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534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而且他这次来,还发生了一件大事,经过锦衣亲卫的仔细比对,终于找到了马家祖先马殷的故居,以及马氏尚存的数十族人。

  马殷是许州人,起家之前是靠做木匠过活的,张鉊不但找到了许州的马家宗族,还找到了当年教授马殷木匠手艺的匠人之孙。

  因此马希广在朝见结束后,还要去许州接见马家宗族,虽然行程上要耽搁一两个月,但马希广觉得无所谓。

  ……

  翌日,上元节的赐宴结束后,张昭立刻让中书省拟旨。

  封马希范为楚王、检校太尉、中书令、武安、武平两军节度使、潭州大都督府长史,权摄潭州诸项事务。

  封钱佐为吴越王、检校太保、镇东、镇海两镇节度使,摄浙东、浙西事务。

  封高从诲为荆王、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荆南节度使、江陵府尹。

  自此,张周终于和南唐、马楚、吴越、南平四国建立了宗藩关系,拿到了对于此四国的强宣称。

  天下诸国中,只剩下了孟蜀和南汉还在自称天子。

  五日后,冯道与赵莹从河南各州县返程回来了,两人带来了大量关于基层的第一手资料,两日后,暗线中的锦衣亲卫也回来了。

  张鉊立刻命中书侍郎刘涛,中枢知制诰李昉两人召集诸中书舍人,分析整理这两份报告,在形成表格化以后,张鉊终于了解了治下领土的具体情况。

  其实在河南之地,坞堡遍地的情况,还是只存在于靠近洛阳和开封的孟、怀、郑、汝、许、陈、宋、曹、单、兖、滑、澶、濮等十二州。

  因为这十二州直面了契丹人打草谷的威胁,有迫切的安全需求。

  其余州县虽然也有坞堡,但单纯就是民间结社自保,并不形成牢固的人身依附和人身压迫。

  且在朝廷政局稳定,没有外部的威胁后,坞堡自己就处于趋于瓦解的态势。

  而且民间的熟地,也没有张鉊以为的那么少,除开这几个坞堡大量集中出现的州县以外,其余州县的耕种情况,还是可以的。

  而由此,张鉊认识到,旧的乡官制与新出现的役职制,并非是独立演化,而是随着中央组织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的。

  与乡官制所对应的,是从秦到两汉魏晋的郡县制。

  这种郡县制,用明代顾炎武的话来说,叫做其专在下。

  也就是郡县制中,郡县的自主权力过强,朝廷干涉郡县抓手,只有郡县长官这一个选项。

  而与郡县制相佐成的,就是乡官制。

  这造成了中央王朝必须要依靠,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哄着郡县乡三级官吏,方可完成对于郡县乡的管理,地方上的权力,显然过强。

  而唐代的节度使藩镇,虽然在表现形势上与郡县并不一样,但内涵与郡县制,乃至两汉魏晋南北朝的豪强世家,属于一个大方面。

  都是地方势力过强,甚至形成了完全可以独成一国的模式。

  而与这其专在下相对应的,又是其专在上。

  那就是郡县制时期,中央虽然不能深入插手地方的架构,对地方势力的驱动更是个不小的问题。

  但全国的好处,又太过于集中在中央层面。

  这造成了国家财富,多半集中于京师以及京师所在的关中、河洛地区。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中央虹吸了地方的一切,包括税收、人才等。

  这种政治结构,在汉唐都造成过巨大的影响和破坏。

  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就是李唐王朝过于在乎关中,而吸血地方太过分。

  不然光是安禄山一个胡儿,没有河北整个阶层的不满与反抗,是造不成这么大的伤害的。

  那对于张昭来说,乡官制,就算有再多的好处,也没有意义了。

  他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要收地方之权,杜绝藩镇割据的局面再出现,那就不能用地方高度集权下产生的乡官制。

  那么对应役职制的上层政治建筑是什么?

  当然是两宋萌芽,元朝集大成,到了明清定型的行省制度了。

  这种制度,用行中书省的名义,以授权的形式将部分权力交与地方使用,但一切治权皆属中央政府,行省只是中央的代理而已。

  在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可以掌握一部分的情况下,又将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借行省的形势集权于中央。

  这才是未来的趋势,张昭的地方层面的大改革,也将提上日程。

第六百零三章 给节度使职位的最重一击

  绍明二年,二月二十五,经过广泛的讨论,甚至连神都洛阳和东京开封府周围乡野的坞堡大族,都征求过意见以后,张周的政治制度改革全面出炉。

  中央层面,现有的三省中,中书省的中书令不再常设,也不再是中书省的官长,而是一个名义上的职位,相当于后世的荣誉主席。

  中书省放弃了左右散骑常侍、左右司谏、左右正言等监察官职以及相对应的职能,把这部分监察和谏议的权力,全部交给了门下省。

  自此门下省的监察权得到了扩大,但是门下省的城门郎这种掌管都城、皇城和掌管宝印、颁布敕命、赏赐旌节权力的符宝郎,则给了中书省。

  中书省以中书侍郎为首,事实上变成了皇帝的私人幕僚机构,中书侍郎以下,职责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称为章台,是皇帝的参谋、秘书机构,以中书知制诰为首,下设中书舍人六人对应朝政,又设若干主事、令史。

  另一部分为称为鸾台,主管皇帝的私人财产和亲军,下设锦衣亲卫指挥使司、侍卫马步亲军指挥使司以及内使府。

  锦衣亲卫分南北两军,北军负责国内调查、探奸、以及充做皇帝的仪仗队。

  南军负责对外的情报工作和信息收集,设一正三副指挥使。

  侍卫马步亲军指挥使司,统辖皇帝剩余的亲军七卫和憾山都。

  侍卫马步亲军都指挥使不常设,由亲军左右羽林卫、左右金吾卫、左右龙骧卫和左千牛卫的指挥使以及憾山都指挥使轮流担任。

  轮到谁宿卫番上,谁就是侍卫马步亲军都指挥使。

  内使府则是皇帝的私人资产管家,首领为内使令,主管皇帝的白糖、冰糖、棉花、河西商路、兰若钱庄以及各地的皇产皇庄。

  看出来了吧,中书省下的章台与鸾台,实际上就是皇帝的司礼监和东辑事厂。

  而且看起来位高权重的门下侍郎没有皇帝授权,不持节的话,是不能管理鸾台事务的,这就避免了中书侍郎成为东汉那样的开府大将军。

  而通过这样的政军两只抓手,张鉊将最核心的权力,牢牢抓在了自己手中。

  并可以用内廷对外廷的人才形成虹吸,连科举之路以后都是单独的,有什么大才,先到中书省听用,再放到外廷去,以此笼络人才。

  而在门下省独自掌握了监察、谏议之权后,为避免监察权全部落到门下侍中手中,张鉊并没有废除御史台。

  而是让御史台主管监察高级京官以及派出御史巡访地方,让门下省负责向皇帝谏议、封驳、承旨,并监察在京中低层官员。

  当然门下省也有监察高级京官的权力,这是张鉊特意让双方的职权稍有重叠,免得他们各自独霸一方。

  而尚书省,恰恰是此次改革收益最大的一方,张鉊将自己兼任的尚书令让了出来,因为他实际上已经是中书令了,张希崇就得以出任尚书令。

  尚书省由尚书令主管全部政务,成为了事实上的丞相,呃……或者说应该是明代的首辅大学士。

  因为对于监察这一块,还有门下侍中和御史台在分他的权。

  张鉊为了加强尚书令的权力,还决定给尚书令加同门下事,使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管一管门下省和御史台的事情。

  不然堂堂政务之首的尚书令完全没有监察权,干起事来必然处处受到掣肘,那也太难看了。

  同时尚书省的左右仆射官职被废除,六部长官左侍郎直接升级为尚书,下面再设立左右侍郎以及其他佐官。

  而大理寺这个在五代基本瘫痪的机构,张鉊也给搬了出来,主要负责地方各州县重要案件以及京畿案件的最终裁定。

  以御史台、大理寺、刑部为三法司,这是来分尚书省刑部之权的,免得刑部过于强势。

  此外张鉊又设盐铁司这个专业捞钱的职位。以盐铁使、户部和中书省负责度支的度支舍人,共掌国家财政。

  最后的重中之重,那就是枢密院了,枢密院除了不管亲军七卫一都以外,全天下的禁军、镇军、州县兵等,都归枢密院管辖。

  枢密院官长为枢密使,设枢密副使若干,但管事的只设立枢密左使和枢密右使,其余为加官。

  另设立枢密直学士三人,轮流侍奉在皇帝身边,以便皇帝沟通枢密院。

  至此,这个结合大量宋明特征,又还算符合目前形势,互相独立又交叉的政府系统就形成了。

  这其实是一场皇帝大搞中央集权的改革,张鉊通过中书省,将朝廷变成了内廷与外廷。

  内廷直属皇帝,几乎什么事都能插上一手,外廷负责具体的政务,但再也不能随心所欲。

  国家的群相则以尚书令、门下侍中,枢密使以及两到四个加了参知政事衔的官员组成。

  加参知政事衔的,可以是六部尚书,也可以是御史台的御史大夫,大理寺的大理寺卿、枢密院的枢密左右使,盐铁司的盐铁使,就看谁能得到皇帝的青睐了。

  在地方上,张鉊改现在的道、州、县三级为行省、府(州)、县模式。

  行省,全称持节巡抚某地行中书省同平章事。

  比如在河东,就可以称为持节巡抚河东行中书省平章事,简称为河东行省或者河东省。

  行省设平章一人统管全体事务,下设布政使、按察使、防御使三使以及不常设的盐铁专使。

  一般由平章兼任布政使,处理政务。

  按察使负责监察、巡访、刑律等事。

  防御使则主管全省防务,各府(州)县的州县兵、义从与团结健儿,都归防御使管理。

  在防御使以下,各州的州县兵官长为兵马督监、县团结健儿官长为县尉。

  同时在各州县的紧要地点,设立巡检司,以组织骁勇义从探奸、捕盗、设卡守护紧要等,巡检司的巡检,也归属防御使管理。

  设立巡检的最大目的,就是在于补足乡官变役职后,乡间军事动员力的不足。

  巡检一般从退伍的功勋低级军官中选拔,有权组织弓箭社、枪棒社等准军事组织。

  再从这些社中,挑选精锐为义从,国家给予一定的饷银,使之维护地方稳定。

  同时巡检的设立还有个重要象征意义,那就是表示皇帝只是要削节度使的权,不是要削弱武人的权。

  这个天下,还是属于武人滴!

  而行省高层中,各省平章属于中书省的一员,直接对皇帝负责,同时因为兼任的布政使一职,也要受到尚书省一定程度的管辖。

  按察使则直接对门下省负责,同时也要受到御史台和大理寺的一定管辖。

  防御使则直接对枢密院负责。盐铁专使由盐铁司受皇帝命令,选择性的派出,也可以由布政使兼任。

  而府这个单位,是专为节度使设立的。

  从现在起,有节度使的州就会升级为府。

  比如许州忠武军,就从许州改回许昌府。

  宋州归德军节度使的宋州就改名为归德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