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621章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张安世得了书信,见了书信,张安世倒是不敢怠慢。

这可是自家兄弟朱高煦送来的。

张安世拆开一看,顿时脸色微变。

而后,便立即去见朱棣。

朱棣听闻了一些张安世在栖霞大肆举债的事,朝中对此颇有争议,不过朱棣对此,置之不理。

难得张安世来见自己,朱棣倒是和颜悦色,笑吟吟地道:“你这小子……倒是难得。”

张安世行礼道:“陛下,这儿有一封汉王……不,是朱高煦的书信,恳请陛下过目。”

朱棣皱眉,朱高煦那个小子,成日和张安世书信往来,却几乎很少修书来给他,作为一个父亲,朱棣颇有几分不喜。

这狗儿子很现实,当初想夺太子,成日围着朕,如今只想向张安世讨要军械,便又围着张安世了。

朱棣朝亦失哈使了个眼色。

亦失哈会意,忙将书信送到了朱棣面前。

朱棣打开一看,顿时……色变。

他抬头看了张安世一眼:“此书信,你看过了?”

张安世道:“是,已经看过了。”

“朱高煦这个小子,干什么吃的,成日在安南耀武扬威,可惜……就是一个酒囊饭袋。”

朱棣将书信摔在了案头上。

这书信中的内容,十分简单,乃是朱高煦奏报,被封去了柔佛的沈王朱模,在柔佛占据了数百里地,而后进行建城。

只是他依旧有些不甘心,觉得自己圈来的土地太少,便联络了朱高煦,时值这个时候,暹罗国开始对出现在安南和自己周遭的沈王生出了警惕之心,时常侵犯。

所以朱高煦和沈王朱模一拍即合,打算干一票大的,把占据了肥沃土地,且有千里疆土的暹罗直接给拿下。

这一对叔侄在占城进行了会晤,十分投机,然后各自回去,召集兵马,以暹罗王没有进贡的名义,各领一路人马,进击暹罗。

当时附近还有其他数王,如爪哇的赵王,还有在马六甲的唐王纷纷表示,愿意来助战。

但是这朱高煦和沈王叔侄,却认为……要取暹罗轻而易举,多一个人出兵,只怕还要分去一杯羹,便表示这不过是一次军事惩戒行动,打一打就退兵。

结果二人领着军马,长驱直入,甚是快活,最后……翻车了。

那暹罗四处都是密林,暹罗王却并不急着与之决战,而是且战且退,最后在一处密林伏击朱高煦和沈王的兵马,紧接着,又坚壁清野,使两路大军粮草无法供应。

朱高煦和沈王见状,不得不退兵,谁知退兵时,却又被暹罗人追击了一路。

朱高煦鸡贼,对沈王说,你是王叔,给小侄断个后,沈王表示同意。

结果损失最惨,连他自己,也被弓箭射中了小腿,被人抬了回去。

此役,汉王卫折损了三百余人,沈王卫折损三千四百人,于是这位曾经的汉王不服,表示要为叔叔报仇,请栖霞这边,赶紧发一些火器,还有火炮来。

朱棣看这书信,差点没给气死。

他气得脸色铁青,道:“把金忠和夏原吉都招来,快去。”

金忠和夏原吉二人入见。

朱棣看了他们一眼,就道:“朕要御驾亲征,二卿以为如何?”

金忠惊讶道:“不知陛下征伐何处?”

“暹罗。”

这一下子,金忠懵了:“陛下,那地方……山长水远……”

夏原吉也急了,道:“陛下啊,怎可无端兴兵,若是打击鞑靼,倒也无可厚非,这……”

朱棣道:“你们自己看吧。”

书信在夏原吉和金忠手上传阅。

二人沉默了。

半晌后,夏原吉想了想道:“陛下,汉王要兵器,给他便是……海外事,自有藩王处置,若是还不成,大不了在下旨唐王和赵王增兵,何须劳动陛下,若是从南京征发军马,前往暹罗,沿途损耗,实在不小啊。”

朱棣也稍稍冷静一些,叹口气:“朕并非是不知这些,只是这暹罗王,看来也应是一时豪杰,朕担心朱高煦人等,应付不了他,这暹罗也非小国,占地千里,带甲十万,且国中山林密布,朱高煦和唐王、沈王人等,虽有精兵,火器充裕,可一旦深入数百里,补给便无法跟上,造成孤军之势,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他们手中,若是再损兵折将,岂不令人担心?”

朱棣顿了顿,接着道:“这样的情况,朕若是不出马,难道要眼睁睁,见他们一败涂地吗?张卿家,你说是不是?”

张安世道:“陛下,臣也以为不必轻动,这暹罗实在遥远了。且如陛下所言,这暹罗上下,同仇敌忾,又占地千里,一旦大举兴兵,那里山峦密林众多,一旦战事持久,只怕对我大明不利。”

朱棣皱眉起来,他原本指望张安世和他一唱一和,说服夏原吉和金忠二人呢。

不过张安世随即道:“不过臣有一个法子,其实……未必需要出兵,就可为沈王和汉王报此一箭之仇。”

朱棣听罢,诧异道:“怎么?你有什么好办法?”

张安世笑吟吟地道:“暹罗的情况,锦衣卫早有掌握,也曾派不少人渗透,现在臣有一部下,有他运筹帷幄,事情必能成功。”

朱棣听罢,心里愈发的好奇:“为何此前不曾听你说?”

“此人,陛下认得。”

“陈礼?”

“不,陛下……是伊王殿下!”

第353章 秘密武器出击

伊王?

朱棣一愣:“那个家伙……”

对于朱(木彝),朱棣可是没有半分觉得期待。

何况还不费一兵一卒。

世上哪里有这样的好事?

张安世笑了笑道:“陛下,伊王殿下的才能,非寻常人可比。似暹罗这样的情况,让伊王殿下出马,最是合适不过了。陛下若是不信,臣可以为他作保,若是以此贻误了军机,陛下就惩罚臣吧。”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朱棣无词了。

缓了缓,他叹了口气道:“那个小子,倒是运气好,身边的人都袒护他。”

说着,摇摇头,在宫里的时候,有徐皇后给朱(木彝)撑腰,出了宫,连张安世都为朱(木彝)撑腰了。

朱棣便看向夏原吉和金忠道:“二位卿家以为如何?”

“陛下。”夏原吉道:“威国公既是作保,臣倒觉得,并非没有可能。”

金忠道:“臣也附议。”

二人心里同时松了口气。

只要不御驾亲征,管他们咋折腾呢,别花钱就好。

就算是绑了张安世一个人去和暹罗人单挑……不,不是单挑,而是一个打十万个,他们也没有意见。

既然这样,朱棣更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他落座,转而道:“沈王的伤势,派人百里加急去问一问。锦衣卫……”

他顿了顿,深深看张安世一眼:“朱(木彝)那个小子,没什么本事,这两年都是你关照着,你好好管着吧。”

虽没有让朱(木彝)去办这事的意思,可态度却是不言自明,算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张安世道:“是,臣遵旨。”

张安世离开了紫禁城,却是打马先去了栖霞山。

这里风景宜人,远处倒有一处栖霞寺,便再无其他人了。

就在这么一个荒凉的地方,周遭却有驰道相连,张安世抵达这偌大的连绵建筑之后……

闻知张安世来了,便有七八个当值的校尉前来见礼。

这是一个千户所,也是锦衣卫各个千户所中最隐秘的所在。

几乎所有在此当值的校尉,都和其他校尉不同,他们几乎不穿戴鱼服,也不挎刀,唯一证明身份的,也不过是他们的腰牌而已。

而这千户所里,为首的便是朱(木彝)。

此时的朱(木彝),显得不修边幅,朝张安世行礼道:“都督……”

张安世朝他颔首:“朱千户……怎么样,适应吗?”

“非常适应。”朱(木彝)道。

一旁的一个副千户忍不住道:“朱千户在此一个多月,就没有走出过这里,一日当值八九个时辰。”

张安世咋舌,忍不住拍了拍朱(木彝)的肩道:“年轻人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啊,该歇还是要歇着。”

“在此办公对我而言就是歇息。”朱(木彝)道:“若是不当值,我反而觉得很辛苦。”

世上竟有这样的怪胎?

张安世笑了笑,道:“我来此,是有一件陛下的口谕要交代。”

朱(木彝)一听陛下,脸色有些不好,其他的武官纷纷肃然而立。

张安世道:“陛下口谕,暹罗国犯上作乱,罪无可恕,又伤了沈王殿下……”

朱(木彝)道:“二十一哥?”

张安世看他一眼道:“你要节哀。”

“我不节哀。”

张安世道:“……”

朱(木彝)道:“二十一哥这个人,本事没有多少,却最喜招惹是非,平日里行事,总是容易轻信于人,感情用事。顺境的时候,便志得意满,被人骗了,他还懵然不知,他出事,我早有心理准备。”

张安世叹道:“话虽如此,可毕竟是亲戚嘛。”

朱(木彝)没有显露出过多的表情,只是道:“嗯……陛下还有什么交代的?”

张安世道:“让锦衣卫出击,今年之前,要拿下暹罗王!”

顿了一下,他接着道:“我思来想去,只有你平日里办事最牢靠,算是我的得意门生,所以决定将这件事交在你的身上。怎么样……特种千户所,有什么办法?”

“那我得瞧一瞧。”朱(木彝)没有立即应下,不过他显得很兴奋,道:“查档,查档。”

上一篇:诸界第一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