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617章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那火车头里,只有徐景昌一个大冤种在铲煤,再多人不只是站不下,最重要的是……也增加了火车的重量。

因此,那些给挂车装货的十三太保们,早已下来了。

此时那孟文道:“从前就算过了,一个时辰……若是满载,大抵能跑三十里。”

三十里……

一个时辰可是两个小时,也就是说,时速十五里,而一里大抵是在五百多米上下。

而一个成人行走的正常速度,大抵是在六七里至十三四里每小时。

这速度,应该是普通人走路的一倍速度罢了。

张安世忍不住吐糟:这玩意的速度,甚至还不如自行车呢。

不过……张安世安慰自己。

快有什么用?

持久才是王道!

只是朱棣等人,却还是惊住了。

众人一个个无意识地站了起来,目瞪口呆地看着那沿着铁轨不断继续前行的蒸汽火车。

所有人都没有发出任何的声音。

这玩意对于从未见过这种事物的人,心理上的震撼实在太大,甚至大到足以让人觉得不真实。

没过多久,转了足足一圈,而这铁轨其本质就是一个大圆环,最终,这蒸汽火车……出现在了工棚的后方,而后缓缓地又驶入了工棚。

徐景昌很明显早就掌握了这玩意的技巧,早早的就开始有意识地熄火,最终……这蒸汽火车,慢慢地滑行进来,而后轰隆隆的停下,整个工棚里再次浓烟滚滚。

在烟雾缭绕之中,徐景昌雀跃地跳了下来,乐呵呵地大呼道:“咋样,咋样……”

君臣们依旧愣愣地看着眼前的一幕,不发一言。

直到徐景昌从浓烟中走上前来,朱棣才突然醒悟。

朱棣毕竟是有眼界的人,是那种敢于下旨下西洋的天子,绝非是那种墨守成规之人。

在短暂的诧异之后,很快,他便猛然意识到了什么,而后理也不理徐景昌,却是手指着那蒸汽火车,大呼一声:“来人……来人……赶紧将那车里的货物,都给朕卸下来,让人取秤……取秤……朕要知道……此车装载了多少货物,快……快去。”

他这一声号令,同时让那些久久在震惊里发愣的人都醒悟了过来。

于是,这工棚里顿时乱作一团。

朱棣随即又道:“朕要准确的数目,一斤一两都不能出差错,入他娘的,朕今日也算是撞到鬼了。”

徐景昌:“……”

第350章 功在社稷

朱棣一声令下,众人不敢怠慢,忙不迭地跳上了后头的挂车,开始卸货。

又有人取了大称来,开始计重。

朱棣背着手,等着这烟气散去,他才开始上上下下地打量着眼前这个徐景昌。

“你这小子,这是你们鼓捣出来的?”

徐景昌道:“是……是……不过,却是照着姐夫的图纸做的,姐夫有本事,我们跟着照猫画虎……”

张安世在一旁笑吟吟地道:“陛下,别听他瞎说,其实……臣也就是瞎想了一些,可谁想到,竟真被他们给折腾了出来。”

朱棣板着脸道:“这样说来,看来是徐景昌这个小子欺君了?”

“啊……这……”张安世一脸诧异。

这话要他怎么接?

朱棣道:“该谁的功劳,就是谁的功劳!这些小子是什么货色,朕会不知道吗?你这个家伙,这时候倒是谦虚了。”

朱棣说罢,不再理会张安世二人,当下,背着手来回踱步。

他仿佛有心事。

群臣们也在彼此地窃窃私语。

胡广轻轻捏了捏杨荣的袖子,低声道:“这玩意……烧火竟能烧得动起来……杨公,你看得懂吗?”

杨荣直言:“看不懂。”

胡广反倒露出惊讶之色:“杨公也有不懂的东西?”

杨荣白了胡广一眼,他已和胡广打趣惯了:“世上的事……历来都是看起来简单,可做起来难。你我这样的人,指点江山容易,可终究是纸上谈兵。”

胡广尴尬地咳嗽一声:“也不能这样说……”

他怎么感觉被人拐着弯骂了?

“事实就是如此。”杨荣反而平静地道:“可是……你我为阁臣,其实也不必……事事精通,只是却也有一样,就是要对那些正经做事的人,生出敬畏之心。只有这样,才知道他们的不易,晓得成事难的道理,即便是身居高位,纸上谈兵,却也未尝不可。可若是只因为晓得一些皮毛,便对其他的东西都指指点点,觉得轻易,到时……反而会害了自己。”

胡广听罢,就像一个老实的学生般,一脸诚恳地道:“此言有理,杨公这一句话倒是深得我心。”

杨荣接着道:“其实这个道理,你怎会不明白?不……可以说,这个浅显的道理,其实庙堂诸公,大家都心如明镜。只不过人就是如此,一旦进入庙堂,身居高位了,就难免蔑视一切,不肯去承认别人的疾苦和不易,将所有复杂和不易的事去简单化,如此才显出自己的高明!”

“所以啊,天下的事,或者说天下的道理,最难的不是去钻研出所谓的大道理,也不是事事精通,而在于……虚怀若谷四字,只有承认这世上人人都有他的长处,三省吾身,天下的事反而就容易办了。”

胡广嘟囔道:“怎么说着说着,又好像是在说我狂妄?”

“你就是狂妄。”杨荣直接戳穿他:“虽然表面上,你言行举止还算是谦虚,可你根子里,却自以为自身是状元出身,以为自己是文渊阁大学士,以为自己满腹经纶,骨子里其实已不知天高地厚了,其实你与解公是一样的人,只不过……”

胡广的脸骤然羞红,正想说,别说了,别说了。

杨荣却继续道:“只不过你唯一比他好的地方就在于,你胆子和野心没他大,胡公啊,放下你那点自以为是的心思吧,没有出路的。”

胡广:“……”

扎心……

另一边,金忠与夏原吉二人却是喋喋不休地低声议论。

他们讨论的问题更为实际,毕竟当初,诸葛亮便是靠木牛流马来解决粮草供应的。

可木牛流马到底是什么,其实谁也不知道。

甚至那传说的真假,却也无人知晓呢。

可眼前这东西,无论对于户部,还是兵部而言,似乎……都有实用的价值啊。

“就是不知能承载多少斤。”金忠满心期盼地道。

夏原吉便道:“是啊,金公……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难道也没听说过此物吗?”

“没听说过。”金忠道:“可惜它不会写字,说不准我能给它测一卦……”

夏原吉:“……”

就在此时,有人匆匆而来,到了朱棣的脚下,拜下道:“陛下,数目已经出来了。”

一下子,这话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大家纷纷朝着这边看来。

朱棣显得有些紧张,深吸一口气,才道:“多少斤两?”

在朱棣的目光下,这宦官期期艾艾地道:“二十三万斤……”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是什么概念……二十三万斤啊……

这就相当于两千石?

朱棣是带过兵的,当然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他清楚地看到,只靠徐景昌一人,就让这两千石的货物动起来了。

这是什么概念?一辆马车,需要配备一个马匹,还有一个车夫,至多也不过运送十石的货物而已。

而现在,靠这个玩意,直接让一个人运送的货物,增加了百倍不止。

朱棣沉吟着,而后看向张安世和徐景昌:“此物……需要停歇吗?”

“不需要。”徐景昌道:“只要有足够的煤炭,便是行驶个一昼夜也成。”

一昼夜!

朱棣又忍不住问:“一昼夜可行多久?”

“三百里总是有的。”

日行三百,最多一两个人手,两千石货物?

这运输能力,已经不是二百辆马车这样简单了。

因为马车是走走停停的,而且速度也远远低于这玩意,再加上车夫和马匹需要休息,若是遇到泥泞天气,就更糟糕了。

所以理论上,三百里的距离,这东西一昼夜便可以抵达,可若是马车的话,至少需要三五天。

若是照这样算,就不只是二百倍,而是一千倍的运力了。

真是……可怕!

朱棣带着几分激动道:“一石一百二十斤……那么就相当于一人,岂不是……此车,竟可运送两千人,让其在一昼夜之间……抵达三百里之外?”

张安世听他这么个计算法,脸都吓绿了。

可不能这样算的啊,这运载的乃是板车,可不是后世那样四面遮风避雨的车厢,两千个人层层叠叠地站在这四面漏风的挂车上,简直就是四面透风的沙丁鱼罐头。

这哪里是运人,后世运猪的车都不敢这样玩,好吧!

何况这一昼夜的时间里,人总还要吃喝吧,总需要补给吧……这些也必须算进载重里。

当然,若是将这平板的挂车,弄成一个个车厢,就意味着增加了蒸汽火车的载重了。

若是还想舒服点,又多一些椅子,那么自重就更多了。

最后算下来,但凡想让人有一点人样子,能运三五百人,慢吞吞地以三十里每个时辰的速度走,已经是极限了。

不过张安世想了想,咳嗽一声道:“也不是不可以。”

他说出这话的时候,有点心虚。

朱棣顿时兴奋地道:“此物若是用来军事,岂不……可收得奇效?从前大军集结,不说各处的兵马征发,而后至边镇,再加上粮草先行,没有三五个月,绝无可能。”

上一篇:诸界第一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