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651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这是吐蕃人的习俗,他们在表达敬佩某人的时候,喜欢扔一些花花绿绿的绸缎条表达敬意,后来演化成了献五彩哈达的习俗,至于白哈达,现在还不怎么流行。

  俄尔一声震天咆哮传来,这声音有点像是后世魔改机车后,发出那种很内收的沉闷怒吼。

  当然这个时代是没有摩托车这种玩意的,只看两个汉子骑着的高头战马被吓得惊叫不已,张鉊就知道,这是虎啸。

  有点意思,谁抓了一只老虎来献给他?

  果然,人群到达行宫外后,左面马上的汉子一个箭步跳起来,对着城上的张鉊就是一个顿首礼。

  “陇西李遵、范长弓,侥幸擒得吊睛白额大虫,前来献与圣人,恭祝圣人千秋万寿!”

  果然是生擒的老虎,这玩意可比打死一只老虎难多了。

  真正的勇士,带上大盾长枪、强弓硬弩,只需要数人一伙,要杀一只老虎并不难。

  但是生擒一只老虎,要知道这时代可没有麻醉药,那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张鉊微微一点头,打虎这玩意,历朝历代都是要被赞颂的,也一直是勇士的最重要标志。

  这时候也不是后世那个讲究保护珍稀动物的时代,而且老虎在此时,并不算怎么珍稀,反而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吃人倒是不多,但对于大中型牲口的威胁,就太大了。

  张鉊带着一众军将走下行宫,那头被生擒的倒霉老虎,也终于出现在了张鉊眼前。

  好家伙,这还不是一般的老虎,而是一头极其庞大的成年雄虎,一身虎毛五彩斑斓,看着就让人心头发颤。

  它被儿臂粗的麻绳和困住,然后装在铁笼子中,不能动弹,只能发出一阵阵的咆哮。

  张鉊目测了一下,起码有六百斤左右,此时活跃在陇右的老虎,基本都属于后世已经灭绝的华北虎,个体没有东北虎那么大,能长到六百多斤也算是很不容易了。

  蛮熊看了一圈后跑过来在张鉊耳边低声说道:“是直接逮住的,不是用陷坑。”

  李遵咧嘴一笑,“献给圣人的礼物哪能用那等腌臜手法。

  我河西陇右男儿,得圣人带领始得保住汉家身份,大义归国,臣与范长弓等陇西百姓听闻圣人驾临长安府,立刻就率两族精壮连日追捕,终是擒住了此大虫,献与圣人。”

  其实生擒猛虎还有一法,那就是将老虎引入陷坑之中,想饿个五六天,待到老虎奄奄一息后,再去捕捉。

  但只看李遵与范长弓献上来的这虎的状态,就知道不是用陷坑捕捉的,连身上的伤口都在新鲜的。

  “未知尔两族壮士一共出动了多少人,方才生擒此虎?”张鉊好奇的问道。

  李遵还未答话,身后的范长弓已经忍不住了,他把手一拱,大声喊道。

  “回圣人的话,仆李、范两族共出动精壮一百三十人进山搜捕。

  发现此虎踪迹之后,李家哥儿带着仆与两族勇士六人,俱着铁甲,将之逼入洞中,不过两个时辰就生擒了它,且无一人丢了性命!”

  周围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听着虽然不过是一句话,但光是着铁甲将还能将在山间纵跃如飞的老虎,逼的只能逃进应该是事先预设好的洞穴,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

  只不过别人在欢呼,张鉊却在心里思考,他才走了不过三年,陇右就已经出现能出动丁壮一百多人,有六七套铁甲的地方大族了吗?

  且从这李遵和范长弓的言语谈吐来看,两人应该都是陇西的汉人大族出身,且一定不是粗人,至少是读过几本书的。

  脑海里在想着事情,但没有耽误张鉊嘴里说话,他笑着对李遵、范长弓两人说道。

  “两位壮士献上如此祥瑞,想要什么赏赐尽管说,朕一定满足。”

  两人大喜,径直下拜恳请道:“仆等不要赏赐,惟愿追随圣人身边,效爪牙之力。”

  追随身边效爪牙之力,这就是要直接入亲军的左右羽林、左右金吾、左右龙骧这上六卫或者憾山都啊!

  张鉊哈哈一笑,“难得尔等有如此雄心,折逋嘉施,就在这城外设立校场,朕要亲自考教二位的本领。”

  说完,张鉊还大喊一声,“明日辰时末,大校场中,凡朕之勇士,都可以来一展身手。”

  张鉊说完,欢声更加热烈,在这狂热的山呼海啸中,本来因为恐惧而显得攻击性很强的恐怖巨虎,终于露出了退缩的神色和样子。

  一直在暗中观察这头巨虎的张鉊,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他走过去,就在张烈成耳边低声说道:“去将军中擅驯兽者都招来,朕有妙用。”

第六百九十三章 无上天的佛法行者

  在张周之中,要直接进入亲军和禁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校场比武和战场立功。

  比如此次灭蜀大战中,随军出征的关中义从韩虎子、公孙辇等人就是因为军功,直接就被吸纳进入了阴正奇在成都府组建的亲军左虎贲卫。

  这李遵和范长弓的家族,张鉊也打听清楚了,还真是汉人。

  李家是陇西大族,范家以前则是依附于李家的小家族。

  直到张鉊建立政权,外面世道没那么乱之后两家才分开,但范家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听从李家的指挥。

  陇西李氏嘛,自然是地方大族的,哪怕大唐灭亡这么年了,他们又被吐蕃统治了许多年,但陇西一带姓李的还是非常多。

  虽然他们自称的陇西李氏大多很不靠谱,但当地人多姓李,以李为尊的习俗还是一直有传续的。

  本来以李遵和范长弓的汉人身份和家世出身,又有生擒巨虎的功劳,要进入禁军或者亲军并不是很难。

  但是他们两想进入憾山都或者亲军上六卫,那就不容易了,没有过人的本领,是进入不了这个范围的。

  临时搭建的校场上,欢呼声一阵高过一阵。

  范长弓不负长弓这个名字,步射七十步固定靶十射十中,六次命中红心。急速行军三抛射一直射,四次完全命中指定覆盖区域。

  骑射固定靶十射八中,两次中红心。骑射竞技连续射落十一名挑战者后,方才因体力不支落败,在一起竞技的五十骑中排名第一。

  最后休息半个时辰后,立刻就能开一石硬弓左右各十次,显然不但持续输出火力的能力非常优秀,还是个左右开弓的全能。

  校场这震天的欢呼,就是对于范长弓优秀表现的最好承认。

  要知道今天来到校场的,都是各地好健儿,没有几把刷子,是引不起他们欢呼的。

  武人的比试就是这点好,谁行谁不行一眼就能看出来,不会存在你说好,他说不好的情况。

  欢呼声中,范长弓走到距离张鉊两百步的距离后,先卸掉外甲,再将弓、矢、佩刀依次放到了地上,顿首一拜。

  再走到一百步则放下手中的长枪,再拜。

  行至三十步左右,顿首三拜,随即高呼。

  “陇西范长弓,愿为圣人效爪牙之力!”

  张鉊长笑三声,亲自走下台阶,将范长弓扶了起来。

  董少监则在高台上大呼,“陇西范长弓,步射、骑射冠绝校场,圣人亲自点将,入憾山都右厢都为……”

  听到董少监拖长了声音的为字,整个校场上立刻就安静了下来。

  因为像范长弓这样直接入憾山都,还很可能是个小军官的,不可能让他去管理原憾山都的甲士。

  因为他根本指挥不动,所以按照惯例,这就需要另外补足新进勇士去让范长弓统帅,等他有了威望之后,才会让他融入其中。

  校场上的勇士们关注皇帝愿意给范长弓多大的官职,也正是因为此点。

  给一个将虞侯,那就表示憾山都将要在此校场中扩编一个将,即一百人。

  给个十将,就会扩充一个队五十人。

  如果只给一个火长,那就只有十人能进憾山都。

  在万众期待中,董少监吊足了众人的胃口后,才大声喊道:“范长弓,入憾山都右厢都为丙字第六营第三胜都新设第十三将将虞侯。”

  “万岁!万岁!万岁!”这一下,彻底引爆了整个校场,三呼万岁者成千上万。

  成绩最好的范长弓成了将虞侯,那就表示这下憾山都最少要招募一百人,其中还有两个十将、十个火长这样的基层军官。

  一时间,自觉有些能力的都被刺激的心神震荡,这可是憾山都啊!皇帝最心腹的亲卫。

  哪怕你就是个最普通的士兵,都能分三百亩以上的土地。退役之后,只要服役时间长一点,基本都能到地方捞个官当当。

  一般是州县武侯队正或者捕快捕头,能力强点有门路的,甚至能成为州县巡检。

  军官都更别说了,绝对的一步登天。

  张鉊亲手扶起了范长弓,对他说道:“朕给你三个名额,就从你范家的健儿中挑选。”

  范长弓欣喜若狂,再次对着张鉊下拜,把头在地上磕的砰砰作响。

  他们范家全族也就不过两三百人,只有三套铁甲,精悍武士至多能挑选出来十人。

  本来想着能有一人进入亲军之中,那就算是范家祖宗保佑了。

  现在没想到圣人直接将他提拔成了憾山都的将虞侯,自己一步登天不说,还可以荫庇族中兄弟。

  小小的范家有了他们四人,立刻就会是陇西府有数的大族了,前景一片光明!

  这一刹那,范长弓眼前闪过了出发时耶娘弟妹期盼的眼神。

  闪过了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拉坏的长弓都能堆满一个衣橱的刻苦。

  父亲用长弓为名刺激他精益求精,就是为了今日扬名立万为圣人爪牙。

  更闪过了那日在洞穴中的惊魂,若不是脖子上顿项质量不错,脖子就被那巨虎给咬断了。

  即便如此,巨虎那一扑,还是差点扭断了他脖子,说是命在旦夕也不为过。

  但现在,这一切都有了回报!

  范长弓泪流满面,不久前还被他当成首领,亲热喊着李家哥儿的李遵,立刻都被他抛到了脑后。

  “末将叩谢圣人厚恩,请圣人放心,末将会把最好的范家儿郎都带来为圣人效力。”

  范长弓决定了,自己的族人中,只有两个能作为合格的憾山都甲士。

  剩余一个名额,他不会给族中那些不合格的族兄弟,而是要招募鸟鼠山的著名豪勇健儿李万山。

  想到这,范长弓对张鉊施礼之后,就立刻翻身上马寻人去了。

  他压根就没注意到身后不远处,李遵那有些尴尬和憋火的神色,范长弓满心想的就是为圣人效命,现在根本就装不下了别的。

  鸟鼠山,也叫鸟鼠同穴山,乃是渭水源头,上过山海经的名山。

  此山下多良田,山上虽然险峻,但鸟兽众多,是陇西男儿最喜欢的打猎去处。

  李万山只听名字,好像是个汉人,但实际上他是如假包换的吐蕃人,还出身大非川的吐蕃宗哥家族。

  不过他们不是宗哥家族的核心,宗哥家族的核心是温逋氏。

  在张周朝廷中,宗哥家族的温逋氏是正统的凉兰六谷部成员,温逋氏也早就被赐姓而改姓了汉姓温。

  李万山家族的命运则有些坎坷,虽然也出了几个禁军,但都是迅速被张鉊抽调到各处,从而变成了各顾各家,没来得及形成合力。

  不过等到李万山的父亲带着他们到了陇西,定居在鸟鼠山下之后,事情有了变化。

  李万山的父亲不知道听了谁的点拨,竟然大言不惭的开始自说自话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