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593章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就在闹到不休之际。

太子竟是亲来探望诸翰林和御史。

显然,太子殿下这是有安抚大家的意思。

可许多人不买账。他们认为,太子殿下……这显然已经开始背离了当初的忠厚形象,已经不似人君了。

朱高炽一到,便将所有人召到了大堂,朝他们亲切一笑,道:“诸卿……本宫此来,太子妃听闻此事,特意命人做了一些糕点,分赐诸卿,听闻诸卿当值,正午只能用茶和些许糕点果腹,实是辛苦。”

可这一次,众人都铁青着脸,一个个不作声。

朱高炽道:“诸卿似乎对本宫有所怨言。”

“殿下……太平府。”

朱高炽却是如沐春风地笑了:“噢,原来是太平府之事啊,这个早说……本宫也知道你们满腹牢骚,所以啊,就是为了此事,才来询问诸卿。”

众人一听,似乎觉得有戏了。

莫非殿下有何难言之隐?

朱高炽道:“此次父皇命本宫举荐各府各县的主官,哎……此事啊……威国公倒是举荐了不少,可本宫在想……这些举荐之人,无一不是太平府的官吏,这样不稳妥,太平府的新政,能够推行,是因为威国公勇于担当的结果,可其他各府各县,若都用太平府的官吏,实在冒险,其中有许多的县令,竟是文吏出身……”

众人一听,哗然:“殿下,这是要出大事的啊。”

“殿下切切不可答应,一旦开了此例,后患无穷。”

更有一人站出来,厉声道:“殿下,臣以为切切不可,这太平府上下官吏,大多良莠不齐,没有功名,竟也引荐为官,这且不说了。臣还听闻,不少人……德不配位,有太平府不少的官吏,每日口里念叨的都是钱粮,这样的人……道德廉耻都没有,也可治理一方吗?”

说话之人,是翰林院有名的刺头,侍讲陈进。

陈进这个人,当初甚至直接顶撞过朱棣,而且以弹劾为名,士林之中,都称赞他为大明的狄仁杰。

陈进声泪俱下起来:“殿下若如此,必定海内失望,此事切切不可……恳请殿下……”

朱高炽却是笑了笑道:“正是如此,本宫也不想开此例,所以思来想去……却得想一个折中之法。”

众人认真地听着,陈进道:“敢问殿下,有何折中之法?”

朱高炽便道:“上一次,那一批知府和知县,是因为粮食减产,惹来了父皇的震怒,这才丢了官爵,牵累了子孙。可见寻常的官吏,是难以治理南直隶的。若是明年,粮食不能增产,夏税不能效这太平府一般大增,只怕……父皇又要震怒。我为儿子,若是因此惹来父皇忧怒,便为不孝。”

“好在我大明多的是人杰,此番,本宫打算择选良才,一方面,免得太平府那边充塞了太多的官吏去,另一方面,也是为父皇分忧。本宫素知翰林院和都察院诸卿,无不是二甲进士出身,且一个个才高八斗,不如这样,就请诸卿委屈委屈,前往各府县,担任知府和县令……如何?”

此言一出……

所有人都懵了。

这翰林院的大堂,死一般的寂静。

朱高炽像是完全看不见大家那僵住的脸,微笑着道:“谁来做这个表率吗?陈卿家,你乃从五品的侍讲,我升你一级,为正五品知府同知,就去……淮安府任同知如何?”

陈进:“……”

朱高炽目光灼灼地看着陈进:“陈卿家,这也是为了家国天下啊,太平府那边举荐的淮安府同知,竟是一个举人出身,此后担任过仓大使、县主簿、县丞的人去担任同知,这……不免儿戏。”

“而陈卿家乃侍讲,乃饱读之士,本宫迄今还记得,当初筳讲的时候,陈侍讲论政时的风采,可谓是意气风发,字字珠玑,此番升任你去,正好教你可以施展拳脚,一展抱负。”

陈进脑子依旧发懵。

他已经无法想象,为啥最后转过弯来,是这样的结果了。

这前任的同知,才刚刚被罢官,子孙为吏呢,他拿头去增产,增不了产,这不是跟自己全家过不去吗?

即便是到时不会罢官,堂堂侍讲,未来实打实的。哪怕只是混日子,至少也是部堂里的侍郎,甚至运气更好,成为尚书,更可能入阁,凭什么……好死不死的,跑去区区一个府里,干一个同知。

同知……干十年,都还不如区区一个小小的翰林小修撰呢!

陈进僵着脸道:“殿下……臣……臣的身子不好。”

朱高炽摇头道:“这无碍,又不是外放数千里,依旧还在南直隶。”

陈进的脸一下子白了几个度,道:“这……臣……臣……”

朱高炽叹口气,上前,动情地拍了拍他的肩,道:“陈卿,本宫为人子,为人臣,实在有太多太多的烦恼,卿乃国士,就算为了本宫,就权且当是为本宫分忧吧,本宫……”

朱高炽说着说着,竟好像要流下泪来。

话说到这个份上,若是再不表示一下,就真的有点不太礼貌了。

可陈进此时,却是心乱如麻,整个人,脑子都是懵的,嗡嗡的响。

此时,听朱高炽好像是在对他说:“荆轲啊,刺秦大业就在今日,请万勿推辞。”

陈进只觉得呼吸急促,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第337章 升官发财

场面就这么僵持着。

所有人看看太子,又看看陈进。

这时候……神奇的一幕出现了。

陈进突然低声道:“哎哟,哎哟……”

他身子开始缓缓地歪倒,然后捂着自己的腰,慢慢地躺在了地上,口里依旧还发出:“哎哟……哎哟……”的声音。

朱高炽:“……”

来之前,朱高炽是有准备的,肯定有翰林百般不肯去。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这些人,竟显得如此的拙劣。

他甚至想过,陈进这样的刺头,平日里微言大义,义正词严,必然会拉不下面子,索性去任一任同知。

可显然……他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陈进倒在地上道:“旧疾……又复发了……殿……殿下……哎呀……哎呀……”

朱高炽深吸了一口气,他有一种深深的失望,原以为……未来的天下,可以依靠这些人。

可现在看来……

趋利避害!

好一个趋利避害啊!

朱高炽目光一沉,死死地凝视着陈进。

陈进尴尬得恨不得要钻进地缝里去。

可他没有选择,去任知府,自己半辈子的前程,可能就没了,甚至还可能祸及家人。

可死赖在翰林院,却有清贵之身,前程无忧,而且无需承担任何的责任。

他这完全是没有办法之下的选择,哪怕知道自己表演得拙劣,却也不得不硬着头皮演下去。

朱高炽绷着脸,冷笑道:“卿家的病,看来不轻。”

朱高炽说着,拂袖:“陈卿家既是病了,那么必有人愿主动请缨,为本宫分忧。”

可众人却一声不吭。

风险太大了。

想想看,连蹇义都折在那呢!

那蹇公是什么下场?

朱高炽见状,他本是按着杨溥的计策,来此给翰林院和御史们一个下马威。

可计策是计策,当真身临其境,却觉得心寒透了。

当下再也不愿意在此看着这些人的嘴脸,直接拂袖,转身便走。

这朱高炽这般一走,此地却依旧还是出奇的安静,有一种难掩的尴尬在蔓延。

那陈进灰溜溜地爬了起来,想说一点什么,掩盖自己的斯文扫地,却又发现,此时说什么也没什么意思。

当下……又是死一般的默然。

……

“陛下,太子殿下……去了翰林院,想要请……”

朱棣听到此,脸一沉。

他的计划,本是让太子给太平府背书,可太子转身就去翰林院。

莫非是想要招揽那些翰林去任知府、知县?

他这个做儿子的,莫非是要和朕这个皇帝老爹对着干?

这个糊涂儿子,莫非当真是想要效仿汉宣帝一般,也要发出“乱我家者,太子也!”的感慨?

于是他冷着脸道:“去翰林院做甚?”

亦失哈却是笑了笑道:“这是刚刚送来的奏疏,请陛下过目。”

朱棣听罢,取了奏疏,脸色很不愉快地看了看,而后目光露出了几分疑惑之色。

一边去翰林院。

可这一篇的奏疏里,却已是将各个府县的官吏安排妥当了。

很明显,人选在去翰林院之前,就已经基本上敲定了。

一百多个官吏的任免,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这奏疏的最后,又奏曰:各府县官长,多出太平府,只是诸官长所去府县,鱼龙混杂,儿臣恐官长无法遏制地方,以儿臣愚见,各府县依旧还应当由威国公辖制,方可顺畅,儿臣闻,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威国公乃太平府尹,以太平府府尹之职,而号令诸府,实为不当,儿臣恳请父皇,加以名目,以正其名,安众心。

朱棣看过之后,一下子豁然开朗,他不禁笑道:“朱高炽这个小子,还是技高一筹啊,这一点,比朕这个做老子的强,朕只晓得用强,他还晓得诛心,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他这一手,既诛心,又实际,正是王道与霸道并用,不错,他长进了。”

亦失哈听罢,堆笑道:“陛下,可不能这样说。陛下您乃江山之主,口含天宪、言出法随,自然旨意一下,万方便需顺从。而太子殿下终究只是储君,做事自然要讲究方法。”

“是这个道理。”朱棣显然此时的心情很不错:“你也长进了,只是……”

他敲击着案牍,想了想道:“将这份奏疏,送文渊阁去吧。”

亦失哈奇怪地道:“这……陛下还需等文渊阁诸学士建言?”

朱棣只是道:“他们看了此疏,自有自己的主见。”

亦失哈便适可而止地不再多话,只颔首道:“是。”

于是亦失哈带着奏疏,亲往文渊阁。

上一篇:诸界第一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