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 第285章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州城无险可守,我们先退到靠近泾州的驿马关去。”李延嗣神色非常复杂的看着弟弟李延礼和阴义进说道。

  庆州的地貌是个倒U字型,东西两面高,特别是西面的六盘山和东面的子午岭,更是不方便通过。

  北面的羊圈山稍矮,南面则是关中平原极为平缓。

  不过北面虽然也有羊圈山,但马岭水(马莲河)、白马川等河流从北向南流,冲出了一道非常平缓的河谷地带。

  所以定难军的骑兵从北边而来,远比归义军从西面翻越六盘山要轻松的多,原州的归义军很可能才走到一半,定难军就到了。

  阴义进也有些懵,他本来想的是杀定难军这十几人的专使就行,然后等着张大王和李彝殷互相扯皮,拉扯一段时间后,才会开打。

  但他没想到,庆州东山党项自己的南北矛盾已经这么深,一打下去,完全就收不住了!

  这下不但杀了定难军的专使,投靠了定难军的上千北庆州党项也被杀死数百,南庆州的还有人在追杀。

  梁子一下就结大了,定难军为了继续控制北东山党项,一定会出兵的。

  “不能弃庆州城,弃了庆州城就代表我们心虚,使君想在拿回来那就难了,原州刘总兵早有准备,我们坚守月余,韩王大军就到了。”

  阴义进咬着后槽牙说道,他根本就不是关心李元在能不能拿回庆州城。

  他关心的是,万一李延嗣弃守了庆州城,定难军会见好就收,那就打不起来了。

  “大人,把阿娘他们送走,杀羊宰牛做储备,咱们拼了!”

  李延礼倒是信心很足,这来源于张昭从不在战场上抛弃任何人的作风。

  关中平乱时,归义军一个伤员都没落下,能救的几乎都救了,李延礼相信张昭一定会来的。

  “某早晚被你两畜生害死!”

  看着已经上头,满脑子都是跟着张韩王立功受赏的长子和次子,李元在只能痛苦的怒骂了一声,随后赶紧下去准备防守。

第三百六十八章 功名但从马上取

  庆州的情况,瞬间就传到了原州,刘再升一边派人飞马朝张昭去禀报,一边赶紧开始在原州动员。

  由于需要翻越六盘山,给他的时间也不多。

  可是原州只有玉成镇的一个营和鹰扬镇的一个营,就算把这两千兵马都送到庆州,也很难挡得住定难军的骑兵。

  假如定难军李家反应很快,能迅速调集大军从夏州南下的话。

  紧急的情况,没有给刘再升多少思考的机会,他只能下达了紧急的征召令。

  将原州的党项牧民全部征召起来,哪怕就是去拖,也要拖到大军赶到。

  不过好在这一年多来,河西陇右不断修葺拓宽的官道,兴建的驿站,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刘再升派出了十几拨信使,最快的一天狂奔了一百多里,跑死了好几匹马,只用不到十天,就将消息传达到了凉州。

  得到刘再升汇报的张昭也不敢怠慢,不过召集众将商议之后,张昭决定并不准备直接去救援庆州,而是出兵去盐州。

  凉州揽月宫,马鹞子指着地图,正在为众将解释。

  “咱们要是去庆州,最快的路,是要到宁州,然后沿马岭水北上,这里离凉州,足足有一千五百里之多。

  不说咱们能不能及时赶到,光是路上要经过的渭州、泾州就都在朝廷手中。

  朝廷今年刚刚重建了彰义军和静难军,让不让咱们通过,还不知道。

  就算是让,图惹朝廷忌惮也不划算,完全是在打草惊蛇。”

  说着,马鹞子指了指盐州所在,“如果我们不直接去庆州,而是从会州直插盐州,就算从凉州过去,也就一千里不到。

  这盐州有花马池的盐水,定难军大部分的食盐供应都要靠这里,对于定难军来说,十个庆州也不如盐州重要,咱们干脆打盐州,逼定难军回援。”

  啪啪啪!张昭欣赏的拍起了手,马鹞子现在已经完全成长起来了。

  不再是以前那个一张破嘴,骂人不带重复的兵油子,而是成为了一个真正可以率领大军的将帅。

  “你小子没少背着咱读书吧?这都知道围魏救赵了。”说着张昭看向了屋子里的军将。

  “别光看,你们都说说看法,某的意思呢,还是很看好马鹞子这个计划的。”

  “只恐盐州的防御使已经投靠了定难军,大军通过,只怕不容易!”众人都表示赞同,只有山猪儿罗善德摸了摸下巴说道。

  “这个好办,咱们假扮灵州张太尉的牙将前去盐州公干,把那盐州防御使骗出来,直接一刀结果,干脆就占了盐州!”

  作为归义军中的激进派,对中原朝廷没多少敬畏之心的折逋嘉施,站起来朝张昭说道。

  众人都看向了张昭,也都知道张昭在跟朝廷交往这方面,一直比较谨慎。

  其实此次,还是有很多人赞成直接响应安重荣的,但张昭知道,安重荣实在不能成事,两万大军一个月都没撑到,而且以后的机会更好。

  不过,那是出于独自对抗整个中原,以及丝绸之路会被后晋朝廷掐断的顾虑。

  这盐州就没那么敏感了,反正可以用于定难军的冲突遮掩过去。

  而且在石敬瑭眼中,李彝殷和张昭一样,都是不安定分子,估计巴不得他两打个两败俱伤。

  “琼热多金你准备下,等大军过了丰安军,你就带人去盐州,带三百骑,就说灵州张太尉到,要那防御使点起兵马迎接,一等出城,就把他干掉!”

  琼热多金武力值虽然比蛮熊他们差一点,但更机敏,脑子也要好用很多,埋伏三百骑突然截杀盐州防御使,应该问题不大。

  “各将下去,抽调精锐,做好动员,咱们此次最少要出动一万五千人。”

  张昭从来没把定难军李家当做一个软柿子,虽然他们还完全不能和历史上的西夏比。

  但经过后唐朝廷的折腾,定难军的实力,主要是党项部众的向心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对于刚刚拥有河西陇右的张昭来说,不是一个好对付的对手。

  ……

  清晨的马城河显得有些安静,一些早起的水鸟,不时从河面掠过,偶尔抓起一条小鱼,在平静的河面荡起一圈圈涟漪。

  正当更多的水鸟准备开始抓鱼的时候,河边传来了嘈杂的马蹄声。

  不一会,两个背插红色三角旗,身穿青黑色劲装的传令兵,就驱马从最浅处,渡过了马城河,把众多的水鸟吓得四散飞跑。

  马城河的左岸,是个不大不小的村庄,这个村子是去年才建好的,当中大部分人,都是从凉州南边的六谷部中迁移过来的。

  他们在官府的帮助下,修建了拥有一米多高夯土墙的房屋,马城河水也被数条修建好的水渠给引了出来。

  村子四野,满是金黄色马上就要收割的春小麦和粟米,一片祥和富足的景象。

  村头,一个穿着白色麻布短衣的老者正在喝粥,他一看见背插红旗的传令兵来了,立刻就从腰间取下了一直随着带着的小铜锣,然后翻身上马,边跑边开始敲。

  “大王点兵咯!各家各户的镇军,立刻到村头集合,团结弓手和义从骁骑也赶紧来哟!”

  随着铜锣的哐哐声,还有老者的吼叫,这个三四十户人聚居的村落,顿时就喧闹了起来。

  不断有背弓持枪的男人,如同蜜蜂般从矮小的房子里跑了出来。

  “入你娘的!还不赶紧着甲,三通鼓不到,传令官打断你的腿!”

  村子正中一户人家中,已经基本穿好了扎甲的中年汉子,对着一个还在急忙套上皮甲的年轻人就是一通怒骂。

  中年汉子的老妻赶忙跑上去帮助儿子着甲,按军律,镇军就算回乡,只要在家中,听到三通鼓(铜锣)不能着甲集合的,一律十军棍。

  村东头,几个巨大的石磨旁,五个镇军和二十来个团结弓手以及七个骑着马的义从骁骑,都在三通鼓中赶到了。

  按照此时归义军的制度,五个军镇加上憾山都,除了按规矩轮流番卫凉州以及驻扎在各州城中的以外,都实行一留二去制度。

  即一个营一千人中,只有一个都常住军营训练,其余两个都放假归乡,由乡老督促训练,一个月一个轮转。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河西陇右总共就两百来万人,要控制整整十八个州加上新设的仲州一共十九个州。

  平日里能保证一万人左右的常备军,就比较吃力了,剩余的一万多人,必须放回去,用这种轮流放假的办法保证战斗力。

  而团结弓手和义从骁骑,就是基层的民兵,他们平日也要旬日一小操,一月一大操,农闲时候,还要以县为单位组织联合操演。

  至于为什么有的是弓手?有的是骑兵?这不是按照民族来划分的,而是马儿在此时,也是一个家庭非常重要的财产。

  有马的才能是骑兵,穷的家里没有马的,就只能变成团结弓手。

  章家大郎一出现,村头的团结弓手和义从骁骑就赶紧给他让开了一条路。

  无他,因为章家大郎不但是镇军,还是镇军中有铁扎甲的火副。

  在归义军中,棉甲基本上是属于公中的,只有少数,比如庆州党项李延礼这样的人物和大功臣,才能偶尔得到棉甲的赏赐。

  其余都是集结完毕要上战场了,才会分发下来。

  扎甲由于调节大小比较麻烦,所以赐下去,或者让士兵以战功换取的还是有一些。

  毕竟各人身材有差别,并不是你领到一领扎甲就能刚好合适的。

  不过以归义军目前仅仅三千多套扎甲的存有量,虽然能得到扎甲赐下的在军中不少,但分散到每个地方,那就少了。

  一套扎甲,那就是权力与武力的象征,回到村中,那就是远近闻名的大名人。

  是谁家吃席,必定要先入席,还要坐上首,村中有什么事情,乡老里长也要来请去商量的人物。

  就连县城来的两个传令官,看着了章家大郎身上的红绳铁扎甲,也得赶紧拱手施礼。

  “这位哥儿有礼了,咱是民勤县少府郎君差遣下来的,到这下白马村传大王教令。”

  少府是县尉的雅称,下白马村属民勤县管辖,因此下白马村的团结弓手和义从骁骑,都属于民勤县县尉管理。

  但县尉可管不到章家大郎这样的镇军精锐小军官,因此他和六个镇军听到县尉差遣,那也就是点点头,略表尊敬而已。

  不过等听到大王教令是个字以后,六人整齐划一的立刻拱手,随后向着凉州城的方向,轰然半跪。

  “大王教令:今有夏州定难军,骗取我精铁千斤,又杀害我专使一人,甚是猖獗,殊为可很!

  兹命各镇点起兵马,得令者,三日内必须汇集凉州,失期者,军法从事!”

  “好猖狂的贼子,竟敢夺我精铁千斤,某等立刻奉命回营!”

  听完传令兵的话,章家大郎等人立刻就炸了,嗷嗷叫着要去让定难军的党项人好看。

  这也是张昭要制造事端,然后再点起兵马的原因。

  因为这些镇军在乡间,好好的养着娃娃,抱着婆姨,马上就要秋收了,谁耐烦出去拼命?

  不给他们个理由,让他们觉得该打,就随意抽调起来,恐怕除了最精锐的士兵外,其他人敢在战场上给你打酱油。

  打仗,那也得先讲个谁对谁错,挑起火气和同仇敌忾之心。

  “章家哥儿,除了镇军全部要集合以外,大王还要求带些团结弓手和义从骁骑去,县尉知道哥儿在村里颇有威望,是以请帮忙挑个三五人。”

  传令兵传完了令,就带着几分讨好说道,县尉住在县城,肯定没章家大郎这种在村里的,更知道谁能打,谁不能打?

  因此往往要章家大郎这种当地人,帮着挑选些勇武点的,上了战场不怕杀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