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26章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张氏还能怎么说,嫣然一笑,颔首道:“是呢,只不过呢,当初太祖高皇帝在的时候,多少赤胆忠心的人功勋卓著,可进了京城,便嚣张跋扈起来,侵害百姓,争权夺利,栽赃构陷,不最终都没有落到好下场吗?”

听到这里,怀庆公主和韦氏脸微微一僵。

张氏则又道:“由此可见,人要善始善终,就必须常怀谨慎之心,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最忌的便是一时得意忘形。父皇打下来的江山,不易啊,可不能因为我们儿女们不肖,让人非议。”

她表面上是提醒自己,实际上却是意有所指。

此言一出,殿中安静极了。

朱高煦皱眉,露出不悦之色。

怀庆公主脸上的笑容僵硬,忙垂头低眉,掩饰自己眼里的不善。

驸马王宁确实在京城也以跋扈著称,而且和汉王朱高煦的关系也是极好。

韦氏嘴角还微微勾着笑,只是心情如何,却又是另一重模样了。

朱棣倒是在这个时候道:“说的好,靖难成功算什么,立了大功又算什么,做人要求一个善始善终,要知进退,太子妃是个明事理的。”

徐皇后倒是没有朱棣这般鲁莽,她似乎瞧出了什么,微微一笑道:“好啦,陛下,我们女儿家说话,你也在此絮絮叨叨的,陛下是天下之主,这妇人家的事,陛下就不要多言了。都是自己的儿女和姐妹们在侧,不要总讲大道理,关起门来,咱们就是一个家,和寻常老百姓一样,哪里有这么多道理讲呢。”

朱棣吹了胡子,眼睛一瞪,却又气馁地摇摇头,不吭声了。

韦氏这才脸色缓和一些:“母后,汉王殿下也给您备了一份大礼,恭祝母后无疆。”

徐皇后便道:“拿来瞧瞧。”

随即,韦氏朝殿中的宦官使了一个眼色,一个宦官会意,匆匆去了,过一会儿便见一群宦官抬着一个巨大红绸子盖着的东西来。

等这东西搁在了地上,韦氏上前,掀开了红绸子,随即,整个殿中熠熠生辉起来。

这是一个二尺来高的珊瑚树,枝条繁茂,树干四处延伸,一经显露形态,整个寝殿的人便都被它夺去了目光。

徐皇后也觉得惊喜,看着这珊瑚,不由道:“这样的珊瑚,只有书中才见。”

见徐皇后滋生出兴趣,韦氏立即道:“是呢,母后,这可是银子也买不着的。”

这珊瑚通体发红,而红珊瑚在古人眼里,乃是权力、富贵和吉祥的象征,区区一个珊瑚所制的珠子,可能都价值不菲,而似这等天然的红珊瑚,且还有两尺高,可谓是无价之宝。

连朱棣也不由得背着手,在旁瞅了瞅,忍不住道了句:“汉王用心了。”

徐皇后笑着道:“是用心了,这得费多少气力啊,虽说咱们皇家富有四海,可似这样不该在人间的宝物,也确实难得。”

汉王夫妇顿时心里如蜜似的,这汉王妃韦氏便趁热打铁道:“其实从前也不曾有过这样的异宝,之所以重新现世,还不是因为父皇应了天命,于是生了祥瑞吗?所以合该它今日献给母后,这是因为母后有大福气的缘故啊。”

朱棣嘴唇颤了颤,想说什么,不过想了想,终究还是没开口。

徐皇后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几分,道:“好好好,有心,有心。”

韦氏这才抬眸子,笑吟吟地看着张氏:“不晓得皇兄和嫂子带来了什么礼,今儿母后高兴,咱们做儿女的,得让她多高兴高兴。皇兄和嫂子的礼,一定别出心裁。”

站在一旁木桩子似的朱高炽一时无言。

太子妃张氏也显得尴尬起来。

“咳咳……”

见所有人目光都在自己的身上,张氏还是定了定神,很有气度的样子,嫣然一笑道:“礼呢,已经备好了,率先送到了午门,来人,去取来。”

这汉王妃摸不透张氏的心思,只是见她不显山露水,也不知是不是故布疑阵。

随来的宦官邓健一直在外头候着,一听吩咐,便匆匆而去。

过一会儿,同样有七八个宦官抬着一个巨大的东西来。

这东西也蒙着红绸子,众人朝这东西看去,张氏先在心里捏了一把汗,说不忐忑是假的,也不知自己的兄弟弄来了什么名堂。

只是现在,不得不赶鸭子上架了。

而汉王妃韦氏面上却是带着揶揄之色,她很清楚,太子夫妇平日里用度紧张,再如何筹措,也不可能有他们的礼丰厚的,现在她的珠玉在前,他们的礼……只恐要贻笑大方了。

就在此时,张氏掀开了红绸子。

紧接着……一个巨大的木制物件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居然是……一堆木头。

“噗嗤……”汉王妃韦氏没憋出,轻笑了出来,道:“呀,这便是皇兄和皇嫂的厚礼吗?倒稀罕得很哪。”

怀庆公主心里还记着太子妃挤兑自己的驸马,也跟着帮腔:“是呢,这倒是稀罕。”

朱高炽:“……”

张氏:“……”

朱高炽其实还好,他其实本来就不擅长争宠,丢人也就丢人了。

可张氏却有些破防了。

这就是自己那兄弟用心鼓捣来的东西?

她俏脸微微一红,不过这一抹红光转瞬即逝,即便是到了这样的尴尬境地,她依旧还保持着太子妃应有的雍容。

“嗯?”只是在这时候,谁也没注意到,徐皇后的眼睛亮了。

她徐徐地站起身,慢慢的朝这一堆“木头”走去。

徐皇后的脸色略带几许凝重,上下打量之后,眼里既有狐疑,又有一些不解,不过……显然对此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而一旁的朱棣,也不禁来了兴趣,绕着这一堆“木头”踱步走了一圈。

驻足之后,朱棣和徐皇后对视了一眼。

而后徐皇后朝邓健道:“这是……”

邓健道:“娘娘,这是织机。”

“呀。”徐皇后口里惊呼一声,而后又道:“本宫看着确实像织机,只是却从未见过这样的款式。”

第035章 如获至宝

邓健道:“这是专为娘娘定制的,娘娘母仪天下,如今身体又康健了,自然……”

邓健说到此处,那韦氏却是冷笑,呵斥道:“住口,你这奴婢……母后大病初愈,你还想教她织布吗?”

邓健吓了一跳,抬头看一眼张氏。

而张氏似乎也回过劲来,朝邓健鼓励地点点头。

邓健便壮着胆子道:“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娘娘一直说,这天底下,他们最为敬爱的,其中一个是孝慈高皇后,孝慈高皇后她老人家是何等贤明之人,哪怕是做了皇后,也每日养桑织布,崇尚节俭,这天底下的臣民百姓,提起孝慈高皇后,谁不景仰?”

徐皇后听到这里,顿时动容。

邓健所提的孝慈高皇后,就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发妻马皇后。

这位马皇后,对于此时大明宫廷的影响是极深的。

因为她的心性极好,而且一向以身作则,甚至在宫廷之中亲做表率,养桑织布,可谓是节俭持家。

这朱元璋的后代,无论是不是马皇后生出来的,哪一个不是对她敬爱有加呢?

就算是朱棣,靖难之役后做了皇帝,也咬死了自己是马皇后所生,似乎只有自己是马皇后生出来的孩子,在这大明才有继承大统的合法性。

此时,邓健又道:“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娘娘还说了,皇后娘娘打小就一直陪伴在孝慈高皇后娘娘身边,深得孝慈高皇后的喜爱,日夜教导,因此咱们的皇后娘娘,也如慈孝高皇后一般,是真正母仪天下,万人敬爱的。”

“皇后娘娘虽久在宫中,也是奉行节俭,从不爱奢华之物,太子殿下说,记得小时候,在北平的王府里,娘娘还亲自织布,给陛下和太子殿下、汉王殿下裁剪衣衫呢。娘娘……如此贤明圣德,是天下人的福气。所以……太子殿下才奉上这织布机,知母莫若子,太子殿下何尝不知娘娘的心思呢?娘娘身体痊愈,自是闲不住的。”

其实提到了马皇后的时候,徐皇后就一切都明白了。

她是徐达的女儿,打小被徐达培养,养成了节俭和知书达理的性格。此后又送入宫中,在马皇后身边,得到了马皇后亲自教导。

在徐皇后的心目中,马皇后既相当于自己的婆婆,也是自己的母亲,更是自己一生所要追求的榜样。

而马皇后当初在宫廷,确实亲自养桑织布,如今……太子送来了这么一个织布机,岂不是对她的心思再体贴不过了?

“好、好、好!”徐皇后眼眶都红了,因为想到了马皇后,她心里只有感触万千。

徐皇后走上前,摩挲着这织布机道:“太子最知为娘的心思,这样的礼,真比金山银山还要珍贵。”

“咱们这些宫里的女人,凭借着父兄的恩惠,如今享受这样大的富贵,怎么能心安理得呢?当初孝慈高皇后在的时候,一直教诲我们,说寻常的百姓苦着呢,他们养桑养蚕,织布耕种,一年四季下来,操劳无休,可身上却没有华美的衣衫,吃不上一顿饱饭。咱们能有这样的福气,就更要体恤百姓的辛苦,要竭尽所能,相夫教子之余,也要力所能及的做一些事,这样才不失贤惠之名。”

说罢,徐皇后又哽咽道:“慈孝高皇后的教诲,迄今有言在耳,每每思之,本宫无一日不感念她老人家。”

紧接着,啜泣起来。

朱高炽听到这里,满是震惊,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张安世搞的什么名堂,一时之间,心里击节叫好。

张氏也很快回过神来,这礼真是送得妙到了极点,一方面不费钱,就给徐皇后留下了一个她也贤惠节俭的印象,另一方面,其实也是恭维徐皇后,将徐皇后当作马皇后那样的圣贤娘娘一样看待。

她的这个兄弟……怎么会有这样的心思?

汉王朱高煦和汉王妃脸色微微又些僵硬起来,可这时,却大气不敢出。

朱高炽忙上前去,想要请母后节哀。

可徐皇后还没止住啜泣呢。

突然,一个响动,却见一旁的朱棣狠狠一拳,砸在了殿柱子上。

朱棣一脸悲痛道:“母后在天有灵,晓得俺们这些子孙,还记得她的教诲,该不知有多欣慰……朕……朕打小被母后恩养长大成人,如今音容笑貌,到今犹如昨日一般,哎……哎……”

朱棣这不是伪装,无论他的生母是不是马皇后,可在他的心里,却一直是将马皇后当作是自己的亲母看待的。

而这时候看着这织布机,想到了马皇后生前的模样,他便再也忍不住,涕泪横流,可在自己的子弟们面前,又想强忍着情绪的爆发,于是攥着拳头,终是没有忍住的时候,一拳砸了柱子。

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便忙拜倒道:“父皇和母后节哀。”

徐皇后眼里噙着泪,摇着头道:“不,本宫虽是悼念慈孝高皇后,可心里头啊,高兴,高兴的很,太子和太子妃,能将这织布机送到本宫这儿来,可见你们是没有忘本的,咱们宫里的女人,该当如此,该当如此啊!本宫和陛下没有忘记高皇帝和高皇后的教诲,而你们也没有忘记陛下和本宫的教诲,这才是最令人欣慰的事!”

朱高炽因为是长子,所以父母对他的两个弟弟更多一些偏爱,他从未得到过这样的夸奖,一时之间,也是感触万千,哽咽着行礼道:“是,是,儿臣今日更谨记母后的教诲。”

张氏心里已是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满脑子想的却是张安世,最令她惊喜的是,安世……当真是开窍了,可以做太子的帮手了,若是他们的父母还在世,知道安世这样,该不知多好,于是,她的泪水,也如细雨一般落下。

朱棣又哭又笑,他和徐皇后的心情是一样的,想到太子能有这样的心思,还有自己的儿媳张氏……她能想到这一层,想必也是将马皇后当作自己的榜样,心里大为宽慰。

他围着这织布机转了一圈,打量了一二之后,才突然道:“只是这织布机……似乎和朕平时所见的不一样。”

邓健在旁,立即道:“陛下,这织布机,是经过了改良的。”

“改良?”朱棣越发的来了兴趣:“是谁改良的?”

不等邓健说话,张氏便回答道:“回陛下,是儿媳的兄弟张安世!”

“张安世?”朱棣微微愣了一下,而后脸上闪过不可置信:“是这个家伙?会是他?”

终究看着太子妃张氏的一脸喜意,朱棣又露出了和蔼的样子:“是他呀,没想到他还擅长木工吗?这倒是让朕又开了眼界,来,告诉朕,这织布机有何不同。”

上一篇:诸界第一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