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53章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不过现在,朱棣没心思计较这个,他站起来,步步紧逼道:“你继续说。”

“臣不知道呀,这个只能问大哥了,大哥天文地理,什么都懂。”

朱棣稍稍平复了心情,用一脸嫌弃的眼神瞥了朱勇一眼,虎着脸道:“你们三人,知罪吗?”

朱勇和张軏忙道:“知罪了。”

丘松歪着脑袋想了想,吸了吸鼻涕道:“知罪!”

朱棣道:“那就再反省几日,哼!”

说罢,背着手,便疾步而去。

出了刑部大牢,亦失哈和数十个侍卫以及典狱官在此恭候,一见到朱棣,便要行大礼。

朱棣道:“不必如此了,备马。”

亦失哈上前,轻声道:“陛下……这是……”

朱棣道:“去码头,就是那个夫子庙的码头。”

“陛下。”亦失哈颇为担忧:“天色已晚。”

朱棣等那侍卫取来了马,轻车熟路地翻身上去,跨在高头大马上,居高临下地看着亦失哈:“天再晚也要去。”

说罢,已率先骑马而去。

亦失哈不敢怠慢,忙和其他侍从都骑上了马,朝那夫子庙方向去。

……

夫子庙码头这里。

此时,依旧还是行人如织,有来往的客商,有搬运货物的脚力,有维持秩序的胥吏,偶尔还有几声孩子的哭声。

偶有僧人和道人路过,或是赶路的书生,僧人和道人往往面带温和,宠辱不惊,而穿着纶巾儒衫的书生则大多踌躇满志。

当然更多的,还是或赤足亦或穿着布鞋的寻常百姓,他们行色匆匆,神情紧张。

靠着夫子庙码头,是一个二层的小楼。

此处已被张安世租赁了下来,打出了“兄弟船业”的匾额。

张安世是最讲义气的,永远将兄弟挂在嘴边,也放在心底,便是这招牌,也以兄弟冠名。

这是让自己时刻继承三个兄弟的遗志,不,继承他们的精神,要好好地苟活下去。

此时,这兄弟船业里,人声鼎沸。

所有的汉子,取了簸箕和箩筐,将堆积如山的铜钱和碎银统统收拢起来,而后七八个账房,开始进行结算,随即再将银钱入库。

古代最不方便的,就是货币问题。

当然,也不是没有方便的货币,比如说宝钞,不过……却无人敢问津。

因此银钱入库,入账和支出,反而是张安世最头痛的问题。

张安世已在这儿呆了足足一天了,此时夕阳西下,晚霞如火,烧红了半边天,可张安世还是不敢离开,因为这银子不彻底结算入库,他不放心。

这可是一个月来的所有盈利,不盯着怎么成。

他心里哀叹,若是自己兄弟在,三凶只需横眉冷对的伫在这里,哪一个账房和伙计敢偷偷藏钱?

偏偏兄弟们吃了牢饭,眼下也只有自个儿在这里盯着了。

一枚枚的铜钱,用草绳窜起,一千枚一贯。

所有的碎银,统统上秤,记录数量。

之后,这些银子都要重新熔炼成元宝,再进行封存。

而雇请来的帐房,不少都是朱金帮忙找来的,没办法,突然大规模的结算,张安世对这方面的经验不足,只好委托朱金了。

反正朱金现在见了他,就好像老鼠见了猫,从他身上挣了钱,都觉得夜里睡不着觉,张安世对此人还算放心。

他坐在椅上,假装喝茶,实则却是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这里的每一个人,防止有人偷偷藏了钱去。

就在这时,外头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哒哒哒……

哒哒哒……

马蹄声止住。

随即,有人落马,紧接着便是急促的脚步。

片刻之后,一个人便如小山一般,出现在了大门口处!

不是朱棣是谁?

朱棣顾盼着进了小楼。

张安世一看,腿又开始软了。

不知从哪里来的毛病,现在看到朱棣腿就软。

“见……见过……”

朱棣眯着眼,看着张安世,立即道:“见过本侯爷吗?”

张安世恍然大悟,立即笑嘻嘻道:“武安侯?”

朱棣颔首。

这武安侯三个字,还是让楼中的伙计和帐房们诧异地抬头,偷偷瞄过来。

这些人都是三教九流之辈,当然知道兄弟船业的东家肯定不简单,但是万万没想到,竟还是一个侯爷。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这已是高高在上,自己一辈子也攀附不起的存在了。

张安世立即殷勤起来,围着朱棣开始团团转:“来,侯爷……您喝茶,哎呀,侯爷您这身子骨……可真是矫健。我坐在这里的时候,还在想,怎么我眼睛老是跳,莫不是要遇大贵人?转眼……你就来了。”

朱棣:“……”

想到张安世不久之前还不可一世,动辄对自己骂娘,转眼之间,又可怜巴巴的样子,朱棣深吸一口气,道:“这里头有一半是俺的买卖?”

张安世在这上头倒是实诚,没有半点犹豫就道:“对呀,当初我们不是说好的吗?你给了我银子,后来我说咱们一起做买卖,契书上就有,我还请了保人,签字画押过的。”

朱棣满脸通红,兴奋地搓手道:“没想到你竟还有这份义气,这一点倒是和俺很像。”

“这当然。”张安世挤眉弄眼道:“要不咱们怎么是……亲戚呢。”

朱棣看了看周围,不由道:“这是在做什么?”

张安世道:“结账。”

“结账?”

“这不正好买卖一个多月了吗,月末要将账清一清。”

朱棣随即,目光就落在了那堆积如山的金银和铜钱上头:“这……便是……”

“是。”张安世斩钉截铁。

这可是皇帝啊,他娘的,没想到这一次真赚大了,自己居然和皇帝一起做了买卖。

当初张安世执意要让这个“武安侯”来做大股东,其实理由很简单,他深知皇亲国戚做买卖在这个时代是犯忌讳的事,就算不犯忌讳,那也会被人瞧不起。

可上头有一个老兄挡着就不一样了。

更何况他现在还不是国舅嘛……

在永乐朝,最拉风的就是那些北平府出身的勋臣,有这些人给他遮风挡雨,看上去好像银子少赚了,可实际上……能赚钱的机会多的是。

张安世所考虑的不是赚多少钱的问题,而是安全的问题。

可现在……这大股东成了永乐皇帝。

朱棣显然激动无比。

即便是朱棣,也是第一次见着这堆积如山的金银和铜钱。

第068章 朕真的发财了

朱棣双目掠过一丝兴奋,道:“有多少银子?”

“这是纯利,是给船夫和其他人发了薪俸之后剩余下来的,现在不还是没折算出来吗?”

说着,张安世便看向一个账房道:“如今算到多少了?”

那账房毕恭毕敬,细细地看了数目,道:“回东家的话,现在已折银两万九千两了。”

朱棣大吃一惊:“两万九千两?”

账房回道:“是两万九千两,只是现今,还未厘清,还有一多半的金银没有折算入库呢。”

朱棣呼吸粗重,他回头看张安世:“可我听闻的是……你们这儿纯利是三万两上下。”

张安世笑呵呵地道:“陛……不,侯爷是什么时候找人问的?”

朱棣细细一想:“十七八日之前。”

张安世摇头道:“那时候大抵的数目也确实是如此,可侯爷难道不知道,生意是会兴旺的吗?十七八日之前,虽然船业已有规模,可多亏了咱们京城三凶,将梁百户干了个半死……”

朱棣身躯一震,那京城三凶无法无天,还能生意兴隆?

张安世兴冲冲地将船业的情况大抵说了一遍:“各处船运的乱象不胜枚举,这码头上的百姓们遭殃,那些载客的船夫也遭殃,还有商贾……他们托运货物,也心里没底。侯爷,这种地方,因为流动人员极多,三教九流的人都有,可以说是没有王法的地方。”

“我和几个兄弟想要挣钱,首先要做的就是立威,要让人知道,只要投靠了我们船业,那么就保证你有源源不断的生意,确保你不会被人欺压。可对于船客而言,也给他们提供了便利。当然,其中利润最大的源头,还是在货运,我们打出了自己的金字招牌,那些商贾本就苦于没有信得过的运输渠道,这些年,江面上不知发生过多少起商贾押送货物,结果被人劫财害命的事,咱们这船运,控制了货物的流通,又让大家都得了利,可谓百利无一害。”

“只是咱们这买卖做起来,许多人就不免眼红了。从前那些在码头作威作福的人,以及不规矩的船夫,也都受损。因此船运想要将买卖做好,最重要的是建立威信。于是咱们才有了京城三凶,教人听了我们的恶名,便忍不住颤抖。汉王卫那个百户,跑来欺负我们,若是我们不反击,这江面上的人,便都觉得我们不能保护他们的利益,那么又有谁愿意投靠我们呢?”

“可收拾了那梁武之后,这码头上下的人才晓得原来京城三凶如此厉害,连汉王卫的人都惹得起,所以这半个多月以来,投靠我们的船夫越来愈多,愿意雇请我们搬运货物的商贾也越来越多,生意兴隆,这买卖自然蒸蒸日上了。”

朱棣是何等聪明的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张安世的意思,他眼前一亮:“有意思,有意思,原来如此,那梁武打的好,他娘的,你早和我说,我将他家那一条街都炸了。”

张安世:“……”

这边好在正在紧张的折算。

张安世则请朱棣到内里说话,朱棣落座,呷了口茶,他焦急地等待着账房们的消息。

又不忘欣赏地看张安世一眼,他又道:“这样说来,朱勇几个小子,倒是立了大功劳。”

现在四下无人,张安世便笑着道:“陛下,他们为了咱们船业,风里来雨里去,天天不是打人,就是在挨打,臣看着都心疼。”

上一篇:诸界第一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