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596章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张安世的反应倒还算淡定,朝他点头道:“留下喝口茶吗?”

“不不不,不必……”黄靖笑道:“公爷客气,下官……还需去复命。”

“如此甚好。”张安世微笑道:“那就不送啦。”

“不必,不必。”这人说罢,便毫不迟疑地匆匆而去。

紧接着,这府衙里便沸腾了。

高祥却直直地盯着张安世道:“公爷……莫非……不再管束下官人等了吗?”

听到高祥这话,许多人一下子冷静了下来。

是啊,咱们都升了官,高祥也成了府尹,可谓是功德圆满。

可大家不是傻瓜,他们是铁杆的张党,靠跟着张安世推行新政,才有今日,这官虽是升了,可是接下来他们还需在各府各县里推行新政,多少人不怀好意的盯着他们,他们早已树了不知多少的敌人。

若是张安世不再管这一档子的事,那可就糟糕了……

谁都知道,威国公就是大树,能为他们遮风避雨,所以大家才肯拼了命去干的。

否则,别看他们一个个府尹、知府、少尹,县令,可在人家眼里算什么?

就方才那礼部功考清吏司的郎中,抖抖腿,也够他们喝一壶的。

张安世扫视了众人一样,一下子就明白了众人的心思,便笑了笑道:“咳咳……这个嘛,得看陛下的意思,我们都是臣子,自然……”

“公爷……”高祥连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了,急了:“若如此,下官宁可不做这府尹,这府尹……”

“你这家伙,这是吏部的任命,你以为是儿戏吗?”张安世板着脸道。

顿了顿,他脸色缓和下来,又道:“你们放心,不必将此事放在心上,这事……不说陛下自有主张,总而言之,这一摊子事,我肯定放不下。”

直到傍晚的时候,方才有宫中的宦官来到了栖霞。

旨意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威国公、太平府府尹张安世,治地有功,功在社稷,敕为直隶右都督,督太平府、凤阳府、淮安府、安庆府、池州事,钦哉。”

旨意很简洁,可里头的信息量却很大。

高祥是随张安世一道接旨的,顿时掩盖不住的大喜。

等那宦官走了,一群府里的官吏便纷纷围上张安世。

这高祥道:“为此专门设置官职,可见……陛下和朝廷对新政抱有多大的期望,威国公……不,都督……”

高祥还是觉得叫都督更顺口:“这是新政即将大力推行的征兆啊,如此一来,也不枉都督苦心。”

这何止是没有浪费苦心呢。

这可能意味着,大明未来……都将以新政来治理天下,那么太平府这一两年发生的事,可是要……进入史册的啊,到时,连他高祥,也可能大书特书。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新政当真可以推而广之,后世的官员,也都是新政之下培养的官吏,否则便是功亏于溃。

张安世倒是带着几分疑惑道:“陛下如此垂爱,倒是教我猝不及防,不过……为何是右都督?”

高祥毕竟熟谙人情世故,他捋须,想了想道:“有右都督一定有左都督,而且还特意讲明,是都督五府事。这就意味着,直隶的其他八府,肯定是由左都督辖制。”

张安世细细一思量,便理明白了,禁不住骂道:“哎呀,我这右都督,治的竟是安徽。”

明朝的直隶,其实相当于后世的安徽和江苏两省。

后世有人调侃,说是安徽省府在南京,其实这也没说错,因为在明朝,安徽在南直隶,而南直隶的核心就是南京。

张安世当年听到这段子,心里还乐呢。

结果……现在才发现,我笑我自己。

我张安世,现在管的……不就是安徽省的大部吗?

“什么?”高祥道。

张安世便道:“我的意思是,我所辖的,主要是在淮之地。”

你若和高祥说安徽,他可能有点迷糊,可若说是淮西之地,高祥立即懂了。

于是他劝道:“这朝廷确实不公道,直隶最富庶的江苏、松江、镇江等地,尽都归左都督辖制,不过……都督,这已是最好的结果了,我等行新政,已经过于引人注目,倘若辖制的乃是苏州等地,反而不妙。”

张安世挑眉道:“这是为何?”

高祥道:“天下的望族,有不少都出自苏州、镇江和松江等地,那里读书人极多,士绅更是多不胜数,要在那里行新政,不免要触及到百官的根本,到了那时……真可能要刀兵相见了,显然朝廷或者陛下认为,眼下时机尚不成熟,需要徐徐图之。都督,这等大破大立之事,切切不可操之过急,需用秦人的办法。”

张安世惊异地道:“秦人的办法?”

高祥便道:“今日割他们五城,明日割他们十城,等他们被钝刀子割肉,起视四境的时候,却已发现,都督已兵临城下矣。”

张安世乐了:“你们读书人真有趣,啥事都喜欢引经据典。”

高祥道:“老祖宗的办法,可能放在现在,治理一方的时候,可能用处并不甚大,可若取来制定韬略,却是有用的。”

张安世沉吟片刻,便道:“只是不知,这左都督是谁。”

高祥道:“都督乃正二品,比布政使还要高一个品级,这样说来的话,十有八九,是朝廷重臣充任……而且既然经过廷推……那么,之所以都督的旨意会来迟,就是因为……今日的廷推,肯定发生了很大的争议,所以来迟了。”

顿了顿,他接着道:“右都督的人选,肯定是都督你的,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怕大臣们也不敢在这上头做文章。可是……左都督的人选……我想……争议一定极大。”

高祥想了想,继续道;“既然如此的话,这个人的身份必定不一般,而且一定是朝中诸公们勾兑之后的结果。而且,以下官愚见,一定有人……希望借这左都督,制衡都督。”

张安世倒是显得不以为意,笑了笑道:“管他是谁呢,管我鸟事!不管是谁,也和我没关系,什么制衡,谁要和他制衡?我和他各管各的。”

高祥苦笑道:“这倒是,这是朝中衮衮诸公们要头疼的事,现在陛下和太子都已表明了态度,无论左都督是谁,也和都督没有关系。”

张安世点头道:“现如今,我既是都督,你又是府尹,这新政……火候也差不多了!就是不知……今年的商税收了多少,到时出了大致的数目,接下来,我们就要及早拟定好预算,然后,咱们要大干一场。”

“除此之外……咱们要推新法。”

高祥讶异地道:“新法?”

张安世道:“这是当然,名不正则言不顺嘛,没有一整套的法令,如何约束所有人的行为?”

高祥皱眉道:“若是如此,只怕下官担心……”

张安世淡定地道:“那就换一个名目……这个事,你来想,你懂我意思吧,就好像……靖难一样,你得找一个既不违背祖制,又说得过去的名义。”

“这种事,我不擅长,你擅长。你若是想不出,就把下头人都召集下来,这些人,都是信得过的,他们和咱们同甘共苦过来,如今已是休戚与共了,叫大家一起集思广益。”

高祥万万没想到,自己这个府尹,干的第一件事,就是钻祖宗之法的空子。

当下,只好苦笑道:“那……下官好好想一想。”

张安世接着又道:“还有太平府的商税……这样吧,明日我要入宫谢恩,你今夜想办法,给我折算一个大致的数目来,我去觐见陛下,也好有一个交代。”

高祥为难地道:“只能估算,而且误差不小,可能在一两成上下浮动,毕竟真正商税入库,至少还得等月底呢。”

张安世不以为然地道:“要的就是你的估算。”

“那下官好生琢磨一二。”

张安世直接等到了后半夜,高祥方才睁着黑眼圈,到了廨舍,将簿子送到张安世的面前。

张安世却是直接看着他道:“数目多少,你直说。”

高祥便认真道:“下官算的比较保守,是两百二十万。”

“噗……”张安世一口茶水喷出来:“怎么会这么多,是去岁的数倍?”

这个答案,足够惊人!

高祥便道:“这一年多,商贾云集,再加上……这么多的买卖,还有好几个作坊区,更不必说,这么多矿区了,再有,咱们又加了六县,不说栖霞和县城,单说各乡的市集,现在铺面也是林立。”

张安世定定神,道:“去岁的钱粮簿,也给我整理一份吧。噢,还有,你知道应天府的数目吗?”

这个倒是真为难高祥了“啊……这……”

张安世笑吟吟地道;“想办法,给我弄来,就算你这边没有,户部总是有的吧,去找户部的人,告诉他,我张安世要一份应天府的,一份苏州的……教他们明日正午之前送到。”

高祥一头雾水:“要他们的做甚?”

张安世嘿嘿一笑,答非所问地道:“你再叫府里的一些文吏来,我教他们制一种东西。”

高祥:“……”

一个司吏带着几个文吏来了,他们倒也可怜,陪着高祥一宿未睡,此时眼皮子已打架了。

不过听闻张安世请他们去,他们立即用冰水敷面,而后抖擞精神过来,行礼。

张安世随和地道:“大半夜的,倒是辛苦。”

这司吏表情认真地道:“为都督效命……便是死也甘愿。”

张安世哈哈一笑:“你这家伙……嘴巴很甜。”

这司吏直接啪嗒一下,跪下了,道:“都督,下官所言,皆出自肺腑,绝无虚言。下官……下官已任了淮安府山阳县主簿,今日,乃是最后一天在府衙里当值,下官……下官……一介下吏,若非都督……”

说罢……几乎要哽咽了。

张安世站了起来,道:“原来如此,到了那儿,要好好的干,不要给我丢脸。”

“自然。”司吏道:“下官的命,以后就是……”

“嘘。”张安世道:“别说这些话,你的命永远都是你自己的,给我好好做事就行!来,你起来,我教你制一种东西,你照我的做,有尺子吗?还有……取小笔。”

片刻之后,这司吏带着几个文吏准备好了尺子,又准备好了笔墨纸砚。

张安世当着他们的面,开始摊开纸,量着尺子,开始画表格。

没多久,一个个四四方方的表格画好了。

众人一头雾水,以为张安世是在绘画,可后来发现,又不是。

张安世随即,又在这一个个空格里,开始填词,上书:太平府、苏州府、松江府、应天府等等字样。

而纵列的第一格,又继续填空。

众人脸上都透着深深的不解之色。

于是有人忍不住道:“都督,这是……”

张安世边写,边笑吟吟地道:“这叫表格……”

“表格……”

第339章 好东西给你看看

张安世绘制完了,开始教这司吏和其他的文吏如何填表。

这几人看得极认真,细看之下,皆露出大惊之色。

上一篇:诸界第一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