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719章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这位赵王殿下,在历史上,本就以狡诈著称,而现在,再配上一个解缙,可谓是珠联璧合,王八对上了绿豆了。

而从种种迹象来看,赵王……未尝不是想要效仿他的父亲进行靖难,以此来积蓄力量。

毕竟,赵王的爹朱棣就是这样干的。

虽然爪哇的力量小,可如此邀买人心,难保不会有许多人和他里应外合。

即便张安世觉得他们这是在痴人说梦,可在赵王和解缙的眼里,却未必是如此。

陈礼看着张安世阴沉下来的脸色,犹豫了一下道:“殿下,此事是否奏报陛下?”

张安世这才抬头看向他,接着露出了意味深长之色,而后道:“奏报陛下?没有实打实的证据,只靠捕风捉影,你想靠着这些,去检举藩王谋反?”

陈礼听罢,顿时肃然。

张安世道:“继续给我查,还有爪哇那边的人……告诉他们,事无巨细,都要奏报,不可遗漏。”

“他娘的……”张安世带着几许烦躁,忍不住骂道:“赵王这个家伙,莫非还不死心,又想故技重施?真是愚不可及,他也配!”

陈礼听罢,便道:“卑下再多派人往爪哇。”

张安世道:“尽量不要让人察觉。”

“卑下明白。”陈礼道:“殿下放心,卑下早已给他们准备好了身份。”

张安世颔首道:“去吧,去吧。对啦,解缙这些日子,都在做些什么?”

“每日与人暗通款曲,并不避人。”

张安世道:“盯死他。”

“喏!”

……

四十多日后。

一艘舰船,抵达了新彰德港。

赵王从前的藩地,乃是彰德府。

如今移藩爪哇,登陆的第一处良港建城之后,便取名为新彰德。

这新彰德位于爪哇岛的一处海湾处,北临汪洋,西与苏门答腊诸岛遥遥相望,向南便是爪哇岛府邸,乃是密密的丛林。

而在此处,一座座巨石所建的堡垒还有塔楼遍布,拱卫着此处港口的城市,在这里,移至此地之人,修建了一条运河,将城市与港口连接,一座座的木屋紧紧挨着,紧接着,便是市集以及一些小型的工坊。

在历经了一个多月的航行之后,船上之人,早已疲惫不堪,如今见着了陆地,甚至看到了久违的城市,都不禁欢呼起来。

大船靠了栈桥,而后,许多人纷纷扶老携幼,带着行李,甚至还有人带着不少的仆从下船。

在这栈桥的尽头,也早有人精神奕奕的候着他们。

这一批人,多是以读书人和士绅为主,直隶人居多,他们觉得直隶已无自己容身之地,又得了许多的许诺,方才抵达这里。

从栈桥登上了码头。

他们喜气洋洋。

却有人截住他们。

这些人穿着甲胄,一个个不怒自威。

为首的显然是一个百户官,口里大呼道:“所有人登记一下,姓名、年龄,还有年龄和籍贯,都先记一记。记下之后,壮丁立即编入赵王预备卫里操练,女子和孩子还有老人,送往种植园里,分百亩安置的土地,若有仆从的,也登记造册一下……”

有人不解地惊道:“什么,什么预备卫,操练什么?”

这百户官道:“你以为这是什么地方?这是爪哇,是新彰德!这百里之外,就有大量不肯顺从的土人随时袭击我们的商队还有我们的种植园,男子不拿着刀剑卫戍,留着做什么?”

其中一个纶巾儒衫的青年读书人大惊失色,口里大呼:“我乃秀才,我乃秀才,我……我……”

他拼命地开始搜自己的袖口,而后掏出了一封书信来:“此乃解公给我的举荐信,解公说了,到了此地,只需拿了他的书信,你们便会妥善安置,我来此,是想寻一处安静的地方读书。”

这百户却是不为所动,甚至连解缙的书信也不看一眼,只道:“解公的举荐信,那可太多了,编你们入预备卫,就是妥善安置的意思。你们一家老小来了爪哇,不图为赵王殿下效力,还想着不事生产和兵甲,去读劳什子书。你全家老小读书,让别人与土人鏖战吗?入你娘,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莫说是你们,便是解公的儿子,现在也在卫中效力!”

这读书人:“……”

第418章 礼贤下士的赵王殿下

落地于此的读书人们,顿时懵了。

可眼下,身后就是汪洋大海,身边就只带着家眷,而站在他们眼前的,则是一个个明火执仗的赵王卫官兵。

“天哪!”有人捶胸跌足,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哀嚎。

他们来此,是想要回到过去的生活,而不是来做丘八的。

于是这边男子们绝望地哀嚎,后头的女眷和老弱们也是哀哀切切地哭作一团。

这样的恸哭,催人心肠,只可惜,在他们眼前的赵王卫官兵,却一个个冷着脸,丝毫不为所动。

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万里迢迢来到这爪哇的人,哪一个人没有熬过苦?

在他们看来,现在筑了城,一个个种植园拔地而起,日子已经好过了许多,当初他们来的时候,披荆斩棘,四处都是密林,到处都是毒蛇虎豹,还有数不尽的土人袭扰,身边的亲友,或病死,或被猛兽啃噬叼走了尸骨,亦或者被土人所杀。

在这种艰辛的环境之下,他们活了下来,要说哀嚎和流泪,他们的嗓子早就干哑了,他们的泪也早已流干了。

此时在他们眼里,眼前这些哀嚎,捶手顿足之人,只让他们觉得可笑。

于是这百户冷眼看着他们道:“休要啰嗦,立即登记,谁要是敢不从,格杀勿论。”

“你……你们讲不讲王法!”那读书人凛然大喝着质问。

这百户的脸上却是毫无波澜,只轻蔑地看了这读书人一眼,而后慢悠悠地道:“抱歉的很,赵王殿下实施的乃是军法!”

“……”

这种恶劣的环境,是不可能跟你玩什么人道的,不拿起武器的人会被视为软弱,不经厮杀之人,会视为懦夫,不绝对听从号令之人,则会被当做逃兵。

在这儿,谁跟你讲人情,讲什么王法?这玩意不能保护大家的性命,甚至可能这种愚蠢的念头,会害死许多人。

百户显然也不耐烦了,随即一把揪住了当先的读书人,毫不客气地道:“先让他来。”

有人大叫着道:“我们……我们要回乡,我们要回乡!”

“回乡可以。”百户道:“赵王殿下有令,回乡需买船票,而买船票需先登记造册,不经登记者,视为当地土人,要严加防范。”

“我登记,我登记之后,便可买船票回乡了?”

“赵王还有令,登记之后,便算殿下治下之民,所有治下之民,无分老弱,需入预备卫中服役七年,以完成保王护民之义务,七年之后,便可解役,到时便可买船票了。”

“……”

听了这话,所有人的心都凉了。

有人愤怒地道:“强盗,你们是强盗!”

百户沉声道:“此乃长史解公制定的律令,你们竟敢说是强盗,解公援引的乃是儒家之言,尊王攘夷尔等不知吗?亏你们还读了书,身为读书人,更该如此。”

一群人继续嚎哭,哭的伤心欲绝,而后却依旧无计可施地被押着一一做了登记。

紧接着,男丁被送入了预备卫,妇孺则往种植园。

这预备卫,类似于民兵,所有人必须学习一定的军事知识,以确保在小规模土人袭击时,可以承担进剿的任务。与此同时,一旦发生大战,也可配合正规的赵王卫作战。

不只如此,他们还需负责运输,修筑路桥,建立一个个居民点等等任务。

而所有的种植园,因为附近土人的威胁,所以不得不采用集中种植的办法,在开拓了一片新的种植园之后,妇孺和老弱们照顾庄稼,或是看管一些被俘来的奴仆进行耕种,而每户人家,则分别根据男子的军功情况,分获五百亩至五十亩的土地的粮食作为吃用。

读书人和寻常的拓边汉民不同,他们一到此地,骤然之间就明白,这该死的赵王,根本不是所谓的崇尚儒学,礼贤下士。

这里采用的律法,分明就是历史上最令人熟知的《秦律》。

此律乃是商鞅变法而形成,是最纯粹的耕战体系。

什么读书,什么圣人,那都是鬼扯。

即便是赵王,也需每月巡视边镇,卫戍边城。

赵王的儿子,现在不过十三岁,便已开始率一个千户所的人马,负责东面的防卫部署了。

而至于解缙的小儿子,他倒是负责一些文墨的工作,不过他的主要职责,是记录军功,进行赏罚。

说到底,整个爪哇,就是一个巨大的军营,人人都是这军营中的一份子,按照商鞅的秦律作为雏形。哪怕是六十岁以上的老翁,都可能要担负看管土人俘虏的职责。

不过此处唯一好的地方,就是物资非常充沛,虽然对大明的先进制造品十分稀缺,可大量的种植园,以及得天独厚的条件,再加上开拓的许多大矿,都足以让人可以获得丰富的农业物资,栖霞商行在此投产的大规模纺织作坊,足以满足当地棉纺的需求。

再加上从大明购置来的许多马匹,以及大量的畜牧,都足以让人衣食无忧。

此时……

赵王朱高燧正在骂骂咧咧。

他刚从刚刚筑的新武安城回来,此城远在南部的腹地,足有百里之远,那里已算是深入了土人的腹地了,赵王原本是打算深入土人腹地,筑造此城,借以吸引土人的攻击,而后再以这个突出部,以此为支点,与土人进行一场决战。

只可惜,赵王卫虽是连年征战疲惫不堪,可土人们更是被打得没了底气,竟是在从筑城到迄今,都没有真正发动什么大规模的攻势。

白忙活了一场,还让这一座新城因为距离聚居点太远,加大了补给的负担。

朱高燧的脾气很糟糕,设伏失败,只能带着一肚子的火气,回到了他所谓的王宫。

随即,便有人奏报:“殿下,那些读书人来了。”

说话的,乃是解祯成,此人乃是解缙的幼子,他如今乃是赵国的刑曹判书。

赵国所采用的,乃是藩国体制,几乎是完美复制了大明的官制。

只不过大明的六部称为部,而藩国自称降一等,只称六曹,每曹的主官则称为判书。

在赵国内部,分设六曹,却和大明又有不同,大明的吏部、礼部、户部最是显赫,其次才是兵部、刑部、工部。

可在赵国,因为采用的乃是纯粹的秦律,所以最显赫的却是兵曹和负责刑法的刑曹。其他的事务,都得让军事和刑律面前让步。

至于所谓的礼曹,基本上形同虚设,属于吃闲饭的荣职。

朱高燧一听,方才的怒气腾腾一下子消失了,大喜道:“怎么样,来了多少?”

“共有四百三十七户,三千九百四十人,其中男丁两千四百三十人。”解祯成道。

朱高燧皱眉起来,眼中略显一丝嫌弃,道:“才这么一点?这些人,是连一个小城都填不满啊。可惜,太可惜了。”

解祯成劝慰道:“家父有书信来,说是凡事不能急于求成。”

朱高燧点了点头,随后叹息道:“本王在用人之际,连这些百无一用的书生都不嫌……”

说罢,摇头。

上一篇:诸界第一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