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445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几个被他们抓住的本地人,正在赶着骡车带路,耶律德光奋力抬起头,低声问道:“兀那贼汉,此是何处?”

  被刀剑威胁着赶车的百姓脸上眼泪未干,听见耶律德光用汉语发问,惶恐的赶紧擦干眼泪回答道:“回大王,此处名叫杀狐林。”

  “杀胡林?”光哥猛然抬起头来,恐惧以极的大叫一声。

  “怎生的是这名字?岂非命中定数乎?”

  恰在此时,慕容信长领着数十骑从前方杀到,卷起满天尘土,似有千军万马截杀已至。

  耶律德光惊吓之下,完全忘记了他身负重伤,猛地就想爬起来跑路。

  不想这一下,让背、臀上伤口崩裂,血流如注。

  剧痛之下,光哥惨叫一声,“恨不听母亲之言,我今果死于南朝矣!”

  说完,就在这颠簸的骡车之上,大辽皇帝耶律德光,伤口崩裂,大出血而死。

第五百二十一章 还是制成帝羓算了

  护卫耶律德光的骑兵,大约还有两千五百骑左右。

  所以所以慕容信长一边留下十余骑,让他们在马后绑上树枝四处乱跑,做出大军已到的样子。

  一边率赵匡赞、赵匡胤、高怀德、药元福等将并三十余精骑猛冲契丹人的骑兵队伍,做出拼死拦截的气势。

  这一下,果然吓住了契丹骑兵,他们以为雍凉大军马上就到,慕容信长是来拖延时间的,根本不敢抵抗,纷纷让开道路。

  慕容信长等人得以直接冲破了契丹人的阵型,甚至远远看见了杀狐林边的骡车。

  骡车边,数十个契丹贵族兵将正在嚎哭、吵闹,似乎马上就要离开。

  慕容信长和赵匡赞等人的突然出现,让他们极为惊恐!

  右皮室详稳耶律颇德举着长弓,对众人喊道:“贼兵已至,左右没了活路,不如就以此几百骑拼杀一番,都殉了皇帝吧!”

  慕容信长心头一凛,难道耶律德光已经死了?

  就在这时,一骑从契丹人中飚出,他没带武器,而是在马上戟指赵匡赞。

  “逆子!真要弑父吗?某之头颅就在这里,速速来取!”

  赵匡赞在慕容信长背后看着来骑,正是他父亲赵延寿,顿时极为尴尬。

  而一看之下,赵匡赞才发现,他这个素来有姿容美、仪态雅之称的父亲赵延寿,已经面目憔悴,多生白发,似乎连背都开始驼了。

  赵延寿骂完赵匡赞,又神态复杂的看着慕容信长,他拱了拱手。

  “十五,陛下已经驾崩于此,你大功到手了,真要赶尽杀绝吗?”

  赵延寿身后的契丹人听他这么说,眼里都燃起了希望的神色,但也做好了拼命的准备。

  慕容信长心里咚咚的跳,他倒是不怕这胆战心惊的几百骑拼命,而是怕他们毁坏耶律德光的尸身。

  死要见人,死要见尸。有尸体在和没尸体在,那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功劳。

  好大儿环顾了一下身后的兵将,从上到下都露出了满意和激动的神色,他们狂奔几十里,功劳马上就要到手了,当然不愿意再生波折。

  而且他们实际上是孤军,要打起来,定然会有死伤,谁也不愿意死在这个马上就要立大功,享大大富贵的黎明之前。

  “姨夫。”赵匡赞在慕容信长身后又渴求的叫了一声。

  慕容信长神色挣扎了几秒,随后对着赵匡赞挥了挥手,赵匡赞立刻策马过去到骡车边仔细查看了起来。

  半晌,赵匡赞极为兴奋的挥了挥手,然后赶紧策马过来激动的说道:“没错!就是辽主尧骨的尸身。”

  慕容信长闻言,对着赵延寿拱了拱手,“兄长好自为之吧!”

  随后策马开始后退,他身后的众将也策马后退,让开了道路。

  赵匡赞则翻身下马,在地上磕头大喊,“大人回了幽州,就请就多置美姬大宅吧!”

  辽军之中,皮室军右详稳耶律颇德仰天长叹一声,扔掉手里的弓和马槊,然后翻身下马。

  “王者山崩,怎能没有忠臣尽忠?我就不走了!”

  耶律屋质脸上也露出了痛苦的神色,他对着慕容信长说道。

  “雍王仁义之主,与皇帝约为兄弟,如何处置兄长,就是他这弟弟的事了,我等塞外之人,不复南顾矣!”

  说完,被堵住了退路的几百上千骑兵狂奔而出,耶律颇德则脱掉上衣,跪在骡车周围,和耶律德光的数十亲随侍卫一起,围着骡车放声大哭。

  等到赵延寿一众人刚刚你离开,慕容信长都没顾得上抹一把头上的冷汗,赫然转过身看着赵匡胤,低声喝道。

  “你带三匹马,速去见大王,请大王派精骑直奔东京,契丹人已经胆寒,万万不能给喘息之机!”

  好大儿还是会做人的,没有在绝世大功到手的时候,再让手下人拼命。

  也没有想着再去抢拿下东京城的大功,这功劳,就让给李存惠等人去吧!

  ……

  孝义桥边士气如虹,张昭亲率千五百精骑,带着李存惠、氾顺、黄英达、岳骚奴、折逋嘉施、陈廷骁等悍将到达了桥边,本来就已经十分狂热的士兵更加狂热。

  张昭亲自提着弓,上前猛攻孝义桥的砦堡,众兵将看见大王都上场了,个个以一当十,不到一刻钟,就攻破了砦堡。

  张昭大手一挥,看着被押到身前的汉奸耿崇美说道:“将此贼押下,寻个时机剖腹腕心,祭奠易州郭刺史。

  其余人既然要当殿后的忠臣,那就成全他们,尽数杀之。抽调所有还能动的战马,随某追击!”

  两刻钟后,张昭遇到了来报信的赵匡胤,然后跑了不远,就在这片树林中看到了那一辆鲜血淋漓的骡车。

  等张昭到的时候,包括耶律颇德在内的所有辽国人,都被拔光了衣服,只剩下了条犊鼻短裤。

  张昭走过去一看,耶律德光脸色青白,仰面扭曲在干草之上,眼睛瞪得大大的,骡车下血流成河。

  这位契丹国主,身上的血几乎都流干了,他不是被杀死的,是活活流干了血液,在痛苦与恐惧中死去的。

  张昭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没到之前,生怕耶律德光跑了,这看到了之后,仿佛好像也不是那么兴奋和开心。

  “何苦来哉!害了中原百万生灵,到头来血尽而死!”

  耶律颇德此时略微抬起头看了张昭一眼,然后把头就磕在了血水之中。

  “陛下是大王义兄,还请给几分体面!”

  张昭缓缓点了点头,忽然想起了历史上耶律德光的另一个绰号-帝羓。

  “人死账消,况且总有个兄弟的名义,那就制成帝羓吧!怎么也要让我伯娘再见兄长一面。”

  说完,张昭张昭对耶律颇德说道:“你就不要殉葬了,要殉葬,也等运回去之后再说。

  其余侍卫也不用殉葬,不过只饶契丹人,凡是汉人,尽数诛灭!”

  随后张昭又用手指点了点在场的各将,脸上终于露出了兴奋的笑容,“信长儿,你居功甚伟啊!诸兵将都有公侯之位。”

  众将听完,欢喜的都快疯了,这不单单是为他们有公侯之位而欢喜,而是张昭自从立国之后,只封了陇西郡公李寿龄,晋阳郡公李从益和紫亭候曹元忠三个爵位。

  而现在,张昭许诺了公侯之位,那么就表示着,张昭真的要开始准备立国称帝,他们都是从龙的开国功臣了。

  慕容信长也猜的没错,他立了这么大的功劳,李存惠、氾顺、黄英达等人嫉妒的脸都已经扭曲,他要是再去抢功,那就太招人恨了。

  张昭也看出来了一点,对慕容信长就更满意,只是可惜不是自己的种,这个国家,交不到他的手里去,以后一定要给信长儿找个好地方。

  此时,马蹄声四面响起,狂追而来的雍凉铁骑大量赶到。

  张昭正要挑选军马率众继续追击,老将赵晖策马飞奔而至,他人还在马上,就对张昭喊道。

  “大王,范中书、和中书、张仆射命臣急速赶来,让大王速速回洛阳,和中书还写了个条陈给大王。”

  张昭稍微有些奇怪,这三人让赵晖来干什么,随后他打开和凝写的条陈。

  说是条陈,但实际上就是一块布,看着好像是从和凝身上撕下来的一样,上面只有两句话。

  ‘克己复礼以为仁’和‘洛邑天子之京’。

  张昭若有所思,克己复礼以为仁这句话,最近一直在他脑海里盘旋。

  只是怎么围绕着这句话做文章,他还没想好,看来和凝、范质、张希崇等人也是有什么想法了。

  想到这,张昭也觉得,后面还要扫清辽军数万余孽等大事等着他去办,而且追击敌人这样的活计,似乎也不该是他这一国之君做的了。

  于是,在李存惠极度渴望的眼神中,张昭把他唤到面前。

  “以李存惠为充讨虏指挥使,琼热多金、黄英达、氾顺、折逋嘉施、岳骚奴、沈念般、赵延进、陈廷骁为副,立刻组成讨虏军,精选五千骑,克复东京,拿下滑州白马渡浮桥,即刻出发。”

  ……

  公元九四五年,十月初三,雍辽双方共十一万大军,决战于洛阳东的偃师城下。

  契丹六万大军,在鏖战两个半时辰后,全军崩溃,被斩首一万一千余级,俘虏两万八千余。

  契丹精锐属珊军全军覆没,左右皮室军仅仅逃脱数千,部族军以及奚人、渤海人、汉人军团也全军覆没,晋军降卒阵前反戈。

  新成立的辽国,自皇帝耶律德光以下,小将军以上勋贵将官被杀者上百,丢弃甲械、战马、粮草、金银、布匹堆积如山,不可计数。

  张昭坐镇洛阳,指挥各军追击,以雍凉铁骑的速度,看起来是没几个人能逃脱了。

  大河以北仅存的契丹高松部,则毁坏浮桥,不知所踪。

  这一战,雄踞于辽西、塞北的契丹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打击,日后还能不能存在,都是个问题了。

第五百二十二章 克己复礼当为周天子

  克己复礼以为仁,这实际上就是孔子或者说儒学的中心思想之一。

  克己复礼,最开始克的意思,应该是遵守,己则是通假字,通纲常法纪的纪。

  综合起来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遵守纲常法纪,提高自身的礼。

  如果换成后世的话来说,那就是,遵纪守法,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做一个有素质、文明、积极向上的新时代公民,全社会一起努力,共同建设和谐社会(仁)。

  看看,像不像?

  儒家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唾弃也好,追捧也好,能正确看待也好。它已经渗入了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已经无处不在。

  几千年前孔夫子如此说,几千年后的人,也在朝着这个目标奋斗。

  至于后来把克己解释为克制心中的欲望,把复礼解释为恢复礼教,明显就是在为理学服务的。

  其实,在张昭看来,后人诟病孔夫子想要恢复周礼,那是没有完全吃透他的精神。

  或者说,在孔夫子那个时候,除了周礼以外,他并没有其他的参照物。

  从后来人的角度来说,礼,更可以被解释为文明的秩序,仁,就是后世常说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