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316章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朱棣低头看着自己写的字,忍不住道:“朕的行书有长进了,当初皇考说众皇子之中,就属朕的字写得不好,你瞧,朕做了天子,每日批阅奏疏,这字是不是越顺眼了?”

亦失哈便微笑着道:“陛下的行书,别具一格,有龙虎气。”

朱棣听罢,忍不住叹息:“有龙虎气,这他娘的不就是说朕的行书不好吗?但凡你能挑出一点好来,也不至说什么狗屁别具一格和龙虎气的话来。”

亦失哈:“……”

这算不算拍马屁拍到了马屁股上?

他表示很无奈啊!

朱棣倒是在此时猛地想起了什么,道:“纪纲现在怎么样了?”

亦失哈变得谨慎起来,他悄悄看一眼朱棣,才道:“纪指挥使,斩了自己的手……现在正在养伤。”

朱棣本是脸上掠过了一丝杀气。

可听了亦失哈的话,却颇感意外。

“伤势如何了?”

“不太好。”

朱棣淡淡道:“赐药吧。”

亦失哈心里叹息,他不得不承认,纪纲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这个人……对自己太狠了。

原本宁王的事,这口黑锅,纪纲是背定了,可以说是必死无疑。

谁料他会通过自残的方式来挽回陛下的心呢?

原本宁王之事,看上去鲁莽,可毕竟,纪纲也显示出了自己的忠诚,如今又通过自残,让原本对他生厌的陛下产生了几分同情。

亦失哈压下心绪,恭谨地道:“奴婢遵旨。”

……

一艘船,徐徐地通过码头,抵达了夫子庙码头。

这船中,传出了撕心裂肺的咳嗽声。

一个仆从蹑手蹑脚地进入了乌篷船中的乌篷,低声道:“已到了南京了,主人是去拜会……”

“不必拜会……”这书生咳嗽着,苦笑摇头,他捂着自己的心口,又咳了几下,方才道:“他们知道我在南京城即可,我听闻栖霞是个好地方,虽不是在南京城内,如今却也是商户云集,好不热闹。不如……就在那儿寻个地方落脚下榻吧。”

这仆从皱着眉头道:“主人……那里可是张安世……”

书生微笑道:“我不过是一个带病的书生而已,不值一提,那张安世乃是贵人,如何会关注在我的身上?不要多虑,按我吩咐去办吧。”

书生语气虽是随和,可仆从再不敢反驳,便道:“是。”

“漠南那里,可有什么消息?”

“鞑靼那边……本打算趁热打铁,袭大宁,可听闻朱棣没有诛朱权,大失所望,终究还是放弃了计划。”

“哎……大汗太急了。”书生叹口气道:“凡成大事者,都要徐徐谋划,一招制胜。不过他能放弃计划也好。”

说着,这船中,便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只是很偶尔的传出咳嗽声,可那咳嗽声,撕心裂肺。

……

至岁末。

宝船的船队终于回航。

当一艘艘的宝船,出现在松江口岸时,奉永乐皇帝之命,迎接郑和的文渊阁大学士解缙,率礼部诸官,站在码头上,看着这无数的舰船归港。

满当当的西洋香料、奇货,开始搬下宝船。

无数的脚力如蚂蚁一般,将许多的货物卸下,运往码头。

更有许多百姓,纷纷来到港口处翘首以盼,一时之间,商贾云集,百姓人头攒动。

解缙的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

身后几个礼部的大臣低声道:“劳民伤财啊,这一艘艘的舰船,俱是民脂民膏,观之令人生寒。”

“是啊,真教人如芒在背,这无数百姓的脂膏,变成了一人一家的功绩……”

解缙回头瞪了他们一眼。

这两个官员连忙噤声。

解缙这才温和地道:“要慎言,也要有大臣之体。”

“是,解公,下官知错了。”

解缙便没有再说什么,见旗舰上,有人簇拥着一人下船,便迎上去,与之见礼。

郑和消瘦了许多,一脸的疲惫,此时他虽穿戴一新,可再新的衣衫,穿在他的身上,他都显得落魄。

舔了舔腥咸嘴唇,郑和在解缙行礼之后回礼,而后与解缙寒暄。

次日,郑和奉旨入京。

在宫廷,朱棣和郑和谈了一夜。

这一夜,灯火冉冉,郑和说到海中的危险,各国的风土人情,航海的技巧,随行的军民发生的趣事,以及舰船的损失,还有从天下各处搜罗来的宝货。

“陛下,邓公公此番西行,却不知如何。”郑和感慨地道:“即便是奴婢,也钦佩他的勇气,人在海外的时候,度日如年,每一个人都巴不得……哪怕早一个时辰回航,这邓健却依旧固执起航杨帆,即便不葬身汪洋大海,这其中的艰辛和苦痛,却也非人所想象。”

朱棣也不禁叹息道:“是啊,张安世那个小子……可把人坑苦了。若是邓健将来回不了航,朕要给他立祠。”

郑和点头道:“还有一事,就是臣这边,带回来了大量的宝货……还需清点。”

朱棣想了想道:“这就不劳你了,你回程辛苦,教文渊阁,让他们与礼部和户部……售卖这些宝货吧。”

郑和道:“是。”

这些宝货,大多都是西洋的香料,还有象牙,以及其他的特产。

宫中也不可能全部收藏起来,留着也没用,只能进行处理之后,换成金银。

于是在第二天清早的时候,解缙等人刚刚入宫坐定。

便有旨意来,让文渊阁拿出一个处理宝货的章程。

解缙几个不敢怠慢,先是查看了宝船船队的账目。

而后,解缙便看向胡广和杨荣道:“下西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得来的,不过是一些所谓的宝货,我大明富有四海,怎会稀罕这西洋人的这些破铜烂铁?只是……蚊子大小是一块肉,能够弥补一些国库的不足,就弥补一些吧。依我看,让户部仓部主事刘文君来处理这些宝货吧,他擅长经济之道,这些许小事,足可以胜任。”

胡广道:“解公拿主意便是。”

倒是杨荣皱眉道:“这么多的宝货,却只让户部仓部的主事来处置,是不是……过于轻浮了一些?”

解缙露出了不悦之色,道:“朝廷又非是栖霞,锱铢必较,成日言利?难道还让户部的部堂和侍郎来处理这些事吗?刘文君这个人,两袖清风,为人正直,文章写的也极好,乃是难得的干吏,让他来办,朝野内外,也都放心。”

他说到了朝野内外,却让杨荣无话可说了。

其实杨荣很清楚,若是自己继续争执,对方可能就会扣一个大帽子来了。

像杨荣这样的文渊阁大学士,还是很看重名声的。

便只好默不作声。

……

于是,一百多船的宝货开始发卖。

另一边,张安世也是磨刀霍霍。

此次,邓健虽然没有回来,可是栖霞组建的船队,却也带回来了三十多船满当当的宝货。

虽说远远不如朝廷的船队,这宝货的数目,也不过是朝廷的两三成而已。

可张安世却是眉飞色舞,高兴得不得了。

“发财啦。”张安世心情好极了,找来了朱金,开口便道。

朱金也乐了,笑道:“是啊,小的昨日亲自去了一趟松江,这些货,很快装船,沿着送江口,经太仓、镇江进南京,到时便直接船运至栖霞渡口来,仓库……小的也挪腾好了……”

张安世道:“可惜……还是太少了,早知如此,该多派一些船去……”

张安世不无遗憾,随即道:“不管怎么说,咱们这一趟不能亏本,我已交代了邸报,让邸报在末版放出消息,出售宝货,三日之后,约这南京城内外的商贾来咱们栖霞。对了,你这几日,可要打起精神,给我布置一个会场。”

“会场?”朱金不解地看着张安世道。

张安世直截了当地道:“我要拍卖。”

“拍卖是什么?”

张安世乐了:“这拍卖嘛……我一时也和你说不清,待会儿我会写出一份章程来,到时候,你拿着章程来办即可。”

朱金连忙点头,他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侯爷这个人,总有许多奇奇怪怪的办法,而且这些办法,往往都很有效。

反正他只认准了一件事,那就是,他只要按着侯爷的吩咐办事,就准没错!

于是朱金再不多话,只乐呵呵地道:“小的明白。”

……

朱棣这几日的心情都很不错,船队回来了,接下来歇一歇之后,就该启动第二次的下西洋计划了。

这一次船队的成果十分丰硕,途径了二十七国,而且将西洋的情况摸了个清楚,还带回来了不少的宝货,可谓是超常的完成了任务。

接下来……就可以去更远的地方了。

又过了几日,朱棣召文渊阁诸大学士来见。

朱棣道:“马上就要年关了,等过了年,开春之后,朕欲命郑和二下西洋。诸卿,各地舰船的制造,却也要加快,让工部那边,到各处去巡视,不要耽误了大事。”

“是。”三人回答。

“陛下……”解缙想了想,便道:“船队继续保持现有的规模,是否更稳妥?”

朱棣淡淡道:“二下西洋,要去的地方更远,若是舰船和人力不足,中途遇到了危险,却是难料了。”

解缙便道:“陛下说的是,噢,是了,臣这边……还有一事要奏。”

朱棣道:“但说无妨。”

“户部仓部主事刘文君,奉命兜售宝货,这些宝货,倒也畅销,陛下……现在折算下来,售卖了足足十四万两纹银。”

十四万两……

朱棣倒觉得好歹也算是挣回来了一点盈利,若是早几年,肯定要惊讶一番。

不过现在,却没有什么感觉了。

上一篇:诸界第一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