,对着张昭点了点头。

  张昭站起身,从曾经萨克图·布拉格汗的书桌上,取过了一张世界地图。

  这是一张真正的世界地图,看样子应该是从阿拔斯王朝那边传过来的,这份地图虽然把大食国画的过分大,中国形状有些奇奇怪怪,但大体的位置还是没错的。

  张昭在地图最西边欧洲的地方点了点,“舅父请看,这里是查理曼帝国,也叫法兰克王国,这里是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我们说的西方大秦。”

  李圣天也好奇的凑了过来,虽然他贵为君主,但这些知识,他也是没途径接触到的。

  作为一个十世纪末的古人,李圣天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是比不上后世小学生的,因为他们连地球是圆的,都还不知道。

  “大秦竟然只有这么一点大了?这个什么查理曼帝国,可比大秦面积要广阔的多,这是哪?黑衣大食吗?此三地,物产如何?何处堪是鱼米之乡?”

  放下酒碗的李圣天惊了,他看着正在地图不断修修改改的张昭问道。

  张大穿越者则现场改起了地图,好嘛!这副原本价值万金,具有极大史料价值的地图,就这么被他给改的面目前全非了。

  “大秦已经衰落了,这是衣冠东渡后建立的东罗马,类比晋元帝之东晋。

  查理曼帝国很可能现在也已经分裂,这块最大的区域,就是大食,当年在怛罗斯击败高节帅的就是他们。

  若要论三地富庶与否,查理曼帝国最好,东罗马次之,大食人再次之。”

  衣冠东渡是个开玩笑的话,本意是指东罗马一次又一次抗住了蛮族的入侵,保持了罗马的文化,但张昭对此一知半解,把梗当成了真的历史。

  查理曼帝国他就更不了解了,实际上它不是很可能,而是早就分裂了,黑衣大食阿巴斯帝国也早已衰弱,不复往日荣光。

  “嗯!很有趣!很难想象你是如何在敦煌学到这些知识的,连我都不知道,难道张忠说的太保公赐金甲是真的?”

  李圣天点了点头,“不过,这一切与你弄走了萨克图的王后有什么关系?”

第一百三十八章 张昭的天路

  张昭知道李圣天为什么会这么问,因为就算是后世人,不是研究这方面的也不会知道,这些历史上同时出现又几乎同时衰落的大帝国之间,有着看似不太相关,但又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

  想到这,我张大郡公从桌子上拿过一支毛笔。

  从查理曼帝国控制的亚平宁半岛北端,到东罗马的君士坦丁堡,再到黑衣大食的巴格达,再到波斯,再到西域,再经过河西走廊,最后到达长安。

  张昭把这些地方,统统用毛笔划了一条线,将他们连接了起来。

  “这是?这是商道?是从大唐出发的丝路?”李圣天沉思了一小会,他知道张昭画的是什么。

  这是连接东西贸易的商道!也是于阗立国的根基之一。

  “不错!舅父请看,这里是查理曼帝国控制热那亚,丝路的西端就在这里,在这里,人们就已经能买到大唐的绸缎和瓷器,不过等到了这里的时候,绸缎等都已经是天价。

  所以很多商人只是把大唐的绸缎和瓷器当做招牌,售卖的更多的,还是来自黑衣大食的商品。

  等他们卖出自己商品之后,就会把当地商品收购一些,然后运回大食。

  但大食土地贫瘠,他们根本吃不下这么多的商品,那就只能不断的往东运。

  几经转手之后,这些商品汇总成为了出现在于阗的琉璃器、香叶、胡椒、肉蔻、橄榄油、三勒浆、毛毯甚至刀剑和甲胄马匹等。

  等到了于阗,其中一部分会被于阗消化,然后加入一些玉石、葡萄酒等继续往东运,最终,所有的商品都会到达长安。

  在长安,这些堆积如山的商品,会被拥有两百万人口的长安完全消化,就算长安消化不完,还有洛阳,还有陇右、山南、江南、剑南和岭南乃至整个大唐。

  而在以长安为首的大唐消化了这些商品之后,大唐的瓷器、陶器、丝绸等商品,又会被商人们不断运走,然后一路踏上再次西行的道路。”

  张昭一口气说了很多,李圣天也跟着点点头。

  “没错!丝路就是这么运转的,当年大唐兴盛时,光是路过于阗的行商,一年就有数十万之多,那时候,可真是兴盛啊!”

  丝绸之路,这个十九世纪德国学者取名的商路,远不是后世人听起来那么轻飘飘的。

  它是在海上贸易兴盛以前,全世界最大最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大型商道。

  而且这条商道横跨十万里,可不是一拨行商走到底的,而是一站一站,由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商人接力下去的。

  所以有了这条商道,沿途所有人都可以获得好处,商人赚了钱,民众卖出了不需要的货物,买入了需要的商品,统治者收到了大量的商税。

  在丝绸之路的加持下,河西走廊可不是后世一提起就是苦哈哈的西北吃沙子之地,而是一等一的黄金通道,唐代敦煌的人口,甚至是后世敦煌的几倍以上。

  以共和国甘肃为主的河西之地,在唐代的地位等同于后世共和国的广东地区。

  这丝绸之路,听着像是个普通的商道,但实际上是一条黄金路。

  “可惜啊!丝路早已不复当年之盛,自天宝十四年安史二贼祸乱天下开始,这条丝路,就一天不如一天了,恨不能生天宝年间,生啖此二贼之血肉!”

  哪怕已经是快两百年前的事了,但李圣天提及安史之乱,还是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

  “舅父,安史二贼祸乱天下后,破坏的可不只是丝路!舅父请看,安史之乱后,大唐几乎就是江河日下了。

  可在大唐衰落的同时,昔年与大唐同时兴盛的大帝国如吐蕃、黑衣大食、大秦和查理曼帝国,通通几乎同时开始衰落,前后不超过一百年,吐蕃甚至国之不存,舅父不觉得这有些太巧合了吗?”

  一道闪电在李圣天的脑海里闪过,他哐当一下丢掉手里的羊腿,眯着眼睛扑到了张昭的地图面前,手指顺着张昭画的上丝绸之路一点一点的滑动。

  “二郎你是说,这些大帝国之所以能保持当年的兴盛,全是因为他们参与了这一条旷古烁今的丝路,而在丝路衰败之后,他们就不可避免的集体陷入了衰落。”

  “对!而丝路的衰落,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唐的衰落,舅父,咱们这个世界,当年共有丁口大约两万万,而大唐,加上黑户和隐户,大约就有八千万。

  这是等伟大的数字!安史之前,八千万口一年要消化掉的货物简直难以计算,所以不管西来多少商品,我们都能消化掉。

  而在我们消化掉这些商品后,又会生产天量的货物让行商们贩卖到西方,从而支撑起了西面数个大帝国的兴盛。

  您就没奇怪过吗?羌塘雪原上六月飞雪,苦寒至极,但吐蕃赞普是靠什么维持二十几万甲士的?

  又是哪来的布匹钱粮盐铁,能支持吐蕃军将跟太宗、高宗那个名将如云的时代抗衡的?”

  “是啊!日托上的那些吐蕃人,如果不是某常年接济,早就过不下去了。

  就是其中的贵人,能有碗蜜糖粳米饭吃,一杯紫酒喝,那都是好日子了。

  当年他们是如何支撑那数十万甲士的?难道靠的就是丝路的兴盛?”

  李圣天怔住了半晌,一个他以前从未去思考过的问题浮上了脑海。

  “舅父说的没错,吐蕃之所以能兴盛,就是靠的丝路兴盛,而吐蕃之所以又迅速衰败,也是因为丝路的衰败。

  其实安史之后,丝路尚可以维持,但吐蕃人却做了一件自掘坟墓的事情。

  他们在德宗贞元三年策划了平凉劫盟事件,此无耻之计虽然消除了大唐西北三将,还杀伤了大唐数百精锐甲士,但其严重后果,却比吐蕃得到的要大得多。

  平凉劫盟后,大唐彻底放弃与吐蕃的会盟不说,更大的影响在于,吐蕃人把自己的言而无信暴露无遗,他们连大唐都敢劫掠,区区行商算什么?

  自此以后,行商宁愿绕道回鹘控制的草原,也不走河西。

  而觉察到河西行商少了之后,吐蕃人做的却不是尽快展现自己愿意维护商道的意向,反倒是下面的贵族东岱恐以后没有行商,得到不财货,干脆纵容手下士兵劫掠,希望最后捞一把。”

  “这真是找死啊!吾当以此为戒!”李圣天听到吐蕃人的反智操作瞪大了眼睛,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是啊!自此以后丝路断绝,哪怕吐蕃已经拿下了河西和大半个陇右,但产出根本无法维持数十万甲士的军队规模。

  大量甲士衣食无着,中下层军官也生活困苦,彼此为了争夺更多的生存资源,展开了惨烈的内部残杀。”

  说到这,张昭笑了一笑,“当年太保公振臂一呼,番汉响应的最大原因之一,其实也在于丝路断绝。

  河西本就不是富裕之乡,丝路一绝,上下财源枯竭,坐困愁城。

  所以当年太保公举义,不但汉儿响应,粟特、龙家、达旦、回鹘,甚至吐蕃人自己也都望风而从。

  实在是河西之地已经快要成死地了,打通甘凉,回归故国的目标之后,其实还要加上重开丝路这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